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战争通史》之止楚攻宋:两个木匠竟平息了一场战争……

《中华战争通史》之止楚攻宋:两个木匠竟平息了一场战争……
2022年08月08日 16:33 纪录片人陈钦
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0

战国初期,群雄并起,诸侯间相互攻伐,华夏大地上战争不断,烽烟四起。楚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疆域辽阔,兵强马壮。然而,由于楚国偏居南方,深受中原文明的歧视,楚国历任国君无不想要挥师北上,逐鹿中原。而日渐弱小的邻邦宋国,则首当其冲,面临着亡国的危机。

《中华战争通史》

时长:25分钟×104集

画质:高清

类型:大型历史战争系列纪录片

发行机构:京商传媒发行

中华战争通史·止楚攻宋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死,

诸侯霸主之位空缺。

此时,一贯自我标榜仁义的宋襄公,想凭借宋为公国、爵位最尊的地位,以及带领诸侯平定齐国动乱的余威,出面领导诸侯“尊王攘楚”,接替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然而到了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都是以实力为尊。宋国的国力其实远不及秦楚等国,所以他想要借仁义之名称霸的把戏,不仅遭到诸多小国的冷遇,更是受到了楚国君臣的算计。

公元前639年秋,

宋襄公效仿齐桓公举行衣裳之会,

欲在会盟之际令六国都认同他的称霸之举。

在“歃血为盟”的仪式上,宋襄公伸手准备接过牛耳,欲表明称霸立场,不料遭到了楚国楚成王的阻拦 。

“歃血可以,但先得弄清楚谁来执此牛耳。”

楚成王此言一出,众诸侯纷纷附和。

宋襄公称霸告吹,不料还落得被楚擒获的尴尬境遇。虽经过鲁国的调解,最终宋襄公被放了回来,但自此以后,宋楚两国便结下了“梁子”。

公元前638年夏,宋襄公心里蓄积的这口恶气准备撒在臣服于楚的郑国身上。宋襄公不顾公子目夷的反对,亲率大军伐郑。

郑向楚求援,楚见此时正是伐宋良机便一举发动攻宋之战。期间宋襄公因迂腐错失战机,楚军兵强马壮,宋军一触即溃,乱军之中,宋襄公也中了一箭,在众将士的保护下才逃回了宋国。

泓水之战,在宋国与楚国的仇怨上又添上了重重的一笔。

四十二年后,他的孙子,另一位以美貌著称的宋国国君宋文公,也险些命丧楚军之手。

公元前596年9月,楚国的使者途经宋国时被华元手下士兵抓住,楚庄王于是借此发兵攻打宋国。

楚军步步紧逼,宋国无力抵抗,无奈之下只能退守都城,于是楚军把宋国都城团团围住,逼迫宋文公投降。

战争僵持了五个月,楚军一直攻打不下,宋国也无力突围。一天夜里,宋将华元冒死潜进楚军主帅子反的营帐中,告知楚军城内“析骨而炊,易子而食”。想要说服楚国撤军。楚庄王敬佩华元的诚实,而且楚军的军粮也所剩不多,于是楚国最终罢兵解围而去。

宋楚之间的历次战争大都以宋国的惨败告终,然而在冷兵器时代,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高大坚固的城墙也使得楚国始终没能一举歼灭宋国,把疆域再向中原挺近一步。

戎马一生的楚惠王自然不甘心霸业被区区一道城墙所阻,于是遍访能人异士,想要找到攻破宋国都城的方法。

于是鲁班得以大显才能。

鲁班与墨子是同乡好友,又是师兄弟。

在《墨子·鲁问》中,墨翟提出了墨家的十大主张。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尊天、事鬼、非乐、非命、节用、节葬。他认为,要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十大主张中最适合的方案。如国家昏乱,就选用“尚贤”、“尚同”,意思就是选贤任能,上下一心;国家贫弱,就选用“节用”、“节葬”,即反对浪费、厚葬,提倡清廉节俭等等。而在墨家的十大学说中,最为著名的则是兼爱、非攻。

此次鲁班离开拜师之地入楚助战与墨子崇尚的“兼爱、非攻”背道而驰。墨子准备以墨家思想化干戈为玉帛。他首先便要说服昔日的好友悬崖勒马。

昔日情同手足的师兄弟情分,在乱世中能否不改往昔?

墨子能否凭一己之力解救深陷泥潭不能自拔的鲁班?

宋楚两国之间的战事又将何去何从?

京商独家策划,爱奇艺热播《中华战争通史》之止楚攻宋,为您讲述两个工匠平定江山的奇谈。

  • 《千年包公》:廉政之光,历史镜鉴

  • 纪录片《淮军》揭秘李鸿章留给晚清王朝的最后底牌

  • 大美中国的诗意名片——《大黄山》呈现“仙境”传说

财经自媒体联盟 更多自媒体作者

今日推荐 优秀作者 看点月榜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