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价比的轻薄生产力,全新荣耀MagicBook 14/15系列锐龙版首发体验 | 钛极客

高性价比的轻薄生产力,全新荣耀MagicBook 14/15系列锐龙版首发体验 | 钛极客
2020年07月16日 15:26 钛媒体APP
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0

荣耀MagicBook锐龙版2020

一直以来荣耀MagicBook都是围绕着轻薄理念进行设计的,对于很多学生党以及移动办公人士都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此次荣耀MagicBook14/15系列锐龙版在大体上延续了之前的外观设计风格,蓝色logo、边框条纹已经成为了具有辨识度的设计语言。

产品升级的重点则主要围绕在核心性能上的突破,锐龙4000系列移动处理器加入、散热设计再度升级,并首次引入高能模式,都使得轻薄产品与“生产力”属性的结合变得更加紧密。钛媒体首发拿到了全新荣耀MagicBook系列锐龙版中14英寸以及15.6英寸两款产品(以下称为荣耀MagicBook 14锐龙版和荣耀MagicBook 15锐龙版)。

尺寸对比:荣耀MagicBook 15锐龙版【左】和荣耀MagicBook14锐龙版【右】

由于荣耀MagicBook14/15系列锐龙版核心配置都是AMD锐龙R5 4500U处理器以及16GB内存,因此在体验中主要以更加轻巧的荣耀MagicBook14锐龙版作为体验对象,在两款产品具备设计区分度的细分项目会向大家进行说明。

产品外观:高辨识度的蓝色点缀设计

A面设计:荣耀MagicBook 15锐龙版【左】和荣耀MagicBook14锐龙版【右】

一般的笔记本产品当中,很少会看到A面采用多色设计的风格,除了很多游戏本为了凸显个性以外,大多数厂商都是类底板色的logo设计。

蓝色边框点缀对比:荣耀MagicBook 15锐龙版【上】和荣耀MagicBook14锐龙版【下】

而荣耀做出的改变就是在荣耀MagicBook 14/15系列锐龙版当中加入了蓝色logo与周身蓝色边框的设计,从整体视觉效果来看,摆在一堆笔记本中也能迅速辨识出自己的产品,同时也不会过于“扎眼”。

接口配置:荣耀MagicBook 15锐龙版【下】和荣耀MagicBook14锐龙版【上】

产品的厚度控制非常出色,荣耀MagicBook 14锐龙版的厚度为15.9mm、荣耀MagicBook 15锐龙版则为16.9mm,都属于较薄的范围。接口方面两者则采用了完全一致的规格,左则为USB-C接口、USB 3.2 Gen 1(Type A)接口以及HDMI接口,右侧则为USB2.0(Type A)接口和3.5mm耳机、麦克风二合一接口。

荣耀MagicBook 14锐龙版180°开合角度

另外在体验过程中,荣耀MagicBook 14锐龙版可以达到近180°的开合角度,这点非常实用,尤其是在使用倾斜型笔记本支架的时候,也可以具备充分的屏幕角度调节空间。对于笔者这样的高个子不用因为屏幕开合角度过小导致“弯腰办公”的情况,可以缓解长时间码字肩膀、颈椎的紧绷状态。

荣耀MagicBook 14锐龙版的B面设计

荣耀MagicBook 14锐龙版的B面设计非常经典,采用黑+银的配色风格,触控板的预留区域比较充沛,键盘的按键空隙以及尺寸都符合标准键盘的设计,不会出现误触的情况。底部有多屏协同的触碰连接区域以及AMD锐龙系列CPU的标识,比较简洁。

荣耀MagicBook 14锐龙版底部支撑结构

荣耀MagicBook 14锐龙版的背面还引入了一个小角度的支撑结构,这样可以保证散热窗的通风能力并且可以让扬声器的效果得到提升。在机器内部搭载了2W双扬声器与环绕立体声音效,环绕立体声支持虚拟5.1多声道输出,实际的听感非常不错。

荣耀MagicBook 14锐龙版高屏占比设计

在屏幕设计方面,荣耀MagicBook 14/15系列锐龙版均采用了高屏占比设计,两者的屏占比分别达到了84%和87%,可以看到正面的边框全面收窄,并且上、左、右三边采用了等宽设计,整体视觉的沉浸感更强,屏幕的峰值亮度都为250nit、分辨率则为1080P,可以很好满足日常办公需求。

重量测试:荣耀MagicBook 15锐龙版【左】和荣耀MagicBook14锐龙版【右】

更大的屏幕也使得体积和重量有所上升,在钛媒体的重量实测当中,荣耀MagicBook 14锐龙版为1.37Kg,荣耀MagicBook 15锐龙版则为1.53Kg,整体的机身重量并不大,即使是搭载15.6英寸屏幕的版本其重量也就相当于传统的14英寸笔记本重量。

理论性能测试:CPU/GPU性能全面提升

R5 4500U参数

此次拿到的两款产品均搭载了最新一代的AMD锐龙移动处理器具体型号为R5 4500U,采用ZEN2架构与7nm工艺制造,CPU为6核心/6线程设计。CPU基准频率为2.3GHz、睿频可以达到4GHz、产品TDP为15W,由于采用了全新的架构以及GPU设计,所以在运算和图形性能上均有提升。

3Dmark、AS SSD、PCmark 10分数

首先测试的是更加偏重GPU性能的3Dmark、硬盘测试AS SSD Benchmark以及偏向于整体机能的PCmark 10,在3Dmark 测试中拿到了2581的成绩,AS SSD Benchmark 5GB测试中拿到了3660的分数,而PCmark 10的最终测试分数则达到了4582。

CPU-Z测试

由于采用了最新的ZEN2架构,AMD锐龙版R5 4500U虽然是为移动端设计的移动处理器,但可以看出其性能表现并不差,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看到如今移动端处理器与桌面级处理器的性能差异,钛媒体还引入了CPU-Z的跑分测试,其单核心的分数表现已经很接近桌面级R7 3700X的单核心能力,尽管后者的基础频率和睿频都更高一些,可见架构更新带来的15%IPC性能提升十分显著。

高能模式启动按键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全新荣耀MagicBook 14/15系列锐龙版首次加入了高能模式,可以通过键盘上的Fn+P快捷键快速开启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该模式对电量有所限制,电量低于20%的情况下是无法开启的,同时笔记本必须连接电源才能开启该模式。

左侧开启性能模式与右侧关闭性能模式

这里我们用鲁大师分别测试了不插电默认性能档位下,全新荣耀MagicBook 14/15锐龙版的测试分数以及开启高能模式下产品的评测分数,可以看到在默认性能模式下整机分数已经接近搭载上一代锐龙产品最高性能的20万左右的测试分数,开启性能模式后进一步提升至254002分,体现出了近30%的提升。

CineBench R20分数对比(左4500U、右3500U)

为了探究4000系列与3000系列的CPU计算性能差异,钛媒体还使用CineBench R20对全核心CPU进行了渲染测试,虽然R5 3500U拥有更多的线程,但是可以看到R5 4500U的分数提升幅度达到了55%。

散热、系统体验:多屏协同打破手机/电脑联动瓶颈

《英雄联盟》游戏实测

通过上面的理论性能测试,相信大家对于全新荣耀MagicBook 14/15系列锐龙版的性能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理论性能也不能代表全部的体验。这里钛媒体还引入了游戏实测以及办公实测环节,首先在游戏实测当中,《英雄联盟》1080P分辨率全最高特效下,整局比赛可以维持在平均88FPS的水平,十分流畅。

PS操作

在Adobe Photoshop CC2019当中,采用了2400万像素单张体积50MB的尼康RAW图像文件进行处理测试,可以看到整个图像处理的过程十分流畅,任何效果都可以做到操作后的实时预览能力,因此荣耀MagicBook锐龙版2020在满足移动办公、图像处理上完全没有压力。

充电规格

续航方面,荣耀MagicBook 14锐龙版通过爱奇艺在线播放1080P视频进行测试,最高亮度、50%外放音量高性能模式下,1小时耗电12%,转换到静音与省电模式下,1小时45分钟耗电17%。充电方面,整机最高功率支持到65W充电,实测熄屏待机状态15分钟可以充电22%、30分钟可以充电48%、1小时可以达到88%,约1小时20分钟充满,产品的续航能力和“回血”速度都很强。

AIDA64压力测试

得益于单芯片同时承载了CPU与GPU的功能以及荣耀全新升级的鲨鱼鳍2.0散热技术,产品的发热控制非常出色,即使在看视频等轻度负载中也不会听到任何散热风扇工作的声音,这里采用的测试模式比较极端,利用AIDA64对CPU和GPU部分同时烤机,10分钟后温度稳定在71℃左右。

温度测试

而此时的键盘表面温度均维持在31~36℃之间,少数靠近核心位置的区域可以达到38℃,手摸起来也就是温热的水平,完全不用担心发热问题。

噪声测试

前面也说到整机的芯片温度控制非常不错,在噪声表现方面同样也十分给力,在笔记本约20cm处,AIDA64烤机10分钟后分贝值在43dB左右,如果此时房间内开着空调,那么声音几乎都要被掩盖住了。如果对噪声特别在意,通过前面的芯片温度测试可以发现,后续还能通过放开芯片温度控制的方法进一步降低风扇转速,达到完全静音的效果。

Magic link标识

全新荣耀MagicBook 14/15系列锐龙版也加入了多屏协同功能,它不仅支持图片、文档的触碰互传,还可以在电脑上实现对手机的控制能力,使得在办公过程中的协同能力进一步增强。比如在办公中可以同时回复手机上的消息与内容,而不需要同时在双端频繁登录/切换账号,对于一些工作资料的分享可以直接拖拽或触碰传输。

总结

作为一款兼具高性价比与移动生产力的轻薄本产品,全新荣耀MagicBook 14/15系列锐龙版的性能表现十分不错,无论是畅享影音娱乐,还是图像处理都不会出现性能上的瓶颈。

两种尺寸带来的差异性更多地体现在机身尺寸与屏幕诉求的区别当中,比如享受影音娱乐的学生党,首选15.6英寸版本,而以移动办公为主的商旅人士,考虑到很多包内收纳都是以14寸笔记本作为标准的,因此可以推荐选择14英寸版本。(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邓剑云,编辑/项欧)

  • 后新规时代,头部美容仪品牌正在另谋出路

  • 钛空读城记丨那些再也“不敢”离开茅台镇的“酱香型”年轻人

  • 升级AI搜索,上线“360AI甄选”,周鸿祎想要加速大模型商业化

财经自媒体联盟 更多自媒体作者

今日推荐 优秀作者 看点月榜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