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古琴故事

来源:羊城晚报     2022年06月04日        版次:A07    栏目:    作者:

     “松石间意”琴 时代:北宋 尺寸:通长122.5厘米 琴式:仲尼式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该琴为桐木面板,梓木底板。鹿角霜灰,通体髹黑漆。发小蛇腹断、流水断和牛毛断。黄金徽,和田玉轸、和田玉雁足。琴底满刻铭文,连琴名共有文字题刻十二则,印款一枚,是目前所见题刻数量最多的古琴。落款者多为宋、明、清著名文人,且以吴地文人为主,如苏东坡、唐伯虎、祝允明、文徵明、沈周、文彭、王宠、石渠、陈庭鹭等。如此众多的名家题词聚集在一张琴上,这在古琴中颇为罕见。据其上“坡仙琴馆”印章,此琴曾为苏州怡园主人顾文彬(1811-1889年)所藏。

     卫中正款琴 时代:北宋 尺寸:通长117.4厘米 琴式:仲尼式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该琴为桐木面板,梓木底板。鹿角霜灰,通体髹栗壳色漆,漆面有修补痕。面漆发蛇腹断,起剑锋。蚌徽,雁足底刻五瓣梅花形,带绒剅角质轸七个。龙池内纳音左侧阴刻楷书“宋庆历道士卫中正制”。道士卫中正是北宋庆历(1041-1048年)间的宫廷制琴高手。据记载,他曾奉旨斫“琼响”琴,明王祎为该琴作《琼响操》,可见后人对卫中正所斫之琴的珍视。

     “凤鸣”琴 时代:宋 尺寸:通长127.7厘米 琴式:伶官式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诗经·大雅·卷阿》 该琴为桐木制,薄鹿角霜灰,通体髹黑漆,发牛毛断加流水断。蚌徽。琴底颈部刻篆书琴名“凤鸣”,其下刻行草四言诗两行:“凤皇来仪,鸣于高岗。文章瑞世,其道大光。”落款“景祐元年春日,清画堂主人题”。下有篆书方印“王元颖印”。此琴曾经《今虞琴刊·古琴征访录》记载,时为袁均所藏;《中国古琴珍萃》第一〇〇号亦为此琴。藏家袁均字朗如,号十三琴斋主,四川仁寿人,民国《绵阳县志》有传。

     朱致远制琴 时代:元 尺寸:通长121.8厘米 琴式:仲尼式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该琴为桐木面板,梓木底板。鹿角霜灰,黑漆,流水断加细密牛毛断。池沼为长方形,纳音低平。蚌徽。琴底龙池内纳音右侧刻“赤城朱致远制”。朱致远为元末明初人,所斫琴为历代琴人珍爱。

     潞王“中和”琴 时代:明 尺寸:通长120.8厘米 琴式:列子式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礼记·中庸》 该琴为桐木面板,梓木底板。八宝灰胎,通体髹黑漆,磨损处可见下层红漆,发小蛇腹断和牛毛断。蚌徽,玉质雁足。琴底板项部楷书琴名“中和”,龙池下刻:“月印长江水,风微滴露清。会到无声处,方知太古情。”落款“敬一主人”,下有篆文“潞国世传”印章。圆形龙池内环刻一周楷书“大明崇祯丙子岁季秋,潞国制。壹佰肆拾叁号”。

     张瑞图制琴 时代:明 尺寸:通长125.3厘米 琴式:仲尼式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该琴为桐木面板,梓木底板。鹿角霜灰,现漆为后髹,深栗壳色,黑中泛红,漆底隐现小蛇腹断纹。池沼皆为长方形。蚌徽,红木雁足,足底为委角方形。 龙池内右侧墨书“天启六年岁次丙寅仲秋月……”,左侧“果亭山人瑞图制”。 此“果亭山人”是明代著名书法家张瑞图的名号。张瑞图的书法笔势生动、峻峭劲利、顿挫疏爽、节奏感强,是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钟齐名,有“南张北董”之称。张瑞图也是一位制琴爱琴之人。

scroll
 
 
  • 羊城晚报
    • (A01) 要闻
    • (A02) 要闻
    • (A03) 焦点
    • (A04) 时事
    • (A05) 体育·一周体坛
    • (A06) 文娱
    • (A07) 花地·一周艺文
    • (A08) 财经·人悟;晚晚好彩·福彩;广告
  • 羊城区域
  • 新快报
  • 广东建设报
  • 民营经济报
  • 可乐生活
  • 艺术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