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直打杂忙产品的事项,好久没更新了,本来想取个标题党吓吓人的,想想还是算了,不符合我这打杂的人设。这次图不会被ST了吧。

内容中提到的任何股票、基金不够成投资建议,请独立思考。

1.动量生命周期假说

起源于行为金融学,依据锚定现象和代表性偏差发展而来,此两种偏差会导致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现象。在2000年由Lee and Swaminathan根据对美国证券市场的实证结果提出。

核心结论:股票过去的成交量有助于预测价格未来涨跌及此趋势的持续强度,低成交量的股票在长期表现上要比高成交量股票更好,低成交量并且上涨股票的动量效应比高成交量上涨股票的持续性更佳,而且下跌的股票中,高成交量的股票下跌动量效应会持续更长时间。

2.过往研究及实证结果

近年来国内外对此假说研究的并不多,尤其是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是2015年香港大学和新加坡大学的相关团队发表的关于此假说在世界多地区的实证研究,再次论证了此假说存在于大多数证券市场,并且验证了此假说在ETF中的表现。部分结果截图如下,大概结论:在大多数国家(发达或发展中)早期动量策略(此假说引导出来的)都比正常动量策略或晚期动量策略有更好的表现

3.实验设计及假设

鉴于上述各国市场实证结果对动量生命周期假说理论的验证,我们想研究国内公募基金市场是否也存在上述假说现象。产生此想法的缘由是,此理论来源于行为金融学研究,同时公募基金投资人大多是非专业投资者,按一般逻辑推断其非理性行为更甚,也就是说行为金融学中的锚定现象和代表性偏差会更多明显。基于此我们设定如下假设:

假设一:动量生命周期假说也存在于中国公募基金市场

假设二:使用此假说作为选基策略可获取超额收益

假设三:获取超额收益时不会增加额外风险

4.实证构造

基金选择:

成立时间<=2006年1月1日,当前运营状态=营运中,最近基金规模>=100亿,基金类别=主动型非行业性股票或混合型基金。

成立时间上的选择是因为想让实验完整经历A股几次大的牛熊转换,主动型非行业性股票或混合型基金主要是基于自己是个小白不可能了解行业性周期,所以就不考虑行业性基金,其它的规则完全随机没有特殊原因。验证假设时基金样本选择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实验的对比基准,具体看实验说明部分,通过严格的基准构建可以避免幸存者偏差。基金样本信息如下:

数据说明:

每日净值:考虑分红后的累计加权数据

期间申购:每季基金报告中的申购份额

无风险收益率:3%,大致参考10年国债收益率

时间区间:因各基金运营开始时间不一,统一2005.11.16-2022.9.30

实验说明:

对比基准:5个样本基金各20%的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实验对比基准

最好基准:5个样本基金中表现最好的一个

实验流程:在每个季度最后一个交易日,根据选择条件选择得分最高的基金,下个交易日全额买进

选择条件:净值变化*50%-申购份额变化*50%,变化是当期值与二季度前的对比

择时说明:不择时,策略执行后的第1个交易日完成所有卖出和买入

比较说明:除了对比收益风险等常规指标,还会对比收益/风险/收益风险/超额收益等各指标

差异说明申购份额数据须等到基金报告出来,季度一般15个工作日,半年/年报时间更长,为防止实验执行时间和数据获取时间的差异,我们让实验和基准采用完全相同的执行时间

5.实证结果

累计收益:

滚动波动率:

夏普比率:

指标详情:

6.核心结论

1.动量生命周期假说存在于中国公募基金市场,对比基准不增加风险条件下获取超额收益

2.使用此假说做为选基策略可获取超额收益,收益能力甚至远超于最好的基金样本

3.获取超额收益时不会增加额外风险,波动率、回撤条件都没有增加只有减少

4.假说有超强的收益捕捉能力,甚至超过样本中最好的基金收益

5.假说抗风险能力一般,与基准保持一致,要差于最好基金

6.假说夏普比率远超基准,如果从趋势图来看,甚至好于最好基金

7.实验记录

实验从2005年11月16号开始,一直到2022年9月30号,完整经历过我国最大的几次牛熊转换,此假说总共选择65次,具体选择记录如下:

8.引用内容

1.Price Momentum and Trading Volume,CHARLES M. C. LEE,2000

2.Momentum life cycle around the world,Frank Weikai LI,2015

相关证券:
  • 富国天惠成长混合A/B(LOF)(161005)
  • 景顺长城鼎益混合(LOF)(162605)
  • 兴全趋势投资混合(LOF)(163402)
# 基金投资指南#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