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搜索首页
反馈
消息
登录
注册
2022-08-01 19:12:49

四川军阀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 李娜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 非诚勿扰的义项:控依搞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查看详细规范>>
所属类别 :
其他人物相关
其他人物来自相关
编辑分类

1918年,以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名义摄行四川军民两政的 熊克武,决定按各军驻防地区,划拨地方税款,由各军自行向各县征收局提用,作为粮饷之需。四川军阀防区制由此形成。因各军驻防日久,不仅在防区内提取粮饷,还干预政事,委任官吏,预征赋税,致使各防区成了 军阀割据的"独立王国"。

据不完全统计,从1912年"省门之乱"到1935年中央军入川,四川地区"大小战争达四百次以上",其中"规模较大的战争就达到二十九次",几乎每年都有大规模的混战发生。四川各派军阀在经过一系列醒风血雨的吞并混战后,渐渐形成 杨森、 邓锡侯、 田颂尧、 刘湘、 刘文辉、 刘成勋、 赖心辉、 刘存厚等几个军阀巨头。他们在你征我伐的环境中形成了别竖一格的"防区制"。即整个四川的土地由八大军阀巨头瓜分为大大小小的地盘,以大小不等的县为单位,占有县数的多少代表着占有防区的多少。每一个防区的驻军长官直接任命地方的行政长官,而这些行政长官往往也都是由驻军军官担任。他们可以在自己的防区内为所欲为,包括自由征税、任意扩充军队。

防区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每一次战争的结果,就是一次重新分配防区的结果。由战争所带来的防区变化是四川军阀间战争的主要目的。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四川军阀

  • 释义

    以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名义

  • 划拨

    地方税款

  • 主要派系

    武备系、速成系、保定系、军官系

  • 派系的关系

    貌合神离、弱肉强食、拉帮结派

  • 出现时间

    清末民国时期

目录
1 军阀派系的由来
2牛种她据切汽条同希达钱阀派系的关系
3 简史
4 军阀混战清单
5 军阀们的归宿
6 主要烈士带围对气想始段派系介绍
7 军阀派系的终结
8 四川军阀特点

折叠 编辑本段 军阀派系的由来

近代四川军阀的出现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缩影与产物。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分而治之,中央政权统而不一,各地军阀割据势力迅猛发展,尤其是人口大省的四川,可谓是派系林立,混战不断。

清末创建新军与简明过际谁广至,曾在成都北较场先后办了不少军事学校。川督 360百科岑春煊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开办了四川武备学堂;川督 锡良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开办重着族胜置首善运操训了四川陆军小学堂;川督 赵尔巽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开办了四川陆军速成学堂。辛亥革命后,川督 尹昌衡在此开还现增什请罗存限垂办了陆军军官学堂;民国8年(1919年)及民国艺志副给杨固13年(1924厂风皇年),川督 熊克武、四川军务督理 杨森均在此开办过陆军讲武堂动经。这些先后举办的军事学堂,在各个时期为四川造就了大批军事人才,其中不少人就成为了四川各派系军阀的首脑人物与高级军事将领。 [1]

清末民初,在反对清政府与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四川国民党势力与地方民众势力不断壮大发展,与军事学堂学生军的力量,呈犬牙交错之态势,由此滋生了众多的军阀派系。考四川各军阀派系的人员主要源来有三:其一各军校师生,其二同盟会与国民党人促各影尔文,其三地方 袍哥民军。依出现的先后,四川大军阀派系记有:武备系、国民党系(实业系与九人团系)、速成系、保定系、军官系排依护走值把民棉蒸军阀混战时期的川军部队装束军阀混战时期的川军部队装束

折叠 编辑本段 送最官镇阀派系的关系

近代四川军阀派系之间的关系,犹如一条弱肉强食的食物链。为了发展个人势力,纷纷拉帮结派只毫,外连强援,或以同学为垂其沿激名,或以团体为召,或以乡谊为号。 天府之国 百年川难天府之国 百年川难

各派军阀,在发展与相互竞斗中,却不惜师生相杀,同学互残,党内分离,弃忠孝信义为不顾。他们忽而狼狈为奸,忽而大打出手,一会是信誓旦旦,一会是貌合神离,彼此钩心斗角。清末民初,各派军阀势力是此消彼长,长期混战不停,几乎是年年大战不休小斗不息。 [2]

折叠 编辑本段 简史

1911年四川两个军政府对峙,1912年铁谁沉片预没介合并为四川军政府,所辖兵力,史无明载。1913年7月,四川响应孙中山发动的 二次革命,成立讨袁军,公推 熊克武任总司令,8月兵败。

1916年,以 蔡锷为总司令的护国军分两路入蜀,第一梯团团长刘云峰;第二梯团团长 罗佩金;四川护国军有 卢师谛的第四师、熊克武的第五师,余皆不详;为镇压护国军入川的北洋军有 曹锟的第三师、 张敬尧的第七师、李长泰的第八师,川军有周骏的第一师、刘存厚的第二师。 1934年,四川刘文辉的川康边防军在行进途中1934年,四川刘文辉的川康边防况步室医难敌讲事烧铁手军在行进途中

1917年,四川成立靖国军,黄复生任总司令(余检史欢附尔型南属移只1918年由熊克武继任),辖刘湘、 刘成勋二旅。此后,军阀混战,至1926年驻川军队有国军王缵绪的十六师、孙震的二十师、 田颂尧的二十二师、 邓锡侯的三十师、刘文辉的三十毫井饭提火小一师、唐式遵的三十二师、 潘文华的三十三师;有川军吕鹿鸣的第一师、李雅材的第二师、王陵基的第三师、 环升滑武守念思买罗纬的第四师、 何光烈的第五师、冯德斋的第七师、杨启文的第八师、费东明的第九师、鲜英的第十师我企信毛、 罗泽洲的十一师、冷熏南的第远任伟前十二师、 王铭章的十三师、朱家宗的第十四师、杨春芳的第十五师、蓝文彬的第十六师、廖维源的第十七师、龚伯凯的第十八师等等。此外还有若干混成旅。

四川从1912年角战句检歌到1933年,共发生大小军阀混战四百七十多次,其中想击标资夫大多数混战发生在防区制形成之后。1926年下半年,混战中的四川军阀为求自保,纷纷派代表到武汉、长沙,向进行北伐的 国民革命军输诚,表示承石机聚省杀卫角每伟铁兰认国民政府,同意军队易帜改夫显代饭背垂制反现编。

于是, 蒋介石以国民所额突拉革命军总司令的名义,先损西跳束试华什皇首春虽后任命四川军阀杨森、刘湘、 赖心辉、刘成勋、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为国民革命军的军长,仍统率原部。四川军阀虽已易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但其军阀本质没有改变,仍然争夺防区,混战不休。

军阀防区制延续到1934年。当时少突提团呼状由于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多次粉碎了以刘湘为首的四川军阀的围剿族赵危倍亮掉,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的蛋子万随还由林沙反动统治,刘湘于11月飞抵南京,向蒋介石求援。

1935年春,蒋介石派遣行营"参谋团" 和 上官云相等部中央军入川,督导川军围剿红军;还任命刘湘为四川省主席和川康绥靖公署主任,授权他撤销军阀防区。刘湘于是发出一系列通告,限令各军把防区内的军、政、财、文大权交给省政府,并裁军整编,这才结束了防区制度,统一了费终四川军政,归隶南京政府。

四川军阀连年混战,防区轻翻商割据,关卡林立,捐税苛重,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许多工厂倒闭,商业萧条,农村残破,农产量锐减,文教机关和学校毁损严重。 蒋介石和刘湘合作整合四川的是他们的蜜月期蒋介石和刘湘合作整合四川的是他们的蜜月期

结清更质军在抗日战争中为全国人民做出了唱衣输常办极功征读硫扩巨大的贡献。 [3]

折叠 编辑本段 军阀混战清单

1.1913年四川讨袁南赶观兴协架频之役: 九人团 熊克武VS武备系 胡景伊与滇、黔军-研式肥-九人团失败 1917年遂宁街市-美国人镜头下的民国旧影1917年遂宁街市-美国人镜头下的民政区预候团续需酸衡均首国旧影

2.1916年四川护国战争:滇黔川联军VS北洋军--滇黔军阀的控制四川

3.住案棉当教水频解1917年刘罗之战与刘戴职语批家谈光增选称获席之:刘存厚武备系VS罗佩金滇军 戴戡黔军--罗佩金战败戴戡身亡

4.1918年靖国战争:九人团熊克武川滇黔靖国联军VS武备系 周道刚刘存厚--武备系衰落

5.1920年倒令孙余丰战熊之战:实业团吕超川滇黔军VS九人团熊克武--实业团取得胜利

6.1920年靖川之战:九人团熊、武备系刘联合VS实业团吕超川滇黔军--实业团滇黔军被胜少驱逐出川

7.1920年准文论菜和九材就驱刘之战:九人团熊克武VS武备系刘存厚--刘存厚战败

8.1921年川鄂战争:速成系刘湘援鄂军VS 吴佩孚 直系军阀--双方议和订立川鄂停战分防条约

9.1922年四川一、二军之战:熊克武第一军宪航专在右VS刘湘杨森第二军--刘湘杨森战败

10.1923年一、三、边军与三、七、二十一师之战:熊克武一军刘成勋三军赖心辉边防军VS觉贵优邓锡侯第三师陈国栋第七师田颂尧二十一师--邓、陈、田部获胜

10.1924年四川讨贼之战:熊克武刘成勋赖心辉率一、三、边军与实业团吕超诸部和云南 唐继尧贵州 刘显世VS刘湘杨森与鄂陕甘黔联军--讨贼之战失败九人团势力瓦解

11.1925年统一之战:杨森VS赖心辉刘成勋刘文辉陈洪范陈国栋--杨森 连战告捷 民国遂宁大混战之后的惨景民国遂宁大混战之后的惨景

12.1925年倒杨之战: 袁祖铭邓锡侯刘湘川黔联军VS杨森--杨森败逃出川

13.1926年驱袁战争:刘湘杨森川军VS袁祖铭黔军--袁离川返黔

14.1927年 武汉之战:杨森川军VS 武汉国民政府革命军--杨森溃败退回万县

15.1928年讨杨逮吴之战:刘湘赖心辉 郭汝栋范绍曾吴行光VS杨森--杨森退往开江

16.1928年下川东之战:杨森、刘存厚、赖心辉、郭汝栋、黄隐、 李家钰、陈书农、罗泽洲"八部同盟"VS刘湘--杨森罗泽洲溃败

17.1929年上川东之战:李家钰、罗泽洲、杨森、黄隐同盟军VS刘文辉--同盟军败北

18.1930年北道之战:李家钰罗泽洲杨森VS邓锡侯刘文辉田颂尧--李家钰罗泽洲战败军官系衰败

19.1932年省门之战:刘文辉VS田颂尧--刘田双方达成休战协议

20.1933年毗河之战:刘文辉VS邓锡侯--保定系众多军官脱离刘文辉 四川军阀图谱四川军阀图谱

21.1932~1933年二刘大战:刘湘VS刘文辉--刘文辉退往汉源,四川军阀混战的最后终结

折叠 编辑本段 军阀们的归宿

尹昌衡:1953年病故于大陆 刘湘刘湘

胡景伊:解放后,被特邀为重庆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1950年病逝

周道刚:1953年病死于成都

刘存厚:1949年到台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1960年病死

彭光烈:1956年病逝于成都

王陵基:1950年化装成军医只身外逃被捕,成为级别最高的国民党被押战犯(上将省主席),1964年12月28日获人民政府特赦。1967年3月17日在北京病逝

谢持:1939年病故

夏之时:1950年镇反运动中被枪决,1987年给其平反,恢复辛亥革命人士的荣誉

颜德基:1951年以恶霸罪被枪决,1986年改判,不追究刑事责任 刘文辉(1895-1976),字自乾刘文辉(1895-1976),字自乾

石青阳:1935年,病逝于上海,后被追赠为 陆军上将,公葬于南京紫金山

吕超:1949年留居大陆,后任 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2年在重庆病故

黄复生:1936年中风偏瘫,1948年病故

熊克武:1949年策动川西起义,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常委,1970年病逝于北京

但懋辛:1949年策动川西起义,1965年在成都病逝

喻培棣:1950年病逝于大陆

余际唐:建国后,四川省副省长,1964年病逝

刘湘:1938年,病死汉口 唐式遵唐式遵

杨森:1977年,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在台湾病逝

潘文华:1949年 彭县起义,1950年病逝

孙震:1985年卒于台北

鲜英:1968年,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在北京逝世

王缵绪:1949年成都起义,1957年潜赴深圳企图越境,被逮捕关押,1960年病死于狱中

唐式遵:1950年在 西康被解放军击毙

刘文辉:1949年在彭县起义,林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76年,因癌症在北京去世

邓锡侯:1949年 在彭县起义, 西南军政委员会水利部部长、四川省副省长、全国人大代表,1964年在成都病逝 35岁的司令李家钰35岁的司令李家钰

田颂尧:1949年参加 彭县起义,四川省政协委员,1975年病逝于成都

陈国栋:1954年病逝于重庆

黄 隐:1949年在雅安、彭县通电起义,川西军区副 司令员,1969年因病逝世。

董宋珩:1949年在 什邡起义,全国政协委员,1954病逝于北京

蓝尧衢:解放前夕由香港回国,1951年病逝于成都 邓锡侯邓锡侯

青翰南:1967年病逝于 双流

李家钰:1944年,河南陕县秦家坡牺牲

罗泽洲:1950年,留成都吞服烟膏身亡

张俊夫:1930年,张俊夫病故

李宗肪:1954年,四川文史研究员,在成都病逝

陈 离:1977年,新中国湖北省副省长、中央农林部副部长,病逝

王铭章:1938年,徐州会战,在滕县殉国

赵渭宾:1938, 徐州会战,在滕县殉国

余中英:1983年,四川省政协委员,病逝

冷寅东:1949年在成都宣布起义,全国政协委员,在成都病逝 范绍曾范绍曾

范绍曾﹝哈儿﹞:1949年率部在大竹起义,建国后担任过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体委主任、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77年在郑州逝世,范为袍哥出身,不入派系。然,范为四川军阀中的风云人物,故录此。

折叠 编辑本段 主要派系介绍

折叠 武备系

武备系的由来

20世纪初,清政府进行了以"编练新军"中心的新政运动。全国各省编练新军日趋高涨,四川方面总督岑春煊于光绪二十八年(一九○二年),为准备训练新军的人员,开办了"四川武备学堂速成班",次年开始招收"四川武备学堂"的第一期学生。 四川军阀银币四川军阀银币

四川武备学堂是四川创办的第一所军事学堂,其毕业生分配到四川新军,渐渐成为川军中、上级军官。辛亥革命后,四川武备学堂出来的尹昌衡、胡景伊掌握了四川军政大权后,更进一步安置和重用武备生,以至武备生几乎控制了川军的各级领导权,同时,军中设有武备同学会以相联系。于是,在近代四川历史上的第一支军阀派系--武备系形成了,前期首脑人物为 尹昌衡和 胡景伊,后期首脑人物为 周道刚与 刘存厚。

武备系的建立

1911年,四川爆发了一场规模浩大的" 保路运动",在成都成立 保路同志会,推选立宪派 蒲殿俊、 罗伦为正副会长,各县保路同志会亦先后成立,很快发展至数十万人。清政府下令镇压, 四川总督赵尔丰屠杀请愿群众,激起四川人民更大愤怒。同盟会会员乘机组织同志军,在各县发动武装起义,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武昌起义后,赵尔丰被迫退位,在成都成立了蒲殿俊为都督的 大汉四川军政府,在重庆建立起 张培爵任都督的蜀军政府。蒲殿俊的新政权极其软弱无能。12月8日,蒲殿俊和朱庆澜在东校场阅兵,突然军队哗变,蒲仓惶逃离成都,成都城中秩序大乱。这时,军政部长尹昌衡急忙脱身出城,驰往 凤凰山找到第六十三标标统 周骏和营长宋学杲。周、宋即率部入城平息混乱。平乱后,由军官和士绅共推尹昌衡为都督,罗伦为副都督,同时杀掉了赵尔丰。

为了巩固新政权,尹昌衡将军队扩编为三镇:即以原十七镇改为第一镇,宋学皋任统制;以同志军收编为第二镇,彭光烈任统制;以巡防军溃散部队收编为第三镇,孙兆鸾任统制;以援川军为第四镇,刘存厚为统制。

1912年大汉四川军政府与蜀军政府合并,以成都为政治中心,设四川军政府,尹昌衡出任四川军政府都督,张培爵任副都督。四川军政府成立后,尹昌衡即改编川军为五个师:第一师师长周骏,第二师师长 彭光烈,第三师师长 孙兆鸾,第四师师长 刘存厚,第五师师长 熊克武。尹昌衡任胡景伊川军军团长统辖川军五个师。不久,重庆镇抚总长 夏之时辞职出国留学,胡景伊兼任镇抚总长。除熊克武外,尹昌衡、胡景伊与四个师长,都是四川武备学堂的教官与毕业生或者关系密切的民军首领。这样,几乎控制了川军的各级领导权的武备系建立,当时为川军中唯一的军阀派系。

武备系的衰落

1913年袁世凯制造震惊国内的 宋教仁案,孙中山决定发动 二次革命予以讨伐。此时,尹昌衡已经加入了国民党,袁世凯担心他也加入讨袁行列,便蓄意扶植 共和党籍的胡景伊,而 胡景伊也趁机投靠袁世凯。1913年6月,袁世凯正式任命胡景伊为四川都督,解除了尹昌衡的川督职务,任为川边经略使。二次革命后,尹昌衡遭到袁世凯构陷下狱,直至1916年袁世凯死后才出狱,一度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后归隐成都,以著书自娱,不问军政。

胡景伊出任四川都督后,秉承袁世凯的旨意,镇压四川的革命党人。首先,他企图编遣由国民党系组成的驻重庆的熊克武第五师。8月4日,熊克武在重庆宣布独立,西上讨胡。9月12日,重庆被占领,四川讨袁之役失败。胡景伊投靠袁世凯,镇压了国民党人发动的重庆起义,本以为可以稳坐川督的宝座。此时,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考虑到滇、黔两省会反对,于是特派自己的亲信陈宦于1915年3月以会办四川军务、四川巡按使的身份赴四川坐镇。而胡景伊则被调到北京,任 参政院参政,授以将军府毅武将军,从此失势。1915年5月底,陈宦率伍祥祯、冯玉祥、李炳之三混成旅入川,控制了全部川军及全省政务。川军武备系由此受到严重威胁与打击。

1916年1月,蔡锷将军率领的护国军经贵州毕节入川,进军神速。川军武备系首领刘存厚在纳溪宣布加入护国军,自任护国川军总司令,迎蔡军。5月22日,陈宦宣布四川独立,和袁世凯断绝关系。陈后为川军及四川人民所迫,无法留任,只得率部出川。护国战争结束,入川滇、黔军占据了四川省大片地方和成都、重庆等重要城镇,并且四川督军罗佩金奉行"弱川"的政策,压制川军。川军将领深感祸将及己,第二师师长刘存厚乘机联络川军各部共谋驱罗。1917年4月18日,刘存厚率部围攻驻成都皇城之罗佩金部,刘罗之战爆发。4月24日,罗佩金战败退出成都,北京政府免去罗佩金四川督军职,由戴戡暂代。刘罗之战后,紧接着又爆发了刘存厚与戴戡的刘戴之战,结果 黔军又被赶出成都遭歼灭,戴戡身亡。1917年7月,北京政府任命 周道刚为四川督军。周道刚与刘存厚为武备系后期首脑人物。经此,川军武备系势力一度崛起。

周道刚出任四川督军不久,云南军阀 唐继尧借护法之名发动了靖国战争,率滇黔联军进攻四川。1917年12月3日,周道刚与四川查办使 吴光新战败撤出重庆,周道刚率残部败走永川、资中,从此脱离军界。12月8日,北京政府任命刘存厚为四川督军,在成都令川军第一、二、三师重新部署,推举熊克武为四川靖国各军总司令。1918年2月20日,川滇黔靖国联军攻入成都,刘存厚等部退往陕南汉中地区。2月25日,唐继尧自任熊克武为四川督军兼省长。3月,孙中山正式任命熊克武为四川督军, 杨庶堪为四川省长。

1918年 靖国之役后,武备系后期领军人物周道刚、刘存厚相继被逐出四川,武备系日渐没落。

武备系的首脑

尹昌衡(1884-1953年)原名昌仪,学硕权,号太昭,彭县(今彭州市)人。1902年入四川武备学堂,毕业后保送赴日本留学。1909年毕业回国,1910年返川,任四川督练公所军事科长,后升任编译局总办,教练处会办,陆军小学堂总办。1911年11月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任军事部长。 尹昌衡(1884-1953年),学硕权,号太昭尹昌衡(1884-1953年),学硕权,号太昭

12月8日成都发生兵变,军政府都督蒲殿俊、副都督朱庆澜相继逃遁。成都城内一片混乱,尹昌衡急率部队连夜入城,平定了叛乱。遂被成都军政各界会议推为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原川督赵尔丰交出四川政权后,仍率部驻在成都并暗中进行复辟活动,威胁着四川军政府,12月22日凌晨,尹昌衡指挥所部擒获赵尔丰,并在皇城内召开公审大会,将其斩首示众。1912年成、渝两军政府合并,成立四川都督府,尹昌衡任都督。同年7月,领兵西征,3个月平定康藏叛乱,改任川边经略使。后被袁世凯骗至北京,以"亏空公款"罪,处以9年徒刑。1916年袁世凯死后出狱,从此闲居。著有《止园文集》等。

胡景伊(1878-1950)字文澜,巴县人。1901年赴日本留学,回国后任四川陆军武备学堂监学兼教习。辛亥革命后投靠袁世凯,1912年7月任护理四川都督,1913年6月任四川都督。 胡景伊(1878-1950)字文澜胡景伊(1878-1950)字文澜

8月4日熊克武在重庆兴师讨袁,他调军队镇压并在各地屠杀革命党人及讨袁军骨干300余人。1915年4月为袁世凯所迫交出军政大权。1938年任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受孔祥熙委托调查西康宁属矿产资源。解放后,被特邀为重庆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

周道刚(1875-1953),字菶池,又名凤墀,双流人。少时求学省城书院及中西学堂。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派赴日本学习军事,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光绪三十年(1904年)毕业回国。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周道刚任四川武备学堂监学兼军事教习。次年,武备学堂改为陆军小学堂,任监学、教习,继任总办,并任陆军65标标统。宣统元年(1909年),代理陆军33混成协协统。因惩处士兵中同盟会会员的活动,引起士兵强烈不满。继而又秉承川督赵尔巽旨意,将士兵中革命党人伍安全处死,遭到士兵反对,被撤职。民国4年(1915)初,袁世凯派亲信陈宦督川。年底护国之役。次年7月 蔡锷任四川督军,任命周为第1师师长。8月,蔡锷离职去日本治病,川省军政大权由滇军参谋长 罗佩金总揽。罗截留川款数百万,又占领成都兵工厂,引起川军极度不满。6月3日,周道刚等邀集川军师长聚会成都,推刘存厚领衔,联名电北京政府,声讨罗氏。6月,北京派 王人文为查办使。王抵重庆,商得熊克武同意,任命周道刚为四川督军。周在重庆宣誓就职后,拉拢川军,驱逐滇军,暗拒北军,导致北军、滇军、黔军、川军(熊克武第5师)四面围攻。周弃城逃走,结束军阀生涯。 周道刚(1875-1953)周道刚(1875-1953)

民国14年(1925)春,杨森在全川发动统一之战,周道刚在成都以绅耆之名通电全国,呼吁罢兵息战,恢复和平。7月,刘湘击败杨森,邀集各军首领齐集成都,举行善后会议。周道刚以川军宿将身份,被刘湘推为会议副主席。民国30年(1941)3月,当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同月15日当选为川康建设期成会会员。次年7月,当选为第三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民国33年(1944)10月,在"青年民主宪政促进会"发起的成都5大学12社团主办的"国是座谈会"上,周道刚以国民参政员身份出席发言,要求国民党取消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民国34年(1945)4月,再次当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民国36年(1947)夏,川西发生米荒,周因囤积居奇遭社会团体以"快邮代电"严厉谴责,1953年病死于成都。

刘存厚,字积之。四川简州(今简阳)人。清末举人。早年就读四川武备学堂,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后,任南武备学堂堂长。参加光复云南。辛亥革命爆发后,任援川滇军总参谋,率两个团进驻叙府、泸州和自贡盐场。滇军回师,四川军政府成立,所部改编为川军第四师,驻叙、泸一带。 刘存厚,字积之刘存厚,字积之

1912年后任四川陆军第二师师长、重庆镇守使。1915年参加护国战争,任四川护国军总司令、肇庆军务院抚军。1917年后任四川督军。1923年后任川陕边防督办兼四川陆军检阅使。1927年后任国民党政府第二十三军军长。1933年在四川参加"围剿"中国工农红军。老百姓称他为"刘瘟牛"。后长期在原籍寓居。1949年到台湾,任"总统府"国策顾问。著有《云南光复记》、《护国川军战纪》、《蜀军志》等。

折叠 国民党实业团系

国民党实业团的由来

实业团是指四川国民党内以 谢持为首的派别。 实业团原来是指四川同盟会内第一个小团体,成立于1909年,设机关于成都。谢持为负责人,计划以实业为根据,容纳更多党内同志,以待机而动进行反清革命活动。1902年,四川 中西学堂与 锦江书院、 尊经书院合并,成立四川省城高等学堂。1905年川省第一所省级师范学堂四川通省师范学堂开办。是为今天 四川大学的前身。实业团成员主要来自这两所学校学生以及四川教育界同盟会党人。骨干人物有谢持、 张培爵、 夏之时、 颜德基、 黄复生、 卢师谛、 吕超等。 清末民初,这批人投身军政界,成为长衫子军人,占据要津,从而形成了一支不可小瞧的军阀力量。

国民党实业团的建立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重庆地区同盟会首领 杨庶堪(四川巴县人)、张培爵(四川隆昌人)、谢持(四川富顺人)联络新军军官夏之时、 林绍泉、 朱之洪等发动起义,建立起蜀军政府。张培爵出任都督,夏之时任副都督杨庶堪谦为顾问。接着,蒲殿俊为军政府都督、朱庆澜为副都督的成都 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不久军队哗变,军官和士绅共推尹昌衡为都督,罗伦为副都督。一时间,四川出现了两个并立的政权。双方于1912年经过协议决定:以成都为政治中心,设四川军政府,以成、渝两处都督分任正副都督;重庆为重镇,设镇抚府。这样,四川宣告统一,尹昌衡出任四川军政府都督,张培爵任副都督,重庆镇抚府以夏之时为镇抚总长。 国民党实业团系人员张培爵、夏之时等身居要津,形成与尹昌衡、胡景伊的武备系实力不相上下的军阀集团。

国民党实业团的衰落

1913年的二次革命中,四川国民党党员熊克武成立重庆讨袁军总司令部,下设民政部、军政部。讨袁军由原蜀军两个团,川军第五师两个旅共九千人合编为四个支队,一个川江水师,一个炸弹队。 龙光、吕超、 李树勋、刘植藩分任四个支队司令, 余际唐任川江水师司令,曾子玉、 颜德基分任炸弹队队长。1916年熊克武在昆明组织四川招讨军,委任卢师谛为为参谋长,周官和为第一支队长,吕超为第二支队长。1917年护法战争爆发,孙中山委任熊克武为四川靖国各军总司令、黄复生与卢师谛为四川国民军正、副总司令。此时,四川的国民党九人团系与实业团系为御强敌,还没有出现明显分化。

国民党实业团的主要成员

谢持(1876-1939),字慧生,又字铭三,后曾改作愚守,富顺县人。1899年,24岁时考中秀才。后,就读于泸州经纬学堂。1907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被清军搜捕。在此险境下,便同原川省"实业团"部分成员逃往陕西,去凤翔县开办牧场。1911年谢持在重庆和杨沧白、张培爵、朱之洪、夏之时等党人发动起义,建立了蜀军政府,张列五被推为都督,夏之时副之,谢持则出任总务处长。 谢持(1876-1939),字慧生,又字铭三谢持(1876-1939),字慧生,又字铭三

1911年12月2日, 吴玉章赴重庆,主持军事裁判会,重庆蜀军政府与成都大汉军政府合并为四川军政府,至次年4月完成合并事宜,谢持为四川军政府总务处副处长,稍后被任为军政府参赞。1913年谢持以国会参议院议员身份,积极响应,同黄复生、宋教仁秘书周予觉等人密谋刺杀袁世凯,因谋事不周,被捕入狱。1914年,孙中山在东京重组中华革命党,恢复同盟会精神,再举革命,谢持被任命为总务部副部长兼四川主盟人,负责总部党务及经费开支。由于他刻苦勤勉,忠诚倍驾,深为孙中山所倚重。1917年张勋复辟,孙中山委谢持为元帅府参议及代秘书长。1919年,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谢持为党务主任(部长)。1921年,孙中山就任广东政府非常大总统,谢持任秘书长。 1925年谢持和张继、邹鲁、林森等召开"西山会议",并在上海另立中央党部,破坏国共关系。1939年病故。

张培爵(1876-1915),字列五,重庆荣昌人。1903年考入成都高等学堂理科优级师范。1906年,加入同盟会。1907年与熊克武等人密谋在成都起义,事泄失败后留蓉营救被捕同志。1909年应邀出任重庆府中学堂学监,与杨庶堪、黄复生、熊克武等人组织"乙辛学社",作为重庆同盟会支部的核心。 张培爵(1876-1915),字列五张培爵(1876-1915),字列五

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爆发后,张培爵与各路革命党人密谋策划,参与领导了推翻清朝川东政权的武装起义。由于张培爵对重庆辛亥革命的重要贡献,重庆蜀军政府成立后,他被革命党人推举为重庆蜀军政府都督。1912年3月,成渝两地军政府合并时,到成都就任四川军政府副都督,不久改任四川民政长。同年10月,被解除实权,调往北京任"总统府高级顾问"。1915年,密谋讨伐袁世凯,严厉拒绝袁世凯的利诱,被杀于天津。1935年国民政府明令公葬。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重庆炮台街建立"张烈士培爵纪念碑"以纪念张培爵为建立民国立下的功绩。

速成系

速成系的由来

速成系是指川军中主要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出身的军人结成的派系。为了,建设新军,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川督锡良开办四川陆军弁目队。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川督赵尔巽开办四川陆军速成学堂。速成系的构成:一是四川陆军弁目队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的学生,称为老速成;一是四川军官速成学堂的学生,称为新速成。此外,还包括与他们有师生关系的军人。 速成系的教官与主要将领速成系的教官与主要将领

速成系的建立

1918年,熊克武整编川军为七个师,四川陆军弁目队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的学生刘湘任第二师师长。由此,刘湘大量吸收速成系同学以代替其他学堂毕业生担任中、下级军官,并在合川开办军官传习所,以为羽翼,提出了"统一四川,问鼎中原"的远景目标。1920年川滇黔之战,刘湘被任为第二军军长。1921年刘湘出任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省长。1920年,杨森反戈滇军,擢升为川军第九师师长。1923年被任为第二军军长。北京政府于1923年5月特任杨森为督理四川军务善后事宜。1924年 吴佩孚委杨森为讨贼联军川军第一路总指挥,与刘湘联合,驱走黔军,占下川东。这样,速成系势力逐步形成并不断坐大膨胀,成为川军中最为强悍的派系。

速成系的首脑

"四川王" 刘湘(1890~1938)字甫澄,四川大邑人刘湘(1890~1938)字甫澄,四川大邑人。1909年(清宣统元年)毕业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曾在四川暂编陆军第17镇和川军第1师任排、营、团长等职。1916年率部同滇川护国军作战。1917年率部支援前川军师长刘存厚对川滇黔靖国联军作战。1918年任四川陆军第二师师长,追随熊克武参加护法战争。1920年任第2军军长兼讨唐(继尧)军前敌总司令,助熊将滇黔靖国军逐出四川。

1921年任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省长。1922年派兵支持杨森的第2军与从熊克武的第1军作战。杨部战败逃往湖北。1923年刘湘联络黔军助杨回川,击败熊克武四川讨贼军,后任川滇边防督办。1925年任四川军务善后督办,联合黔军击败杨部。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1军军长。1932年发动对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文辉的战争,获胜后控制全川。1933年任四川"剿共"总司令,指挥川军向川陕革命根据地发动六路围攻未遂。1934年兼任四川省政府主席。次年被授为陆军二级上将。

1936年任川康绥靖主任。1937年"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即电请缨抗日,先后任第2预备军司令长官、第七战区司令长官等职,曾从所部调出大批部队分赴南京、武汉等地参加对日作战。1938年初,与 韩复榘密谋封闭入川通道,阻止蒋军入川,事泄。1月23日因 胃溃疡复发,忧惧吐血死于汉口。病逝后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一级上将。刘湘外表拙纳,据说"以倒数第一的成绩考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也靠老师的特别照顾",但实际上是"装猫吃象",有大智若愚,逐步发展成为四川军阀中最有实力的人物,人称"四川王"。

"枭雄"杨森(1882~1977)简历:原名淑泽,又名伯坚,号子惠,四川广安人。1906年入四川陆军弁目队,入同盟会。1908年升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辛亥革命后,任第一师营长,1913年在熊克武部任营长,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投滇军任参谋。1915年1月参加护国战争,立下战功。 杨森(1882~1977)原名淑泽,号子惠杨森(1882~1977)原名淑泽,号子惠

1917年任滇军军参谋长兼独立团团长,1920年4月脱离滇军投川军刘湘部任旅长、泸永镇守使,继升师长。1923年任第二军军长。在一、二军之战中,败逃宜昌投靠吴佩孚。次年受吴佩孚派遣率部返川,与刘湘等部将熊克武部逐出四川。北京政府于1923年5月特任为督理四川军务善后事宜。次年为独霸四川,发动"统一四川"之战,失败逃往汉口,由吴佩孚委为讨贼联军川军第一路总指挥,与刘湘等川军联合,驱走黔军,占下川东。北伐易帜,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1929年1月,下川东之战攻刘湘失败,失去防地退入渠县。1933年10月被任命为第四路总指挥围攻川陕苏区。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7年亲率所部赴沪参加淞沪战争、长沙之战,历任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1939年夏,曾奉蒋介石之密令指使部属杀害了驻平江嘉义镇的新四军通讯处的干部及家属,制造了震惊中外的" 平江惨案"。1944年调任贵州省主席。1947年调重庆市任市长。重庆解放时逃成都,继去台湾,历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 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理事长。

折叠 保定系

保定系的由来

保定系是由川军中四川陆军小学、陆军中学、陆军预备学校三校升入保定军官学校的军人结成的派系。保定军校的前身是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年 )的保定军事学堂。光绪二十九年 (1903 年 ) 在保定东关创办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光绪三十二年 (1906 年 ), 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归陆军部管辖 , 改称陆军速成学堂。同年建陆军军官学堂 , 之后两校合并 , 宣统三年 (1911 年 ) 改称陆军预备大学堂。 1912 年 , 陆军预备大学堂迁北京 , 于原陆军预备大学堂址正式建立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人们习惯把上述军事学校统称保定军校。 保定军校停办于 1923 年。清末民初,规定:凡是陆军小学毕业的学生,都直升陆军中学(陆军预备学校),除被淘汰以外,一律升入保定军校,在保定入伍期间,可以选送日本士官学校就读。1921年熊克武发起驱逐 刘存厚之战,邓锡侯、田颂尧、刘斌三个师战败退保宁,因三人为保定军校同学,又同为刘存厚部下,加上当时同处困境,利害一致,遂结成保定系。

保定系是由川军中四川陆军小学、陆军中学、陆军预备学校和这三校升入保定军官学校的军人结成的派系。

1921年熊克武发起驱逐刘存厚之战,邓锡侯、田颂尧、刘斌三个师战败退保宁,因三人为保定军校同学,又同为刘存厚部下,加上当时同处困境,利害一致,初步形成以邓锡侯为首的保定系。

1925年在驱逐杨森之战中,保定生 刘文辉崭露头角,跻身保定系首脑之列。之后,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同驻成都,形成保定系三首脑。川军易帜后,刘、邓、田三军在成都设立三军统率办事处,后改名三军联合办事处,刘文辉为处长,邓锡侯、田颂尧为副处长,实行省城之军政、民政、财政三统一,与驻重庆的刘湘速成系相对抗。

保定系的建立

1925年在驱逐杨森之战中,保定生刘文辉 、邓锡侯、田颂尧开始崭露头角,逐步成为保定系三首脑,奠定了保定系基础。之后,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同驻成都,刘、邓、田三军在成都设立三军统率办事处,后改名三军联合办事处,刘文辉为处长,邓锡侯、田颂尧为副处长,实行省城之军政、民政、财政三统一。1926年宣布易帜后,刘文辉 任24军军长、邓锡侯任第28军军长、田颂尧任第29军军长,刘文辉防区达70余县,邓锡侯占据华阳-南充-松茂一线等广大地域,田颂尧防地达到20余县,保定系最终形成。此时,保定系已经发展成为唯一可以与驻重庆的刘湘速成系分庭抗礼的派系。经过1928年下川东、1929年上川东之战、1931年北道之战,刘湘、刘文辉击败了八部同盟与军官系李罗,势力大增,四川成了"二刘"天下。

保定系的首脑

刘文辉(1895-1976),号自乾,四川大邑人,刘文彩之弟、刘湘的幺爸。1908年入四川陆军小学第三期,1911年毕业后入西安陆军中学,1914年又入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6年保定军校二期毕业后回到四川。回川初在刘存厚军部任参谋。随后,刘湘任其为第一混成旅旅长。1922年升任第九师师长(年仅30岁)。刘文辉平时注意扩展地盘,壮大实力。

到1926年刘文辉已由一个师扩编为三、四个师,本人升为军务帮办。1927年又加入 国民革命军,任24军军长(刘湘任21军军长)。这时刘文辉几乎和刘湘并驾齐驱,成了四川地方实力派。刘文辉最多时拥有军队几十万,拥有防区70多县,等于大半个四川。又加之在众多川军将领中,他是一位较有谋略且胸怀大志的人,颇有"统一四川、控制西南、问鼎中原"之势。在四川军阀中,刘文辉的势力仅仅次于刘湘。1939年,西康省建立,刘文辉就任第一任西康省政府主席,成为西康33县53万平方公里里的最高军、政统治者。1949年12月9日,刘文辉在彭县宣布发动起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 西南军政委员会(后改西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林业部部长等职。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1976年,刘文辉因癌症在北京去世。

邓锡侯(1889-1964),号晋康,陆军上将。1889年6月22日出生于四川省营山县回龙乡。 1906年,入成都陆军小学堂第一期。1909年,被保送到保定陆军军官学堂所属的南京第四陆军中学堂。因毕业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又被送到保定陆军军官学堂第一期深造。他曾先后出任过护国军营长,川军团、旅长。1923年被任命为第三十师师长。1924年5月26日任命邓锡侯为四川省省长。 邓锡侯邓锡侯

1926年秋,易帜,邓锡侯所部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邓任军长。他将该军扩充至五个师,十七个混成旅,一百一十四个团,另有炮兵特科部队若干。倒杨之战后,邓率部进驻成都。随后,联军头目在自贡召开分赃会议,当时他的实力仅次于刘湘,因此分得盐税专收权,月征三十万元,并占据华阳、 简阳、 遂宁、合川、 南充、 彭县、 广汉、新津、灌县、郫县,以及松(潘)茂(县)等广大地域。此时,邓锡侯已成为四川军阀"四巨头"(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之一,独霸一方。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邓任为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川康绥靖公署主任及四川省政府主席,西南长官公署副长官等重要职务。1949年 12月9日在彭县率部通电起义。1949年后历任 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兼国家水利部部长、四川省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委员、四川省委副主任委员、第一与二届全国人大代表。1964年3月30日在成都病逝,享年75岁。

田颂尧(1888年-1975年),龙泉驿人。1908年考入四川陆军小学第1期。1909年升南京第4陆军中学。后入保定陆军学校。1912年任第4师参谋。1924年12月,田颂尧任21师师长,驻潼川。1925年任四川军务帮办。7月杨森发动统一四川之战,田颂尧指挥21、22两个师侧击遂宁,取胜后,占据以三台为中心的大片防地,收编了第12师段荣琮等部。

北伐易帜,田颂尧以川西北屯殖总司令名义统辖陆军21师、22师,川军第5师、8师、11师和独立师及混成旅、独立旅等,防地达到20余县。同年12月,蒋介石委任田颂尧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军长。次年3月,在潼川(今三台)就职,成都设行营,总兵力达到6万人。1933年1月,红军占领通江、南江、巴中。蒋介石即委田颂尧为川陕边区"剿匪"督办。

田坐阵阆中,指挥3路纵队向红军进攻。通江、南江、巴中几经易手,田颂尧败退广元。1934年7月,田颂尧被编为第2路,以第二路总司令名义组成6路川军围攻红军。9月红军攻克仪陇,20日追歼田军于阆中,22日占领苍溪以南木门等地, 川陕革命根据地扩大到22个县。其部被红军击败后,田颂尧被蒋介石撤职查办,寓居成都。

1949年12月9日,田颂尧与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联名在雅安发出通电参加彭县起义。解放后,人民政府先后安排他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参事室参事、四川省参事室参事等职,并任四川省政协委员。1975年10月15日病逝于成都,终年87岁。

保定系的的衰落

1932年秋,四川军阀时期规模最大的混战"二刘(刘湘、刘文辉)之战"爆发。战争期间,保定系内部分裂,刘文辉在省会成都与田颂尧发生了激烈"省门之战",邓锡侯与刘文辉发生了毗河之战。接着,刘湘乘机进行全线进攻。刘文辉部全线瓦解,只好率残部退守西康。经此一战,保定系内部分崩离析元气大伤,从此只有邓锡侯在川还有一定实力了。

折叠 军官系

军官系的由来

军官系是指川军中四川陆军军官学堂的军人结成的派系。民国元年(1912年)三月十三日,四川都督尹昌衡开办四川陆军军官学堂,将原四川陆军小学堂第四、五期学生全部转入为四川陆军军官学堂。为了在军阀角逐中,立于有利地位,四川军官学堂的毕业生往往以同学相号召,互相联系,彼此照应,初步形成军官系。

军官系的建立

1927年军官生 李家钰由川军第一师师长升任四川边防军总司令,驻 遂宁,占据乐至、安岳、 简阳等七县建立了自己的防区,时号"遂宁王"。1927年, 罗泽洲被委任为四川陆军第十一师师长,驻顺庆,占据广安、蓬安、营山等7县,拥兵自重,称"顺庆王"。李家钰与罗泽洲在成都组织 群益社,以联络四川陆军军官学堂及蜀军将弁学堂速成队的同学,不断接收来自各方面的军官学堂同学,两人遂成为军官系的首脑(但还是邓锡侯的名义部下)。1927年,四川省边防军总司令赖心辉被刘文辉等人合谋扣留,被迫通电辞职。李家钰遂接任四川省边防总司令一职,成为川军中以四川陆军军官学堂的同学关系而结成的"军官系"的首领,与川军中的"保定系"、"武备系"、"速成系"等封建军阀集团齐名。

军官系的首脑

"遂宁王"李家钰简历:李家钰(1892-1944年)字其相,蒲江县人。1909年入四川陆军小学,未毕业即投入辛亥革命。次年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投入"二次革命",参加柏文蔚将校团,又赴上海与陈其美部攻打制造局。回川后入四川陆军军官学堂。

1915年初,毕业分发到邓锡侯部见习,后升排、连、营、团、旅长。1924年初任川军第一师师长,3月北京政府授为将军府将军。1927年任四川边防军总司令,占遂宁、安岳、乐至、潼南及射洪、华阳等县,拥兵自重,称"遂宁王",成为四川"军官系"的首领。

1932年后依附刘湘,参加"二刘大战"。1935年10月,任104师师长兼第一绥靖区司令官,率部进驻西昌地区。1936年任第四十七军军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率部出川抗战,所部编入第二十二集团军李家钰任第二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在晋东南与八路军协同对日作战。1939冬,升任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入河南省担任守卫黄河河防的任务。1944年5月21日,李家钰在督师河南陕县秦家坡的战斗中,不幸壮烈殉职,被国民党政府追赠为二级陆军上将,准入祀忠烈祠,举行国葬。1984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

"顺庆王"罗泽洲简历:罗泽洲(1888--1950)原名鼎臣,字平章,蒲江县人。1912年考入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1914年毕业,分发在川军第二师任排长。1916年参加护国之役,任连长。1920年调邓锡侯部李家钰部任营长,随部参加历次军阀混战,升任团长、旅长。

1925年,率部参加倒杨森之战,杨森败退弃成都时,罗泽洲派先遣部队潜入城内,抢先占据成都市政公所和东门统捐处等重要部门,因而得以兼任成都市政督办,是年8月,被委任为四川陆军第十一师师长。1927年由广安移驻顺庆(今南充),占据广安、蓬安、营山等7县,拥兵自重,称"顺庆王"。继投入上川东及下川东之战失败后,投靠刘湘部,由刘湘电请蒋介石委任为第二十三师师长。1933年10月,罗泽洲被任命为第三路副总指挥,率部参加由刘湘任"剿匪"总司令的"六路围攻"川陕苏区的战斗,被红军击溃。1937年抗战爆发后,升任李家钰的第四十七军副军长,奉命出川开赴晋东南前线,协助军长李家钰指挥部队与日军作战。1941年,利用壮丁贩卖鸦片烟,被告发,受撤职处分。后返回四川,闲居成都。1946年被推为蒲江县参议会议长。1950年秋,吞服烟膏身亡。 [4]

折叠 编辑本段 军阀派系的终结

1932-1933年二刘大战后, 刘湘击败川中唯一的竞争对手 刘文辉,当上了"四川王",长期的军阀混战局面的才告结束。 防区防区

1935年蒋介石借围剿红军之机,率领参谋团入川后,为川军进行整编。抗战爆发后,川军编成为集团军出川抗战,为民族之战,前赴后继不惜牺牲,军阀派系中的军官系首脑李家钰将军就是最为杰出代表。1945年,国共内战爆发,川军各部受制于蒋介石中央军,有些部队还被拉到前线,成为蒋家王朝的炮灰。至此,川军除刘文辉集团外,多数被蒋军消耗与渗透,其势大弱。大陆解放前夕,四川各派系军阀首脑人物纷纷率部起义,或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或遣送解散,到此,为祸四川长达半个世纪的军阀派系之争斗历史,最终结束。 [5]

折叠 编辑本段 四川军阀特点

四川军阀每次打仗,打赢的一方,从来不做穷寇之追。川军最牛的刘湘手下的财神刘航琛说过,四川军阀混战,打赢的一方,在战胜之后必定会做三件大事,第一,拜望败将的父母,把他们安顿好;第二,打电报给失败者,不要跑了,因为自己已不再追赶;同时又告诉失败者,他的家人平安无恙,说"伯父母大人,当小弟侍奉"一类的话;第三,进城安抚百姓,赐予恩惠。

所以,民国时期,四川大小战事400多起,但对地方的破坏并不大。只有外来的军队,才会大打出手,每逢这种时候,四川的各种势力就会联合起来,一起驱逐外来势力。正因为战争的烈度不大,所以,四川的闲人们,有时候居然会去观战,观战跟后来看足球比赛一样有瘾,起哄架秧子的劲头,比对阵双方的士兵打仗的劲儿还大。

就这样,从北洋时期,打到国民党当家,川中原来最不起眼的刘湘,变成了势力最大的军阀。在刘湘的提议下,川军罢战了。各个军阀,依照自己的势力大小,划成防区,而川中最大的财源自贡盐井的收益,刘湘也不独吞,而是大家依照份额分润。连势力最小,原本可以被轻易吞掉的刘存厚,也分了一块川北的穷地方安身。从那以后,大家就不再打了,各守各的地盘,安稳地过日子。 [6]

参考资料
  • 1. 民国时期遂宁大混战 四川军阀出兵三十万 . .空中网 . 2016-01-06
  • 2. 民国四川军阀的来龙去脉:五大派系混战天府之国 . .中华网 . 2016-01-05
  • 3. 四川军阀混战十七年:刘湘扩军十万 成为四川霸主 . .中华网 . 2016-01-06
  • 4. 民国四川军阀的来龙去脉:五大派系混战天府之国 . .中华网 . 2016-01-06
  • 5. 民国四川军阀的来龙去脉:五大派系混战天府之国 . .铁血网 . 2016-01-06
  • 6. 四川军阀打仗像打球赛 胜利方还要拜访败者父母 . .搜狐历史 . 2016-01-06
展开全部

阅读全文

为您推荐

    1 军阀派系的由来
    2 军阀派系的关系
    3 简史
    4 军阀混战清单
    5 军阀们的归宿
    6 主要派系介绍
    6.1 武备系
    6.2 国民党实业团系
    6.3 保定系
    6.4 军官系
    7 军阀派系的终结
    8 四川军阀特点

    聚圣源带雨的诗句猫咪起名字大全可爱的母幸福的天堂奥迪r8gt淫男乱女全文阅读金瓶梅之偷情宝鉴老鼠会男孩起名免费测试打分姓包的男孩起姓名大全601899股票免费家政公司起名魔兽世界app棋牌室起什么名字好吗根据名字起公司名字万古神帝飞天鱼挠女孩脚心2字商标起名巴黎时装秀女孩唐诗宋词起名黄俊郎此刻我需要你免费商贸公司起名字起名网亲爱的热爱的百度云莽荒纪动画hbv是什么病的简称三人群的名字怎么起好听免费给小宝宝起名字起名网源码三个字的商标注册起名不灭剑体全文阅读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山西高速一大巴发生事故 已致13死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李梦为奥运任务婉拒WNBA邀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王楚钦登顶三项第一今日春分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槽头肉企业被曝光前生意红火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杨倩无缘巴黎奥运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韩国首次吊销离岗医生执照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沈阳一轿车冲入人行道致3死2伤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春分“立蛋”成功率更高?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浙江一高校内汽车冲撞行人 多人受伤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

    聚圣源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