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霆锋和丁真出圈,这档节目的镜头与情绪丨专访《百姓的味道》总导演、摄像指导

谢霆锋和丁真出圈,这档节目的镜头与情绪丨专访《百姓的味道》总导演、摄像指导
2021年12月18日 21:36 骨朵网络影视
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0

 文 │77

前段时间,一组谢霆锋和丁真在理塘的截图出了圈。壮美的景色、淳朴的民俗,两位在多数人的想象中本不会产生交集的人,共同组成了一幅幅纯洁又直击人心灵的画面,也让更多网友注意到了这些绝美画面背后的“生产者”——美食纪录类真人秀《百姓的味道》。

《百姓的味道》和《十二道锋味》都是由谢霆锋担任主理人,每期和一位嘉宾走过一座城市或地区,为的是寻找当地美食和挖掘背后的故事。在到访理塘之前,谢霆锋已经分别和苏炳添、高圆圆走过东北山林和上海弄堂,理塘是这趟寻味之旅的第三站。

点开《百姓的味道》可以发现,这并不是一档充满叙事感的真人秀,更遑论刺激性。即使有庞大的摄制组坐镇,《百姓的味道》仍然给观众呈现出了一种沉静感,嘉宾们也能够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里畅聊。除此之外,节目极具电影感的镜头也大大提升了它的美感和观赏性,使其在具备美食属性的同时,还兼具了“旅游宣传片”的功能。

这样一档看似简单,但似乎又处处透着精妙设计的节目,并不能以对某一期片段的转发量多少一以概之。在出圈的背后,它究竟做对了什么,那些极具电影感的镜头是如何拍出来的,倒回到最初,这档节目又是如何形成的等等,也许是更应该探讨的问题。

基于这些疑问,骨朵对话了《百姓的味道》的总导演陈尔青和摄像执导刘翱铭,和他们聊了聊那期令广大网友为之心动的理塘之旅的拍摄经历,以及这档真人秀的“前因后果”。

美食的意义和镜头的情绪

在最初想要做《百姓的味道》时,陈尔青就没有把它定义为一档综艺或是纯真人秀,她是纪录片导演出身,更多还是把它定义为一档纪实真人秀,从操作方式上说,她也是在用偏纪录片的方式来操作它。

“《百姓的味道》有它内在的结构,还有一些旁白,以及个人主观情绪的观察等等。加上我们前期也有大量的镜头设计和镜头语言,这就意味着它跟一般的真人秀完全不一样,它的作品属性很强,所以我的参与程度就会很深。”节目的主题和结构是在前期确定下的,陈尔青会基于这一期的主题和结构去做很多镜头语言的设计,这就要求她在剧本、撰稿和后期时必须有很强的把控能力,否则很难架构出一个完整的片子。

虽然是以“味道”命名,但在陈尔青看来,她不是在做一个美食科普,更多地还是在讲述人和人背后的故事,以及美食对于人的意义。“可能每一集背后我们都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命题思考,我们会讲美食跟人的情感连接,会讲消失的味道和不消失的记忆。到了理塘这里,我能感受到这些藏民对于他们的生活的纯真的爱,和他们对于家的情感连接,那我可能会想,霆锋他作为一个四处漂泊的人,他怎么样来看待这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这些主题是节目组在做选题和脚本时会很前置的内容,他们希望通过一些镜头设计,让观众感受到节目所传达的内核,这个内核肯定不止美食。

对于地区的选择,节目组通常会从几个方面出发,首先是覆盖的地域要尽可能多。“第一期霆锋是从祖国的最东边出发的,他会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所以是‘东南西北’这么一个维度。”第二点是食物的样貌,比如通过菜系的区分上去尽可能地丰富它。“但是我刚刚说了,我们不是一档美食科普,我们也不强求说一定要尝遍祖国的八大菜系或是怎么样,我们更多地是在这两个维度下去挑选人物故事。”

前期,节目组会在全国范围内搜集不同的人物故事然后做筛选,最后以人物来定地区,选定地区后,他们也会有好几轮的踩点。第一次是做人物前采,做完前采之后才能决定是不是选择这个地方和人物。“然后我们要和美术、摄影指导一起去对这个场景做复景,最后是不带嘉宾的带机彩排。”这些被选中的故事,在和食物密切相关的同时,本身还要具备力量或复杂性,这两点的结合已是不易。而包含这些故事的地点,又要有可获取的食材。这三个属性相加,本身就会筛掉很多地区和故事。

除了故事的调研和文本上的准备之外,陈尔青在镜头设计上也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出发之前,她会跟摄像执导刘翱铭做很多视觉方案的探讨,也会提前设计符合这一期主题的镜头语言。

据刘翱铭介绍,《百姓的味道》有三种拍摄方式,一种是体验类的,比如谢霆锋和丁真采松茸的时候,是按照一般真人秀的方式进行拍摄的。“还有一些不同情感氛围下的写意镜头,这些在以往的综艺节目里面相对会比较少。还有一些是针对素人的纪实部分的拍摄。对比以往的一些综艺节目来说,(镜头)会更丰富一些。”

陈尔青和刘翱铭针对镜头的探讨甚至会细致到焦段。“每一集她要表达的东西可能不一样,所以她会非常细致地跟我们沟通,到底什么样的方式更适合去表达出她想要的那个情绪。”从布景开始,到拍摄的场景、时段、光线,种种因素都确定后,整个拍摄计划才能最终确定下来。

而作为一档美食纪录类真人秀,把食物拍出食欲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刘翱铭的经验是要找到食物不同的“美”。“你要很认真地想这个食物它为什么好吃,比如说一个水果,那它肯定是新鲜、有很多汁水,要找到它的特点,然后再想用什么样的方式能够把它的特点呈现出来,没有一个特定的参数或者方式能够适用于所有食物。”

陈尔青则认为,所有的美食镜头其实是为节目的人和故事来服务的,包括“大厨”谢霆锋自己做菜,镜头也要跟他这个人本身相关,而不是一个纯大特写或是食物的展示。“素人他们做白菜头也好,红烧肉也好,你能感受到在镜头里我更多想表达的是情感。食物镜头本身是要(让人)流口水,但如果削弱了人物情感方面的层次,那我觉得这个片子它就不成立。所以我一直强调说这个镜头要带情绪,包括美食镜头我也希望说能带情绪。”

“你见过凌晨五点的理塘吗?”

让《百姓的味道》出圈的理塘这一期,执行难度其实很大,整个拍摄团队要先经历好几天的高原反应,然后才能开始工作。将近一百人的摄制组里,差不多有一半都倒了,还有摄影师因为高反直接进了医院。

理塘的交通情况有限,道路也非常颠簸,刘翱铭记得,最特别的一次是他们去看景,那个地方汽车开不进去,他们只能每人坐一辆藏族大哥骑的摩托车,单程过去是一个半小时,往返要花三个小时。用刘翱铭的话说,“那个山路的情况,基本上是上车的时候,我的命已经交给那个大哥了。”

陈尔青在看景的时候会看中一些美景地,但那些地方是完全没有导航定位的,甚至连路都没有,地图打开是一片空白。如果想要再去,只能靠一些很“原始”的方法,比如人脑记忆。“或者是盯住某一个藏族大哥说,‘你帮我记住这个地方,下次你还带我来’。”理塘的很多地方连在藏文里都是没有名字的,有的山的名字,连丁真都叫不上来。

除了交通,在理塘还有语言上的障碍。“拍摄采松茸的时候,大概需要一个五十辆摩托的车队,跟藏族大哥商量这个事挺麻烦的。一大清早五点钟,五十辆摩托车就要全部准备好,把我们的摄制组送到那个地方去做准备工作。”有的时候摄像还要半夜进山预先埋点。而因为谢霆锋和丁真的动线也是不确定的,所以摄制组只能找一些视线相对比较好的地方去设点位,再根据他们的动线不断调整,把寻找松茸的过程整个拍下来。

在理塘拍摄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点是,一些工具如跟拍车的使用是很受限制的。“一方面是道路情况不允许,还有一方面是大家对环境保护这件事情很看重,所以我们也不可能把跟拍车开进去破坏草皮,只能人走路进去定点拍,或者用无人机这种对环境不产生破坏的方式来进行拍摄。”刘翱铭说。

理塘的网络也不是特别好,有一天晚上节目组开会,靠的是工作人员一个一个房间地敲门通知,因为所有的手机都没有信号了。

这期节目的出圈在陈尔青的意料之外,同时也在意料之中。她意外于“网友们的想象力”,但因为理塘这一期,整个团队花费了很多心力,“包括结构上、画面上,都是很直接能传播信息或者说直击到别人内心的。”她在看到这一期成片的时候,其实就觉得有稍微达到他们一开始想要的效果。

节目里的很多镜头设计,谢霆锋也会亲自参与,“第一,他很重视这个节目;第二,他不光知道如何在镜头前面表现,他也知道什么样的视角和拍摄方式能达到他想要的效果。”刘翱铭说。

陈尔青很感谢谢霆锋给了她很多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可能他在前期的时候,会提出很多想法,我们会去交流、磨合。到了实际拍摄阶段,他其实会给我很多创作上的自由空间。”理塘这一期的粗剪版本一开始并没有被所有人接受,因为当时整个片子的结构还不是很完整,音乐也不是很顺,一起看片的其他人其实是有点质疑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谢霆锋给了陈尔青很大的信心。“他觉得这个东西能出来,能剪出最终我们要的东西,而且我也很有信心。”理塘这一期从粗剪到最终的成片,陈尔青调了很多版。

包括在摄影上,她也一直在跟刘翱铭探索一些新的方式,在后面的几期当中,也会出现更多的镜头设计。“因为我们在这个项目里面有很多可以创作的空间,我会把它交给摄影师自己去创作完成。”

舍与得

根据陈尔青的经验,普通的纪录片采用的是单机位、少机位的拍摄方式,大多数纪录片的机位数量会控制在三个以内,用的是单机位精准拍摄,时间周期会很长。但因为《百姓的味道》带有真人秀的体量和性质,所以即使被定义为一档纪实真人秀,它跟普通的纪录片相比还是会有一定的差别,摄像配置会非常多。

庞大的摄制组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给实际操作带来问题。十几个机位主要是为了保证在一些事情发生的时候,各种角度、各种细节都能够在这一遍中被记录下来,但同时也会带来灵活性差的副作用,机位间可能会穿帮。这对于纪实的跟拍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所以我们一直在找一个平衡点,比较核心的内容我们要确保它能够被拍下来,一些必要性没有那么强的内容,我们就尽量简化它,通过这样把机位数量降下来,使嘉宾们能够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来进行他们自己的探索和聊天。”刘翱铭补充道。

他也看到很多对节目质感的夸奖,在他看来,质感是一个由很多因素决定出的最终效果,这些因素包括景色、拍摄的时间、光线的选择,甚至服装、道具。而刘翱铭眼中的陈尔青,是细致到每个环节,比如道具都会亲自过一遍的导演,这样就保证了整个场景里面出现的所有东西都是非常统一的。有这些细节的堆积,才能产生出最终的质感。

大远景的使用也有助于质感的提升。《百姓的味道》中的超大景是很多片子里比较少用的一种景别,比如理塘这一期,谢霆锋和丁真的相处之所以显得“旁若无人”,除了辽阔的景色再无其他,正是这种超大景的取景带来的。

限于时长原因,节目中有很多有趣的点没有办法被放出来,同时被大量舍弃的还有备采。一开始谢霆锋和陈尔青还尝试过备采的形式,但到后来谢霆锋还是把备采拿掉了,因为他觉得自己作为讲述者,不应该通过备采参与进来。

他们形成了一个共识:当叙事需要靠备采来支撑的时候,有时候是现场录得不够好,或者说你片子的结构还不完整,所以你需要靠备采去补充。

基于这个原因,节目对其他嘉宾的备采使用率也不高。在《百姓的味道》中,嘉宾更多地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和参与者,跟随谢霆锋去感受百姓的故事,节目的聚焦点主要还是在素人和百姓身上。

陈尔青是一位偏创作导向和作品导向的导演,刘翱铭眼中的她,除了细致还有执着。比如不会因为他提出的需求耗时耗力或多花钱而不了了之,反而会顶着压力坚持去实现他想要的效果。

这种坚持还体现在她对内容的表达上。纪录片的传播难度与生俱来,但哪怕陈尔青知道一些点放出来可能会“讨好”观众,她也没有想过要通过这种捷径破圈。“我其实算是比较坚持我的个人表达,所谓的一些比较快节奏的音乐,或者能让观众欢乐一点的(音乐),很多也都被我拿掉了。所以传播的事情我就是交给专业的人。”

通过拍摄节目,她也拥有了一些新的体验,比如合作和信任的重要性。这种合作指的不是她作为一个导演,指派他人去执行自己的脚本,而是多工种之间的绝对信任和配合。“在很多综艺节目里,导演其实只是告诉你,我要这个东西,不会去审查它最终的成果,或者说我做完就把这一块交给你了。”

在拍摄过程中,陈尔青和刘翱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场地限制、因场外因素而受到干扰的人物状态等等,拍摄方案、视觉调性也要根据拍摄地的变化而随时调整。但对他们来说,最难拍的永远在下一站,“因为我们到现在其实还没有杀青,我们不知道后面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期待也在下一站。聊天时《百姓的味道》第四期还没播出,但陈尔青和刘翱铭已经在期待下一站的贵州篇了。

“贵州特别美。”

  • 影视剧同人文圈,变成什么样了?

  • 电影的重映,具像的回忆杀还是变相的割韭菜?

  • 金鹏展翅·金骨朵网络影视盛典荣誉全揭晓

财经自媒体联盟 更多自媒体作者

今日推荐 优秀作者 看点月榜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