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西南边陲的拉祜族为什么对吉他情有独钟?丨声音里的中国

地处西南边陲的拉祜族为什么对吉他情有独钟?丨声音里的中国
2022年10月12日 19:00 FM1058云南新闻广播
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0
拉祜族传统民间歌舞《摆出一个春天》(图片来源: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在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拉祜族传统民间歌舞《摆出一个春天》精彩上演,让全国观众眼前一亮。舞蹈取材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拉祜族的传统民间舞蹈——摆舞,参与演出的不少演员是来自澜沧县老达保村的村民。看到表演中很多演员都怀抱吉他,人们非常好奇,来自大山深处的拉祜族为什么对吉他这种西洋乐器如此情有独钟呢?

澜沧县老达保村一角

拉祜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是澜沧县的主体民族。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作为拉祜族音乐的聚集地,在澜沧县老达保村,村民们把吉他这一西洋乐器完美地融入了音乐的生命中。澜沧文化馆馆长李剑锋说,老达保村是拉祜族传统文化保存最完好的村寨,与此同时,这里的人们也最乐意接受新鲜事物。

李剑锋:他们把吉他这一乐器美妙地融入了音乐的生命之中,能用质朴动人的音乐引起人们心灵的共振。不需要华丽的言语,不需要庄重的仪式,只要有一把吉他,就能拨动你内心的欢喜。

拉祜族群众吉他弹唱

在老达保村,几乎人人都会弹吉他,则与当地拉祜族芦笙舞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石开有关。李石开12岁起就跟着父辈及民间艺人学芦笙舞和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在外学习时他看到有人弹吉他,就不断向老师请教,之后他自己买了吉他,把吉他和拉祜族民歌结合起来弹唱,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吉他传播人”。

李石开:吉他不是拉祜族的乐器,节奏比较好。1984年的时候,我去学拉祜文,拉祜老师教我们吉他。我家就两头猪,一头卖了,买吉他,买回来自学。一个传一个,1986年的时候就8把吉他,后来澜沧县政府给了100把,普洱文化中心给了200把。

拉祜族群众吉他弹唱

澜沧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横断山脉,东临澜沧江,因澜沧江流经这里而得名。云南民族大学教授刘劲荣说,拉祜族虽然历史上没有文字,但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烂多姿的文化。

刘劲荣:当地流传的《根古》唱述说,“拉祜族先民在秦汉时期告别了他们繁衍生息的青藏高原,为寻找新的生存之地,开始了由北向南的迁徙,经历千辛万苦,跋山涉水进入云南。”拉祜族传统上以游猎和采集为生,是一个奋进昂扬的民族,也被称为“猎虎的民族”。拉祜族历史上没有文字,但通过世代口耳相传,很多优秀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流传下来,记载了拉祜族上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

航拍“音乐小镇”老达保村

“拉祜山乡,边陲宝地”,川流不息的澜沧江哺育了勤劳勇敢的拉祜族,独特的芦笙歌舞造就了能歌善舞的拉祜族。历史的长河如澜沧江奔腾向前,拉祜族人民优美的歌声也生生不息,世代流传。

电影《芦笙恋歌》插曲《婚誓》:阿哥阿妹的情意长,好像那流水日夜响;流水也会有时尽,阿哥永远在我身旁……

拉祜族男女情歌对唱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武俊山 李谦

记者丨解朝曦 陈鸿燕 李劲松李酋

播讲丨姚科

制作丨单丹丹

新媒体编辑丨邹宁博

鸣谢丨澜沧县融媒体

来源:央广新闻 中国之声

编辑:钱岩

责任编辑:袁晓星

  • 松弛感拉满!这五条旅游线路带你“玩转”秋日云南

  • 大雨+暴雨!云南这些地方或有山洪、地质灾害,昆明天气……

  • 三季度我省开工重大产业项目721个,年度计划投资近400亿元

财经自媒体联盟 更多自媒体作者

今日推荐 优秀作者 看点月榜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