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仲平:改革开放推动了人的解放,唤起了人的觉醒

亚当斯密经济学
由著名经济学家刘胜军创立的独立财经知识分享平台。  来自上海市
原标题:任仲平:改革开放推动了人的解放,唤起了人的觉醒 • 全文共 12617 字,阅读时长约 30

原标题:任仲平:改革开放推动了人的解放,唤起了人的觉醒

• 全文共 12617 字,阅读时长约 30 分钟

这里有玫瑰花,就在这里跳舞吧!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文/任仲平

12 月 18 日中央将隆重举行“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近日《人民日报》刊发“任仲平系列评论”,拉开了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的历史序幕。

任仲平,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也是中国新闻界的著名品牌。它创建于 1993 年底,20 多年来发表文章百余篇,有力地引领着时代变革的舆论先声,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共鸣。

1993 年 12 月 22 日,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5 周年这天,《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一文就以“任仲平”的署名发表了。这是人民日报上发的第一篇任仲平文章

01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

任仲平,1993 年 12 月 22 日(内容精选)

今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 15 周年。不久前,我们党刚刚召开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作出了重大决定。

回想 15 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大幕甫落,多年的禁锢被冲破,压抑的活力重新奋发,人们的思想获得大解放。举国上下顿感我们的祖国大有希望,我们的民族大有希望!那欢悦之情、激动之心,至今仍历历在目。

翻身不忘毛泽东,致富感谢邓小平。”这副对联最恰切地反映了亿万人民群众的心声。可以说,这 15 年是建国以来国家经济实力增长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社会主义制度显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最强的 15 年,是值得在中华民族的振兴史上大书特书的 15 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三个重大的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从封闭转变到开放,从固守陈规转变到各方面的改革。这三个转变的重大决策,掀开了人民共和国历史崭新的篇章。

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第二次革命”使中国发生的又一巨大变化,是新的思想解放的兴起和不断深化,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5 年拨乱反正使全党和全国人民从“两个凡是”的精神束缚中解放出来。10 年全面改革又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使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进一步从传统观念中那些不合乎中国实际、不合乎时代进步需要、不合乎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框框中解放出来

15 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的基本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改革开放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具体地说,15 年来的改革开放,有下面几条经验值得我们进一步总结:

1、在改革开放中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对不同的看法,不搞争论,允许试,允许看,让实践来作结论。总之,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检验是非标准,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总结经验,把改革开放步步推进。

2、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唯物辩证法,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关系和矛盾。我们既要认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改革的重要保证,又要认识搞好改革和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有利于稳定,不能把稳定变成停滞不前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以稳定保证改革,以改革促进稳定。

3、搞好改革的关键在于领导改革的各级司令部的建设,要有一个好的班子

▲ 从左到右为:万里、习仲勋、叶剑英、邓小平、胡耀邦、谷牧、任仲夷、项南

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发扬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改革的精神,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我们 90 年代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框架。

邓小平同志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

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为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开始向一个新的高度攀升。我们即将迎来的新的一年,是贯彻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第一年,改革的力度比较大,改革的难度也比较大。明年改革的成效如何,十分关键。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精心组织,精心实施,保证首战必胜。

我们面临的改革,既有整体推进,又要实施重点突破。要培育市场体系,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又要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及分配制度的改革。金融、财税、外贸、投资等一系列配套改革将陆续出台。在这样复杂艰巨的全面改革当中,务必要高度关心群众利益,做好改革的宣传、解释、教育工作,协调好利益格局的变动,使群众不断增强对改革的承受力,不断激发对改革的积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大力加强法制建设,加快经济立法进程。要借鉴和吸取国外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中有益的成份,并注意与国际惯例相衔接。要把我们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规范化、法制化,把改革的经验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提供坚实的法律保证。

邓小平同志语重心长地说:“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再过 30 年,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将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方针、政策;然后再过 30 年,我们将达到第三步战略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中华民族将以更加繁荣、更加富强、更加文明的雄姿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02

创造历史的伟大变革——纪念改革开放 40 周年

任仲平,2018 年 12 月(内容精选)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1978”、“2018”,这两个普通的数字,对于现代化之路上的中国,象征着重要的时间节点,串连起沧海桑田、翻天覆地的 40 年。

风起云天,潮涌东方。以 1978 年为起点,古老的中华民族开启了走向复兴的壮阔征程,年轻的人民共和国迈向大踏步追赶时代的现代化道路。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改革开放 40 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考察,庄严的宣示、豪迈的话语,是历史的回声,也是时代的号角,穿越激荡 40 年,响彻壮阔新时代。

1978 年初夏,一次不同寻常的考察,在西欧五国的 25 个城市展开。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带领代表团走访了法国、瑞士、比利时、丹麦、联邦德国五个国家。一个多月的见闻让他感叹,“差距太大,很有咄咄逼人的紧迫感”。回国后,谷牧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汇报,从下午 3 点半开始一直进行到晚上 11 点,足足讲了 7 个半小时

▲ 谷牧副总理

彼时,瑞士发电厂已经在用计算机管理,而在中国西南一家大型炼钢厂,一台 140 年前的英国机器居然还在使用;日本东京的大型商店商品多达 50 万种,而北京的王府井百货大楼仅有 2.2 万种。一首名为《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的诗曾风靡一时,道出了全国上下热切的渴望:“那一切丢失了的,我都在认真思考。”中国,需要找到那把钥匙,重新启动历史前进的时间,打开融入时代潮流的大门。

习近平总书记曾回顾当时的情况,“十年内乱后的中国,经济濒于崩溃,人民温饱都成问题”,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可谓振聋发聩!

什么叫人心所向?什么叫大势所趋?就是说一点星火就能燎原,一道裂缝就能破冰。

改革开放这把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钥匙,首先打开人们头脑中那扇紧锁的门。“真理标准大讨论”打破了教条式的理论禁锢,恢复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思想解放的大潮,如狂澜荡涤僵化落后的观念,冲破思想的禁区,打破发展的僵局。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敢于“大包干”到敢砸“大锅饭”,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杀出一条血路”,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到“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40 年来,我们面对过“改不改”的迷茫,也遇到过“怎么改”的困惑,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思想解放带来行动的破冰,让中国一路凯歌、勇猛精进。

▲ 习仲勋在广东

改革之风从农村而起。包产到户一石击水,激活了沉睡多年的乡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让工业化在农村播种;城乡间人口自由流动,形成了巨大的人口红利。一路走来,我们曾面对双轨制下“价格闯关”的风浪,也曾面对国企改革企业重组的“下岗潮”;曾面对非典疫情的肆虐,也曾经受汶川地震的考验;曾面对简政放权的阻力,也曾面对经济转型的艰难,但革故的决心从未退缩,鼎新的脚步从不停滞,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开放之门从特区打开。从深圳学香港,到沿海学特区,再到内陆学沿海,春风几度玉门关。打开国门,新鲜空气能进来,风啊雨啊也会进来。加入世贸组织,曾让不少人担心“引狼入室”;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风暴也冲击到中国;中美经贸摩擦,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涌动……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风浪,但我们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中国始终迈开大步走向世界、敞开怀抱拥抱世界,只因相信,“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不舍昼夜的改革开放历程,成就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东方传奇,铺展开一条通往复兴的中国道路。这是一条正确之路。它非先验,而是历经时间检验。小岗破冰,深圳试水,浦东闯关,平潭浪涌,前海开发,雄安启航……我们在无路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好路,改革开放的脚步永不停滞。40 年前一次毅然决然的启航远征,最终成就了一次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浩荡进军。

这是一条强国之路。1978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 3679 亿元;2017 年,已经站上 80 万亿元的历史新台阶。40 年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 22.8 倍,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 197.9 倍,近年来每年经济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经济规模……

这是一条富民之路。无论是小岗村的红手印,还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改革开放的诸多原动力,来自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朴素追求;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变革的指针同样指向富民。从短缺到充裕,从温饱到小康,7.4 亿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形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在人类发展史上绝无仅有

40 年,这是一段取得“史诗般进步”的历程,也是一个“人类发展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例子”。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让一个古老的国家焕发出奋斗的神采。

写在 960 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壮丽篇章,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判断的生动注脚:“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鉴于中国的巨大成功,有学者甚至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的经验是否可以说明,只要进行改革开放就一定会取得成功?答案恐怕是否定的。过去 40 年里,很多国家、地区也都进行过改革或是开放,但是失败的多、成功的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总结好改革开放经验和启示,不仅是对 40 年艰辛探索和实践的最好庆祝,而且能为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动力。”站在 40 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需要思考,改革开放这个关键抉择,让困顿中突围的中国踏上了怎样的崭新历程?这个活力之源,如何激发出 40 年源源不断的力量?这个重要法宝,是怎样推动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条必由之路从何而来,又将把中国带往何方?

对于中国,“改革开放”四个字,是一系列制度的变革、一系列观念的更新、一系列行动的合力,是一段历时 40 年的上下求索。“中国 40 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历史前进的逻辑,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让中华民族一路走向复兴。美国前驻华公使傅立民回忆,1979 年夏天,他在北京街头买了一碗汤面,卖面的人说自己是个体户,这是他第一次听到这个词,那位个体户解释说:我自己就是单位。这一幕让他感叹,“中国马上就要开始腾飞了”。

街头小摊贩的一句话,折射中国改革的密码。正是改革这“关键一招”,让中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通过打破旧的体制机制,释放出了蕴藏于亿万人民的巨大活力。生产力挣脱僵化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人从旧的思想、旧的体制、旧的关系中解放出来。这正是邓小平同志所说的让中国“真正活跃起来”,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改革开放以制度的巨大变革,激活了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中国由此万马奔腾、生机勃发。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述过一段自己的经历。1979 年他出访瑞典时,一个马来西亚华人用生涩的汉语问他:你是中国人吗?那时候中国人很少出国,海外华人见到同胞会很激动。而现在,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市政府大楼朝外看,半个广场都是中国人

40 年来,因为打开国门搞建设,中国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客源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130 多个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靠着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中国彻底摆脱了被开除“球籍”的危险,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感慨,改革开放使中国命运彻底跳出了近代以来的下降通道,中国改革,最复杂也最成功

1978 — 2018,如果将这 40 年奔腾不息的伟大进程,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来看,这一世界上“最复杂”“最成功”的伟大变革,有着清晰的历史轨迹。

1978 — 2018,如果将这 40 年奔腾不息的伟大进程,放到世界现代化史和制度变迁史来看,这一世界上“最复杂”“最成功”的伟大变革,也深刻影响着世界。不止一个西方学者说过,我们无法再用现有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发展,必须重新认识中国的发展道路对世界的意义。

它拓展了人类现代化的道路,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走自己道路”的信心。英国学者马丁·雅克不无感慨地总结,中国发展道路与西方有着根本差异,中国的崛起是一个新现代化模式的崛起。在世界的坐标系中看,中国改革开放这个“ 20 世纪最重要事件之一”,不仅助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深度融入世界,更向世界证明,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

2017 年 12 月,在北京参加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的嘉宾,来到中央党校参观。在刻着“实事求是”4 个大字的石碑前,外国政党的领导人们纷纷留影。这个场景,让人想起“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的一段话: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让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特殊的发展模式和道路也被一些国家视为可效仿的榜样……更重要的是将来,中国倡导的政治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做法,会进一步在世界公众中产生共鸣和影响力。

无数探寻的目光投向中国。《世界是平的》一书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甚至有个古怪的想法:要是美国能做一天中国有多好!“做一天中国”,是希望“在这一天里,我们可以制定所有正确的法律规章”,克服难以迅速作出重大决策的制度弱点。

让弗里德曼羡慕的,是一个强大的执政党带来的高效“国家能力”。布莱克在《现代化的动力》一书中表述为,“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政治领导的决定性作用”。学者们用不计其数的案例表明,迈向现代化的每一步,每一项改革与创新,都会涉及制度的调整、利益的重组。越是重大的、深刻的改革,涉及的范围越大、利益也越复杂,稍有不慎就可能“停车”乃至“翻车”。从历史经验来看,那些在改革过程中一遇到问题就引发危机的国家,往往是因为缺少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牢固的制度基础

也许我们还需要打开另一个视野。40 年前改革开放航程初启,正值戊戌变法” 80 周年。这个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改革持续 103 天后以失败告终,改革者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展开历史卷轴,从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到洋务运动、百日维新,中华民族虽不乏载入史册的改革之举,结局却鲜有善终

20 世纪 70 年代末中华大地开启的这场前所未有的新的革命,因为始终有执政党的坚持和引领,而拥有最坚实的政治保证,40 年一气呵成,40 年依然强劲。

40 年来,正是因为党的坚强领导,确保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始终具有稳定的制度框架;正是因为党的坚强领导,中国能够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正是因为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的改革开放始终按照一定的顺序、节奏和力度展开。相信对于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稍有了解的人,都会同意这样的结论:“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

外媒观察,“强大的中央领导和先锋人物对正在崛起的世界大国至关重要”,而他们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是一位有远见的领导人”“一个认真的改革者,“中国恰恰需要这样一位领袖”。有人统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从十八大到十九大的 5 年间,先后召开 38 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 365 个重要改革文件,确定 357 个重点改革任务;6 年多来,共推出 1600 多项改革方案,其中许多是事关全局、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

在很多人看来,中国的改革最不可思议之处在于,它始终要在“世界级”体量的层面,处理“世界级”的难题。美国学者傅高义曾说,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坚定地搞改革开放,没有前路可循,“中国面对的是一项苛刻的、史无前例的任务”。

走过 40 年,中国改革依然面临许多“娄山关”“腊子口”。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也让改革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

2018 年 10 月金秋,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改革开放的先行之地广东。年前履新之初,他首次出京考察就是来到深圳,在莲花山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表达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勇气和决心。而今再一次来到这块热土,就是向世界宣示“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我们的心胸燃烧着希望,我们前进的道路铺满阳光”“让我们从今天出发飞向明天,让我们把每个日子都当做新的起点”。1978 年,中国诗人艾青写下《光的赞歌》。

▲ 克拉玛依艾青雕像

40年大潮激荡,每一天都是新的起点。

淘沙见金,改革不惑,“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已经开启。

对于近 14 亿中国人而言,这是一段我们共同见证和参与的岁月,大时代的宏大叙事背后,是无数个体命运的巨变,而无数中国人向着未来充满激情的进发,也如涓滴入海汇聚成改革开放的时代巨浪。

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 今天,我们审视改革开放 40 年,最具活力的,是人;今天,我们纪念改革开放 40 年,最该致敬的,也是人。

“什么叫社会主义?它比资本主义好在哪里?每个人平均六百几十斤粮食,好多人饭都不够吃,28 年只搞了 2300 万吨钢,能叫社会主义优越性吗?”“什么叫优越性?不劳动、不读书叫优越性吗?人民生活水平不是改善而是后退叫优越性吗?”1978 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政治勇气拉开改革开放的大幕,最直接的动力就是人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之后,上任伊始的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一口气用了 10 个“更”字来描述人民的期盼。谈起改革,一位多次参与党的改革决议起草工作的学者伸出三个指头:“我一辈子搞改革,说来说去三句话: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让人民共享。”

改革开放,让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1978 年冬,安徽凤阳县小岗村 18 位农民坚定地按下红手印,实施包产到户,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自此,从广袤的乡村到忙碌的城镇,改革成为时代主题,开放成为时代潮流,条条框框被打破,新的规则、新的事物纷纷涌现。恢复高考,给多少渴望知识的年轻人带来希望;允许雇工,点燃了多少“个体户”的创业梦想;引进外资,让多少打工下海的弄潮儿累积了财富……无数人的命运柳暗花明,无数人的梦想破土而出,中国人用勤劳与智慧完成了一场场激动人心的精彩叙事,打开了人们对未来的想象空间。

当年,回城的下乡知青在路边摆摊出售大碗茶,内心十分忐忑,只能偷偷摸摸干。一些农民把人民日报文章剪下来贴到扁担上,作为合法的依据,挑着农副产品去赶集。到了上世纪 80 年代初,安徽个体户年广九炒卖的“傻子瓜子”受到市场追捧,生意快速扩张。1981 年 9 月,年氏父子从雇用 4 个帮手开始,短短两年内便发展成一个年营业额 720 万元、用工 140 人的私营企业。“傻子”当上了老板,争议也从芜湖一路到了北京。

时与势不断把人们推到一个个十字路口,要想大踏步赶上时代,不打破旧的桎梏怎么“杀出一条血路来”?不解放思想怎么“敢教日月换新天”?

思想上率先破冰,行动上才能突围。犹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犹记《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如同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为加快改革开放廓清了思想迷雾;犹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出京考察的第一站就是深圳,以宣示深化改革的壮志雄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创新,开启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壮丽征程。

这里有玫瑰花,就在这里跳舞吧!”改革开放之初,几位经济学者在一篇关于中国改革的论文中,以马克思引用过的这句名言作为结尾,以彰显时代命题与改革召唤。40 年过去,中国改革的玫瑰园已是百花争艳。催动万千花树的,正是人民的精神伟力。

1984 年,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封面上出现了一个站在长城上的中国年轻人,标题叫做“中国的新面孔”。通过这种符号化的封面,杂志提醒读者,一个有着崭新面孔的中国,正出现在世界面前。这一年,一部《街上流行红裙子》的电影风行全国,让很多爱美的中国姑娘,用红色连衣裙扮靓了大街小巷。也是这一年,联想、海尔等日后享有盛名的公司,陆续诞生。

▲ 手拿可口可乐的中国青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在《变革中国》一书中得出结论:1978 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二战以后人类历史上最为成功的经济改革运动。如果说这一切都缘于改革开放,那么我们究竟做对了什么?

任何成功都绝非偶然。改革开放何以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根本就在于它推动了人的解放,唤起了人的觉醒。40 年来,从风起小岗村到春雷动浦江,从潮起海之南到雄安千年计,正是由于激活了人民的精神伟力,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实现了改革开放的一次次跨越,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之城”,引领新一轮高水平开放,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在时间面前,人类的想象力总是存在着边界。一组数字的对比,让改革开放“光阴的故事”更富吸引力:

• 1978 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仅占全球的 1.8%;今天,中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占全球的 15% 左右;

• 1978 年,中国人均 GDP 仅为 385 元人民币;今天,人均 GDP 接近 1 万美元,是名副其实的中等收入国家;

• 1978 年,中国老百姓每赚 100 元钱,要拿出 60 元左右购买食品;今天,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到 29.3%,人们将收入的大头用来满足美好生活的需要;

• 1978 年,中国的民用汽车拥有量仅为 135.84 万辆,“私家车”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今天,汽车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私人汽车拥有量已超过 1.8 亿辆。

……

▲ 美、中、日 1983-2012 以当年美元计 GDP

中国发展的密码在哪里?时至今日,这依然是很多国外观察者苦苦求索的问题。有学者认为,谁能解释中国经济,谁就能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曾提出中国发展冲击回应模式的著名学者费正清,在去世前否定了自己的这一提法,他说,经过 50 年的阅历和观察,他发现中国的现代化很可能不是“冲击—回应”的结果,而是自身内在基因变革和内在发展冲动的结果。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具有自身的内在性和动力源。经过 40 年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已经找到了国家发展的力量之源,那就是激发人的力量。因为人,才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1982 年,郑艳萍等几百名年轻姑娘,进入深圳最早的港商独资企业凯达玩具厂,成为中国第一代打工妹。“我要向你们鞠躬!” 2007 年,郑艳萍和凯达姐妹们登门探望当年创办蛇口工业区的袁庚,这位 90 岁的老人摘下帽子,向她们深深鞠了一躬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马克思认为,人们的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对个人利益的保障,突出体现在明确产权并保护产权。 重新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迅速认识到,产权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先后迈过“姓社姓资”的争论、“姓公姓私”的迷茫,国有企业改革大踏步向前迈进,三资企业、外资企业纷纷设立,民营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公私分明、改革确权,充分运用法治保护个人权益、调处矛盾纠纷,极大调动了个人积极性,以每个人的奋斗推动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奋斗。

只有少数人富起来,当然也不是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中心,一直是执政党一以贯之、念兹在兹的政策基点;走出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一直是亿万中国人的现实追求。

我们决胜全面小康,矢志打赢脱贫攻坚战,“一个也不能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 7.4 亿人,年均减贫人口规模接近 1900 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 94.4 个百分点,年均下降 2.4 个百分点。特别是过去 6 年多,脱贫攻坚的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统计显示,2012 年到 2017 年农村累计减贫 6853 万人,减贫幅度接近 70% ,年均减贫 1370 万人;贫困发生率从 2012 年末的 10.2% 下降到 2017 年末的 3.1% 。改革开放的中国,书写了“最成功的脱贫故事”,有外国媒体评价,“从历史的角度来讲,这是史无前例的成就”。

承认个人利益,尊重个人利益,保护个人利益,发展个人利益。从历史中来,向着未来去,中国共产党人重新思考利益命题,找到了一把启动腾飞引擎的钥匙。

有人说,离开了人,一切发展都将失去意义。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改革开放全面打开了人的自由发展空间,赋予了个体追求自身幸福的多元维度,从而拓展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空间,实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伟大变革。

犹记 1984 年,55 位厂长《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书登上《福建日报》,成就经济体制改革的一段佳话。30 年后,习近平总书记给福建企业家回信提到此事,强调“各级政府正在加快转变职能、大力简政放权,目的之一就是让市场更好发力,让企业创新创造源泉更加充分涌流,这是又一次重要的‘松绑’放权,也是企业家更好发挥智慧力量的历史新机遇”。

40 年改革开放,为人的自由流动架设起一座座“立交桥”。 从 1977 年恢复高考至今,累计已有 2.28 亿人报名参加高考。无数人通过这场改变命运的考试,走入大学的知识殿堂,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今年,285 万人报考研究生入学考试,比上年多出 47 万人。调查显示,10 年前,中国每送出 人留学,只能迎回 人;现在,八成留学人员选择回国。人才向上、人才回流,正因改革开放时代是重视人才的时代,改革开放的中国是富有活力的热土。在这里,无论是辞职下海还是打工创业,人的价值越来越被尊重,人的潜能日益得到释放,人的未来蕴藏着无限可能。

40 年改革开放,为“体制内”工作者重新定义了价值。 今天坐在写字楼里的央企员工很难想象,改革开放之初,国有企业“打酱油的钱不能打醋”。1986 年,沈阳防爆器械厂宣告破产,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正式宣告破产的国有企业。此后,从注重利润、改善经营,到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再到股份制改造、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职工的创造力和实干潜力被激活,不断为中国经济巨厦添砖加瓦。

40 年改革开放,为“企业家精神”打造了开阔的生长平台。 我们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肯定民营经济在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强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并走向更加广阔舞台。刘永好与新希望,任正非与华为,马云与阿里巴巴,马化腾与腾讯,李书福与吉利……以改革开放为宏阔背景,不胜枚举的成功故事震撼心灵,激励着年轻人朝着梦想勇敢进发。近年来,全国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超过 4 万家;去年亚洲新增的 1家独角兽公司,中国就占据了 15 家。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有位外国记者用一个词来概括他眼里中国 40 年的变迁,那就是选择。改革开放,给无数人带来选择的机会,可以见识更广阔的天地、成就更丰富的人生、拥抱更美好的未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亿万中国人在更大的舞台上,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1981 年,受到改革春风感染的词作家陈晓光,一挥而就写下了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出了改革开放带给人们的感受。

岁月不老,初心不变。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让我们共同携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用近 14 亿人的激情、梦想和奋斗点亮中华民族的历史星空,为中国锻造新的辉煌,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改革开放天地宽,改革四十正青春。


- END -

记得转发给你脑中第一个想起、希望分享精彩的群~

推荐阅读

重读邓小平 40 年前的讲话,我热泪盈眶

改革超人朱镕基,大丈夫当如斯

致敬改革: 一位经济学家催人泪下的“全家北漂史”

30 多年前,习近平这样推动改革

高考记忆:邓小平删掉的这四个字价值万亿

致敬:40 年前,这篇文章成为改革开放的起点

刘 胜 军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国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

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

70 后经济学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下一个十年》

新浪微博 “刘胜军改革” 拥有 180 万粉丝

今日头条 2018 十大财经头条号

版权声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保持图文完整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号ID、二维码

3.转载文章标题加上“【刘胜军微财经】” 字样

4.未按此规定转载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商务合作 / 投稿 / 转载

请加微信:Li18008619561

(添加好友时请备注姓名、机构、职位、目的 )

有趣 · 有料 · 有价值

欢迎关注微信公号

刘胜军微财经(ID:caijingknowledge)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聚圣源清远区号孩子起名字宝典叶佳期乔斯年小说全文免费阅读翡翠店铺起名大全大全宝宝起名哪一个地方有什么哪家银行存款利率高庆余年46集在线观看给孩子起一个英文名字抢购软件宝宝起名姓潘鞠姓起名我离开我自己百度影音官网费列罗活蛆虫公司起名带利字的邮箱名字怎么起字锦取名起名大全程姓氏女宝宝起名魏良弓公司起名大全2020最新版的凤凰起名沈娴秦如凉程怎么起名字甜点店起什么名字李在寅丫T快递单号查询公司起名字查找才真旺姆起小名网起名打屁股的视频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山西高速一大巴发生事故 已致13死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李梦为奥运任务婉拒WNBA邀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王楚钦登顶三项第一今日春分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槽头肉企业被曝光前生意红火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杨倩无缘巴黎奥运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韩国首次吊销离岗医生执照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沈阳一轿车冲入人行道致3死2伤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春分“立蛋”成功率更高?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浙江一高校内汽车冲撞行人 多人受伤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

聚圣源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