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科

来自多识植物百科
shān zhū yú kē
山茱萸科
山茱萸 Cornus officinalis ( 刘冰摄)
多识被子植物系统分类
(基于 APG IV系统
[1] 编
生物 Vitae
域: 真核域 Eukaryota
总界: 多貌总界 Diaphoretickes
界: 植物界 Plantae
亚界: 绿色植物亚界 Viridiplantae
总门: 有胚植物总门 Embryophyta
门: 木贼门 Equisetophyta (维管植物)
亚门: 木兰亚门 Magnoliophytina (种子植物)
纲: 木兰纲 Magnoliopsida (被子植物)
亚纲: 蔷薇亚纲 Rosidae
演化支: 超菊类 superasterids
超目: 菊超目 Asteranae
目: 山茱萸目 Cornales
科: 山茱萸科 Cornaceae
Bercht. & J. Presl (1825),  nom. cons.
科名 模式
山茱萸属 Cornus
L. (1753)

  10属,见 正文。

异名 [2]
列 表
  • 八角枫科 Alangiaceae DC. (1828),  nom. cons.

山茱萸科( Cornaceae)是 被子植物的一个 科,有10属,约80种。

词源

山茱萸科的学名Cornaceae由 模式属 山茱萸属学名Cornus的 复合形式Corn-加上表示科的 等级后缀-aceae构成。该词为 复数形式,故在做主语时应与 动词的复数形式搭配。

本科中文名亦由模式属中文名“山茱萸属”中的专名“山茱萸”加上“科”字构成。

分布

产北半球温带地区,南美西北部,非洲,南亚,东南亚至大洋洲。

特征描述

系统发生

广义山茱萸科的拆分

APG IV系统的山茱萸科在山茱萸目中的位置 [3]
山茱萸目

蓝果树科




水穗草科





绣球科



刺莲花科





铩木科



愚人莓科




山茱萸科





注意水穗草科的位置并不完全确定,以上所示的关系只是APG IV系统所采用的一种。

山茱萸科在历史上是范围变动极大的科。在其模式属 山茱萸属取广义的情况下,最多可包含15属,最少仅包含1属。 [4]这些属的共同特点是子房下位,胚珠下垂,果实常为肉质(核果或浆果)等,但在其他性状上差别很大。不仅如此,山茱萸科与其他科的关系也一直有争议,不少学者认为它和 伞形科、 五加科比较近缘。

分子研究表明,最广义的山茱萸科是高度的 多系群,虽然都属于 APG IV系统中的 菊类,但各个属却分散在菊类系统发生树的不同位置。因此,最广义的山茱萸科包括了APG IV系统中6个目、9个科的植物,是典型的 垃圾箱分类群。

广义山茱萸科的属 学名 APG IV系统归属目 APG IV系统归属科 备注
蓝果树属 Nyssa 山茱萸目 蓝果树科 该科还有 马蹄参属
喜树属 Camptotheca 山茱萸目 蓝果树科
珙桐属 Davidia 山茱萸目 蓝果树科
单室茱萸属 Mastixia 山茱萸目 蓝果树科
八角枫属 Alangium 山茱萸目 山茱萸科 该科仅本属和广义山茱萸属
山茱萸属(广义) Cornus s. l. 山茱萸目 山茱萸科 多识被子植物系统分为9属
铩木属 Curtisia 山茱萸目 铩木科 单属科
丝缨花属 Garrya 丝缨花目 丝缨花科 该科仅2属
桃叶珊瑚属 Aucuba 丝缨花目 丝缨花科
荷包果属 Kaliphora 茄目 瓶头梅科 该科还有 瓶头梅属和 瓶头李属
青荚叶属 Helwingia 冬青目 青荚叶科 单属科
秋叶果属 Corokia 菊目 雪叶木科 该科还有 雪叶木属
穗茱萸属 Melanophylla 伞形目 鞘柄木科 该科仅2属
鞘柄木属 Toricellia 伞形目 鞘柄木科
南茱萸属 Griselinia 伞形目 南茱萸科 单属科

科内关系

山茱萸科系统发生树 [5] [6]
山茱萸科


 锥柱组 




 麝心树组 




 土坛树组 



 八角枫组 








  黑皮楠属 




  灯台树属 



  梾木属 







  黑果茱萸属 




  单性茱萸属 



  山茱萸属 






  草茱萸属 




  四照花属 



  狗木属 







八角枫属
山茱萸属(广义)

山茱萸科包括两个 演化支, 多识被子植物系统处理为 亚科级别,即 八角枫亚科和 山茱萸亚科。八角枫亚科仅含 八角枫属(Alangium)一个属。过去一些植物学家把它拆分成 土坛树属(Alangium s. s.)、狭义 八角枫属(Stelanthes =Marlea)和 斐济麝心树属(Rhytidandra),但流行观点是把它们合并为一个属,下分土坛树组(Alangium sect. Alangium)、八角枫组(A. sect. Marlea)、麝心树组(A. sect. Rhytidandra)和锥柱组(A. subg. Conostigma)。分子研究表明,这4个组基本是单系群,与形态上的差异有较好的吻合。 [5]

山茱萸亚科的分类,历来有不同观点。一些学者认为这一亚科中的种在习性、苞片、果实形态等性状上差异很大,应该分为几个属,但在具体划分上则有种种方案,有人最多划成了10个属。 [4]为了避免这种分歧,很多学者主张对 山茱萸属(Cornus)取广义概念,包括山茱萸亚科的所有种,这样该亚科就仅有一个属。然而,分子研究表明,山茱萸亚科的几个主要演化支不仅与形态上划分的类群基本对应 [6],而且各有其独特的地理分布格局 [7]。因此,多识被子植物系统把山茱萸亚科分为9个属,可以更好地照应中国学界习惯的以《 中国植物志》为代表的传统分类系统。

分类

分类列表

以下是根据最新资料整理的山茱萸科的科内分类系统。要详细了解列表中各种格式的含义,参见 帮助:分类列表。

1. 八角枫亚科 Subfam. Alangioideae Burnett (1835)
1. 八角枫族 Tr. Alangieae Horan. (1847)
  • 01. 八角枫属 ( 土坛树属  Cn.gif) Alangium Lam. (1783),  nom. et typ. cons.
  Sy-ug.gif Angolam Adans. (1763),  nom. rej. sub Alangium  Lam. (1783)
  Sy-vg.gif Angolamia Scop.
Sy-hg.gif 毛八角枫属 Cn.gif Diacicarpium Blume
  Sy-vg.gif Diacaecarpium Endl.
  Sy-vg.gif Diacecarpium Hassk.
Sy-hg.gif 六瓣土坛树属 Cn.gif Kara-angolam Adans. (1763),  nom. rej. sub Alangium  Lam. (1783)
  Sy-vg.gif Karangolum Kuntze
Sy-hg.gif 麝心树属 Cn.gif Pseudalangium F. Muell.
Sy-hg.gif 斐济麝心树属 Cn.gif Rhytidandra A. Gray
Sy-sg.gif 八角枫属 (狭义) Cn.gif Stelanthes Stokes
  Sy-ig.gif Pautsauvia Juss. (1817),  nom. superfl.
  Sy-ig.gif Stylis Poir. (1817),  nom. superfl.
  Sy-rg.gif Stylidium Lour. (1790),  hom. rej. non Willd. (1805)
  Sy-ug.gif Marlea Roxb. (1820),  typ. consp.
2. 山茱萸亚科 Subfam. Cornoideae Endl. (1850)
2. 梾木族 Tr. Swideae Bing Liu & Su Liu,  nom. ined.
  • 02. 黑皮楠属 Cn red.gif (阴荃属  Cn.gif) Yinquania Z. Y. Zhu
  • 03. 灯台树属 Bothrocaryum ( Koehne) Pojark.
  • 04. 梾木属 Swida Opiz
  Sy-vg.gif Suida Rydb.
  Sy-vg.gif Svida Opiz
  Sy-kg.gif Kraniopsis Raf. (1838),  nom. nud.
  Sy-ig.gif Ossea Nieuwl. & Lunell (1916),  nom. superfl.
  Sy-ig.gif Thelycrania ( Dumort.) Fourr. (1868),  nom. superfl.
3. 山茱萸族 Tr. Corneae Dumort. (1827)
  • 05. 黑果茱萸属 Cn.gif Xiangia Su Liu & Bing Liu,  nom. ined.
  • 06. 单性茱萸属 Cn.gif Afrocrania ( Harms) Hutch.
  • 07. 山茱萸属 Cornus L.
  Sy-ig.gif Macrocarpium ( Spach) Nakai (1909),  nom. superfl.
  Sy-ug.gif Telukrama Raf. (1838),  stat. dub.
4. 草茱萸族 Tr. Chamaepericlymeneae Bing Liu & Su Liu,  nom. ined.
  • 08. 草茱萸属 Chamaepericlymenum Hill
  Sy-vg.gif Chamaepericlimenum Hill
  Sy-kg.gif Chamaepericlymenum Graebn. (1898),  isonym.  id. ut Hill (1756)
  Sy-ig.gif Arctocrania ( Endl.) Nakai (1909),  nom. superfl.
  Sy-ig.gif Cornella Rydb. (1906),  nom. superfl.
  Sy-ig.gif Mesomora ( Raf.) O. O. Rudbeck ex Lunell (1916),  nom. superfl.
  • 09. 狗木属 Cn red.gif Benthamidia Spach
  Sy-ig.gif Cynoxylon ( Raf.) Small (1903),  nom. superfl.
Sy-hg.gif 盘花狗木属 Cn.gif Discocrania ( Harms) M. Král
  • 10. 四照花属 Dendrobenthamia Hutch.
  Sy-ig.gif Benthamia Lindl. (1833),  nom. superfl. et hom. illeg. non A. Rich. (1828)

排除或存疑的指称或名称

Eukrania Raf. (1838)不是属名,而是 亚属加词。

参考文献

  1.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2016), "An update of 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classification for the orders And families of flowering plants: APG IV" (PDF),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181 (1): 1–20, DOI: 10.1111/boj.12385,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boj.12385/epdf,最后访问于2016年6月11日。 
  2. 此处的科异名列表系根据其 模式属的分类处理确定。其下可能包含有不属于本科的属。
  3. Stevens, P. F. (2001 onwards). Angiosperm Phylogeny Website, version 13.,最后访问于2016年9月25日。
  4. 4.0 4.1 Xiang, Qiu-Yun; Soltis, Douglas E.; Morgan, David R.; Soltis, Pamela S. (1993),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Cornus L. sensu lato and putative relatives inferred from rbcL sequence data" (PDF), Annals of the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80 (3): 723-734, http://www4.ncsu.edu/~qyxiang/Papers/XiangSoltis1993.pdf,最后访问于2017年1月16日。 
  5. 5.0 5.1 Feng; Manchester, Steven R.; Xiang, Qiu-Yun (Jenny) (2009), "Phylogeny and biogeography of Alangiaceae (Cornales) inferred from DNA sequences, morphology, and fossils" (PDF),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51 (2): 201-214, DOI: 10.1016/j.ympev.2009.01.017,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Steven_Manchester/publication/223553420_Phylogeny_and_biogeography_of_Alangiaceae_Cornales_inferred_from_DNA_sequences_morphology_and_fossils/links/568b1bbd08ae1975839dc3dc.pdf,最后访问于2017年1月16日。 
  6. 6.0 6.1 Xiang, Qiu-Yun (Jenny); Thomas, David T.; Zhang, Wenheng; Manchester, Steven R.; Murrell, Zack (2006), "Species level phylogeny of the genus Cornus (Cornaceae) based on molecular and morphological evidence—implications for taxonomy and Tertiary intercontinental migration" (PDF), Taxon 55 (1): 9-30,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33647099_Species_Level_Phylogeny_of_the_Genus_Cornus_Cornaceae_Based_on_Molecular_and_Morphological_Evidence-Implications_for_Taxonomy_and_Tertiary_Intercontinental_Migration,最后访问于2017年1月16日。 
  7. Xiang, Qiu-Yun (Jenny); Thomas, David T. (2008), "Tracking character evolution and biogeographic history through time in Cornaceae—Does choice of methods matter?" (PDF),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46 (3): 349-374, DOI: 10.3724/SP.J.1002.2008.08056, http://www.jse.ac.cn/wenzhang/jse08056.pdf,最后访问于2017年1月16日。 
取自“ https://duocet.ibiodiversity.net/index.php?title=山茱萸科&oldid=11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