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清博大数据和网易新闻学院联合主办的VR主题沙龙——“第一视角的VR新闻”在清华科技园顺利举办,网易原生内容中心总监张鹭、清华大学Dreammedia未来媒体工作室指导吕宇翔、清博大数据 大数据总监孟繁永、IDEALENS 合伙人史凌波分别就VR主题做了精彩演讲。


●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网易原生内容中心总监张鹭——《重塑边界》,网易首个VR新闻作品《网易VR故事|“不,要惊慌,没有辐射!”》展示及主创团队亮相。


今年正值切尔诺贝利核事故30周年,沙龙会议开始,张鹭首先向我们展示了网易首个VR新闻作品《网易VR故事|“不,要惊慌,没有辐射!”》,这个新闻作品利用了VR全景技术拍摄,配合红外线还原了“死城”普里皮亚季以及切尔诺贝利灾难的现场。这个VR新闻作品,让在场嘉宾对当时的灾难感同身受的同时,也体验到了从第一视角来观看新闻事件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目前的VR报道能够让用户以第一视角观看新闻,“浸入”场景,感受新闻氛围,但用户不能在场景中自由走动,也难以和场景中的物品进行互动。在全球范围内,新闻媒体对于VR的应用,还停留在制作360度全景视频的阶段,全景视频和虚拟现实技术还相距甚远。360度全景视频只是起步阶段,真正的VR报道将具有更强的交互性,VR语言及叙事思路也亟待探索。拍摄《网易VR故事|“不,要惊慌,没有辐射!”》这个VR作品,是想带领用户重新回到当时的场景。这个新闻作品得到了业界及读者的很大反响,不论作品怎样,这都是一个探索。


●    

VR 将会打破“盒子”的固有模式




清华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Dreammedia未来媒体工作室指导吕宇翔——《VR来了,你准备好了么》,清华Dreammedia未来媒体工作室第一步VR影片《VR清华人》放映及核心团队亮相。


以古鉴今,从最初在台子上表演的戏剧,再到电视、电影,所有这些形式都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一个“盒子”的固有印象,观看者以第三方的视角观看。而现在VR可以360度观看,它的沉浸式体验,使受众更能像一个参与者,可以以第一视角来观看。VR 将会打破“盒子”在人脑中的固有印象。VR可以做什么?首先VR做游戏,游戏将会是最大的推进者。其次实现在线场景,讲故事。VR是沉浸感越来越强的一种设备。VR具有在地、在场、在线……的特点。


●    

VR平台化将会带来颠覆性冲击




清博大数据 大数据总监孟繁永在会上作了《VR新闻时代大数据观察》的主题演讲。


清博大数据是中国新媒体大数据权威平台,国内制定各类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排行榜的权威机构。


对于VR新闻我们首先要了解,新闻为什么想搭上VR?根据清博大数据早期发布的《 VR的新浪潮》,目前VR应用主要集中在一些极客人群和专业应用领域,2016年,将会是VR产业化爆发的一年。预计在未来2-3年,VR相关产品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未来5-10年,VR技术会逐渐成熟并得到普遍应用,预计VR的普及速度会慢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快于无人机。



 

微博/微信发展成熟周期在5年左右,VR平台普及通用后,将迅速扩张,爆发出巨大信息势能和交互活力,VR聚集媒体、通讯、数据、社交等多元内容,信息呈现方式的超维升级,技术、成本、内容资源局限下,VR平台化和普及应用还任重道远。VR作为通用内容平台,可能还需要5-10年的技术积累,一旦VR平台化,将对现有信息平台、社交媒体平台带来颠覆性冲击!


VR如何做新闻,首先视频直播的演化史将会是从电视直播、网站直播、流式弹幕到VR直播,全向弹幕,出镜记者。出镜记者焦点在哪里?记者预设还是眼球大数据。如何聚合观众关注的眼球数据,根据摄像头追随主流眼球焦点来呈现新闻。根据主流眼球数据来考虑广告投放。这些是我就VR新闻在大数据方面的思考。


●    

爆发性新闻将推动VR的普及




IDEALENS 合伙人史凌波带来《VR@新闻行业新起点》(VR行业的应用)主题演讲。


VR是能让人们佩戴更舒服更便捷的设备。VR时代新闻不再是平的,最真实的第一视角新闻曝光,大众看到的新闻不再仅仅是摄影师的眼睛。新闻VR需要一整套解决方案,单单是一个盒子是不够的。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当时人们不再依靠电视、报纸来获知此新闻事件的最新进展消息,而是通过电脑互联网,由此在中国引发了PC使用的普及。所以说,对于推动VR的普及,我认为不单单会是游戏,一个爆发性的新闻也有可能推动VR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