360搜索首页
反馈
消息
登录
注册
2020-04-30 17:40:50

匈奴帝国 免费编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 李娜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 非诚勿扰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快宪乐逐若菜犯、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查看详细规范>>
所属类别 :
任传席害何边升下参苗据图书
图书
编辑分类

匈奴帝国曾经是亚洲大陆上最强大幅员最辽阔的大帝国,一度纵横驰骋,四处劫掠,成为横亘在东西之间的一支可怕的文明破坏力量。

后与汉帝国在连续的征战中消耗的精疲力尽,有的融入其他民族里,成为了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而有的却走向衰落。

西汉晚期,匈奴分裂, 北匈奴继续与汉朝为敌。

公元73年至91年, 东汉联合 南匈奴持续发动了对 北匈奴的战争,将 北匈奴逐出漠北高原。 北匈奴则逐渐向西后退,直至 顿河、 多瑙河流域,并以南俄罗斯大草原为基地,对罗马帝国发动战争,是致使 罗马帝国最终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5
本词条 无参考资料, 欢迎各位 编辑词条,额外获取5个金币。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匈奴帝国

  • 英文名称

    The Xiongnu Empire

  • 简称

    匈奴

  • 所属洲

    亚洲

  • 政治体制

    君主专制政体

  • 国家领袖

    冒顿单于

  • 主要民族

    匈奴族(民族集团)

  • 主要宗教

    萨满教

走族阻
1 起源
2 亚洲匈奴帝国
3 欧洲匈奴帝国
4 疆域
5 政治
6 军事
7 经济
8 人口
9 文化
10 区别
11 单于世系

折叠 编辑本段 起源

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东亚的蒙古高原,就是凶猛的游牧部落的故乡,他们是草原文明的缔造者和传承者,他们四处侵略农耕文化的试包送州论光但风国家。尤其是每当出现较大的自然灾害,牲畜来自大批死亡的时候,他们就会进入 农业文明的领地,通过掠夺资源,来延续着自己的存在--他们一批批的从 蒙素三既聚但啊九查落类生古高原冲出去,他们征服了呀雷命报负损露许多的亚洲帝国,并且一度成为了小半个360百科欧洲的统治者。

折叠 世界范围

当 伊朗人种的 游牧民( 斯基泰人和 萨尔马特人)占据着草原地带就另望深谈细前远油西部即南俄罗斯时,无疑地还包括 图尔盖河流域和 西西伯利亚;草原地带的 东部是处于 突厥-蒙至无绍任花古种民族的统治之下。

其中在古代史上占统治地位的民族是以" 匈奴"一名而被世人所知。 匈奴一名与后来罗马人和 印度人称呼充欢同一蛮族的名称(Hu征沙校攻ns〔Hunni〕和Huna)项适是同词源的。可能这些匈奴人(直到公元前3世纪的秦朝,才在编年史上清楚地记载了 匈奴一名)在公元前第9和第8世纪时已经被称为严狁。更早一些的时候,他们可能被称为"香统沉农草粥",或更含糊地被叫作" 胡人"。在历史的黎明时听月族期,所知的 胡人是指那些当时居住在北部边境上,即在鄂尔染有游素小氢它多斯、 山西北部和 河北北部的那些民族。

马斯佩罗推测:所谓北戎即"北部之戎",分布在今天的北京西部和西北部,是一支胡人部落。其他的部列势例深训员己率度认七落在公元前第4世纪临吧己怎犯参制概革行时已经归降于赵国。赵武灵王(大约公元前325-298年在位)甚至从他们那里夺取了山西最北部(大同地区什阳),实际上还夺取了今鄂尔多斯北部地区(约公元前300年)。

正是为了有效地防范这也司顺客也治四线师搞演些游牧民的进攻,秦国(陕西)和赵国(山西)都改他们的重车兵为灵活的骑兵。这尔洋胶却接理一军事改革带来了 中国服置把缺完之棉资始故水析装上的彻底变化;弓箭时代的长袍被从游牧民那里学来的骑兵裤子所取代。从游牧民那里,军士们还模仿了羽毛装饰的帽子、"三尾服"和后来对名为"战国时期"的艺术起到很大作用的"带扣"。也正是客易导底歌景权为了防御 匈奴,赵国及其邻近诸国开始沿其北部边境垒起最初的城墙,后来秦始皇统一和完成了城墙的建筑,聚械压史沙杂种降成为了长城。

折叠 我国史学记载

据我国史家司马迁记述,正是在公元前3世纪后半叶, 匈奴似乎成为一支统一的、强大的民族,他们由一位名叫单于的首领统帅着,单于的全名汉文译音是撑犁孤垂吗肥宁解既今年接把涂单于,译为"像天子一样广大的首领"。在这些词中可以发 突厥-蒙古语词根,特别是"撑犁"是突厥-蒙古语词(Tangri,天国)的译音。在单于之成受业井随节下,有两个最大的议谓亚科官职,即 屠耆王,意为左右贤王。汉文译音"屠耆"与突厥字(doghri)有关触清巴硫能沙让系,意思是"正直的"、"忠实的"。

就基本上以游牧生活为主的民族所能谈到的固定居住地而言,单于住混元下伯在 鄂尔浑河上游的山区,以后成吉思汗蒙古人的都城 哈拉和林就建在这儿。左贤王--原则上是单于的继承人--住在前往传十液整名半销东面,可能在克鲁伦高地。 右贤王住在西面,可能像阿尔伯特·赫尔曼认为的那样,在 杭爱山区、今乌里雅苏台附近。

接下去,匈奴统治集团内依次有: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 左右骨都,然后是 千夫长、百夫长误激铁,十夫长。这个游牧民族,在行进时被组织得像一支军队。一般行进的方向是朝南,这在 突厥-蒙古种各民族中已成为习惯;类似的现象在 匈奴的后裔、6世纪的突厥人中,以及成吉思汗的蒙古人中都可以看到。

折叠 肖像特征

历史上描绘的 匈奴肖像上的特征,我们在他们的继承者 突厥人和蒙古人身上速虽卷类航型附识尼力也可以看到。 威格朝讨杆派尔概括道:"他们的身材矮而粗壮,头大而圆,阔脸,颧骨高丝菜令静放阶查烈永轴,鼻翼宽,上胡须浓容判倍话林乙磁奏密,而领下仅有一小撮硬须,长长的耳垂上穿着孔,佩戴着一只耳环。头下营易统心沿明部除了头顶上留着一束头发外,其余部分都剃光。厚厚的汽测缩电眉毛,杏眼,目光炯炯有神。身穿长齐小腿的、两边开叉的宽松长袍,腰上系有腰带,腰带两端都垂在前面,由于寒冷,袖子在手腕处收紧。一条短毛皮围在肩上,头戴皮帽品苦面代。鞋是皮制的,宽大的裤子用一条皮带在踝部捆扎紧。弓箭袋系在腰毛温买带上,垂在左腿的前面,箭筒也系在腰带上横吊在腰相战绝都挥背部,箭头朝着右边。"

折叠 同习俗

上述服装的一些细部,特别是裹齐踝部的裤子,对匈奴人与斯基泰人来说都是共同的。有许多习惯也是相同的:如葬礼上的牺牲。 匈奴和斯基渐行践泰人都是在酋长(或首领)的墓上,割开其妻子及随从们的喉咙,至于匈奴人,其人数达到上百或者上千。

希罗多德(IV.65)记组振越今生走衡晚至进载, 斯基泰人将敌人的头盖骨在沿眉毛平处锯开,在外面用皮套蒙上,里面嵌上金片,作为饮剂研飞判类有怕维器使用。《前汉书》证实了匈奴人中有同样的习惯。这一习惯特别是从 老上单于用月氏王的头盖骨来饮酒的例子中可倒山待切国以看到。确实, 匈奴和 斯基泰人都是把头看作战利品的。 希罗多德(I频沙采那育V.64)曾提到 斯基泰人在战利品中展示他们砍下的敌人的头颅以及挂在马缰绳上的头皮,以示夸耀。

折叠 编辑本段 亚洲匈奴帝国

折叠 起点

在 匈奴的后裔,许挥八王速套温山首乎即公元第6世纪的 突厥人中,一个战士坟墩上的石头,其数目是与他一生中所杀敌人的数目成比例。这种嗜血性的风俗也同样盛行于其础印欧种和突厥-蒙古种的 游牧民中。斯基泰人用敌人的血洒在插在一个小土堆上的神圣的短弯刀上,以及喝一杯被他杀死的第一个敌人的血。匈奴人在订盟约时,要用人头盖骨制成的容器喝血。在悼念死者时,斯基泰人和匈奴人用小刀把脸划破,"让血和泪一起流出来"。

像斯基泰人一样,匈奴人基本上是游牧民,他们生活的节奏也是由他们的羊群、马群、 牛群和骆驼群而调节。为寻找水源和牧场,他们随牧群而迁徙。他们吃的只是畜肉(这一习惯给当时更多是以蔬菜为食的汉人很深的印象),衣皮革,被谢裘,住毡帐。他们信奉一种以崇拜天( 腾格里)和崇拜某些神山为基础的、含混不清的 萨满教。他们的单于或者最高君主,在秋季召集全体匈奴人(这个季节马最壮)课校人畜。这些游牧民族经常掠夺其他民族,他们会出其不意地出现在耕地边缘,侵袭人畜和抢劫财产,然后在任何还击可能来到之前带着战利品溜走。当他们被追赶时,他们的战术是引诱对方深入大 戈壁滩或是草原荒凉之地,然后在自己不遭埋伏的情况下,以弓箭拦击追兵,直到他们的敌人被拖垮,被饥渴弄得精疲力竭,他们才一举而消灭之。由于他们的骑兵的机动性以及他们的弓箭技术,这些方法相当有效。在从最初的 匈奴到成吉思汗时期的所有草原居民中,这些方法都很少变化。对于所有那些由马上弓箭手组成的部落,无论是东方的匈奴人或是西方的斯基泰人,这些方法都是共同的。正如希罗多德所陈述的,斯基泰人对付大流士就是采用同样的策略。大流士及时地意识到这种危险,并且在这种"退出俄罗斯"可能终止灾难的来临之前就撤退了。有很多将领后来因为缺乏这种谨慎,他们受到匈奴人佯装逃逸的蒙蔽而进入沙漠荒凉之地,在那儿遭到伏击。 匈奴帝国地图匈奴帝国地图

至于 匈奴在 突厥-蒙古种各民族中的语言位置,一些作者,如 白鸟库吉倾向于把他们归入蒙古种人。相反,伯希和从汉文译本所提供的反复核对的几次巧合中,认为全面来看,这些匈奴人应该属于突厥种,特别是他们的政治领导人。

折叠 首次出击

匈奴作为一支令人畏惧的势力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是在公元前第3世纪末,正是此时秦(前221-206年)完成了国家的统一。秦始皇(221-210年在位)预见到这一危险,与将军蒙恬完成了修建长城的工作。从公元前215年起,长城一直起着保卫秦的领土免受匈奴侵犯的作用,约在公元前214年蒙恬把匈奴赶出了今天称之为鄂尔多斯的地区,即黄河 河套内的地区。然而,与此同时,匈奴人在头曼单于(死于约前210-209年)的率领下,以攻月氏而开始了他们的扩张,月氏人直到当时一直居住在甘肃西部。在东方,头曼之子、继承者冒顿(约209-174年在位)打败了满洲边境上的另一支蛮族--东胡。冒顿利用秦亡汉兴(前206-202年)之间爆发的内战,借机于公元前201年入侵山西省,围其首府太原。汉朝的建立者高帝奔赴太原,驱赶 匈奴,然而反被匈奴围困在平城附近的 白登山,即今山西边境的大同地区。后经谈判,方得解围,协议中,汉高祖给予匈奴优惠。把一位中国公主或者是宫女嫁给单于为妻,正如以后的诗人们所吟:可怜的"鹧鸪"嫁给了"蒙古的野鸟"。

折叠 月氏迁徙

大约在公元前177或176年,冒顿第一次给甘肃西部的月氏人带来了灾难,他声称已经征服了月氏。冒顿之子,继承者 老上单于(约公元前174-161年在位)后来结束了月氏的威胁,用月氏王的头盖骨做了饮器,把月氏人驱逐出甘肃,迫使他们向西迁徙,由此产生了发端于亚洲高原的有史记载的第一次各 民族大迁徙。

月氏一名(至少是以这种形式)仅以它的汉语译音而流传下来。然而,许多东方学专家长期倾向于把月氏人与 吐火罗人(他们于公元前2世纪从 突厥斯坦迁往巴克特里亚,希腊历史学家们从这次迁徙中了解了他们)以及与希腊历史学家们称呼的印度-塞人等同起来。按此分类, 吐火罗人与印度-塞人是一个民族在两个时期内采用的两种称呼,人们认为这个民族与斯基泰人有姻亲关系,或者说它属于印欧种人,这一确认主要基于以下事实,即:在今甘肃西部,按史家们的记载,该地区在公元前第2世纪初期已经是月氏人的地盘--地理学家托勒密最迟在公元后2世纪提到了一支 塔沟里人(Thagouri)、一座塔沟里峰和一个塔沟拉城镇。此外, 斯特拉波提到在从希腊人手中夺取 巴克特里亚的诸族中有 吐火罗人(Tokharoi),正好是这时候,史家们表明月氏人到达了其迁徙终点大夏,也就是巴克特里亚的边境。两种发展进程如此一致,似乎形成了强有力的论据,支持那些把我国编年史上的月氏人看成是希腊史家笔下的"吐火罗"、梵文抄本中的"Tukhara"和以后罗马时期的"印度-塞人"的历史学家们。此外,迟至公元第5和第8世纪,塔里木北缘绿洲上的居民仍说印欧语, 塔里木北缘如果不是月氏人早些时候的地盘的话(因为这些月氏人被证明是甘肃的土著居民),那么,当时其中部分地盘至少是属于在吐鲁番、 焉耆和库车的、与月氏人或多或少有些亲属关系的部落。 吐火罗语,尽管今天他们满足于将这些语言标明为库车语、焉耆语等等。然而,在历史黎明的时期,印欧语部落向远东前进了很大一段路是有可能的。这一假设使人们易于接受,因为西西伯利亚、也许甚至是 米努辛斯克地区,似乎在公元纪年以前,已经有与斯基泰-萨尔马特人有亲属关系的各族居住,以及 费尔干纳和喀什噶尔-带的天山南北两麓在阿赫门尼德时期就有说东伊朗语的塞人居住。因此,今 突厥斯坦的大部分地区就该是布满了印欧种人,喀什噶尔附近的那些印欧种人属东伊朗人,在酒泉的、库车的印欧种人属 吐火罗人。月氏人相当于后一种人。

折叠 民族融合

然而,历史和地理古籍所提供的早期资料都涉及到这些民族所遭到的来自 匈奴的攻击。这一点我们已经看到, 冒顿单于(约209-174年在位)率领下的匈奴人严重地挫败了月氏。继任的 老上单于(约前174-161年在位)杀月氏王,并让人把他的头盖骨制成一个杯子。他迫使这些月氏人离开甘肃,穿过北部戈壁向西逃亡。其中小部分月氏人,被称之为小月氏,在南山南部地区的羌人或 吐蕃人中间定居下来,正如两个半世纪以后成书的《前汉书》所记,他们使用羌或吐蕃人的语言。其余的月氏部落,即 称为大月氏的部落,企图在伊犁河流域和伊塞克湖盆地定居,但很快被 乌孙(其音为Oo-Soon)人赶走。我国史家们在古籍中描写这些乌孙人是蓝眼红须。查尔彭蒂尔把乌孙一名与"阿息"(Asioi)一名联系起来--阿息是萨尔马特人中被称为阿兰人这一支的另一个名字--他认为乌孙人是阿兰人的祖先或亲属。如果这一假设正确的话,那么,在类似月氏和 匈奴的压力之下,成群结队地向南俄方向迁移的必定是这些乌孙人,尽管比我们所谈到的时期确实要早一些,但斯基泰人正在不断地被萨尔马特民族所取代。

然而有可能,月氏被匈奴从甘肃逐出之后,他们向西迁徙的浪潮曾冲击着伊犁河附近的乌孙人。乌孙人暂时被新来者征服,但在匈奴的帮助下随即进行了反扑。后来月氏人重新向西进发,来到 锡尔河(希腊地理学家们的亚克苏斯河)上游的大宛(亦称费尔干纳地方),《前 汉书》记载他们大约在公元前160年到达该地。在那里,他们处在巴克特里亚的希腊王国边境上,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幼克拉蒂斯在巴克特里亚的统治必定已接近了尾声。

塔什干、费尔干纳和喀什噶尔这些地区是由古代称之为"塞人"(古音是Ssek), 波斯人和印度人称之为"萨迦"("Saka"或"Sha -ka"),希腊人称之为"萨迦伊"(或"萨迦人",Sakai)的人居住。事实上,他们是"亚洲的斯基泰人"。他们组成了斯基泰-萨尔马特大家族中的一支,即他们是来自西北草原的游牧的伊朗人。由于吕德斯的著作,似乎有理由把塞语归属于他们,奥瑞尔·斯坦因使团在和田发现了属于中世纪初期的大量塞语手稿,塞语是一种东伊朗语方言。西迁的月氏对塞人的撞击在塞人中引起了总的反响,导致了他们入侵由亚历山大的继承者、希腊王公们所建立的 巴克特里亚王国。根据到W.W.塔恩时代普遍能够接受的理论,在月氏的压力下,塞人越过索格底亚那地区,然后进入了巴克特里亚,在此取代了希腊人。在公元前140-130年间,游牧部落实际上已经从希腊国王赫利克勒斯手中夺取巴克特里亚,据斯特拉波记述,其中最有名的游牧部落是阿息人、帕夏诺伊人、 吐火罗伊人和萨迦劳赖人,他们都是来自锡尔河北岸地区。要准确地识别这些部落,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困难的。如上所述,查尔彭蒂尔把阿息人(彭沛乌斯·托古斯称为阿息洛伊人)看成是我国古籍中史家们曾提到的伊犁河畔的乌孙人。萨迦劳赖或萨迦卡伊似乎暗示一支古代塞人部落。至于吐火罗人,根掘H.W.贝利所坚持的假设,他们是月氏人最核心的部分。

折叠 打击希腊

公元前128年,当汉使张骞访问月氏时,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提到他们,把他们当作为已经征服和占领索格底亚那地区(指"妫水"以北,即 阿姆河以北)的人。《前 汉书》记道,他们已经在该地的监氏城建都。 羽田亨认为该城名字在发育上与坎塔(kanda)城一致,kanda是马尔干达(markanda)或撒马尔罕的缩写。《 史记》和《前汉书》都还记道,月氏已经臣服大夏(即巴克特里亚),虽然他们似乎没有占领其地,至少在当时还未占领。塔恩怀疑(错误地)被月氏人征服的巴克特里亚君主们可能仍是希腊人,而不是塞人,按此情况,塞人未能把希腊人从巴克特里亚赶跑。许多东方学学者认为,无论如何在其后不久,即大约公元前126年,月氏人不再满足于对巴克特里亚的 宗主权,他们越过阿姆河,实实在在地占领了该省。这种观点是以《后 汉书》的一段记载为根据的,该书明确记道,月氏人移居大夏,由五位首领或翕侯(she-hu即叶护)瓜分了其他。事实上,与这些事件的时间比较接近的《前汉书》在这一点上似乎却不太清楚。它只记道:"大夏民(即巴克特里亚人),本无大君长,臣民往往置小长,民弱畏战(当时这些人不可能还是粗暴的希腊冒险家们,而只能是某种蛮族),月氏徙来,皆畜臣之。"此文的意思含混不清,模棱两可。但有另一本不含糊的史书,即《后汉书》,它记道,公元84年,汉将 班超曾请求月氏王规劝索格底亚那地区王(康居王)。这意味着在当时索格底亚那地区与月氏国是完全区别开的,因此必须在索格底亚那以外的其他地方去寻找月氏人,很可能往南朝着巴克特里亚。在阿姆河北岸稍稍逗留之后,他们渡过河,取代了巴克特里亚的塞人。据塔恩(他的观点我们不能接受),他们几乎是直接从希腊人手中夺取了巴克特里亚。无论如何,月氏人的迁徙是各族大混乱和横扫东伊朗的游牧民浪潮的标志。在南方,塞人受到月氏人在后面的攻击,占领了德兰吉亚那(即 锡斯坦)和阿拉霍希亚(即坎大哈)。这一占领是永久性的,因为,从此以后,这些地区成了"塞人的地区",按 伊朗语名称是"萨迦斯坦纳",近代 波斯语称之为"锡斯坦"。

所有这些游牧部落从锡斯坦猛扑向帕提亚帝国,几乎摧毁了它。帕提亚国王弗拉亚特斯二世在米底受到 叙利亚国王安提珂七世的威胁,他企图进行塞硫古 王朝式的再征服(公元前129年),这种轻率的举动引起一些其他游牧民族前来救援。这些游牧民族来了,但是不久就倒戈,弗拉亚特斯兵败被杀(公元前128年或127年)。据彭沛乌斯·托古斯说,帕提亚新王阿特班努斯二世于公元前124或123年在对 吐火罗人进行反攻中受重伤。这似乎可以证明,历史上的月氏--如果像推测的那样,就是希腊史上的吐火罗人的话--从那时起就一直定居在巴克特里亚,后来他们使巴克特里亚成了"吐火罗斯坦"。帕提亚王密特里达提二世(前123-88年)继位,他确实阻止了游牧民族对帕提亚的入侵,甚至将他的宗主权强加于在锡斯坦的塞人。然而,在公元前77年,萨迦劳赖人在伊朗已经十分强大,他们自己挑选了他们的保护者阿尔萨息家族的辛刺特拉克斯或称沙拉特洛伊克斯,把他拥上帕提亚王位,后来辛刺特拉克斯企图反对他们,被他们乱箭射死(大约公元前70年)。

这些地区的塞人和月氏人以后的命运构成了伊朗和 印度历史的一部分。在此回忆以下事实就足够了。塞人从锡斯坦和坎大哈扩张至 喀布尔和旁遮普;然后,当这些地区被月氏人占领时,他们又扩张到马尔瓦和 吉莱特,在那里,塞人的 总督维持统治直到公元第4世纪。至于巴克特里亚的月氏人,汉代历史表明他们在公元1世纪建立了大贵霜王朝。《前 汉书》说,这些贵霜人是大约在公元前128年瓜分巴克特里亚的五部落中的一部。

折叠 贵霜帝国建立

《后 汉书》记载了贵霜人的首领邱就却( 古钱币上是kujulakadphises)如何降服其余的月氏部落,由此建立起 贵霜帝国的,希腊人和罗马人是在印度-塞人帝国的名称下知道该国的。贵霜皇帝:库久拉·卡德菲斯或称卡德菲斯一世(公元30年至91年或92年);维马·卡德菲斯或卡德菲斯二世(92年至大约132年间); 迦腻色迦(大约144年至172年间);胡韦斯迦(大约172年至217年)和韦苏特婆(大约217年至244年)。他们将其统治从喀布尔扩张到北印度的部分地区(旁遮普和 马图拉)。迦腻色迦在佛教向中亚传播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也为人所知。此处提及此事的目的是要表明 匈奴首次出击给亚洲的命运带来的巨大影响。匈奴在把月氏逐出甘肃的过程中,引起了一连串的反应,这些反应在远至西亚和印度都能被感受到。阿富汗地区丧失了希腊化特征,亚历山大远征在这些地区所留下的最后的遗迹被消除了;帕提亚的伊朗暂时承受了震动;从甘肃被赶走的部落已经在喀布尔和印度西北部建立起一个意想不到的帝国。同样的进程继续贯穿于我们所研究的历史。在草原一端发生的一个轻微的博动,不可避免地在这条巨大的迁徙地带的每一个角落都产生了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后果。

月氏的西迁增强了 匈奴的重要性。从此,他们控制了东戈壁的南北两面:在 外蒙古地区,单于在 鄂尔浑河地区,即后来被称为哈拉和林的附近建起一座单于庭帐。在内蒙古地区,他们是在万里长城的脚下。他们的骑兵已经敢攻入长城以内甚至中原腹地。公元前167年,他们进入陕西,直至彭阳(长安以西),放火烧了这里的一座皇宫。公元前158年,他们返回渭河以北,直接威胁着长安。公元前142年,他们进攻山西北部大同附近 雁门方向的长城。在汉武帝(前140-87年在位)登基时,中国边境各处正受到他们的威胁。

折叠 汉武帝开战

当时,亚洲大陆北部的控制权是属于 匈奴的。其单于的主要驻地(就游牧民有一固定驻地而言)或者至少是他的一个夏季大本营,是在上面提到过的鄂尔浑河河源处。在史书中被称为"王庭"(或"龙庭")的另一个中心地被认为是在更南面的戈壁滩上,靠近翁金河下游地区。武帝拟定了一个计划要彻底剪除匈奴对 汉室的威胁使其彻底臣服。在行动之前,他设法与当时定居在索格底亚那的月氏人联合,企图从后方进攻匈奴。抱此目的,他派使者张骞出使月氏。张骞于公元前138年离开长安,进入西域后立刻就被匈奴俘虏,匈奴将他送往 军臣单于处。他在那里被迫呆了10年之久。最后,他逃到大宛(费尔干纳)王那里,并由此到达索格底亚那(康居)。但是,月氏人满足了新占领的地域,对戈壁地区的事情不再感兴趣。张骞只好重返归途。他再次成了 匈奴的俘虏,匈奴拘留他一年多,最后,他于公元前126年回到了长安(公元前115年,张骞被派往伊犁地区的乌孙,由于乌孙人不敢与匈奴开战,张骞几乎没有收获)。

由于长时间没有得到张骞和月氏人消息,汉武帝决定不再等待,在无援的情况下单独开始了对匈奴的战争。当时匈奴正在今北京方向发起习惯性的袭击(前129年)。将军卫青从山西北部地区出发,穿过戈壁,远征至翁金河畔的王庭,把匈奴赶跑。公元前127年,在鄂尔多斯和阿拉善之间、地处黄河岸边的朔方进行了军屯,以保卫 河套地区。公元前124年, 匈奴侵入朔方边境,卫青把他们击溃。公元前121年,卫青的外甥、年轻的英雄霍去病,率领1万骑兵把匈奴从原月氏人和乌孙人占领的、离今凉州、甘州和瓜州不远的甘肃部分地区击溃。占据着这些地区的两支匈奴小部落(甘州附近的浑邪部和凉州附近的休屠部),不再臣事单于,归附汉朝,作为汉朝的臣属被安顿在南山以北。公元前120年,在鄂尔多斯形成了一个坚实的汉朝控制区。公元前119年,卫青和霍去病--前者从山西北部的库库河屯地区出发,后者从北京西北、今宣化附近的上谷出发--横穿戈壁,而至今外蒙古,来到匈奴帝国的中心。正像阿尔伯特·赫尔曼推测的那样,卫青似乎还远至翁金河下游。他出其不意地袭击了 伊稚斜单于,迫使他在猛烈的南风中逃遁,风沙吹打着匈奴人的脸孔。卫青消灭或俘虏1.9万人。霍去病进行了一次更大胆的远征,深入外蒙古约600公里,一直到达土拉河上游和鄂尔浑河上游。他俘虏 匈奴头目80余人,并到达今蒙古 肯特山一带。就在这里,霍去病暂作停顿,率大军进行了祭天地的典礼--祭天封礼于 狼居胥山举行,祭地禅礼于姑衍山举行。霍去病回国后不久,于公元前117年去世。在咸阳(陕西)有这位伟大的骠骑将军的坟墓,墓上塑着雄伟有力的 高浮雕雕塑,描绘一匹马踩着一个野蛮人。

折叠 控制甘肃

匈奴一经被赶回外蒙古,汉武帝就于公元前127-111年间,着手在甘肃建立了一系列郡和军府,以防匈奴卷土重来。从兰州延伸到玉门关,有武威郡(凉州附近)、 张掖郡(甘州附近)、酒泉郡(肃州附近)和 敦煌郡,可以观月氏故地动静和保证丝路的畅通。公元前108年,汉将 赵破奴向西北更远地区进军,直至 罗布泊地区的楼兰国和今吐鲁番地区的车师国。他监禁楼兰王,并打败车师王。几年之后, 于太初元年(前104)命使臣携带金帛去换取,由于双方意见冲突,换马不成,使臣也被杀害。武帝怒,命大将军李广利率兵往讨。初征不利,至大宛东境郁成即战败。武帝命发兵运粮再西讨,于太初四年攻克其首都,杀大宛王毋寡,另立国王,从此大宛服属汉朝。汉与大宛(费尔干纳)建立了商业关系,他们为汉朝提供产于河中地区的优良马种。

折叠 李陵战匈奴

天汉二年,汉飞将军李广之孙 李陵对 匈奴发动了一次小规模进攻,来配合李广利。旬月,陵军到达浚稽山,并与单于的三万骑兵相遇。匈奴兵见汉军少,蜂拥围攻之。"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馀骑攻陵。陵且战且引,南行数日,抵山谷中"。由于连续作战,陵军 士卒多数负伤,但士气未敢稍懈。明日再战,又斩首叁千余级。孤军不利,而援军迟迟未至,李陵乃命且战且退。"南行至山下,单于在南山上,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

面对如此强劲而毫无畏惧的对手,匈奴军又不知陵军虚实,以为自己面对的乃是汉军精锐;而且此时 李陵军已退至离开汉朝边塞不远,单于也担心自己是否会中敌引敌深入围而歼之之计,因此也已心生怯意,准备要撤。就在这时,陵军一个叫管敢的军侯汉奸,因曾被其 校尉所辱,而投降 匈奴,并告之以"陵军无后救,射矢且尽,独将军麾下及成安侯校各八百人为前行"。单于闻之大喜,攻陵军益急。 连战八日,汉军且战且退,"未至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士卒多死,不得行"。"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兵困马乏,弹尽粮绝。李陵知道已被算计,犹叹道:"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有军吏劝求道径还归,被李陵拒绝,称"吾不死,非壮士也。"并下令乘夜让兵士各自逃亡,那样或"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到了夜半,"击鼓起士,鼓不鸣。陵与 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馀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

李陵之败,主要原因在于李广利的援军迟迟不至。然而李陵以五千军士力抗 匈奴八万骁勇之敌,坚持近十日,不可谓非奇迹,不可谓不尽力(因为当时汉帝国的一种绝密武器--汉弩)。可惜李陵未能实践其"吾不死,非壮士也"之诺言,而如韩延年那样战死疆场,以完名节,其一生的大错,正始于此。

从这一时期起,匈奴的古物都是在 外贝加尔省发现的。如上所述,在 特罗伊茨科沙夫斯克附近发现的德瑞斯特斯克墓地,墓中的西伯利亚青铜饰片可以由自公元前118年以后发行的一些汉朝钱币确定其年代,而 赤塔墓地的发现,据麦哈特确定,属于公元前第2至第1世纪。外贝加尔省成了 匈奴的物资供应地,当游牧民们在秋季开始进攻鄂尔多斯环状地区时,就从这里提取补给。

匈奴被彻底击败,正是"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以后的一个时期里,匈奴不敢再袭扰汉朝。

为争夺塔里木北缘诸绿洲,也就是说为控制丝绸之路展开了斗争。公元前77年, 罗布泊的楼兰王被杀,楼兰国与匈奴联合,起来反对汉朝,汉在该地区的伊循屯民。在汉宣帝的统治下(公元前73-49年),在 塔里木盆地的扩张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汉宣帝宣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公元前71年,中国校尉常惠去帮助 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对付匈奴。公元前67年,吐鲁番国(车师)加入了 匈奴的追随者之列,被汉将 郑吉降服。公元前65年,汉将 冯奉世推翻了叶儿羌王的统治,使该绿洲终于并入汉疆。次年(前64年),事实上吐鲁番国在汉朝驻军撤离后,又被匈奴拉拢,但是,在公元前60年,郑吉又重新占领其国。郑吉在焉耆南的渠犁建立了一个重要的军营之后,他本人作为塔里木的保护者驻扎在焉耆和库车之间的 乌垒,从他那里控制着整个塔里木地区。

于是,汉从匈奴手中夺取了对丝绸之路的控制权。匈奴人本该进行一些徒劳的抵抗,但由于从公元前60年起他们就被一系列内战削弱的事实,他们没有进行抵抗。匈奴的两位野心家,呼韩邪和郅支,都要求得到单于称号。公元前51年,呼韩邪亲自到长安宫廷表示归顺,企图得到宣帝的支持。从公元前49年起,由于汉朝的保护,他战胜了对手,于公元前43年以胜利者的姿态在其家族的鄂尔浑河营地住定下来。公元前33年,这位驯服的匈奴人到长安觐见天子,得到了当时所有蛮族垂涎的最高报酬:与中国公主联姻。

折叠 编辑本段 欧洲匈奴帝国

折叠 北匈奴退出蒙古高原

汉武帝对匈奴的猛烈反击,大伤了匈奴的元气。到西汉晚期, 匈奴发生了分裂, 呼韩邪单于率部归顺汉朝,而流窜到中亚与汉朝为敌的 郅支单于也被汉将 陈汤以"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为理由消灭掉了,汉匈关系从此走向和解。东汉初年,在匈奴贵族中反汉的势力重新抬头,导致匈奴再次分裂, 南匈奴归顺汉朝,而 北匈奴则坚持与汉为敌,经常发动对南匈奴和汉人的掠夺。而当时东汉刚刚建立,国力还属于恢复期,因此,直到汉明帝时,才发动了对北匈奴的反击战。公元73年,汉军四路出击北匈奴, 窦固、耿忠的 汉军一直追击到天山一带,并夺取了伊吾(今新疆哈密)。汉和帝时,又发动了针对北匈奴的反击战,公元89年, 窦宪、耿秉率领汉军大败北匈奴,一直追击到 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公元91年,汉军再次出击北匈奴,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 北单于,北单于只得向西逃窜。至此,东汉对北匈奴的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而与汉为敌的北匈奴,则受到汉与南匈奴的合击,已无法在漠北蒙古高原立足,只得退出蒙古高原向西逃窜。

折叠 北匈奴西迁

被打败的郅支,向西到今天俄属 突厥斯坦去碰碰自己的运气(公元前44年)。途中他打败了伊犁河畔的乌孙人,把额敏河畔的 呼揭人和 咸海草原上的坚昆人纳入他的统治之下,使他们成为他的盟邦,他甚至侵犯曾经轻率地帮助过他的索格底亚那人( 康居人),他在楚河和怛逻斯河畔的草原上扎营。这是西方大 匈奴帝国的一个胚芽。但是汉庭没有给他巩固地位的时间,因为在公元前36年,中国 副校尉 陈汤在一次异常大胆的袭击中直抵楚河畔,袭击郅支,并砍掉他的头(前36-35年)。并留下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

折叠 北匈奴西迁的第一站:伊犁河流域

与其说是西迁,还不如西逃贴切一些。在公元91年 北单于战败后,率残部西逃至 伊犁河流域的 乌孙国,在其立足后,仍然出没于天山南北,实施掠夺。公元119年, 北匈奴攻陷了伊吾(今新疆哈密),杀死了汉将索班。为了对付西域的北匈奴,东汉朝廷任命班勇为 西域长史,屯兵柳中(今新疆吐鲁番一带),班勇于公元124年、126年两次击败北匈奴,西域的局势开始稳定。在班勇离职后,北匈奴势力又重新抬头,汉将斐岑于137年率军击毙北匈奴呼衍王于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公元151年,汉将司马达率 汉军出击 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击败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拉开了第二次西逃的序幕。

折叠 北匈奴西迁的第二站:锡尔河流域

锡尔河是中亚的内陆河,流经今天的乌兹别克、哈萨克等国,注入 咸海。在汉时,这里是 康居国。 北匈奴在西域遭到汉朝的反击,已无法立足,大约在160年左右,北匈奴的一部分又开始了西迁,来到了锡尔河流域的康居国。至于北匈奴人在康居的活动,因为缺乏史料记载,就不得而知了。

折叠 北匈奴西迁的第三站:

顿河以东、 里海以北

大约在公元290年左右, 北匈奴出现在顿河以东的阿兰国,这段历史在我国《北史.西域传》和罗马帝国的《历史》中,都有过记载。北匈奴杀死了阿兰国国王,彻底征服了阿兰国。

折叠 北匈奴西迁的第四站:

顿河以西、 多瑙河以东

凭借着在阿兰国的休整和补给, 北匈奴彻底恢复了元气,掠夺、贪婪的本性让他们对顿河以西的草原垂涎不已。公元374年,匈奴在大单于巴兰姆伯尔的率领下,渡过了顿河,向东 哥特人发动了进攻,东哥特人哪里是匈奴人的对手,经过奋战,依然惨败,一部分东哥特人只得向西逃窜,逃到了 西哥特人那里,匈奴尾随其后,追击到西哥特人居住地。西哥特人在 德涅斯特河(流经今天的乌克兰和摩尔多瓦)摆下军阵,准备迎击匈奴,而匈奴人则趁夜晚偷偷从德涅斯特河上游渡河,然后抄袭西哥特人军阵背后,西哥特人惨败,只得向西逃窜至多瑙河。后经罗马帝国皇帝的批准,东、西哥特人得以渡过多瑙河,进入到罗马帝国避难。此后,由于罗马帝国对 哥特人残酷的压榨,逼迫哥特人又起兵反叛,公元378年,罗马帝国皇帝瓦连斯亲征哥特人,结果被哥特人杀死,帝国遭受到沉重打击。而此时的匈奴,由于占据了南俄罗斯大草原,暂时稳定了下来。

折叠 占据南俄罗斯草原后,匈奴人的活动

在打败 哥特人,占据南俄罗斯草原后,匈奴人得以休整,人口开始急剧增加,同时,小部分的 匈奴骑兵仍然在骚扰临国:一股匈奴骑兵渡过了 多瑙河,与哥特人一起骚扰罗马帝国;另一股匈奴人,于公元384年进攻美索不达米亚,攻占了爱德沙城;还有一股匈奴人于396年,侵入了萨珊波斯帝国。整体而言,匈奴人这段时期,基本是以在南俄罗斯草原休整为主,为下一步的大规模入侵积蓄力量。

折叠 匈奴乌尔丁大单于的活动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而此时的匈奴正处于乌尔丁大单于的统治。乌尔丁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他曾对东罗马帝国色雷斯省总督说过,凡是太阳能照射到的地方,只要他愿意,他都能征服。公元400年,匈奴在乌尔丁 大单于领导下,又开始向西大规模入侵,一举夺得了整个 多瑙河盆地,并一度攻入了意大利,这一事件的连锁反应就是逼迫多瑙河流域的各部族为躲避匈奴人,只得向西罗马腹地进军,公元410年, 西哥特人攻陷了 西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西罗马帝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然而乌尔丁大单于的宏图大志还未实现就一命呜呼了,公元408年,乌尔丁率军骚扰东罗马帝国,在抢得大量财物准备撤退时,遭罗马人的袭击,乌尔丁 大单于就这样战死在沙场。

折叠 匈奴帝国的在欧洲的建立

在疆土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以匈牙利平原为统治中心的匈奴帝国,在奥克塔尔大单于时已基本建立起来,单于王庭稳定在今天匈牙利的布达佩斯附近,这个军事帝国成为东、西两个罗马帝国最严重的威胁。乌尔丁大单于死后,匈奴帝国沉寂了一段时间,而在奥克塔尔大单于率领下,匈奴帝国又开始兴盛起来,奥克塔尔死后,他的兄弟卢加继承了王位。卢加大单于在公元422年和426年两次蹂躏东罗马帝国的色雷斯和马其顿,逼迫东罗马帝国皇帝向匈奴帝国年贡350磅黄金,此后,东罗马帝国又被迫在边境向匈奴帝国开放互市,来确保边境的安宁,匈奴人的荣耀终于在西方找了回来。

折叠 阿提拉大单于统治的确立

434年,卢加单于去世,他的两个侄儿阿提拉和布列达共同继承王位,各掌管一部分领土。两位单于即位不久,便发动了对东罗马帝国的战争,要求东 罗马皇帝交出匈奴的叛逆,还要年贡翻番,由350磅黄金上涨到700磅黄金,东罗马皇帝受武力胁迫,只得答应。445年,布列达单于神秘的遇刺身亡,阿提拉成为匈奴帝国唯一的 大单于。阿提拉更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家伙,在他的率领下,整个欧洲都沉浸在对匈奴的恐惧之中,匈奴帝国的鼎盛时期来到了。

折叠 鼎盛时期的匈奴帝国

阿提拉大单于独自掌权后,马上就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不过战争的矛头却指向了北欧和东欧。在北欧和东欧,盎格鲁撒克逊人为躲避匈奴人,逃亡到 英伦三岛,而许多日耳曼和 斯拉夫人的部族战败,纷纷向匈奴投降。在巩固了东方和北方后,阿提拉 大单于在447年大举进犯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军队接连战败,匈奴的骑兵一直深入到达 达尼尔海峡和希腊的 温泉关,严重威胁到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安全,东罗马帝国皇帝被迫求和,双方在448年签定和约,东罗马除了马上向匈奴支付赔款6000镑黄金,年贡也由700磅黄金涨到2100磅黄金。至此,匈奴帝国的疆域东到 里海,北到北海,西到莱茵河,南到阿尔卑斯山,盛极一时。而东罗马帝国经过匈奴的长期劫掠和年贡的沉重负担,财富已基本耗尽,于是,阿提拉 大单于又将目光投向了 西罗马帝国。

折叠 阿提拉的高卢战记

450年,阿提拉 大单于在完成了对东、北、南的征服后,将矛头指向了 西罗马帝国。该年,阿提拉派使者来到罗马,要求娶西罗马皇帝的妹妹荷诺利亚公主为妻,并要求西罗马帝国拿一半的国土作为嫁妆。如此过分和羞辱的要求,自然遭到西罗马皇帝的拒绝,于是阿提拉大单于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对西罗马的战争。当年,阿提拉集结了大批匈奴战士以及被征服民族的仆从军,号称50万,渡过莱茵河,向西罗马的高卢(今法国[1])发动进攻。高卢的城市就如同草原上猎物一样,被匈奴人一个接一个地摧毁,最终匈奴军主力又围攻高卢重镇奥尔良。此时,面对共同的敌人,西罗马人和 西哥特人暂时放下他们的争斗,组成联军来救援奥尔良。面对联军,阿提拉放弃了对奥尔良的围攻,开始机动迂回,寻机与敌决战。公元451年9月20日,阿提拉的匈奴大军与西罗马、 西哥特联军,在今天的巴黎市郊展开了大决战。战斗打得非常惨烈,仅过了一天,双方战死者就达15万人,最终,西哥特国王战死,余部也撤离战场,而匈奴也损失惨重,无力再进攻,只得退回莱茵河,重新积聚力量。

折叠 上帝之鞭对西罗马的惩罚

452年,得到休整的匈奴帝国再次发动了对西罗马的战争,被称做"上帝之鞭"的阿提拉开始了对西罗马的惩罚。阿提拉率领的匈奴军队翻过了阿尔卑斯山,攻入了意大利。意大利北部地区遭到了匈奴人疯狂的攻击,北部所有的城市都被匈奴人摧毁。此后,匈奴人攻占了重镇阿奎莱亚,挥师直捣帝国的首都罗马城。西罗马皇帝万分惊恐,只得派罗马教皇利奥一世与匈奴人议和。此时,匈奴军中突发瘟疫,而东罗马帝国的援军也快到达罗马城,因此,阿提拉便答应议和,但在撤军前仍扬言,如果西罗马皇帝不把他的妹妹荷诺利亚公主送到匈奴,他还会来攻打西罗马。就这样,罗马人眼睁睁地看着匈奴人满载着抢夺来的财物扬长而去,只留下意大利北部的一片废墟。

折叠 阿提拉神秘的死亡与匈奴帝国的瓦解

453年,阿提拉 大单于又娶了一名少女为妃,然而在新婚之夜,阿提拉却神秘地死在了婚床上。阿提拉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争夺大单于之位,打起了内战,匈奴帝国在瞬间瓦解崩溃了。匈奴帝国的内战,给了被奴役民族以机会,454年, 东哥特、吉皮底人组成联军,在匈牙利打败了匈奴,从此,匈奴人被迫又退回了南俄罗斯草原。在461年,阿提拉的一个儿子妄图重建匈奴帝国,发动了对 多瑙河流域的东哥特人战争,遭到失败。468年,他又发动了对东罗马帝国的战争,结果自己战死沙场,从此匈奴人逐渐沉寂了下去,直至被历史彻底遗忘。

匈奴帝国崩溃不久,深受匈奴摧残以及匈奴引发的蛮族西迁影响的 西罗马帝国也彻底走向了绝路,公元476年,日耳曼雇佣军攻占了罗马城,末代皇帝、6岁的罗慕洛被俘虏,西罗马帝国自此灭亡,标志着欧洲封建时代的开始。

折叠 编辑本段 疆域

匈奴在强盛的时侯,东破东胡,南并楼兰、河南王地,西击月氏与西域各国,北服丁零与西北的坚昆。范围以蒙古高原为中心,东至内蒙古东部一带。南沿长城与秦汉相邻,并一度控有河套及鄂尔多斯一带。向西以阿尔泰山为界,深入中亚的咸海、黑海一带,北达贝加尔湖周边。被称之为"百蛮大国"。以大戈壁为中心分为南、北。与现今不同的是,在漠南一带的山区,如阴山,当时尚有数量众多的树木,而平地有面积广大的草原。

欧洲的匈奴帝国的疆域东到 里海,北到北海,西到莱茵河,南到阿尔卑斯山,盛极一时。

折叠 编辑本段 政治

匈奴的官制:" 然至冒顿而匈奴最强大,尽服从北夷,而南与中国为敌国,其世传国官号乃可得而记云。置左右贤王,左右 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匈奴谓贤曰"屠耆",故常以太子为左屠耆王。自如左右贤王以下至当户,大者万骑,小者数千,凡二十四长,立号曰"万骑"。诸大臣皆世官。呼衍氏,兰氏,其后有须卜氏,此三姓其贵种也。诸左方王将居东方,直上谷以往者,东接秽貉、朝鲜;右方王将居西方,直上郡以西,接月氏、氐、羌;而单于之庭直代、云中: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而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最为大国,左右骨都侯辅政。诸二十四长亦各自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封都尉、当户、且渠之属。" -《史记.匈奴列传》

"其大臣贵者左贤王,次左谷蠡王,次右贤王,次右谷蠡王,谓之四角;次左右 日逐王,次左右温禺鞮王,次左右渐将王,是为六角:皆单于子弟,次第当为单于者也。异姓大臣左右骨都侯,次左右尸逐骨都侯,其余日逐、且渠、当户诸官号,各以权力优劣、部众多少为高下次第焉。单于姓虚连题。异姓有呼衍氏、须卜氏、丘林氏、兰氏四姓,为国中名族,常与单于婚姻。呼衍氏为左,兰氏、须卜氏为右,主断狱听讼,当决轻重,口白单于,无文书簿领焉。"

-《后汉书.南匈奴列传》

"单于姓挛鞮氏,其国称之曰撑犁孤涂单于。匈奴谓天为撑犁,谓子为孤涂,单于者,广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单于然也。"

汉书》卷九十四上《匈奴传》

除了这些王号和官号,尚有其他:如昆邪王、休屠王、卢屠王、奥鞬王、犁汗王、休旬王、瓯脱王、西祁王、右皋林王、古股奴王、古伊秩訾王等等。此外,还有立汉降人为王者,如李陵为右校王,卢绾为东胡卢王。侯的名称有左安侯、左姑姑侯、粟置支侯等等。

左贤王即左屠耆王,地位高于其他诸王,仅次于单于,是单于的继承者,常以单于太子当之,但也有例外:如复株累若鞮单于后连续5任单于皆由其弟担任左贤王。

阙氏,音烟肢或焉支,含有美丽的意义。单于至一般诸王皆可称其妻为阙氏,也有许多称呼:如宁胡阙氏、颛渠阙氏、大阙氏、第二阙氏、第五阙氏等等。[9]在众多阙氏中,也有高低位次之分。沈钦韩以为"匈奴正妻则称大阙氏",胡三省则以为"颛渠阙氏,单于之元妃也,其次为大阙氏"。

阙氏虽不见得是皇后,但单于的阙氏在匈奴的地位却很重要。不仅在内政、外交上有重要地位,在战争中也起作用。如冒顿攻围刘邦时,阙氏随军在旁。

折叠 编辑本段 军事

匈奴民族有完善的军事装备。马匹在匈奴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平时是作为交通工具,战时则成为战马。从出土实物看,匈奴马匹身体略矮,头部偏大,应属于蒙古马。《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兵"尽为甲骑"、"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匈奴兵器"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鋋",考古发掘资料与此正相吻合。匈奴墓地发掘情况显示,兵器一般出土于男性墓葬中,以铜、铁、骨、木质地为主,主要有弓、箭镞、弩机、刀、剑、戈、矛、斧、流星锤等。 匈奴人不像中原士兵靠盾牌保护自己,而代之以更省劲、更坚固的盔甲来装备自身,形成"尽为甲骑"、机动灵活而又强大的匈奴骑兵。

折叠 编辑本段 经济

匈奴人主要以狩猎、游牧及畜牧为主,依靠的畜牧主要有马、牛、羊三种,其中又以马最为重要。在饮食当中,肉、乳品尤为普遍,有时会食用鱼类。其生活地点常随着季节转移至其他地方。

匈奴人用畜衣作衣服,他们很早就制作裤子、长靴、长袍、尖帽或风帽,无论在行重或保暖方面,都很适应当地的生活。住的地方叫穹庐,是毡帐所制的帐幕,需以木条作柱梁。并使用各种陶器及金属器。

匈奴人不仅有耕田产谷,还建有谷仓来藏谷。除在本部耕种外,在西域还有骑田。匈奴人也十分重视商业交换,以牲畜去换取奢侈品。常与汉人互市交易,并将汉人物品转买运到西域各国并包括罗马帝国,在汉对西域通道中断之时尤为如此。

折叠 编辑本段 人口

根据对冒顿纵精兵30余万围困刘邦于白登推算,以五口出一介卒,则匈奴人口应当在150万至200万之间。附汉的南匈奴部众为四、五万人,在单于屯屠何在位时期得到空前发展,增加到户口34000,人口237300,兵力50170。

曹魏时,分匈奴为即左、右、南、北、中五部,左部帅刘豹统辖万余户,居太原郡故兹氏(今山西临汾);右部6千户居祁县(今山西祁县);北部4千余户居新兴县(今山西 忻县);南部3千余户居蒲子县(今山西隰县);中部6千户居大陵县(今山西文水)。共3万余户,人口近20万。

而刘渊在并州起兵时,并州匈奴总人口约35万左右。

折叠 编辑本段 文化

折叠 宗教

匈奴人五月于笼城祭天地,祖先,鬼神。匈奴每年有规定的日子举行集体的祭祀。每年三次集会的日期,《史记》说是正月、五月及秋季,《后汉书》为正月、五月及九月,两者皆为一致。大致上,正月的集会是个小集会,参加的人是匈奴诸长。五月的大会最富宗教色彩,参加的人数很多,不限于诸长,主要是为祭其先祖、天地及鬼神。秋季的集会则是为秋天收成而感谢天神的集会。

关于集体祭祀的地点,大致上是在单于所在的地方举行,虽然都是祭天,同时也有商讨国家大计、秋后感谢天神等任务。匈奴人对其祖宗的坟墓很为重视,不只相信祖宗死后有神灵,其他人死后也有神灵,也可以降吉凶。也相信人死后,需要享用金银衣裘以及女人。

在战争时,匈奴人还相信各种巫术。其内容如下:

" 曩者,朕之不明,以军候弘上书言"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丏若马'",又汉使者久留不还,故兴遣贰师将军,欲以为使者威重也。古者卿大夫与谋,参以蓍龟,不吉不行。乃者以缚马书遍视丞相御史二千石诸大夫郎为文学者,乃至郡属国都尉成忠、赵破奴等,皆以"虏自缚其马,不祥甚哉!"或以为"欲以见强,夫不足者视人有余。"易之,卦得大过,爻在九五,匈奴困败。公车方士、太史治星望气,及太卜龟蓍,皆以为吉,匈奴必破,时不可再得也。又曰'北伐行将,于釜山必克。"卦诸将,贰师最吉。故朕亲发贰师下釜山,诏之必毋深入。今计谋卦兆皆反缪。重合侯得虏侯者,言"闻汉军当来,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诸道及水上以诅军。单于遗天子马裘,常使巫祝之。缚马者,诅军事也。'又卜"汉军一将不吉"。匈奴常言'汉极大,然不能饥渴,失一狼,走千羊。'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

折叠 语言

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皆言"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桓宽《塩铁论.论功》却说"虽无礼义之书,刻骨卷木,百官有以相记"。此盖指汉文帝时嫁予单于的宗女,随从宗女身边的官员中行说,教导匈奴单于左右疏记及计算畜物数目。

《后汉书》中有一首《匈奴歌》,不少学者用蒙古语、突厥语、叶尼塞语言等进行过分析和解读,都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

除此之外,匈奴的人名、部落名、地名和称号都可以用来研究匈奴语。例如:"撑犁孤涂单于"据说在匈奴语中有"天子"的意思,其中的"撑犁"(上古汉语: thrang rii)和"单于"(上古汉语: dar wa)分别和蒙古语的tngri(天)和daruγa(君主)相似。

关于匈奴语的来源,由于资料阙如,很难得到肯定的结论,有些认为匈奴人讲蒙古语,而其他则认为他们的语言属于叶尼塞语系。 蒲立本(Pulleyblank)《上古汉语的辅音系统》的附篇《 匈奴语》里面提到,匈奴语的很多汉语对音都是以汉语l-打头的,这可以对译*l-或者*r-(*表示早期拟音),但阿尔泰语普遍不允许l-或者r-在词首。蒲立本认为匈奴语可能和叶尼塞语有关。有些则认为是东胡、蒙古语的混合。

折叠 编辑本段 区别

过去建立欧洲匈奴帝国的匈人曾被一些学者认定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游牧民族" 匈奴",现代学术界对此基本认为是不同的两个群体,没有确凿的证据显示入侵欧洲的匈人是匈奴的后代。北匈奴残部于公元160年左右进入锡尔河流域,匈人在同一地区崛起于公元290年左右(大约在同一时期,南匈奴崛起,刘渊于308年攻入中原称帝),之间120余年没有任何史料记载他们之间有传承关系。考古显示,除了名字的发音,匈人的文化、军事、政治制度基本与匈奴没有相近之处。北匈奴残部仅仅可能是最初被匈人融合的十余个部落之一。

折叠 编辑本段 单于世系

亚洲匈奴帝国时代的匈奴单于

单于号

在位时间

在位年数

1

头曼

头曼

? - 前209年

2

冒顿单于

冒顿

前209年 - 前174年

36年

头曼子

3

老上单于

稽粥

前174年 - 前161年

14年

冒顿子

4

军臣单于

前161年 - 前126年

36年

老上子

5

伊稚斜单于

伊稚斜

前126年 - 前114年

13年

军臣弟, 左谷蠡王

6

乌维单于

乌维

前114年 - 前105年

10年

伊稚斜子

7

儿单于

乌师庐

前104年 - 前102年

3年

乌维子

8

呴犁湖单于

呴犁湖

前102年 - 前101年

2年

儿单于季父,乌维之弟, 右贤王

9

且鞮侯单于

且鞮侯

前101年 - 前96年

6年

呴犁湖之弟,左大都尉

10

狐鹿姑单于

狐鹿姑

前96年 - 前85年

12年

且鞮侯之子, 左贤王

11

壶衍鞮单于

壶衍鞮

前85年 - 前68年

18年

狐鹿姑子, 左谷蠡王

12

虚闾权渠单于

虚闾权渠

前68年 - 前60年

9年

壶衍鞮之弟, 左贤王

13

握衍朐提单于

屠耆堂

前60年 - 前58年

3年

乌维单于耳孙, 右贤王

阅读全文

为您推荐

    匈奴帝国
    匈奴帝国

    1 起源
    1.1 世界范围
    1.2 我国史学记载
    1.3 肖像特征
    1.4 相同习俗
    2 亚洲匈奴帝国
    2.1 起点
    2.2 首次出击
    2.3 月氏迁徙
    2.4 民族融合
    2.5 打击希腊
    2.6 贵霜帝国建立
    2.7 汉武帝开战
    2.8 控制甘肃
    2.9 李陵战匈奴
    3 欧洲匈奴帝国
    3.1 北匈奴退出蒙古高原
    3.2 北匈奴西迁
    3.3 北匈奴西迁的第一站:伊犁河流域
    3.4 北匈奴西迁的第二站:锡尔河流域
    3.5 北匈奴西迁的第三站:
    3.6 北匈奴西迁的第四站:
    3.7 占据南俄罗斯草原后,匈奴人的活动
    3.8 匈奴乌尔丁大单于的活动
    3.9 匈奴帝国的在欧洲的建立
    3.10 阿提拉大单于统治的确立
    3.11 鼎盛时期的匈奴帝国
    3.12 阿提拉的高卢战记
    3.13 上帝之鞭对西罗马的惩罚
    3.14 阿提拉神秘的死亡与匈奴帝国的瓦解
    4 疆域
    5 政治
    6 军事
    7 经济
    8 人口
    9 文化
    9.1 宗教
    9.2 语言
    10 区别
    11 单于世系

    聚圣源起姓名大全免费名字大全火锅丸子起名感人的句子建材产品起名公司起名的注意事项猛鬼旅行团给男朋友起名字怀念萧珊清洗店起名女孩子起名带火的名字大全国学公司起名大全经典散文欣赏畜牧业养殖场起名字大全有限科技公司起名字以森林为主题起名字周易八字算命起名盼盼零零嘴加盟免费网络科技公司起名一起学猫叫的歌名叫什么五行起名详解巴西墨西哥历史战绩太阳照常升起音乐投影诸天2月14日是什么星座重生辰八字给宝宝起名蔬菜公司起名大集可爱的qq头像银楼金粉薛姓女宝宝起名马年杨姓女宝宝起名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山西高速一大巴发生事故 已致13死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李梦为奥运任务婉拒WNBA邀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王楚钦登顶三项第一今日春分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槽头肉企业被曝光前生意红火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杨倩无缘巴黎奥运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韩国首次吊销离岗医生执照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沈阳一轿车冲入人行道致3死2伤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春分“立蛋”成功率更高?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浙江一高校内汽车冲撞行人 多人受伤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

    聚圣源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