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_卢京潮_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与校正_学习笔记

5 篇文章 169 订阅
订阅专栏

总目录: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学习笔记:
https://blog.csdn.net/mahoon411/article/details/112555468
第三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与校正学习笔记:
https://blog.csdn.net/mahoon411/article/details/112757589
第四章根轨迹法学习笔记:
https://blog.csdn.net/mahoon411/article/details/113093760
第五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与校正学习笔记:
第六章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学习笔记:
第七章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学习笔记:
第八章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学习笔记:


本章节的第一、二、三小节主要讲了控制系统基本要求中的“”,第四小节讲了“”,第五小节讲了“”,前五小节总体讲了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第六小节讲了线性系统的时域校正

0. 概述

时域法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是学习复域法、频域法的基础。

时域法的特点:

  1. 直接在时间域中对系统进行分析校正,直观,准确;
  2. 可以提供系统时间响应的全部信息;
  3. 基于求解系统输出的解析解,比较烦琐。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 稳:( 基本要求 ) 系统受扰动影响后能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
  • 准: ( 稳态要求 )稳态输出与理想输出间的误差(稳态误差)要小
  • 快: ( 动态要求 ) 阶跃响应的过渡过程要平稳,迅速

线性系统时域动态性能指标
系统的动态性能是以系统阶跃响应为基础来衡量的。因为,一般认为阶跃输入对于系统而言是比较严峻的工作状态,若系统在阶跃函数作用下的动态性能满足要求,那么系统在其他形式的输入作用下,其动态性能也应是令人满意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述五个动态性能指标中,最常用的是调节时间ts(反应过渡时间的长短,用来描述“”),超调量σ%(反应过渡过程的波动程度,反应系统跟踪信号的平稳性,描述“匀”),峰值时间tp

1. 一阶系统的时间响应及动态性能

1.1 一阶系统传递函数标准形式及单位阶跃响应

一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分母中变量的最高阶数是一阶的系统。

一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只重点考虑调节时间ts,没有超调量σ%

一阶系统的特征参数只有时间常数T。把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化为尾1标准型,则分母中s的系数就是时间常数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 一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计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即,一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中的调节时间ts,为ts=3T,其中,T为时间常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3 典型输入下,一阶系统的响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图表可知,系统对某一信号的积分(微分)的响应,等于系统对某一信号的响应的积分(微分)。任意有限阶线性定常系统均符合此结论。因此,对于研究一个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来说,知道它的其中一个信号的响应(如阶跃响应),其余信号的系统响应均可推出,不必另外求解。

2. 二阶系统的时间响应及动态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讨论一阶系统时,使用的尾1标准型,讨论二阶系统时,通常使用首1标准型

2.1 传递函数标准形式及分类

二阶系统的特征参数有阻尼比和无阻尼自然频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若将二阶系统写为如下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K就称为闭环增益。闭环增益仅仅影响系统输出的稳态值,不影响系统的动态性能。

二阶系统的特征方程:即二阶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令其等于零。
特征方程的解即特征根,就是系统的极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系统阻尼比的取值范围不同,其特征根形式不同,系统响应特性也不同,据此将二阶系统进行分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 临界阻尼/过阻尼二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计算

计算过阻尼和临界阻尼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时,由于不存在超调,因此不需要计算超调量σ%,只需要计算调节时间ts
系统结构图如下图所示,其中K=0.09。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求得传递函数如下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二阶系统的结构图可化为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极点图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此,过阻尼二阶系统从结构上看,相当于两个惯性环节(即一阶系统)的串联。

极点图与化成两个惯性环节的系统结构图结合来看。离虚轴距离最远的极点,对应的惯性环节是1/(1.11s+1),由一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可知,其调节时间ts为3.33秒。离虚轴距离最近的极点,对应的惯性环节是1/(10s+1),其调节时间ts为30秒。

经过MATLAB绘图后可知,阶跃信号只经过后一个惯性环节所产生的响应与阶跃信号先经过前一个惯性环节再经过后一个惯性环节所产生的的响应相比,差别不大。并且当T1/T2,即λ21的值越大(也就是远离虚轴的那个极点离虚轴越远),二阶系统的响应越接近于靠近虚轴的那个极点的惯性环节的响应。

从下图中也可看出,当T1/T2的值越大时,纵坐标ts/T1的值越接近于3,当T1/T2的值很大时,特征根λ2=-1/T2比λ1=-1/T1远离虚轴,λ2对应的模态e-t/T2很快衰减为零,系统调节时间主要由λ1=-1/T1对应的模态e-t/T1决定,ts/T1近似等于3,意味着ts=3T1。就是说,此时可将过阻尼二阶系统近似看作由λ1=-1/T1确定的一阶系统,估算其动态性能指标。

注:上面提到的距离虚轴最近的特征根λ1,或者极点λ1称为闭环主导极点,它对整个系统的调节时间的影响特别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3 零阻尼/欠阻尼二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计算(非常重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直观理解:

  • 阻尼比ξ越大,系统振荡幅值越小。
  • 无阻尼自然频率ωn越大,系统振荡频率越大。

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欠阻尼二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

  • 峰值时间t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记忆公式方法:π除以特征根(极点)的虚部(正值)。

  • 超调量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记忆公式方法:π乘以特征根(极点)的实部除以虚部(正值)。
    可以看出,超调量只和阻尼比有关,与无阻尼自然频率无关。
    又已知,极角β由阻尼比唯一确定。因此,不同二阶系统的极点分布,只要分布在同一条射线上(即极角β相同),那么它们的阻尼比一定相同,进而推知,它们的超调量一定相同。
    阻尼比与超调量的图形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图是三种β角与超调量的对应图,要记下这三种β角对应的阻尼比超调量的对应关系:
    β=60°→ξ=cos(60°)=0.5→σ%=16.3%;
    β=45°→ξ=cos(45°)=0.707→σ%=4.33%;
    β=30°→ξ=cos(30°)=0.866→σ%=0.4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调节时间ts:先说明一下,如果依旧以系统响应曲线最后一次进入5%误差带的时间作为调节时间的话,那么此时,随着阻尼比的连续变化,系统的调节时间并非连续变化。
    因此,为了有一个随着阻尼比连续变化而连续变化的调节时间,与此同时也是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按照阶跃响应的包络线进入5%误差带的时间来近似计算调节时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记忆公式方法:3.5除以特征根(极点)的实部的绝对值。

上述三个公式非常重要!!! 搞控制会经常用到上述三个动态性能指标的公式。
做控制这一行,会经常用到上述三个公式。

“最佳阻尼比”ξ=0.707
首先规定-ξωn=-1/T这个乘积为一个常数,设阻尼比ξ为变量,即在零极点分布图中,极点随着阻尼比ξ的变化,沿着一条平行于虚轴的线上下移动,但极点到虚轴的距离是固定不变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绘制出调节时间ts(真正意义上的调节时间)随阻尼比ξ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图中可以看出ξ=0.707(β=45°)时,ts≈2T(T=1/ξωn),实际调节时间最短,σ%=4.32%,超调量又不大,所以一般称ξ=0.707(cos(45°)=√2/2≈0.707)为“最佳阻尼比”。

理论上讲,0.707是最佳阻尼比。但实际上来说,根据需求不同,最佳阻尼比的值也会不同。例如对于民航客机的升高度来说,此时乘客需要的是舒适平稳的升高,即没有超调,因此,阻尼比越大越好,不必太在意调节时间。又例如对于战斗机来说,此时飞行员需要的是更加灵活机动的操作,即调节时间越短越好,因此,阻尼比的选择要使得调节时间最短,而不必太在意超调量。

接下来,描述一下二阶系统动态性能随极点位置分布的变化规律:

  • D→B:实轴的绝对值ξωn不变,故调节时间ts不变;虚轴√(1-ξ2n变为原来的两倍,故峰值时间tp变短;β角变大,故阻尼比变小,超调量σ%变大
  • D→A:实轴的绝对值ξωn变为原来两倍,故调节时间ts变短;虚轴√(1-ξ2n变为原来的两倍,故峰值时间tp变短;β角不变,故阻尼比不变,超调量σ%不变
  • D→C:实轴的绝对值ξωn变为原来两倍,故调节时间ts变短;虚轴√(1-ξ2n不变,故峰值时间tp不变;β角变小,故阻尼比变大,超调量σ%变小
  • C→B:实轴的绝对值ξωn变为原来二分之一,故调节时间ts变长;虚轴√(1-ξ2n变为原来的两倍,故峰值时间tp变短;β角变大,故阻尼比变小,超调量σ%变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述规律的理解对于第四章根轨迹的学习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二阶系统的极点放在45°线上,并且远离虚轴,这样是最有利的。因为当系统极点配置在45°线上时,阻尼比ξ=0.707,是最佳阻尼比,此时系统的实际调节时间最短,超调量也比较小(不超过5%);并且极点沿45°线离虚轴越远,ωn越大(|λ|=ωn,即极点的模等于ωn),因此ξ=0.707时对应的调节时间ts≈2T(T=1/ξωn)越来越短。

调整参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系统性能,但改善程度有限,此时可以通过调整系统结构来进一步改善系统性能。接下来总结一下改善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措施。

2.4 改善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措施

采用测速反馈比例加微分的控制方式,可以有效改善二阶系统动态性能。

  • 原系统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测速反馈——增加阻尼:
    结构作用
    能够有效降低系统的超调量与调节时间。
    改善机理
    当输出的超调量太大,意味着输出的波动太大,即输出变化的速度太大,此时把输出的速度负反馈回去,这样就增加了系统的阻尼,就能降低系统的超调量。
    测速反馈系统结构
    如下图所示,相当于把原系统的输出C(s)求了一次导数(复域乘s相当于时域求导),再乘上系数Kt,反馈回去。即反馈了系统输出的速度,因此称为测速反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比例加微分(PD)——提前控制:
    结构作用
    能够降低系统的超调量与调节时间。
    改善机理
    微分信号的相位超前于比例信号的相位,因此系统可以提前进行调整。
    比例加微分系统结构
    如下图所示,与原系统相比,此系统在误差信号后面,又引入了第二个支路,在此支路上,对误差信号(输出信号减输出信号)求了一次导数,并乘上系数Kt,此支路相当于对误差信号做了微分。并在后面将误差的微分信号与误差的比例信号(比例系数为1)相加,因此称为比例加微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具体的比较见下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5 附加闭环零极点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 闭环零点会影响系统响应的各个模态的加权系数。

  • 附加闭环零点会使系统的峰值时间提前,超调量增加。附加的闭环零点靠虚轴越近(Kt越大),这种影响越强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附加闭环极点的作用于附加闭环零点的作用相反。附加闭环极点会使系统的峰值时间滞后,超调量减少。附加的闭环极点离虚轴越近,影响越强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同时附加闭环零点和极点时,距离虚轴近的零点或极点对系统影响较大。

3. 高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及动态性能

3.1 几个概念

  • 闭环主导极点:距离虚轴最近而且附近又没有闭环零点的闭环极点。
  • “偶极子”:若两相邻零、极点间的距离比它们本身的模值小一个数量级时,称该零、极点对为“偶极子”,其作用近似抵消,可以忽略相应分量的影响。

3.2 估算高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的零点极点法

  1. 由高阶系统的传递函数画出闭环零极点图;
  2. 略去非主导零极点(此零极点的实部大于主导极点实部的5~6倍以上)和不非常靠近虚轴的“偶极子”,保留主导极点
  3. 按下表中相应公式估算系统动态性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4.1 稳定性的概念

稳定是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分析、判定系统的稳定性,并提出确保系统稳定的条件是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任务之一。

稳定的定义:在扰动作用下系统偏离了原来的平衡状态,如果扰动消除后,系统能够以足够的准确度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则系统是稳定的;否则,系统不稳定。

如下图中小球的三种情况所示,只有最左边的情况是稳定的。因为中间的小球在接收扰动后,虽然最终能够停止,但其停止的位置已经不是原来平衡的位置,因此在自动控制领域中不属于稳定状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2 稳定的充要条件

根据稳定的定义,我们将脉冲响应作为系统的扰动信号。脉冲信号在t>0时为零,若系统脉冲响应最终收敛为零,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则称系统是稳定的。

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系统的所有闭环极点均具有负的实部,或所有闭环极点均严格位于左半s平面

注:一个系统是否稳定,只取决于系统的闭环极点,与系统的闭环零点无关。

4.3 稳定判据

虽然一阶二阶系统的特征根(闭环极点)能够求出来,然后用稳定的充要条件去判断系统是否稳定。但高阶系统的特征根未必能够求得,因此就需要一种稳定判据,使得不用求出系统的特征根,也能判断出系统是否稳定。

首先给出系统的特征方程(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分母等于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特征方程,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使用此必要条件时需注意,有的特征方程会缺项,比如2s3+3s1+1=0,此时,看起来好像特征方程里s的系数都大于零,但实际上s2等于零,不满足必要条件,此系统一定不稳定

注:如果必要条件都没有满足的话,此系统一定不稳定。如果满足必要条件,只能说明此系统可能稳定,是否稳定还需进一步判断(使用劳斯判据)。

判断例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劳斯判据
根据系统特征方程列劳斯表。劳斯表第一列元素均大于零时系统稳定,否则系统不稳定; 且第一列元素符号改变的次数等于特征方程中正实部根的个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述例题中,劳斯表第一列元素变号 2次,有2个正根,系统不稳定。

劳斯判据特殊情况的处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系统开环稳定与系统闭环稳定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劳斯稳定判据解决的是系统绝对稳定性的问题。在系统设计时,往往不仅需要知道系统是否绝对稳定,而且需要知道系统稳定的程度,即一个稳定的控制系统距临界稳定状态还有多大的裕度(或称稳定裕度)。
在时域分析中,稳定裕度常用实部最大的特征根和虚轴之间的距离来描述。

4.4 注意

  1. 系统的稳定性是其自身的属性,与输入类型、形式无关。

  2. 系统稳定与否,只取决于闭环极点,与闭环零点无关。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闭环系统的稳定性与其开环是否稳定没有直接关系。

5. 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

  • 稳态误差是系统的稳态性能指标,是对系统控制精度的度量。
  • 稳定的系统研究稳态误差才有意义,所以计算稳态误差以系统稳定为前提
  • 本节只讨论系统的原理性误差,不考虑由于非线性因素引起的误差。
  • 通常把在阶跃输入作用下没有原理性稳态误差的系统称为“无差系统”,而把有原理性稳态误差的系统称为“有差系统” 。

5.1 误差与稳态误差

按输入端定义的误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误差通常有两种含义:

  • 静态误差(终值误差):指时间趋于无穷大时误差的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动态误差: 指误差e(t)信号中的稳态分量es(t)。

当误差随时间趋于无穷大时,静态误差(终值误差)不能反映稳态误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5.2 计算稳态误差的一般方法(仅指静态误差)

这个一般方法的实质是利用终值定理,既可以用于求输入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也可以用于求干扰作用下的稳态误差,具体分为三步:

  1. 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稳定是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系统不稳定时,求稳态误差没有意义。另外,计算稳态误差要用终值定理,终值定理的应用条件是:除原点外,sE(s)在右半s平面及虚轴上解析。
  2. 求误差传递函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用终值定理求稳态误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影响系统稳态误差的因素:

  • 系统自身的结构参数;
  • 外作用的类型(控制量、扰动量及其作用点);
  • 外作用的形式(阶跃、斜坡或加速度)。

需要注意的是,之前研究系统动态性能时,限制输入信号必须是阶跃信号,但是研究系统稳态误差时,没有限制输入信号。

5.3 静态误差系数法

此方法主要是研究典型输入作用下引起的稳态误差系统结构参数以及输入形式的关系。
此方法适用的条件为:

  • 系统稳定
  • 按输入端定义误差
  • r(t)作用,且r(t)无其他前馈通道

给出一个系统结构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下是这个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首先将其化为尾1标准型,然后将开环传递函数的分子与分母部分进行因式分解,将分子的开环增益K与分母的纯积分环节sv提出来,剩下的分式记为G0(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

  • K是系统的开环增益
  • v是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纯积分环节的个数,称为系统型别,也称为系统的无差度。(注意,不要把系统型别系统阶次混淆,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需要注意的是:系统型别是针对闭环系统而言的。但是计算系统型别时,需要写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开环传递函数中有几个纯积分环节,那么对应的闭环系统就称之为几型系统。
    当v=0时,相应闭环系统为0型系统,也称为“有差系统”。
    当v=1时,相应闭环系统为Ⅰ型系统,也称为“一阶无差系统”。
    当v=2时,相应闭环系统为Ⅱ型系统,也称为“二阶无差系统”。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计算上述系统的误差传递函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计算稳态误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知,系统的稳态误差与输入r(t)的形式以及系统结构参数(K,v)有关。

将阶跃输入、斜坡输入、加速度输入信号分别代入上述稳态误差公式中,得到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将上述结果整理为表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表格体现的规律是:

  • 当系统型别确定后,稳态误差随着输入信号阶数的增加而增加。
  • 当输入信号确定后,稳态误差随着系统型别的增加而降低。
  • 当系统型别与输入信号的阶数相等时(比如系统型别为1,输入信号为At1=At),稳态误差为非零常数(ess=A/K)。
  • 当系统型别高于输入信号阶数时,稳态误差均为0。
  • 当系统型别低于输入信号阶数时,稳态误差均为无穷大。

也可以得出:

  • 0型系统和Ⅰ型系统都不能跟踪加速度输入,因为其稳态误差为∞。
  • Ⅱ型系统虽然能跟踪加速度输入,但有误差存在。这时就需要适当增大开环增益K,以使稳态误差限定在允许的范围内。

利用上述表格求解稳态误差的步骤为:

  1. 写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2. 由开环传递函数求得系统型别v,开环增益K。
  3. 写出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由特征多项式(闭环传递函数的分母)建立特征方程,利用劳斯判据判断系统是否稳定,只有稳定的系统才有求稳态误差的意义。
  4. 根据输入信号,对照上述表格对号入座,求得稳态误差。

由此可见,系统型别越高(纯积分环节越多),其降低稳态误差的能力就越大,即跟踪输入信号的能力就越强。但是系统型别越高,想要使系统稳定就越难,因为纯积分环节越多,系统的特征方程中缺项的可能性就越大,一旦特征方程缺项,系统就不稳定,想要使系统不缺项,就需要对系统增加微分环节,但是由物理部件去实现微分环节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首先要保证系统稳定,在能够使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去增加系统型别。也因此,在实际控制系统中,0型系统与Ⅰ型系统都是比较常见的,但是Ⅱ型系统就比较少见了,Ⅱ型系统以上的系统,目前还没有。
综上所述,系统的稳态误差既与输入信号有关,又与系统的开环增益K及系统型别有关。一般来说,开环增益K以及系统型别越高,系统的稳态误差就越小,但这也意味着系统的稳定性越差。所以设计者的任务就是正确解决这相互制约的矛盾,选择合理的参数,以满足系统各方面的性能要求。

最后,也要注意的是:一个系统的稳态误差等于无穷大,并不意味此系统不稳定

例题:
下图的系统中有前馈通道,因此不能使用静态误差系数法,只能使用计算误差的一般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说明:按前馈补偿的复合控制方案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

5.4 干扰作用引起的稳态误差分析

例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说明:在主反馈口到干扰作用点之间的前向通道中提高增益、设置积分环节,可以同时减小或消除控制输入和干扰作用下产生的稳态误差。

5.5 动态误差系数法

用静态误差系数法只能求出误差的稳态值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而稳态误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无法获得。用动态误差系数法可以研究误差中的稳态分量es(t)随时间的变换规律

稳态分量:即随时间不趋于零的分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利用动态误差系数法解决问题的思路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Ci称为动态误差系数

动态误差系数的计算方法有:比较法和长除法。

例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研究动态误差的实际意义在于:实际工程中的系统,总是工作在一个有限的时间段内,只要保证系统在这个工作时间段内的误差不要超过一个给定的值即可。因此可通过研究系统的动态误差来判断系统是否符合工程要求。

6. 线性系统时域校正

校正:采用适当方式,在系统中加入一些结构和参数可调整的装置(校正装置),用以改善系统性能,使系统满足指标要求。

校正方式主要有: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前馈校正(复合校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1 反馈校正

反馈校正一般是在主反馈环内,为改善系统的性能而加入反馈装置的校正方式。

反馈的作用:

  • 比例负反馈可以减小被包围环节的时间常数,削弱被包围环节的惯性,提高其相应的快速性。
    采用负反馈虽然减小了时间常数T,降低了调节时间,但是放大倍数也被降低了,还需要对增益进行补偿,即在反馈闭环的外部增加一个增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深度负反馈可以降低参数变化或系统中不希望有的特性(如某些非线性特性等)对系统的影响。
    深度负反馈:反馈回路上的增益特别大。采用深度负反馈,原本的系统特性G(s)就约等于反馈回路上H(s)的倒数,这样就有效降低了原系统特性的影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合理利用正反馈可以提高放大倍数。
    采用正反馈虽然提高了放大倍数,但时间常数T也被提高了,这就导致调节时间变长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2 复合校正

在闭环系统内部采用串联校正或反馈校正,同时在闭环外部进行顺馈校正,采用这种组合校正的方式称为复合校正。顺馈校正分为按输入补偿和按干扰补偿两种形式,其主要作用在于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

  1. 按干扰补偿的顺馈控制
    将干扰信号通过前馈通道引入闭环回路中,形成按干扰补偿的复合控制。合理设计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可以有效减小干扰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2. 按输入补偿的顺馈控制
    按输入补偿的顺馈控制主要用于减小输入r(t)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用复合校正控制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在理想情况下相当于将系统的型别提高一级,达到部分补偿的目的,同时控制系统并不因引入前馈控制而影响其稳定性。因此复合控制系统能够较好地解决一般反馈控制系统在提高精度和确保系统稳定性之间的矛盾。然而当系统参数变化时,用这种方法一般达不到理想条件下的控制精度。另外可以看出,当输入具有前馈通道时,静态误差系数法不再适用。

6.3 校正小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卢老师自动控制原理PPT
11-21
经典控制原理
08_改善性能措施&高阶系统动态性能&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nanxl1的博客
06-04 2030
劳斯判据
自动控制原理_卢京潮_自动控制一般概念及数学模型_学习笔记
热门推荐
sally的jerry
01-17 4万+
1.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2.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3. 线性系统时域分析校正 4. 根轨迹法 5.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与校正 6.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7.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8.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 ...
卢京潮电子教案.pdf
09-10
卢京潮电子教案
根轨迹(上)笔记卢京潮自控)
qq_42962186的博客
08-14 399
自动控制原理_卢京潮_根轨迹法(复域分析)_学习笔记
sally的jerry
01-24 1万+
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1.1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1.2 根轨迹与系统性能 1.3 闭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之间的关系 1.4 根轨迹方程 2.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3. 广义根轨迹 3.1 参数根轨迹 3.2 零度根轨迹 4. 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性能 4.1 利用闭环主导极点估算系统的性能指标 4.2 开环零、极点分布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劳斯判据(卢京潮自控)
qq_42962186的博客
08-20 841
自动控制原理-开环和闭环
study up 50%
05-13 1571
1.开环的不确定因素,所以需要反馈
西工大_卢京潮_自控PPT.zip
06-30
该文件为西工大的卢京潮教授自动控制原理的PPT文件,里面包含了课程讲解的幻灯片,还有课后实验的文件,来之不易。
第3章 线性系统时域分析校正.pdf
03-03
第三章课后习题及答案。《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卢京潮著)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的。
自动控制原理ppt
03-12
学习自动控制原理最佳之选,如果你想学号这本书,这个ppt是最重要的,是最佳之选,最明智之选,你可以的到你想要的会尽快回复客户发货的教科书
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
10-23
自动控制系统中,对系统各项性能如稳定性,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等有一定的要求,稳定性是控制系统的本质,指的是控制系统偏离平衡状态后自动恢复到平衡状态的能力。系统动态性能是在零初始条件下通过阶跃响应来定义的,对于稳定的系统,动态性能一般指系统的超调量、超调时间、上升时间、调整时间,描述的是系统的最大偏差以及反应的快速性;稳态性能指的是系统的稳态误差,描述的是系统的控制精度。 在本文中,采用增加零极点并变化其值的思路,从时域和频域两个方面来研究高阶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并借助工程软件matlab通过编程来绘制系统的根轨迹曲线、奈奎斯特曲线,阶跃响应曲线以及波特图曲线,研究系统的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自动控制原理卢京潮笔记
最新发布
01-13
根据卢京潮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制作的笔记,适用于本科学习和研究生考试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卢京潮著)
03-03
书中包括了自动控制的定义、分类、基本原理、系统分析和设计等方面的内容。下面,我们将对书中的每章习题和答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分析。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自动控制是一种使用反馈机理来控制对象的状态或...
自动控制原理 | 03时域分析
qq_45692814的博客
01-23 441
笔记目录 自动控制原理 | 学习笔记033.1 时域指标3.2 一阶系统3.3 二阶系统3.4 高阶系统3.5 稳定判据3.6 稳态误差 3.1 时域指标 3.2 一阶系统 3.3 二阶系统 3.4 高阶系统 3.5 稳定判据 3.6 稳态误差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线性系统时域分析
zijin-jdd的博客
12-04 1万+
1.控制系统的时域响应和时域性能指标 时域响应是指控制系统在输入信号作用下输出量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由动态过程和稳态过程两部分组成。 1.1动态性能指标 (1)上升时间 tr(Rise Time ):振荡的系统:响应曲线从零首次上 升到稳态值所需的时间;无振荡时:从终值10%上升到终值90%所需的时间。上升时间越短,响应速度越快 (2)峰值时间 tp(PeakTime):响应曲线超过稳态值达到第一个峰值所需要的时间。反映动态过程的快速性 (3)调节时间 ts(Settling Time):响应曲线达到并
波特图,极点和零点分析与公式
weixin_42664351的博客
05-27 1万+
波特图理解和极零点公式极零点概念极点零点 极零点概念 零点:当系统输入幅度不为零且输入频率使系统输出为零时,此输入频率值即为零点。 极点:当系统输入幅度不为零且输入频率使系统输出为无穷大(系统稳定破坏,发生振荡)时,此频率值即为极点。 每一个极点之处,增益衰减-3db,并移相-45度。极点之后每十倍频,增益下降20db. 零点与极点相反;每一个零点之处,增益增加3db,并移相45度。零点之后,每十倍频,增益增加20db。 极点 公式: Pole Location = fP (cutoff freq) M
自动控制原理笔记-改善性能的措施-高阶系统动态性能
vizio.blog.csdn.net
12-26 5655
自动控制原理笔记-改善性能的措施-高阶系统动态性能
卢京潮自动控制原理ppt_自动控制原理总结
weixin_39609166的博客
12-04 3290
自控好难TAT参考资料:河海大学自动控制原理PPT使用软件:Word+幕布自动控制原理第一章 绪论1.1自动控制的发展历史分类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智能控制(后者包含前者)经典控制理论方法: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的频域法(线性)对象:单输入-单输出一类定常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问题手段:图解特点:定性分析,这些理论由于其发展较早,现已日臻成熟(主要特点:用图形的方法定性分析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及性能)目...
自动控制原理 卢京潮 pdf
06-23
### 回答1: 《自动控制原理》是由卢京潮所著的一本关于自动控制的教材,它涵盖了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是自动控制方面的重要参考书籍。 本书主要分为八个部分,涵盖了自动控制的基础知识、控制系统的建立与分析、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分析、系统的稳态和动态响应、稳态误差与静态性能分析、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校正技术和参数设计以及多变量控制系统等方面。 此外,书中还重点讲解了PID控制器、校正器、观测器等控制器的设计与应用,以及控制系统的仿真、故障分析和调试等实用技术。 《自动控制原理》的特点是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合作为自动控制方面的教材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此外,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例题和实例分析,对于读者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总之,《自动控制原理》是一本很好的自动控制教材,它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自动控制原理和应用技术,并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应用。 ### 回答2: 《自动控制原理》是一本介绍自动控制系统原理及其应用的教材,由卢京潮编写。其内容涵盖了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以及各种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等。 本书首先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数学模型进行了介绍。接着,详细阐述了各种控制器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包括比例控制器、积分控制器、微分控制器,以及它们的组合形式,如PID控制器。此外,本书还介绍了现代控制理论中的多种控制方法,如状态空间方程、分布参数系统等。 此外,本书还讲述了如何根据不同的控制对象选择合适的控制器,并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和优化。在具体应用方面,本书主要介绍了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控制、汽车控制等领域中的自动控制系统应用案例。 总体而言,本书内容权威、全面、详尽,易于理解和掌握,适合自动化、机械等相关专业学生和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写文章

分类专栏

  • 发表论文常识 付费 14篇
  • 项目面试问答记录 付费 5篇
  • 数据结构与算法 2篇
  • 发文儿
  • 硕士研究生规划 1篇
  • 文献阅读 6篇
  • 测试开发
  • 正则 2篇
  • python 43篇
  • Java 7篇
  • C/C++ 7篇
  • selenium 10篇
  • appium 14篇
  • jmeter
  • SQL 7篇
  • Git 8篇
  • 网络抓包 1篇
  • Linux 23篇
  • Linux服务器开发 9篇
  • jenkins 1篇
  • 测开面试 4篇
  • 未分类学习 1篇
  • 电子基础知识 39篇
  • 控制理论 5篇
  • STM32 15篇
  • 通信 8篇
  • 电机本体及电磁仿真 6篇
  • Python项目 10篇
  • 深度学习 3篇
  • 电机控制 15篇
  • C# 9篇
  • LabView 5篇
  • MATLAB 9篇
  • 嵌入式项目 2篇
  • 装系统 5篇
  • 其他 32篇
  • ANSYS 4篇

最新评论

  • 已解决:Multisim仿真出现错误:“发生了仿真错误”“收敛助手”“Transient time point calculation did not converge”

    XB0227: 感谢!解决了

  • ANSYS APDL 绘制云图时出现错误“The Requested S data is not available. The PLNSOL command is ignored“的解决方法

    Oktavi: 老铁厉害啊。我用的2020版,没有找到.err这个文件。

  • ANSYS入门实例_利用APDL建模、分析、绘制云图的基本流程

    天回.: 哈喽,哥,请问解决了吗表情包

  • ANSYS APDL 绘制云图时出现错误“The Requested S data is not available. The PLNSOL command is ignored“的解决方法

    qq_38069635: 按照图片设置,新建项目重新运行后,查看接触压力还是会报错,有大佬知道怎么解决不? The requested CONT data is not available.The PLNSOLL command isignored.

  • Multisim14.0安装教程

    囿點點: 博主大大,可以给一个解压包吗,我找不到在哪下载

您愿意向朋友推荐“博客详情页”吗?

  • 强烈不推荐
  • 不推荐
  • 一般般
  • 推荐
  • 强烈推荐
提交

最新文章

  • 用 visio 2013 绘制倾斜立方体
  • 用 visio 2013 让插入的图片倾斜
  • 用 visio 2013反转图形或镜像图形
2023年6篇
2022年84篇
2021年118篇
2020年97篇
2019年7篇
2018年16篇

目录

目录

评论 18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元 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吮指原味张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 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

聚圣源适合机械公司起名的字对宝宝起名姓杨cctv10在线直播建筑公司起名三个字大全集饺子馆起啥名nsiserror郑字名字起名大全李姓起名大全湖人五连胜起名广字辈男孩什么名字好ins什么意思空中营救灯塔在线悍城在线观看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店铺起名 玩具动车订票赵又廷电影饺子馆起名子情人节祝福图片宝宝起名大全在线起名八字缺火起什么姓名大全剑无双万道剑尊免费阅读春风摩托车官网南天房产神话级联盟风流三国被盗车辆查询姓崔起取名大全男孩装修公司起名网免费取名大全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山西高速一大巴发生事故 已致13死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李梦为奥运任务婉拒WNBA邀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王楚钦登顶三项第一今日春分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槽头肉企业被曝光前生意红火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杨倩无缘巴黎奥运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韩国首次吊销离岗医生执照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沈阳一轿车冲入人行道致3死2伤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春分“立蛋”成功率更高?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浙江一高校内汽车冲撞行人 多人受伤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

聚圣源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