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族人民时代传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返回

项目名称:路氏白猿通背拳

项目编号:省Ⅳ-Ⅵ-13

图片未经许可,禁止私人转载,违者将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路氏白猿通背拳


一、概述

   白猿通背拳是我中华武林中道教昆仑派南极门的内家拳种。它集白猿天生的舒展、灵活、敏捷、机警、刁钻、快速、顺力之所长与人的功能于一身,达到周身灵便自如,发挥超常人所能为的技击练习之套路的总称。此拳只取猿猴之势而不取猿猴之形,与传统武术中的猴拳还有很大区别。在习练时动作的外形与内涵酷似白猿,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较强的实战性,以及奇妙的健身作用。



二、历史沿革

   关于通背拳的起源,历来有鬼谷子、陈抟、韩通等多种说法。如在修剑痴先生的《通背宗派之根源》记载:“吾宗术法虽创于鬼谷子先师,而推阐变化臻厥大成者则以祁君讳信(生于清道光年间)大枪为首屈一指。”又如《通背猿猴拳术解说》记载:“通背猿拳自宋毫州有源人氏陈抟(号稀夷先生,字图南)传习后传四川峨嵋司徒玄空(白猿老人)”。再如崔寿山先生的《螳螂拳谱》“十八家拳祖姓名”记载:“太祖的长拳起首、韩通的通背为母……。”以及明末学者黄宗羲《南雷集·王征南先生墓志铭》中有“佑神通臂为最高”的记载。另据《通背拳谱》记载,通背拳传承中还有“心猿、心意、心极、心劲”等四枝传拳的说法。同时,明朝古籍《通臂拳谱》则为我们提供了另一条通背拳渊源及传承的线索。在《通臂拳谱》中有《通臂拳谱自叙》一篇,其中记载:“然另有一家拳法,人世所未经见者,名曰通臂猿拳,乃劈拳之斧斤缚拳之绳索也……。此拳始师姓董讳成,身体长大,力举千钧,常在山中牧羊……,顷见一老人,身体短悍,貌类猴狲……,老人曰,可予无他技,惟有家炼拳法,聊与公比试数着,望公勿哂,遂推拳相武,其身法步势皆董师所未经见者,连致败北数次,始为敬服……,老人感其意诚,遂许教之以拳法,相从日日演习,久而得之,一日老人曰:“……,吾非神非人,乃向聚饮泉上群猿之祖也,感公厚德,故以拳报,勿得轻视,以坠吾望。”董师低首致谢,俄而不见,具惊且讶,遂自忆曰此乃通臂老猿仙也,故取名拳曰通臂,随促行装出山,遍访奇人,相为授受,由是遂传之于周藩荆山王,又传之于汴梁廋张,张又传之于陈州卫徐指挥使行八,八老又传之于吾师王氏飬津……。”。

    另《通臂拳谱》中有《通臂拳历代先师姓号目次》,其原文如下:“祖师猿仙亲授与始师董讳成,字子生(怀庆府籍),传与周藩荆山王(仝汴梁)、张大斌,字明甫,别号廋张(汴梁籍),传与徐行八,字三那(陈州卫指挥使),传与王氏飬津(徽州籍),传与李继,字后泉(河南太康籍),传与周全,字淮颖(河南大梁籍),传与男讳久明,字惟谦……。不知该枝通臂拳法自久明及余加爵之后,至今三百多年是否还有传承?”

    明末学者黄宗羲在《南雷集,王征南先生墓志铭》的六路歌诀中有“佑神通臂为最高”的说法。其子黄百家为王征南先生的高足,在其《学萁初稿,王征南先生传》一书中,进一步为六路歌诀注释:“通臂,长拳也”,说明此拳在明代就已流传。

    到了明末清初,此拳大为昌盛,好手辈出。河北、京津一带的张策,刘月亭、刘智、刘鹏、许让、高占鳖、修剑痴等均是近代通背拳名家。他们不仅继承了通背拳术,并且不断充实拳法内容,有所创新和发展,是乘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代表人物,为通背拳理论和拳法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上,白猿通背拳曾于清代中期一度失传,后于1928年由道教昆仑派南极门宗师白云坤传授给路文瑞先生,路文瑞先生以超人的胆识和智慧打破门户之见和保守思想,将“踢、打、摔、拿”等技法溶入一炉,并吸收了西方拳击之优点,集天下武学之大成,创造出一套即风格独特又科学实用的路氏白猿通背拳拳术。

    综上所述,关于白猿通背拳的传承,历史上有多种版本,有白猿传说、有唐末宋初的道士陈抟传说、董成传说、祁家门传说等。流派有河北沧州通背拳、北京牛街通背拳、河南焦作通背拳等。而流传于陕西的路氏白猿通背拳,则出于道教昆仑派南极门白云坤道长。以下为路氏白猿通背拳简要传承谱系。

    祖师:道教昆仑派南极门白云坤道长。

    第一代传人:武学大师路文瑞,师承白云坤祖师;

    第二代传人:王相林、路佩尧、王安亚、付天宝、秦长健,师承路文瑞大师;

    第三代传人:李海燕:1986年先后师承王相林。



三、道具器材

   白猿通背拳拳术分为蛇形拳、白猿通背掌(又名:连环劈挂掌)。器械:滚龙棍、滚龙剑(佛尘剑)、滚龙梢子(滚龙阴棍)、游迴剑。



四、基本内容

   路氏白猿通背拳是一门完整系统地科学的体育技能,它从养生到锻炼,从套路到实战,以象形而不仿形的运动风格,以无所不备的奇特战术与独有的修习功法,深得武林同道的喜爱。路氏白猿通背拳是集白猿天生的舒展,灵活、敏捷、机警、刁钻、快速、顺利之所长,与人的功能于一身,达到周身之灵便自如,发挥超常人所能为的技击练习套路的总称。其中包括白猿十二形象拳,即“柔猴、软蛇、劈龙、钢虎、展鹰、拿熊、扫蟒、闯豹、刁螳螂、窜猫、钻鹞、纵鹿”。十二种形象拳套路特点、练法,实战性各不相同。其中,三十六腿、四十八式、十二种摔臂法是基本功法。上下八式和十二形,以及各种器械的训练是他的套路形式。此外,“撕、扯、弹、扒、缒、插、滑、离、坐、拧”的劲力和技巧是它独特的跤跘。最根本的合艺拳法和“缩小绵软巧”、“精气神”、“艺进招绝”、“冷缩击爆”、“提刚代懈”、“坐虎山伟”的二十四种绝功和战术,才是路氏白猿通背拳的最高境界。



五、传承与发展

   20世纪40年代初,路文瑞先生拜云游道士白云昆为师,完整系统地继承了白猿通臂拳,并和家传摔跤技术、西方拳击技术巧妙地融于一炉,使传统的武术套路升华到了既实战又精炼,既科学又自然的境界。通过路文瑞先生的竭力传授,当时在陕西的武术爱好者多以习练白猿通背武术为荣,全国各地慕名求学的人络绎不绝。

    但是,路氏白猿通背拳对习练者基本功要求甚高,习练时间长,难度大,习练起来比较枯燥乏味,不为青年人所喜欢,致使众多习练者中途而废,习成者甚少。加之此拳较为保守,闭门传授,秘不外传,练功从不让外人见,对其传播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时,对个人品格和武德要求很高,选择传承人条件苛刻,宁肯不传也不轻授。另外,由于此拳为秘传,掌握拳谱的人甚少,故造成拳谱误传、谬传者较多。更有甚者,将自己掌握的部分拳谱随意组合,使习练者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走入歧途,造成不良的影响。如此种种,使路氏白猿通背拳的传承面临极其濒危的状况。

    多年来,第二代传承人王相林、第三代传承人李海燕在路氏白猿通背拳的传承传播方面,作了大量的努力,并在器材购买、交流比赛、推广展示、拳谱记录、研究宣传等投资甚多。目前,路氏白猿通背拳已被列入区级非遗保护项目,并已开始根据传承人口述整理拳谱。同时,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路氏白猿通背拳开展了各种比赛、交流、展示等活动,加大了路氏白猿通背拳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本章图片除署名拍摄外,由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供。

相关图片
相关视频
相关动态
项目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