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怎么选?这份2021应届毕业生求职动向数据帮你避雷

高考志愿怎么选?这份2021应届毕业生求职动向数据帮你避雷
2021年06月28日 07:00 吴晓波频道CHANNELWU
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0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随着高考成绩的陆续出炉,几家欢喜几家愁,不过再愁也该抓紧考虑填报志愿这件事了。对于填报志愿这件事,过来人是这么说的:考得好不如填得好,七分考三分报。

那该怎么填报志愿?去哪座城市,选哪个学校、专业?是学校名气优先还是专业排名优先?到底是去大西北的985/211,还是选择北上广的普通本科学校?

填报志愿的季节也是大学生们的毕业季,今年我们将通过观察应届毕业生们的就业状况,一起来了解谁是Offer收割机,谁是就业困难户,以及哪些专业就业薪资高。透过这些数据,来为填报志愿的学子提供一些专业选择方面的参考。

在聊之前,先要介绍下本次《前瞻报告每周一读》报告的出处,它来自中智咨询发布的《2021年应届生求职就业与薪酬》,以及智联招聘发布的《2021高考志愿填报攻略》。

这期报告在6月30日晚0:00(两天后)正式上线,想看详细报告的可以订阅《前瞻报告每周一读》,未来还有更多热门行业、热点事件报告等你解锁。

点击按钮▼阅读报告

2021年大学应届毕业生们的就业状况如何?

今年会有多少大学生步入职场?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高达909万人,对比2020年的874万,同比增长4%;而且在疫情影响之下,海外留学生大量回流,2021年应届毕业生就业数量创历史新高。

那这么多应届毕业生去哪儿了?报告数据显示,对比2020年,今年选择自由职业、慢就业以及国内继续学习的应届生比例在上升,而选择在单位就业的比例大幅下滑,从去年的75.8%下滑到今年的56.9%,也就是说,慢就业的趋势在蔓延,但这也能体现出,随着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大学生群体里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继续深造,或是选择灵活的就业方式。

大学生群体在向高学历靠拢时,学历依然是企业筛选人才的重要指标,企业招聘应届生的学历门槛也在逐年提高,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职位数占比,已经从2019年的16.7%,上升到2021年的28.4%。

从上述数据来看,大学生们的就业竞争依然很激烈,就业压力也很大。争抢岗位的人数在增加的同时,企业的要求也在同步提升。

影响应届毕业生就业及薪资的因素

总体来看,专业对口依然是市场供需匹配的主旋律,目前职业与专业的匹配度整体较高。

谁才Offer收割机?透过《2021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发现,工科毕业生收获Offer的占比最高,达到67.8%,其次是经管类,达到62.3%。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语言类专业收获Offer的占比为54%,在整体专业中垫底。

只说占比你可能觉得两个专业的Offer获得率差距不大,但如果乘以1000呢?工科生获得Offer将有670多人,而语言专业学生只有540人,两个专业相差100多人。

谁又是高薪选手?在2020届毕业生各专业收入TOP100榜单中,机械工程专业以7676元/月的薪酬成为高薪之首,对比2019年6857元/月的平均月薪保持增长趋势。

另外,其他工学学科毕业生收入优势依然凸显,在2020届毕业生专业排行榜前10名中占据9席,比如大家熟知的信息工程就以6626元/月的平均工资排行第三。除了这些工科类的“硬核”人才,工商管理、社会学与化学专业也在各学科薪资水平中表现突出。

除了就读专业会对就业薪资产生影响外,名校光环也为毕业生的高薪期望增添了一些筹码。报告显示,毕业生收入排行前50名的高校多为双一流、211、985类大学。

具体来看,清华大学以19613元/月名列榜首,北京大学以17003元/月排行第二,上海交通大学则以12852元/月位列第三,而且通过调查发现,就业薪资排行前11名的高校毕业生平均月薪均超过万元。

谈起就业薪资,应届生们的起薪究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在中智咨询的调研中,学历以73%的占比,排行第一,其次是职位类型,值得注意的是,个人能力/面试表现在应届生起薪确定依据中,也占了23%。

对比不同院校的应届毕业生来看,重点院校硕士起薪相比普通院校高出35%,但和去年相比,起薪差距扩大。另外,重点院校的本科生平均起薪也要高出普通院校25%左右。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国内院校与海外院校的起薪差距较小。在同学历情况下,国内重点院校与海外知名院校平均起薪差距不到1000元。

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行业的选择也是影响应届生起薪的一个重要因素。高科技、互联网、金融、房地产、医药健康行业应届生起薪水平居各行业前列,博士生起薪在1.6万左右,高科技、互联网、金融行业起薪在1万左右。

另外,在职位类型方面,研究开发、技术类的应届生起薪涨幅高于其他类型岗位。

从城市的角度看,2021年一线城市应届生平均起薪相比新一线城市高出20%—30%,新一线城市相比二三线城市平均高出10%—15%。尽管一线城市薪资高,但城市就业竞争激烈,压力也大,生活成本更高,这也是应届生需要考虑的问题。

国企职位一直被冠以高薪、稳定的光环,而外资企业也是人人羡慕的好去处,现在的情况也依然如此吗?

报告显示,2020年在国营企业本科学历应届生的起薪为6082元,其次为民营企业5828元,外资企业为5703元,不同类型投资企业应届生的起薪差距缩小。

谁是就业困难户?

月薪过万,Offer拿到手软,名校出身的毕业生看来不用为找工作犯难,但一些大专和一般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可没这么轻松。

从2020年6月份就业困难大学生的专业分布来看,会计专业有11.8%的大学生仍在求职,而且会计专业仍在求职者中有53.7%来自一般院校。其次在信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中,仍在求职者中有58.6%来自一般院校。

尤其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一般院校学生就业更困难,仍在求职者中有74.2%来自一般院校。这个专业的大专生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有59.4%的毕业生仍在求职。

这些专业都属于比较热门的专业,但大专学历和一般院校背景的毕业生占了这些专业就业困难群体的近六成,如果非要说个原因,那还是在专业质量上没有达到用人单位的标准。另外,从企业层面来看,用学历来筛选人才更加快捷、高效。

这些应届生为何没能获得Offer?

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谈起没有获得Offer的原因,43.6%的应届毕业生归因于自身太迷茫。但从户口类型来看,城市户口毕业生主要是由于自身原因而延长了求职周期,这些原因包括“没有满足自己要求的工作”“简历投递太少”等。

相反,对于农村户口毕业生,一些外部障碍让他们处于求职被动的一方,比如“获取工作机会渠道少”占了39.9%,“未满足用人单位要求”占了38.9%,以及“获得面试机会太少”占了34.5%。

填报志愿时,绕不开的那些话题

高考失利后该不该读专科,还是复读再战一年?

数据显示,在已获得Offer的专业院校毕业生中,48.4%的人反馈“有相关的实习经历”是其获得Offer的主要原因。另外,社会实践经验丰富,求职目标明确,专业就业前景好也会对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但对于一部分在高考中表现不突出,选择去专科院校就读的学生,可以优先选择国家级示范性的高职院校,结合当下热门和未来前景选择专业。而且,专科院校培养方向侧重“技术路线”,通常可以根据专业名称,了解到未来学习的内容,以及未来从事的工作。

那到底是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

通过数据发现,对于双一流院校毕业生,有68.6%的人认为是名校毕业的身份让他们获得Offer。但对于普通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毕业生来说,30%以上的人认为专业就业前景好则是他们能获得Offer的原因。

如果分数能上985/211那当然是名校优先,因为这样以后考研和就业选择的机会会更大。但对于一些分数只能够得上普通院校和专科院校的学生来说,选择就业前景好的专业不失为一个方向,当然也要考虑到所在学校的区域位置以及城市发展水平,进行一个综合的分析。

以上就是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基本情况,想要了解更多应届毕业生就业详情,你也可以通过关注6月30日将要上新的第26期《前瞻报告每周一读》,获取更多详细信息。【点击此处,阅读报告】 

由晓报告团队出品的会员产品《前瞻报告每周一读》已经更新了150多期的精读报告。每周一期,采用音频+图文的形式,把枯燥的数据报告用数据可视化的形式展示,10分钟音频就能让你了解热点行业概况。

另外,还有实体版季刊赠送+资料包大合集哦。

开通会员后,你还可以了解这些话题:

疫情后,中国家庭的财富水平、投资方式有哪些变动? 

那些离开互联网大公司的员工,发展得如何? 

2021年人才都流向哪些行业?

BAT和新晋互联网巨头怎么抢夺市场? 

医美产业是暴利行业吗?癌症早筛是什么? 

千万用户撑起千亿规模,文玩电商如何吸金? 

十四五规划下的六大产业机会是什么?

碳中和,未来四十年的投资C位? 

社交新宠剧本杀:市场规模有望破千亿,为何迎来倒闭潮?

  • 6座沿海城市经济不达标,它们做错了什么?

  • 中国消费者诉苹果税败诉,个人按揭气球贷重现江湖 | 财经日日评

  • 上海楼市解绑,房价要涨了吗?

财经自媒体联盟 更多自媒体作者

今日推荐 优秀作者 看点月榜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