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正文

深入探究网暴原因一

作者: 时间:2020-07-31 点击数:

经过这段时间队员们收集线上调查问卷、线上线下采访,更加深入了解了网络暴力的原因和其他相关情况。

调查显示,有74%的青少年认为导致青少年网络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是网络的匿名性。

            

网络的匿名性为网络暴力的形成提供了温床。网络的匿名性隐藏了网民生活中的一面,将内心展示出来,网民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就会大大降低,他们很容易突破道德底线而情绪化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受到某一事件的刺激时,很多网民处于一种非理性状态,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对当事人进行讨伐与攻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显示出不满与愤怒,当附和的人越来越多达到一定程度时,网络暴力事件便由此产生。

那些被判定“有罪”的人,有的回家路途漫漫,因为不想换座被道德绑架,却被有心人拍下照片,安上“没有教养”的罪名;有的只是在社交平台上抱怨了一句,却被人肉出地址,被无休止谩骂,而那些审判他们的人,是一个个匿名的普通人,他们藏在网络后面,仅凭一句话、一张照片就能给人下定义。我们好像随时随地都在被监视,随时随地都有被网络暴力的风险,都有可能因为“观念不同”被人攻击。因为匿名,这些施暴者用最大的恶意去伤害别人,却不感到愧疚。

因为网络没有实名制,他们可以随意发表言论并且不用为之负责(违法乱纪除外)把别人的经历当做宣泄自己不良情绪的场所,例如欺负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寻求快感。适当发表一些个人看法的还好,上升到人格攻击甚至人肉信息就真的过分了。尤其是那些不明事理就跟风骂骂咧咧的网友说的那些话就仿佛他当时在场看见事实一样。换作是我们自己,谁愿意被一个素未谋面的人指指点点甚至是恶意揣测?

            

根据我们的调查问卷显示,有59%的青少年认为解决或预防青少年网络暴力事件的产生是建立网络实名制。某些网民可能因为法律的威严会收敛,但公安的工作量会扩大,可能会使少部分网暴参与者逃脱。

可以不爱,但别伤害。你若冷眼旁观,不妄下论断,惩恶扬善。你若难辨真伪,不恶意揣测,且让心安。

7月31日 四川成都 张琦

负责人:杨璐璐15205586763

撰稿人:张琦18224439737

  • 上一篇: 再访行人,收获满满
  • 下一篇: 蒸蒸日上产业兴,弥足珍贵亲友情

版权所有© 河南财经政法公共管理学院 豫ICP备13002877号-2
郑东校区:中国·河南·郑州市金水东路180号 文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80号 文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