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大耍,码头一霸:“黄面虎”霍元甲那些鲜为人知的事儿

津门大耍,码头一霸:“黄面虎”霍元甲那些鲜为人知的事儿
2022年09月21日 11:59 子皓新说V
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0

“霍元甲,你嘛时候津门第一!”

提起霍元甲,想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真正让这一人物扬名者是香港影视歌三栖明星徐小明,一部《大侠霍元甲》在八十年代风靡内地,在此之前,霍元甲这一名号并未打响。当年李小龙拍摄《精武门》之时,借倪匡之手,以刘振声为原型,虚构出陈真这一人物。在这部影片中,借用了霍元甲之名以及遗照一张。

1978年,香港邵氏任用梁家仁拍摄了一部《霍元甲》,其中将霍元甲描写成一个莽夫,其授业老师是仓田保昭饰演的日本高手。最终在民族大义面前师徒反目,一场大战,霍以硬拼硬打胜出。那部影片纯属虚构,加之反响一般,根本没有打响霍师傅的名号。两年后,香港丽都启用动作明星徐小明为监制,要其打造一部动作片。徐小明于是借用了李小龙《精武门》的套路,现编现写当场发挥,不想却误打误撞,打造出一部经典之作。这部电视剧是内地引进的第一部香港连续剧,一经放映便风靡全国,满大街都是《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歌声。霍元甲的名号正式打响。

其实这部影片除了霍元甲的名字之外,从头到尾彻底虚构,人物年代根本不对,霍元甲出生自同治七年(1868年),卒于宣统二年(1910年),当时还是大清的天下,日本鬼子根本没有侵华,因而打日本人之事纯属扯淡,跟马永贞殴打日本侵略者一个套路,马永贞卒于光绪五年(1879年)怎么会打日本鬼子?好一个不毁历史死不休啊。笔者小时候也曾练过一些套路,因而对武术有些兴趣,加之离霍元甲的老家小南河不过几十里地,偏巧有个老姨嫁到小南河,因此少年时期总去小南河,跟当地不少小伙伴结为朋友,更从一些大人口中(包括霍氏后人)得知了霍元甲的许多故事。事实上根本就没有影视剧中演绎的那么神奇,说白了十有八九全是后人意淫和杜撰,连霍的后人都感觉不好意思。

笔者有个朋友的曾祖父跟霍元甲是莫逆之交,年轻之时,两人来城里卖柴,后来一起在大光明码头和老龙头火车站做过装卸工。为了生活方便两人在老西站附近买了两间小屋,这两间小屋十几年前拆迁了,没拆迁之前,笔者总去玩,从我那朋友的爷爷口中,得知了许多霍元甲不为人知的故事。事实上霍元甲并没有小时候偷学武艺的经历,他的功夫主要是摔跤,此人长得身大力不亏,从小南河步行到城里卖柴,往返几十里,轻轻松松。在那个年月,天津正是混混儿盛行的年月,霍元甲好勇斗狠,敢玩死签儿,跟津门混混关系密切。后来不卖柴了,做起脚行,这是苦力活,没有一把子力气绝对干不了。在27岁之前,对于霍元甲的历史记载一片空白,所有事迹来自28岁以后。

事实上在27岁之前,霍元甲一直务农,兼做些小买卖,后来在天津卫成了大耍,于是跟小南河来的一众乡亲拉帮结派,占据码头,过着三日小火并,五日大火并的生活。天津卫的码头文化就一个字“打”,为了生计,管你是谁,打了再说。打赢的,占据一块地盘,打输的乖乖让贤,等筹备力量之后,再来争斗。津门几位知名大耍,比如李金鳌、王金波等等,当年就是靠着码头发的迹。霍师傅也不例外,当时霍师傅诨号“黄面虎”,也是伸手五支令,拳手就要命的厉害角色,谁敢不服,揍了再说。霍元甲身体倍棒,加之摔跤技法老练,的确罕有敌手。在当时,津门几位高手之中,除了“鼻子李”、“铁手黄”之外,第三的就是霍元甲。看过冯骥才《神鞭》的朋友兴许还记得其中一个桥段,索天响老师傅卖弄武艺,吹得天花乱坠,愣是说自己在三人之上,结果让傻儿一招给“破了本尊”,灰溜溜的跑走了。

事实上,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这三位能耐高的人一大把,但打响名号的不多。偏巧霍师傅碰上好事,一举打响了名号。光绪二十一年,有个俄国人在天津戏院卖艺,当时的小报横行,不知道是谁非说这个俄国人夸海口,自称“世界第一大力士”。几日后,霍师傅登报要求挑战俄国人,刚登完报,那个俄国人就走了,至于是凑巧离开还是吓跑没人知道。但当时国人为了扬我国威,于是报道之上纷纷夸大,将俄国大力士贬的一无是处,而将霍师傅标榜为民族英雄。你想啊,铺天盖地的报纸砸下来,霍师傅想不火都难。一个如此高大上的人,在码头火并的那段不光彩的历史自然就要抹去。

后来霍师傅跟老东家农劲荪去了上海,又遇到大力士挑战的事儿,偏巧霍师傅登完白纸,那位大力士又溜走了,于是霍师傅二次成名。事实上,霍师傅从出名到逝世,没有打过一场擂台赛,更没有任何比武的经历。至于这个人为何那么厉害,还要感谢“平江不肖生”。“平江不肖生”当时因为日子过不下去,不得已靠卖小说为生,写了一部《近代侠义英雄传》,开头将霍师傅写成一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神功盖世的绝代英雄。那个年代,恰逢急需一位盖世英雄提高国民士气,于是霍师傅就被塑造成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抗战开始后,霍师傅的大名被人遗忘,直到70年代李小龙要拍《精武门》,倪匡又将霍师傅的名号搬了出来,到了80年代,内地才知道原来历史上有个霍元甲。而后无数有关霍师傅的作品出现,于是乎,霍元甲成了神。好了,今日就讲这么多,事实上大多数细节我没有讲,担心招来不雅之言,毕竟霍元甲在许多人心中是一个民族符号,宁可信杜撰不可信事实,就如老阿嬤的豹纹“穿上很美,脱下则完全不忍直视。”因而还是穿着好。

  • 津门少有的女混混,为夫报仇惨遇害,连官府都要说个“服”字

  • 混混界的翘楚,巾帼中的汉子,津门少有的女混混——丁二姐

  • 老年间土匪特有的“匪礼”,内行人通行无阻,外行人则性命堪忧

财经自媒体联盟 更多自媒体作者

今日推荐 优秀作者 看点月榜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