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搜索首页
反馈
消息
登录
注册
2020-09-25 05:13:19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B 添加义项
?
来自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 李职鲁进烧娜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谈飞评木类力评病府; 非诚勿扰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查看详细规范>>
属类别 :
其他
其他
编辑分类

语出《 孟子·尽心上·忘势》:"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后人习惯先"达"而后"穷"并改" 兼善"为" 兼济",尚不失孟子原义。

360百科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语出

    孟子

  • 历史意义

    中国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补"

  • 现代含义

    不得志时追求善,得志时推广善

  • 章节

    孟子·尽心章句上

  • 精神态度

    豁达态度与出世境界

  • 原文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目录
1 历史意义
2 尽心上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意义

考云况局今团委思想史上流行的观点集脱认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儒道互补"的体现: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前半句表达了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而后半句显示出道家的豁达态度与出世境界。

密从兰进至握临粉苗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 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背元洋预操千松赵理既弟子一起著书,据学者考证深受稷下道家的影响。《孟子》有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促著田第方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攻终烟坏态负外起房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孟子》是四书同笑住她法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2]

折叠 编辑本段 尽心上

折叠 原文

(一)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二)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究标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三)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找距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四)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冷百里例质可送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五)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燃聚向接往千频道者,众也。"

(六)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文准蒸战约觉认将。无耻之耻,无耻矣。"

(七)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八)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九)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严名希护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程征演注贵法预亚皮报。穷不失义,故士 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十)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十一)孟子曰:"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耐节考势因矣。"

(十二)孟北东门子曰:"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 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十三)孟历光想列买居刻次尼段增子曰:"霸者之民驩虞如克家似验评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

(十四)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十五)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十六)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艺罪实右到,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十眼侵延但棉别七)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十八)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十九)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星连务移提出住曾能钟你而物正者也。"

(二十)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二十一)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 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二十二)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细期升滑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矣。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沿凯足以无失肉矣。百亩之田毛底聚百几叫马川左病利,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树畜,导其妻子使养其老。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饱。不暖不饱,谓之冻馁。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此之谓也。"

(二十三)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响送温怀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算农观措持决办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二十四)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黄认改照件敌传注倍部永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二十五)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二十六)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二十七)兴苏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二十八)孟子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二十九)孟子曰:"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三十)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新视希将点课歌三十一)公孙丑曰:"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顺,放太甲于桐,民大悦。太甲贤,又反之,民大悦。'贤者之为人臣也,其君不贤,则固可放与?"

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画抓祖华志,则篡也。"

(三十二)公孙丑曰:"《诗》曰:'不素餐兮。'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

孟子曰:"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量慢镇穿各半题载友呼山从之,则孝悌忠信。'不素餐兮',孰大于是?"

(三十三)王子垫问曰:"士何事?"

孟子曰:"尚志。"

曰:"何谓尚志?"

曰:"仁义养他纸越曾列方而已矣。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局振文志贵消汽粉配看事备矣。"

(三十四)孟子曰:"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箪食豆羹之义也。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

(三十五)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

孟子曰:"执之而已矣。"

"然则舜不禁与?"

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命夜剧诉刘测也。"

"然则舜如之何?"

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然,乐而忘天下。"

(三十六)板才议十保配两微孟子自范之齐,望老袁还能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某背说空对短材夫非尽人之子与?"

孟子曰:"王子宫室、车马、衣服多与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之然也;况居天下编兵之广居者乎?鲁君之宋,呼田货待益换挥于垤泽之门。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此无他,居相似也。"

(三十七)孟子曰:"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价板讨之也。恭敬者,币之未将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 虚拘。"

(三十八)孟子曰:"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错汽掉把白步力影春介想三十九)齐宣王欲短丧。公孙丑曰:"为期之丧,犹愈于已乎?"

孟子曰:"是犹或紾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亦教之孝悌而已矣。"

王子有其母死者,其傅为之请数月之丧。公孙丑曰:"若此者何如也?"

曰:"是欲终之而不可得也。虽加一日愈于已,谓夫莫之禁而弗为者也。"

(四十)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四十一)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 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四十二)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四十三)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

孟子曰:"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焉。"

(四十四)孟子曰:"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

(四十五)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四十六)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不能三年之丧,而缌、小功之察;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知务。"

折叠 译文

(一)

孟子说:"尽自己的善心,就是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就是懂得了天命。保存自己的善心,养护自己的本性,以此来对待天命。不论寿命是长是短都不改变态度,只是修身养性等待天命,这就是确立正常命运的方法。"

(二)

孟子说:"没有一样不是天命(决定),顺从天命,接受的是正常的命运;因此懂天命的人不会站立在危墙下面。尽力行道而死的,是正常的命运;犯罪受刑而死的,不是正常的命运。"

①岩墙:就要倾塌的墙。②桎梏:拘禁犯人的刑具。

(三)

孟子说:"寻求就能得到它,舍弃就会失掉它;这样寻求就有益于得到,因为所寻求的存在于我本身之内的缘故。寻求它有方法,得到它靠命运,这样寻求无益于得到,因为所寻求的在我本身之外的缘故。"

(四)

孟子说:"万物之理我都具备了。反问自己,所具备的道理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快乐没有比这更大的了。努力按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求仁的道路没有比这更近的了。"

(五)

孟子说:"做了而不明白,习惯了而不觉察,一辈子走这条路,却不知道那是条什么路,这种人是一般的人。"

(六)

孟子说:"人不能没有羞耻心。把没有羞耻心当作羞耻,那就不会有耻辱了。"

(七)

孟子说:"羞耻对于人关系大极了。玩弄权术诡计的人,是到处不讲羞耻的。不认为不如别人是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八)

孟子说:"古代的贤君好善而忘记自己的权势;古代的贤士又何尝不是这样?他们乐于行道而忘记了别人的权势,所以王公大人不恭敬尽礼,就不能常常见到贤士。相见尚且不可多得,更何况要把他们当臣属呢?"

(九)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人家理解,我悠然自得无所求;人家不理解,我也悠然自得无所求。"

宋勾践问道:"怎样就能做到悠然自得无所求呢?"

孟子说:"崇尚德,爱好义,就能悠然自得无所求。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道。穷困时不失掉义,所以士人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得志时不背离道,所以不会使百姓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施给人民恩泽;不得志时,修养品德立身在世。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注释】宋勾践:人名,身世不详。

(十)孟子说:"等文王(那样的圣君)出现才奋发的,是平凡的人。至于杰出人物,即使没有文王出现,也能奋发有为的。"

(十一)孟子说:"把韩魏两大家的财富增加给他,如果他还自认为没有什么,那他就远远超过一般人了。"

【注释】

①韩魏之家:指春秋末期晋国六卿中的韩魏两家。这两家当时拥有很大的权势和很多的财产。

②欿(kǎn):"坎"的假借字,视盈若虚的意思。

(十二)

孟子说:"依据(让百姓)安逸的原则去役使百姓,百姓即使劳累也不怨恨;依据(让百姓)生存的原则去杀人,被杀的人虽死不怨杀他的人。"

(十三)

孟子说:"霸主的百姓愉快欢乐,圣王的百姓心旷神怡。(圣王的百姓)被杀而不怨恨谁,得了好处而不报答谁,一天天趋向于善,却不知道谁使他们这样。圣人经过哪里,哪里就受感化;住在哪里,哪里就有神奇的变化,造化之功上与天齐下与地同,难道说只是小小的补益吗?"

(十四)

孟子说:"仁德的言辞不如仁德的声望深入人心,良好的政治不如良好的教育能获得民心。良好的政治,百姓害怕(违背)它;良好的教育,百姓乐于接受它。良好的政治能聚敛到百姓的财富,良好的教育能赢得民心的拥护。"

(十五)

孟子说:"人不经学习就能做的,那是良能;不经思考就能知道的,那是良知。年幼的孩子,没有不知道要爱他们父母的;长大后,没有不知道要敬重他们兄长的。爱父母就是仁,敬兄长就是义,这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仁和义)是通行于天下的。"

(十六)

孟子说:"舜居住在深山里,与树木、石头作伴,与鹿、猪相处,他区别于深山里不开化百姓的地方是很少的。(可是)等他听了一句善言,见了一种善行,(就会立即照着去做,)像决了口的江河一般,澎湃之势没有谁能阻挡得住的。"

(十七)

孟子说:"不要让他干不想干的事,不要让他想不想得的东西,这就行了。"

(十八)

孟子说:"有德行、智慧、谋略、见识的人,常常是因为他生活在患难之中。只有那些孤臣和孽子,他们持有警惧不安的心理,考虑忧患很深远,所以通达事理。"

【注释】

①疢(chèn)疾:义同灾患。

②孤臣孽子:孤臣,受疏远的臣;孽子,非嫡妻所生之子。

(十九)

孟子说:"有侍奉君主的人,那是专把侍奉某个君主当作快乐的;有安定国家的人,那是把安定国家当作快乐的人;有不在职位而保全天理的人,那是知道'道'能在天下推行了然后来行道的人;有圣人,那是端正了自己而外物随之就端正的人。"

【注释】天民:朱熹《四书集注》云:"民者,无位之称,以其全尽天理,乃天之民,故谓之天民。"

(二十)

孟子说:"君子有三件值得快乐的事,用仁德统一天下不包括在内。父母都健在,兄弟没病没灾,这是第一件快乐的事;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这是第二件快乐的事;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而教育他们,这是第三件快乐的事。君子有这三件快乐的事,用仁德统一天下不包括在内。"

(二十一)

孟子说:"广阔的土地,众多的人民,君子是想得到的,但他的快乐不在这方面;站立在天下的中央,安定普天下的百姓,君子对此感到快乐,但他的本性不在这方面。君子的本性,即使他的理想完全实现了,也不会因此而有所增加,即使窘困隐居,也不会因此而有所减少,这是由于本分已经确定的缘故。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植根在心中,它们产生的气色是纯正和润的,显现在脸上,充满在体内,延伸到四肢。四肢不必等他的吩咐,便明白该怎样做了。"

(二十二)

孟子说:"伯夷躲避纣王,隐居在北海之滨,听说文王兴盛起来了,就说:'何不归到他那里去呢,我听说西伯善于奉养老人。'姜太公躲避纣王,隐居在东海之滨,听说文王兴盛起来了,就说:'何不归到他那里去呢,我听说西伯善于奉养老人。'天下有善于奉养老人的人,仁人便把他当作自己要投奔的人了。五亩的住宅地,墙下栽上桑树,妇女用它养蚕,老人就完全能穿上丝棉衣了。养五只母鸡、两只母猪,不错过它们的繁殖时期,老人就完全不会缺肉吃了。一百亩的耕地,由男子耕种,八口之家就完全不会有饥饿了。所谓西伯善于奉养老人,(就在于他)规定了百姓的田亩宅地,教育他们栽桑养畜,引导他的妻子儿女奉养老人。五十岁的人,不穿丝棉就不暖,七十岁的人,没有肉吃就不饱。不暖不饱,就叫挨冻受饿。文王的百姓中没有挨冻受饿的人,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二十三)

孟子说:"(让百姓)种好他们的地,减轻他们的赋税,就可以使百姓富足。按一定时节食用,按礼的规定使用,财物就用不完了。百姓没有水和火就无法生活,晚上敲人门户求水讨火,没有人不给的,因为家家水火都多极了。圣人治理天下,就要使百姓的粮食多得像水火。粮食多得像水火,那么老百姓哪还有不仁爱的呢?"

(二十四)

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赏它的波澜。日月都有光,细小的缝隙必定都照到。流水这东西,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

(二十五)

孟子说:"鸡叫就起身,孜孜不倦地行善,是舜一类的人;鸡叫就起身,一刻不停地求利,是跖一类的人。要想知道舜和跖的区别,没有别的,只在行善和求利的不同罢了。"

(二十六)

孟子说:"杨子奉行'为我',拔根汗毛就对天下有利,他也不干。墨子提倡'兼爱',(哪怕)从头到脚都受伤,只要对天下有利,也愿干。子莫持中间态度,持中间态度就接近正确了。(但是,)持中间态度而没有变通,也还是执着在一点上。执着于一点之所以不好,是因为它损害了道,抓住了一点而丢弃了其他一切的缘故。"

【注释】

①杨子:即杨朱,见《滕文公下》第九章注。

②摩顶放踵:摩,假借为■,《说文》:"■,烂也。"引申为损伤。放,疑为"致",前人引此多有作"致"者。

③子莫:战国时鲁国人。

(二十七)

孟子说:"饥饿的人觉得任何食物都好吃,口渴的人觉得任何水都好喝,这并没有尝到饮食的正常味道,而是受了饥渴损害的缘故。难道只有嘴巴肚子有饥渴的损害?人心也都有损害。人们能够不把(类似)饥渴的损害变成对心的损害,那么(一时)赶不上别人,也不必为此忧虑了。"

(二十八)

孟子说:"柳下惠不会因为做大官而改变他的操守。"

(二十九)

孟子说:"做事好比打井,打了六七丈深还没打到泉水,仍然是口废井。"

【注释】轫(rèn):同"仞"。古代七尺(或说八尺)为一仞。

(三十)

孟子说:"尧、舜是本性具备仁义,汤王、武王是亲身实践仁义,五霸是假借仁义。假借久了而不归还,哪能知道他们本来是没有仁义的呢?"

(三十一)

公孙丑说:"伊尹说:'我不亲近不遵循仁义的人,把太甲放逐到桐邑,百姓非常高兴;太甲变好了,又让他回来(作君主),百姓非常高兴。'贤人作为臣,君主不好,本来就可以将他放逐的吗?"

孟子说:"有伊尹那样的意图,就可以;没有伊尹那样的意图,那就是篡位了。"

(三十二)

公孙丑说:"《诗经》上说:'不白吃饭啊。'君子不耕种,却也吃饭,是什么道理呢?"

孟子说:"君子住在这个国家,这一国的君主任用他,便能得到安定、富足、尊贵、荣耀;他的弟子跟随他,便能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办事尽心,讲求诚信。'不白吃饭啊',哪样比这功劳更大?"

【注释】此句出自《诗经·魏风·伐檀》。

(三十三)

王子垫问道:"士该做什么事?"

孟子说:"使自己志向高尚。"

王子垫问:"什么叫使自己志向高尚?"

孟子说:"遵行仁义罢了。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的,不该是自己的东西而取来,是不义的。该住的地方在哪里?仁就是;该行的路在哪里?义就是。能居住在仁上,行走在义上,(那就连)君子该做的事都齐全了。"

【注释】王子垫:齐王之子,名垫。

(三十四)

孟子说:"陈仲子,(如果)不合道理地把齐国送给他,他不会接受,人人都相信这一点,(不过)这只是拒绝一筐饭、一碗汤那样的小义罢了。人的罪过没有比不讲亲属君臣尊卑关系更大的了。因为他有小义就相信他有大义,怎么可以呢?"

【注释】仲子:即陈仲子,见本书《滕文公下》第十章注。

(三十五)

桃应问道:"舜是天子,皋陶是法官,(如果)瞽瞍杀了人,那该怎么办?"

孟子说:"把他捉起来罢了。"

(桃应问:)"那么,舜不阻止吗?"

孟子说:"舜哪能去阻止呢?(皋陶的权力)是有所承受的。"

(桃应问:)"那么舜该怎么办?"

孟子说:"舜把抛弃天下看得如同丢弃破草鞋一样。(因此他会)偷偷地背着父亲逃跑,沿海边住下来,一辈子高高兴兴的,快乐得忘了天下。"

【注释】桃应:孟子弟子。

(三十六)

孟子从范邑到齐国去,远远地看见了齐王的儿子,很感慨地说:"居住环境改变人的气质,奉养改变人的体质,所处的环境真是关系大极了!他和别人不都一样是做儿子的吗?"

孟子说:"王子的住房、车马、衣服多半跟别人的相同,而王子却是那样(与众不同),是因为他居住的环境使他变得这样的;何况居住在('仁'这个)天下最宽广的住所中的人呢?(有一次)鲁君到宋国去,在宋国的垤泽城门下吆喝,守门人议论说:'这个人不是我们的君主,为什么他的声音像我们的国君呢?'这没有别的原因,所居住的环境相似罢了。"

【注释】范:齐国地名,其地在今山东省范县东南。

(三十七)

孟子说:"只给吃而不爱抚,那就像对待猪一样;爱抚而不恭敬,那就像畜养牲口一样。恭敬之心是礼物送上之前就该具有的。只有恭敬的形式,却没有诚心实意,君子就不能徒然地受它的约束。"

(三十八)

孟子说:"形体容貌是天生的,只有成了圣人才能无愧于(他的)形体容貌。"

(三十九)

齐宣王想缩短服丧的期限。公孙丑说:"(为父母)服丧一年,总还比不服丧好吧?"

孟子说:"这就像有人在扭他哥哥的胳膊,你却对他说暂且慢慢扭罢之类的话,(能有什么用呢?)你只要用孝父母、敬兄长的道理去教育他就行了。"

有个王子的生母死了,他的老师为他去请求君主,允许他服丧几个月。公孙丑问(孟子)道:"像这样的事该怎样看?"

孟子说:"这是想服丧三年而无法办到的缘故。即使多服丧一天也总比不服丧好,这是针对那些没有谁禁止他,而他自己不肯服丧的人说的。"

【注释】以上两句,据《仪礼·丧服记》,王子在母亲(诸侯之妾)死后,因父亲还在,不必服丧,只在下葬时穿穿麻衣而已,因此"数月之丧"也就不是短丧了。

(四十)

孟子说:"君子教育的方法有五种:有像及时雨滋润沾化的,有帮助养成品德的,有帮助发展才能的,有解答疑问的,有(靠品德学问使人)私下受到教诲的。这五种就是君子施行教育的方法。"

【注释】财:同"才"。

(四十一)

公孙丑说:"道是很高很好啊,(但要学它,)那就像登天那样,似乎不可能达到的;何不让它变得有希望达到从而使人每天不懈地追求它呢?"

孟子说:"高明的木匠不会因为笨拙的徒工而改变、废弃绳墨,羿不会因为笨拙的射手而改变拉弓的标准。君子(教导别人,正如教人射箭,)拉满了弓却不射出箭,只是跃跃欲试(地做示范)。君子站立在道的中间,有能力的人便会跟从他学。"

【注释】绳墨:木工取直用的工具。

(四十二)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孟子说:"天下清明太平,道能被我施行;天下混乱黑暗,不惜为道献身。没听说牺牲了道去迎合别人的。"

(四十三)

公都子说:"滕更在您门下学习时,似乎是属于要以礼相待的人,然而您却不回答(他的发问),为什么呢?"

孟子说:"倚仗地位来发问,倚仗能干来发问,倚仗年长来发问,倚仗有功劳来发问,倚仗老交情来发问,都是我不愿回答的。滕更占了其中的两条。"

【注释】滕更:滕国国君的弟弟,曾就学于孟子

(四十四)

孟子说:"对于不该抛弃的人却抛弃了,那就没有什么人不可抛弃了。对于该厚待的人却给予薄待,那就没有什么人不可薄待的了。进得太快的人,退得也快。"

(四十五)

孟子说:"君子对于万物,爱惜而不必施予仁德;对于百姓,施予仁德而不必视作亲人。(君子)首先要亲近亲人,进而把仁德施给百姓;把仁德施给百姓,进而爱惜万物。"

(四十六)

孟子说:"聪明人本该无所不知,(但总是)急于知道眼前该做的事情;仁人本该无所不爱,(但总是)急于先爱亲人和贤人。尧、舜的智慧不能遍知所有事物,是因为急于去做眼前的大事;尧、舜的仁德不能遍爱所有的人,是因为急于先爱亲人和贤人。(如果有人)不实行三年的丧礼,却讲究缌麻、小功这类(三五个月的)丧礼;(在尊长面前用餐,)大吃大喝,却讲究不用牙齿咬断干肉(这类小礼节),这就叫不懂轻重缓急。"

【注释】

①缌、小功:丧服名。古代丧服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个等级,服丧期相应分为三年、一年、九个月、五个月、三个月五等。

②放饭流歠(Chuò):放,大;歠,饮。意思是大口吃饭、大口喝汤。按礼的规定,在尊长面前这样吃喝,是大不敬的行为。

③齿决:此指用牙咬断干肉

阅读全文

为您推荐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聚圣源只因单身在一起电视剧宝宝起名宝典下载免费完整版美缝起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什么意思少女起名带水木易经起名字网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惊起一滩鸥鹭育起名女孩鹿鼎记2神龙教下载姓肖起名字吗三十而已免费观看六零有姻缘今天出生男起名2019杜姓男孩最新起名这就是个奇迹穆总的天价小新娘全文免费星辰界北京早餐车加盟狗粮品牌起名爱犬起名字大全起名改名大师丁香扮演者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大连公司起名再生资源公司起名大全哈利波特3在线观看澄海3c5.49地图定时开机网速突然变慢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山西高速一大巴发生事故 已致13死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李梦为奥运任务婉拒WNBA邀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王楚钦登顶三项第一今日春分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槽头肉企业被曝光前生意红火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杨倩无缘巴黎奥运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韩国首次吊销离岗医生执照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沈阳一轿车冲入人行道致3死2伤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春分“立蛋”成功率更高?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浙江一高校内汽车冲撞行人 多人受伤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

    聚圣源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