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佳女演员,你肯定看过她好多烂片

今年最佳女演员,你肯定看过她好多烂片
2022年07月20日 08:00 新周刊
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0

第四十届金像奖,又选出了一位“好多人都没听说过”的影后。

来自湖南衡阳的女演员刘雅瑟,凭借《智齿》获得最佳女主角。

同时入围名单的有早已演技封神的巩俐、吴君如,也有因为跟梅艳芳很像而引发过巨大关注的王丹妮。

看似“无名小卒”打败大咖——于是很多人赞她未来可期,是春夏之后的又一个神话。

可如果抱着这样的念头去看刘雅瑟的履历,会发现她的拿奖之路跟春夏截然不同。

如果说后者拥有着老天爷赏饭吃的灵气和才华,她则更像是行当里中不溜秋哪一个。

没天赋、没运气,更没有好看的姿态。

在烂片里打滚十几年,才终于为自己挣到了一点职业道路的光亮。

非“艺术家”演员

的翻红路

站在金像奖领奖台上的刘雅瑟,穿黑色西装外套、梳偏分及肩的油头,说话是低沉的女中音。

整个人透着一股成熟、文艺的调调。

再配上几部口碑不错的电影,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

这应该是个自带文艺片质感、认真雕琢演技的小众演员。

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成立的。

如果只看到《智齿》里那个心理复杂、饱受摧残和恐吓的边缘女性

以及《麦路人》里为了养女儿和帮婆婆还赌债,不得不拼命劳作的单亲妈妈,被生活重锤折磨到麻木绝望。

质量不见得个个顶尖,但都是能够让演员好好发挥、挖掘自身潜力的角色。

但这类作品在刘雅瑟演过的戏中,其实只是偶然出现的点缀。

在她长长的履历表上,更常见的角色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这样的:

对不起,请让我对新晋金像影后下个毒口——

刘雅瑟拿到影后,与其说是蒙尘明珠终于得见天日;

不如说是过气女艺人在烂片堆里尝试了一百种翻红之道,终于有一次成功了。

刘雅瑟本名刘欣,当年是在选秀节目里出道的。

2004年,湖南经视举办了一个名为《明星学院》的选秀节目,刘雅瑟是当年的季军。

总决赛时她的短信投票数达到100万,节目结束后还曾多次出现在湖南台的自制节目里,甚至出了自己的专辑。

这大概是她进入娱乐圈后第二高光的时刻。

此后便是下坡路:没歌唱、没戏拍、戏红人不红、在各种奇怪的作品里做小配角……

还有前几年明星最容易被嘲讽的点:“回锅”。

单单选秀节目就“回锅”了两次。2007年参加了《我型我秀》,2009年又参加了《快乐女生》。

成绩越来越差,在快女里连20强都没进去。

后来因为在《致青春》里演了男孩子气的朱小北,刘雅瑟走进演员圈子。

古偶、都市剧都演过,但大部分也是让人留不下什么印象的小角色。

很多人对她唯一的记忆,反倒是《演员请就位》里那个被郭敬明狠批了一通的倒霉蛋。

演《滚蛋吧肿瘤君》里得了绝症的熊顿,因为整个状态太过“癫狂”,被郭敬明评价为“失控”“对表演没审美”。

今天有人翻出这段往事,嘲讽“郭敬明说金像奖影后没有审美”。

但当时确实没有几个人对节目里的刘雅瑟的表演有好感。

相比于“淡泊名利、深耕演技”的悬浮想象,刘雅瑟更像是一个再务实不过的艺人。

想被更多人认识,想有活儿干。

之后她开始在演技综艺里“回锅”。

参加完《演员请就位》,又去参加《我就是演员》。

忘了说,参加这批综艺时刘雅瑟已经拍完了《智齿》。

成功塑造细腻丰富的边缘人王桃之后,依然会去综艺里演片面的、声嘶力竭的角色。

但即使是这样,刘雅瑟也没火。

观众不认识她。

她曾在《我家这闺女》里当演播室观察员,但性格不突出,也没输出过什么金句。

令人印象最深的标签是“跟焦俊艳有点撞脸”。

节目组不重视她。

参加《我就是演员》,她仅有的存在感是被质疑“黑幕晋级”。

事情的原因简直尴尬:这档综艺当时分为网络版和卫视版,网络版会完整放上表演内容,卫视版会进行剪辑。

但可能是因为本身咖位不足、看点也少,卫视版里刘雅瑟的表演被剪得只剩20秒。

同行也不认识她。

刘雅瑟曾经上过《向往的生活》,就是当时被观众戏称为“糊咖开会”那期。

那天来的年轻艺人有这么多——

没有一个人对刘雅瑟表示熟悉。

只有何炅出来迎接,大概是当年选秀结下的交情。

还拉着她给黄磊做介绍。

黄磊显然也不知道有这么一号人,只是礼貌性地打了个招呼。

然后回到灶台前自言自语:“何老师真是厉害,谁都认识。”

“没天赋没运气,

有啥资格珍惜羽毛”

倒不是说节目组和观众集体“不识货”。

直到刘雅瑟获奖,依然不乏有声音认为她在《智齿》里的表现“没什么特别的”。

同样是在金像奖上一鸣惊人,春夏才是那个被认为是“天才”的演员。

敏感、脆弱、浪漫,带着强烈探索内心的文艺冲动。

相比之下,刘雅瑟显得暗淡许多。

不是出道即巅峰的天才女演员,也很难说是每部戏都精挑细选、稳扎稳打,才终于迎来收获的“厚积薄发”。

拿到最佳女主角后,网友们对她过往的作品进行了一番大型考古。

扒拉来扒拉去,总共找出两个角色来夸。

第一个是蒋劲夫和古力娜扎主演的古偶剧《青丘狐传说》,刘雅瑟反串扮演机灵古怪的狐仙公子苏喜。

另一个角色也是她更出名的一个角色,是《致青春》里的朱小北。

怎么说呢……这水平放在新人小花身上是够用了,但恐怕远远够不上影后的水平。

看过《致青春》的人大概还记得,小北算是宿舍四人组里最单薄的一个角色,基本上作为插科打诨的喜剧背景板而存在。

唯一一段爆发剧情,是小北在小卖部被冤枉偷东西,于是愤怒地砸碎了玻璃导致自己被开除。

但很多人当时看这段时,完全没觉得刘雅瑟的演技好。

只是为人设割裂感到一脸懵——

平时性格开朗,从来不掩饰自己家很穷的小北,怎么就突然这么大脾气了?

刘雅瑟曾经在采访中说:“我不希望被定型,所以更关注角色能否打动我。”

但她交出的答卷其实佳作寥寥。

一方面当然是资源所限,找过来的每个角色无论好坏,都得抓在手里。

另一方面也是擅长的戏路有限。

郭敬明说她“情绪给的太直”,并不是完全没道理。

她在《演员请就位》里的那段十几分钟的表演,大概由捂面痛哭、笑中带哭、边说边哭、揉着头发哭几个部分构成。

中途情绪上来,直接打横躺倒在地。

而就这样一段难以称得上优秀的表演,刘雅瑟在排练时却觉得备受折磨,甚至想要多次退赛。

当时就有人说,“没悟性的演员,真不一定是靠吃苦就会演戏的”。

不过在《智齿》里,刘雅瑟还在“吃苦”。

为了长期沉浸在剧情里,休息时会特地骑车去天桥下,跟流浪者们呆在一个空间里。

拍摄时经常要被追逐、拖拽,收工后身上经常会出现各种淤青。

在采访中,她兴奋地要给记者展示当时拍的照片——因为“伤痕代表我在为这个角色付出”。

吃苦的方式一样“笨”,只不过这次获得了回报。

《智齿》的剧情足够丰富,又碰上优秀的对手演员林家栋。

而王桃这个角色大部分时间里都处在濒临崩溃的状态中,又刚好是她擅长的“爆发型”戏路。

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剧本,普通演员刘雅瑟终于走运了一把。

更普通的“翻红路”

尽管知道娱乐圈跟普罗大众隔着千山外水——

但是刘雅瑟而不是别人拿到了金像奖影后,似乎还是令人更欣慰一点。

春夏、周迅这样的天赋流,天生就有飘在云里的资格。

但没得挑没得选的人,十几年来在烂片里打滚,同样也可能滚出一座奖杯。

刘雅瑟在被郭敬明批评后,曾说过一段话。

即使三年后再看依然很戳人。

她担忧自己,“当演员十几年,不仅没成功还浪费了这么多时间”

每一个没天赋也没运气的人,都经历过这样的迷茫。

在拍完的《智齿》之后,刘雅瑟曾经在采访中感谢过导演郑保瑞。

能看出不是客套,从表情到语气都是肉眼可见的真诚。

演戏十几年,她一直是个被根据需要塞进某部戏的配角。

“从来没有想过原来我可以当一个演员,站在我角色的立场跟导演平等对话“

不过更有趣的是,她曾经用差不多的态度感谢过《致青春》。

尽管无论是从电影质量还是角色深度来看,这都算不上什么好资源。

但至少让当时因为唱歌跑调差点退圈的她,半推半就地走进了演员这个行当。

迈进了这个门槛,后面的路还可以慢慢走。

一个非常现实的道理是,努力是需要反馈的。

天才可以明确知道自己未来该走什么样的路,也有资格选择去走这样的路。

但更多人连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都不确定,只能来者不拒地广撒网,把所有可能的机会抓在手里。

没那么珍惜羽毛,是因为没有那么多羽毛可以去珍惜。

《智齿》为刘雅瑟带来了一个奖杯,或许能让她后面接到更多、更好的角色。

也可能只是她又一个短暂的高光时刻,就像当年那个选秀比赛的冠军。

但这座奖杯至少给她的努力又添了一份合理性。

证明只要一件事一件事地做,田野里终究还是能开出花儿来的。

就像演《麦路人》的时候,刘雅瑟对粤语还连听都听不懂。

在片场全靠杨千嬅帮忙做临时翻译,还开玩笑说自己是“盲演”。

而当这次上台捧起金像奖杯的时候,她已经能用粤语说出一段磕磕绊绊的感谢词。

抓住每个机会做事,说不定哪天就有馅饼砸在头上了呢?

(文章原标题:《新晋影后,烂片多得吓人一跳》)

  • 他们飘在县城

  • 卖掉房产,带着妻女去航海的翟峰,对传统教育有自己的理解

  • 在你眼中,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不苟言笑,还是默默给予?

财经自媒体联盟 更多自媒体作者

今日推荐 优秀作者 看点月榜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