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8日,在海南博鳌超级医院完成了一例“特别的手术”,一名已经失去肝脏移植和手术切除机会的患者接受了中国首例特许准入钇[90Y]树脂微球临床治疗肝癌的手术。手术三天之后,患者顺利出院“重获新生”,目前已经正常生活,无任何不适。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院士表示:本次手术的成功,意味着我国肝癌患者从今天开始,可在国内接受全球最先进的选择性体内介入放射治疗,给更多肝癌患者带来新的治愈希望,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手术落地背后,离不开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但同时掀开的,是一家药企——远大医药长达三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还有其战略转型大布局中的“星辰大海”。

2015年,是远大医药创新转型“元年”。6年时间,对于有抱负的企业管理者来说,足以改变太多事情。

现在的远大医药,已然不是数年前那家只以原料药为主的传统型制药企业了。在过去的6年多里,远大医药在放射性及免疫抗肿瘤、心脑血管精准介入、抗病毒抗感染及呼吸五官科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前瞻性地战略布局,为公司埋下“多条增长曲线”的种子。

现在的远大医药,在其传统优势的呼吸及五官科领域之外,已经构建了药械一体的三大核心战略平台,涵盖精准介入(血管介入、神经介入、结构性心脏病、电生理及心衰)、抗肿瘤(介入治疗、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免疫治疗)及抗病毒抗感染领域,形成了“两弹一星”的创新战略,尤其是抗肿瘤领域,公司已斩获13款全球创新产品,覆盖包括肝癌、脑癌、肾癌、前列腺癌、头颈部癌在内的十种实体瘤领域,基本覆盖全球主流癌肿。

这种变化源自于远大医药“自主研发+全球拓展”的发展战略,持续布局全球最先进的创新产品和技术,洞见未来的行业趋势,满足众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历经多年的业务培育,远大医药也即将迎来收获期。

远大医药的基本面的显著变化,让市场的“聪明钱”先知先觉,公司近年加入港股通并且成为多个指数的成分股,且吸引了包括黑石、鼎晖、高瓴等多家国际知名医健基金的投资。

一、肿瘤治疗的未来之星:超强“核”武器钇[90Y]

核药是一个壁垒非常高的赛道,除政策监管外,还存在核药半衰期对物流的限制、原材料依赖进口、技术难度高等一系列壁垒。目前国内核药企业主要通过仿制和lisence in增加新品种,大部分参与厂商竞争逐渐进入瓶颈,但随着技术的突破,放射性药物已经成为肿瘤精准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

据 光大证券统计,2017年全球核药销售额达45亿美元,其中美国占38%,欧洲占24%,我国仅占不到8%,当前中国核药的渗透率远低于成熟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10年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0亿以上。

远大医药敏锐的嗅到了在核素药物领域潜藏的机会,2018年联手鼎晖资本以14亿美元收购澳洲公司Sirtex 100%股权,开启了国内药企在放射性核药物治疗领域的全球化布局。Sirtex是一家专注于靶向放射治疗的生命科学公司,通过此次交易,远大医药获得了其用于治疗肝癌产品SIR-Spheres钇[90Y]树脂微球的全球权益。

中国年新发肝癌病例超过40万,其中仅有20%可选择手术治疗,超过80%患者发现就已经到晚期,治疗方案十分有限,有大量未满足的临床需求。钇[90Y]在海外已上市多年,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治疗超过10万人次,被列入全球多个肝癌权威治疗指南等,同时多个临床结果显示钇[90Y]可与化疗、免疫联合使用,未来有望成为中晚期肝癌的一线治疗方法。

目前该产品的NDA已经于去年11月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的受理,有望在2021年底或2022年初获批上市。

钇[90Y]的商业化只是远大医药吹响全面进军核药治疗赛道的第一声号角,更广阔的核药领域布局图谱正在徐徐展开。

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RDC)是运用抗体或小分子的靶向作用来实现精确放疗的目的,即便没有生物药中的ADC如此火热,但随着RDC上市药物增多,其市场价值被多家国际巨头们认可。

远大医药则是国内少数前瞻性布局的药企之一,2020年11月公司以2500万美元认购澳洲Telix公司7.6%的股权,同时获得了三款治疗性RDC和三款诊断性RDC的大中华区权益,据远大医药2020年年报和2021年中报显示,Telix的这笔投资二级市场收益已超过5亿港币。

除此之外,远大医药收购了肿瘤介入栓塞器械公司申命医疗,其核心产品是温敏介入栓塞剂,未来该产品拥有钇[90Y]树脂微球推出新的组合产品潜力,进一步扩大覆盖的患者群体;远大医药还通过收购普尔伟业完成国内“放射性药品生产许可证”等各项合规许可证书的获取,完善公司在核药治疗赛道全面布局。

抗肿瘤领域,远大不得不提的还有其在免疫疗法方面的布局。公司早前收购了美国OncoSec公司约44%的股权,广谱药物PD-1的耐药问题一直受到市场关注,OncoSec公司的核心基因疗法产品TAVO在与默沙东K药联合治疗PD-1耐药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注册性2b临床中展现出了优异的疗效(ORR为30%、中位反应时间12.2月),未来有望获得FDA的加速审批上市。此外,公司在2020年联合比利时mRNA技术公司eTheRNA共同组建了南京奥罗生物技术平台,并获得了eTheRNA mRNA技术产品相关权益,从而进入了mRNA这一大赛道。

二、心脑血管介入领域:多项合作高端产品显神威

尽管冠脉支架集采令市场对心脑血管介入器械行业有所降温,但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与年龄高度相关,存在长期刚性需求,大多数细分领域缺乏突破性创新,存在大量的投资机会。

远大医药在心脑血管精准介入领域已经布局了9款创新产品,全面覆盖了血管介入(包括冠脉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神经介入、结构性心脏病、电生理和心衰五个战略方向,搭建起了成体系的血管介入创新器械平台,其中针对冠脉介入和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两款产品已上市。

2015年公司收购德国凯德诺资产已在近年开花结果,2019年10月及2020年4月,公司两款药涂球囊产品RESTORE DEB以及APERTO OTW先后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医疗器械注册证”,其中RESTORE DEB是目前市场上唯一一款具有原发冠脉血管病变以及支架内再狭窄双重适应症的药涂球囊;APERTO OTW为首款针对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适应症的药涂球囊,具有耐高压和药物涂层双重特性,预计潜在市场规模约为12亿,拥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外周药物球囊行业成长空间巨大,目前竞争格局缓和,国产替代率较低,远大凯诺德的LEGFLOW预计将在2024年上市,有望进一步为公司提供增长动力。

国元国际预计,2022年上述已上市两款球囊产品将在国内将会为远大医药贡献4.6亿人民币的销售额。

除此之外,远大医药正基于自身战略方向,今年有节奏的在各个高端介入器械领域重拳出击。

电生理方向,今年5月公司与CardioFocus达成合作,引进全球唯一一款激光环形消融治疗房颤的产品HeartLight X3。

心衰方向,今年8月公司与CoRISMA达成股权及产品战略合作,引进治疗心衰的 创新医疗器械CoRISMA系列产品。

血管介入方向,今年8月公司战略投资美国FastWave,合作开发治疗动脉钙化的创新血管内震波钙化处理系统,未来可有条件并购该标的,使其成为公司在海外的高端器械研发平台。

一条完备且能打的心脑血管介入管线组合,正在悄然成型。

三、抗感染及五官科领域:前瞻性的创新布局

新冠疫情的出现让抗病毒药物领域重回市场聚光灯下,其存在的未被满足需求之大,让市场难以想象。

远大医药在该领域也有丰富的管线储备,都有同类首创的潜力,包括两款用于治疗脓毒症的STC3141和APAD,以及一款用于治疗副流感的全球创新药物。

脓毒症又俗称败血症,往往是手术、创伤、烧伤等严重感染带来的致命并发症,治疗手段有限,一直是临床治疗难点。目前全球每年新发脓毒症病例超过3150万,市场潜力巨大。

迄今为止,FDA只批准过一个以脓毒症为适应症的新药,即礼来的Xigris,该药后因被证明无效而被撤市,所以当前全球临床还未有专门针对脓毒症适应症的药物供使用。

远大医药在2019年和2020年分别从澳洲国立大学和安体新生物手中取得脓毒症在研药物STC3141项目、APAD新药技术的全球开发及商业化权益。

目前STC3141正在澳洲开展用于治疗新冠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II期临床及治疗脓毒症的Ib期临床。今年3月,该管线也获得CDE临床批件,用于治疗ARDS的Ib期研究,而APAD项目仍处于临床前。

在作用机制上,STC3141和APAD两个产品可以在脓毒症的治疗方面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未来有望在脓毒症这一领域为患者和医生提供更多、更优的临床解决方案。

另外,在传统优势板块五官科领域,远大医药布局了3款创新药物来进一步完善该领域的产品体系,包括从拨云制药获得治疗翼状胬肉的全球创新药CBT-001、新型复方鼻喷剂Ryaltris、以及从全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进的全球首创治疗干眼症BRM421等。

差异化、专科化的创新药管线布局,无疑避开了国内肿瘤创新药研发靶点同质化“烧钱陷阱”,打造属于远大医药特色创新路线。

结语:近年来,远大医药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50%,如此亮眼的业绩在医药行业已经是凤毛麟角的存在。有人不禁会问:增长的秘诀何在?

远大医药的答案可能是:“人多的地方不要去,用前沿的的视角看到未来的临床需求。”

或许不久后,人们猛然回首,霍然的发现远大医药早在多年以前就走在了时代的前头。

欢迎关注我们!

相关证券:
  • 远大医药(00512)
# 金牛计划-港美优质内容激励#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