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天,中国供暖分界线可能要南移的事情已经成为了大新闻。



    根据目前的信息,最早的秦岭淮河分界线概念是由国地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提出。在1908年时,他提到:“北带-南界北岭淮水,北抵阴山 长城。动物多驯驴良马、山羊;西部多麝鹿犀牛。植物多枳、榆、檀、梨、栗、柿、葡萄。”这个南北的分界,可以认为是秦岭。

    而后,到了1935年,著名地理学家竺可桢先生在著作《中国气候概论》也提到了秦岭淮河供暖分界线,认为但凡是经过秦岭的人,都会注意到这个山脉。这个山脉可以说是南北的分界。山脉的两侧,无论是植被的种类还是老百姓的生活习惯,都有巨大的差异。竺可桢先生的言论,让更多的的人意识到了秦岭淮河的关键性。



    再往后,就到了新中国建立的时候。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甚大,许多地区冬季非常寒冷,动辄出现低至零下10度甚至20度的气候。这样的环境下,室内没供暖,老百姓无法生活。因此,国家参照别国,建立了住宅锅炉集中供暖体系。但是由于刚建国,并不具备在在全国范围内开启全面采暖建设的条件,因此就按照一个特定的规则来划分区域。这个规则同样是参考了当时苏联的气候计算方法:室外温度5℃以下定义为冬天。因此,只有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才能被界定为集中供暖的地区。经过综合的测算和分析后,就确定了秦岭淮河作为供暖分界线。分界线以北,大规模建设集中供暖,分界线以南,无福享受。



    如今已经是2018年,南北两地仍然还像几十年前一样,在供暖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只不过,在供暖方式上有了巨大的变化。污染大、能耗高的燃煤供暖在渐渐减少,清洁采暖成为了“主旋律”。在北方“煤改电”中,以 纽恩泰为代表的一干空气能企业开始为各地居民安装空气能 热泵。不难预计,假以时日,供暖分界线真的要南移,那么除了锅炉供暖之外,空气能热泵也有可能在全国占据不小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