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精通历史,却为什么看不出领导的心思

司马迁精通历史,却为什么看不出领导的心思
2020年07月30日 18:38 曹媛浪生活
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0

今往古来今天来跟大家说说司马迁精通历史,却为什么看不出领导的心思?司马迁精通历史,也能看出汉武帝的心思,但是为什么还要替李陵说话,触怒汉武帝呢?家庭环境、思维定式,看了司马迁的的成长经历就不难解释这一点了,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大学者,因此司马迁出生在书香门第,从小就收到父亲的言传身教,忠君报国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在他的想法里,给皇帝提建议是应该的,他并没有认为这是件会给自己带来灾祸的事情,他认为说出真相是自己做为人臣应该做的事情。

年轻气盛、口无遮拦,司马迁为自己的年轻付出了代价,他认为李陵是迫不得已,但是他忽略了说话的方式和方法,话有三说巧说为妙,但是司马迁选择了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有话直说,而不懂得韬光养晦的道理。年轻人都会犯的错误,司马迁也在犯,很多道理不到一定年龄就不会有深刻的认识。就像我在工作中总是希望办公室的年轻人快点成长,因此把自己的经历和他们分享,但是收效甚微,成长的过程每个人都要经历,想逾越是不可能的,该走的路该吃的亏一个都不会少,只不过司马迁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原则底线、引祸上身,读史会有助于形成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但是有原则和底线的人不善于变通,因此就会显得不通世故,不会揣摩上意,不会趋炎附势。司马迁是一个明辨是非的人,知道什么是正义,为了正义司马迁可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一点可以从他写的《报任安书》看出,笔下的文字若不能记录真实的事情,他会视之为耻辱。用现在的话来说,司马迁是一个爱岗敬业的人,所以写史记时他会为了核实一件事情,而不辞辛苦走遍大江南北。

今往古来觉得李陵兵败被俘这件事情,并非是李陵的过错,这一点从后代对于李陵的评价可以看出,杨家将为何要死在李陵碑下,以及四郎探母的故事,无不是认定李陵是一个爱国志士。司马迁对于这一点是非常清楚的,而汉武帝对李陵及其一家的处罚让司马迁为其感到不公,作为史官的他该在史书上如何记录这件事情呢?唯有冒死直谏!很多事不一定要分出个是非曲直,很多事情大家都懂,但是都不会去说,因为那是禁忌。什么是禁忌?触犯皇权,冒犯天威就是最大的禁忌,司马迁不知道他说的话实际上是在指责汉武帝,惹祸上身是必然的。

  • 做鸡肉焯水就错了,大厨教你一招,鸡肉鲜香嫩滑,出锅口水直流

  • 炸丸子用淀粉和面粉全错了,厨师长教你诀窍,口感酥脆放凉不回软

  • 炸带鱼,许多人搞不懂用淀粉还是面粉,教你一招,香酥可口特下饭

财经自媒体联盟 更多自媒体作者

今日推荐 优秀作者 看点月榜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