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贝壳找房已经接棒链家,启动了D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战略投资方腾讯领投8亿美元。为了贝壳,链家还在继续“牺牲”啊!

澎博君发现早在3月20日,北京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发生多项变更,万科、融创、 新希望、华兴资本、腾讯、高瓴资本、百度、执一资本等22位股东退出投资人行列,变更后左晖(链家董事长)持股58.9%,为最大股东。

同日,融创孙宏斌、万科刘肖、华兴资本包凡、 新希望集团张明贵退出董事行列。本次变更后,链家注册资本由2054.0213万元缩水至1355.817万元。企业类型由外商投资企业与内资合资变更为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3月初,就有媒体曝出贝壳找房或已做好上市准备,在各个投资方在链家的股份平移完成后,在股权结构上贝壳找房将高于链家。同时腾讯方面除了增持贝壳找房,还会向其导流。

贝壳此次大动向行业都得震一震啊,回望过去一年,贝壳探索的房地产平台创新举措,对于互联网+房地产这条线的发展也提供了不少启示,这次链接和贝壳的大动作意欲何为且听澎博君分析一二。

01贝壳融资,腾讯领投

贝壳找房宣布启动D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战略投资方腾讯领投8亿美元。融资将重点用于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技术研发、产品应用创新以及优秀人才招募培养等。

并且贝壳找房已经在微信钱包九宫格中拥有独立入口,未来将面向10亿微信用户,谁会出这一招以导流来增持贝壳找房?除了与腾讯互占股份的链家会出手相助外,澎博君实在找不到其他理由了。

链家作为贝壳找房的主要资本方,其实腾讯也早早在贝壳找房占好了一个坑位,所以此次平台合并早就可以在双方资本互动细节窥探一二。

此次融资贝壳找房在营销、经营、供应链、技术数据、金融、交易等角度进行可谓是重新赋能。就房源信息方面,在外界的解读中,贝壳找房相对链家的升级之处,在于贝壳找房会有链家体系之外的外部房源以合作方式进入到该系统中,但其实现在的链家App中,也不乏长租公寓品牌的房源作为筛选项出现在房源信息中,此次多房源的合并对贝壳未来的上市计划来说是锦上添花的一笔。

不过在产品设计方面,或许是还没来得及打造贝壳找房自有品牌形象,目前的贝壳看上去还是像链家App的一个翻版。除了多出部分三四线城市的二手房交易信息和VR看房效果,贝壳找房与链家App在界面和基本功能上相似,房源的搜索结果也相差无几,所提供的服务也没有太大的差别。也就是说,目前,这两个产品还没有太大差异化的体现。

贝壳找房可以说是基于链家一些功能性的升级,但与“链家”品牌不同的是,贝壳找房将主要以技术驱动为主要手段,内容上,未来个体经纪人和房东个人也可以通过贝壳找房发布房源信息。如此,链家给贝壳找房的定位,是技术驱动下的所谓“大平台”产品。

其实链家提出“平台化”和“互联网化”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甚至一直以来链家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互联网公司”,而非房产中介。

从此次腾讯领头注资贝壳找房来看,面对房产中介行业的寒冬现状,链家已然在十分迫切地求生,并寄希望于贝壳这个全新的平台上。

02链家如何变成了贝壳?

作为中国存量房市场上最大的玩家,你在垂直领域做得越成功,你的敌人也就越多。链家正在从它最成功的战场上拔营,从独狼模式切换至平台模式,贝壳找房就是其中一步棋子。

2018年2月28日,贝壳找房上线,主攻大居住领域,瞄准的是二手房买卖、租房、新房销售、装修和社区服务等业务。贝壳起于链家,但不同于链家网的垂直自营模式,其使命是缔造平台。它以共享真实房源信息与链家管理模式为号召,吸引经纪人与经纪公司入驻。

但链家的产品定位难以改变,房产中介们又急切地想要打破“中介”这一紧箍咒,对于链家来说,上线“开放平台”贝壳找房就是其中一个动作。

就D轮融资来看,此次将重点用于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技术研发、产品应用创新以及优秀人才招募培养等,进而驱动用户体验和行业效率提升。未来,腾讯将向贝壳找房提供多种优质流量资源,蛋糕就这么大,因此链家的一些资源只会向贝壳找房分割。甚至未来,链家会和许多中介一样,只是贝壳平台上的品牌之一。

腾讯最早在2016年就已经参与了链家网的B轮融资,并在2017年参与了一轮已经完成的“D轮融资”。现在股东们的股权从链家平移到贝壳,也意味着之前贝壳和链家完成的种种糅合,也终于到了资本层面。

但是贝壳找房,明显是区别于链家的一个全新的品牌,对于为何不在链家网本身的产品上进行升级和改进,却要开发一个新的品牌,此外澎博君发现链家网定位于链家官网,是线下的经纪品牌,而贝壳找房是定位于整个行业的“开放平台”,未来贝壳找房和链家网将同时存在,链家和贝壳都将是独立的品牌。

只是,两个品牌并存,试图互联网化和平台化的贝壳,与链家品牌真正的差异还不知道何时能真正体现出来,两个品牌之间究竟会是整合还是互相冲击,还要看贝壳找房之后的故事怎么讲。

03链家为什么一定要做贝壳?

那么链接为何一定要做贝壳呢?其实从垂直领域走向平台领域,这对链家来说的确是一种风险。

贝壳找房主要是以技术驱动为手段,内容上,未来个体经纪人和房东个人也可以通过贝壳找房发布房源信息。如此,链家给贝壳找房的定位,是技术驱动下的所谓“大平台”产品其实链家提出“平台化”和“互联网化”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甚至一直以来链家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互联网公司”,而非房产中介。

其实从2016年开始链家就已经看到了巨大的长尾效应。而占有长尾市场,需要借助平台的力量,此时贝壳找房应运而生。

其实对链家来说,新平台贝壳既是应对未来对手的防御之举,也是一场合纵连横的实用主义,背后隐藏着延伸公司触角和重塑行业规则的野心,链家希望自己才是制定规则并且输出规则的那一方。

就行业来说链家一直就面对着内忧和外患。中介行业的领头羊链家,市场份额其实却只有10%。同时行业内外的竞争对手还在一旁虎视眈眈。在传统的中介行业中,链家的收入收入结构简单,基本靠佣金,并且受政策打压的风险也很大。再加上楼市市场的风云诡谲,没有互联网的基因,整个中介行业的经营风险会越来越大。

垄断会给自己制造敌人,而做平台是为了打破垄断。在自营模式下,过去,链家把城墙越垒越高,敌我分明;而贝壳相当于拆墙工程,提供自有渠道给队友,一起灌溉庄稼。最终,贝壳对队友们收取平台管理费。

正是从这一刻开始,房产中介行业格局开始从对抗走向组团对抗,抢夺经纪公司队友的竞赛已经展开。

回头看如果完全按照链家现有的方式做下去不是不可以,但是再往下发展的时候,边际效益会越来越低,边际成本会越来越高。

不出几年这个成本将会把链家压垮,所以此时链家必须找到新的出路,因此需要像贝壳找房这样的一个全新的开放式大平台为链家分担压力。

不知此次贝壳是否能真正改变房屋中介的基因呢?

相关阅读:

滴滴攻守道丨美团高德相继入场,市场进入多维竞争时代

港元汇率加速走弱!零售业遭遇寒冬!是时候去香港扫货了?

中国乔丹反告美国乔丹侵权索赔30万元!中国制造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2018年的“返乡置业潮”你在老家买房了吗?

(来源:澎博财经的财富号 2019-03-26 14:30) [点击查看原文]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