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从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看研学旅行的育人价值(深度好文!)

从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看研学旅行的育人价值(深度好文!)
2019年12月19日 16:34 新浪网 作者 李可为李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卢梭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专著《爱弥儿》以一个假想人物爱弥儿的成长历程为线索,从自然人性的观点出发,倡导教育要崇尚自然,发挥天性,切实培育“自然人”。

  从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看研学旅行的育人价值(深度好文!)

  卢梭所指的“自然”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 1) 遵循人的自然状态,即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 2) 回归大自然,发挥自然环境的育人功能

  他将教育界定为三种:

  “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

  只有这三种教育趋于和谐统一,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的。而研学旅行的观点与这三种教育相互契合,正是这三种教育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的价值。

  从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看研学旅行的育人价值(深度好文!)

  自然的教育

  自然的教育指向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指明不受人为因素制约的身心发展自然规律。卢梭在文中多次提到自然发展的观点: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他将人的成长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婴儿期( 出生至2岁) 、儿童期(2—12岁) 、少年期(12—15岁) 和青春期(15岁—成人) ,并根据不同年龄提出了符合该年龄特征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研学旅行的活动设计一样遵循的是人的自然发展规律,《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到要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课程体系。

  研学内容设计充分考虑学段的学生特点,不超越学生的能力接受范围,活动设计层层递进,由浅到深。

  从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看研学旅行的育人价值(深度好文!)

  人的教育

  人的教育指的是通过人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意识地促进教育效果满足预期教育目的。

  一切人为的教育都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是由教育环境、教育主体、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渗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研学旅行之所以广受推崇,是因为它是一种人的教育,是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地设计教育活动,以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的的教育策略。

  毫无目的的研学旅行难以发挥教育的功能,也无法作为学校教育的辅助发挥积极作用。研学旅行是目标导向型的教育,它的产生顺应了当前的教育需求。

  研学旅行的教育意义涵盖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情感体验、品格塑造等多个方面。

  从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看研学旅行的育人价值(深度好文!)

  事物的教育

  从生活的体验中获得对事物的经验即为事物的教育。对于事物的体验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间接体验无须亲身参与,是他人总结的对事物的经验对受教育的影响。

  直接体验需要亲身参与事物进程中,伴随着参与的情绪感受和情感看法,通过理性的思考总结出对事物的完整认识。好比被火灼伤过的人体验过烈火烧身的苦楚,得出“火是危险之物,勿随意玩火”的经验。

  研学旅行也是一种事物的教育,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的结合,强调过程的体验性和探究性。比如,一些研学旅行的主题是“文化寻根”,通过寻找文化的历史渊源,在研学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形成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自豪感,这便是事物的教育。

  从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看研学旅行的育人价值(深度好文!)

  当前研学旅行存在的教育问题

  自2013年国家教育部开始研学旅行试点工作以来,多地采取积极政策、提供保障措施促进研学旅行的健康稳步发展。但是研学旅行教育功能的体现尚未有完整的理论研究作为检验标准的支撑材料,也缺乏教育监管机制,这不免引来社会的诸多质疑。

  放眼当下蓬勃发展的研学旅行市场,确实存在着教育期望与教育现实相距甚远的情况。旅游领域的知名学者Eric Cohen 在2016年做过一项实验,检测以色列青少年旅游前后对遗产旅游地的态度差别,结果显示只有小部分青少年在旅游后的态度有显著变化。

  研学效果的产生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最为核心的问题是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是否真正契合研学旅行的理念,在错误观念指引下的研学活动将产生事与愿违的教育效果,并衍生出一系列的教育问题,违背研学旅行的教育初衷。

  从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看研学旅行的育人价值(深度好文!)

  教育设计欠佳:观光旅游vs研学旅行

  错把“旅游”当“旅行”是当前研学市场的普遍问题。众多产品打着研学旅行的旗号进行社会宣传,背后的日程安排却是观光旅游的内容。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业界尚未明确说明观光旅游与研学旅行的关系,导致很多活动有了“打擦边球”的可能。

  观光旅游是研学旅行的一种方式,但是两者侧重点不同。“旅游”强调“游”,凸显观光性和舒适性,是娱乐导向。“旅行”强调“行”,凸显体验性和探索性,是学习导向。当前,研学旅行市场重“游”,而忽视了“行”。

  从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看研学旅行的育人价值(深度好文!)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1) 研学地点的选择缺乏教育考量,“游山玩水”只为旅游观光,却不懂寻求背后的教育意义。

  ( 2) 带队教师为学生提供“保姆式”的贴心服务,面面俱到,剥夺了学生体验生活的教育情境。

  从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看研学旅行的育人价值(深度好文!)

  教育方法陈旧:传统教育vs体验教育

  研学旅行不同于课堂教育。课堂教育将学生限制在教室里,教师为教育主体,学生为教育客体,学生接收教师所传达的课堂知识,多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单向互动方式。

  研学旅行主张体验教育,教育环境是整个社会大环境,学生为教育主体采取主动学习的方式,通过与教师的双向互动形成对事物的完整认识。

  市面上的众多研学活动依然沿用“填鸭式”的教育方法,每到一个景点,便将景点所富含的知识与背后的文化价值和盘托出,研学旅行导师扮演着“导游”的角色,给学生一种“到此一游”的感觉。

  美国教育家希尔伯曼说过: “我们所能学到的东西是所读东西的10%,所听到东西的20%,所看到东西的30%,视听结合能理解50%,与人探讨有 70% 的效果,亲身体验有80%的收获,给别人讲授后90% 的东西是真正属于自己了。”

  站在学生角度,一味被动地接受知识会剥夺其思考和探索的习惯,被学生吸收并消化的知识显然微乎其微。

  从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看研学旅行的育人价值(深度好文!)

  教育内容局限:技能教育vs情感教育

  纵观当前的研学旅行市场,虽然研学主题五花八门,研学目的还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活动设计出发点以技能教育为主,活动目的在于各项能力的提升,契合了当前素质教育培养综合性人才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素质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缺失不失为一种遗憾。我们的教育应该刚柔并济。“刚”指的是培养具有宽广视野和突出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柔”指的是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的情感型人才。只有兼具能力和情感的综合性人才,才能在社会竞争大流中保持独立的人格,才能不断迎难而上实现自我价值。

  从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看研学旅行的育人价值(深度好文!)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研学旅行的教育启示

  当前研学旅行存在的教育问题,实际上反映出部分研学教育的实施者缺乏对研学教育理念的把握,因而陷入任务式的旋涡,急于通过包装丰富多彩的活动完成既定任务,这与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情怀和使命相距甚远。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凸显着对人的接纳和对生命的敬重。这种充满灵魂的教育理念在25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熠熠生辉,对当前的教育工作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作用。

  从卢梭 的自然教育思想出发,探讨研学旅行的具体操作办法,是发挥研学旅行教育功能,彰显育人使命的重要法宝。

  从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看研学旅行的育人价值(深度好文!)

  放归于“自然+社会”的教育环境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倡导人的天性,主张学生回归大自然。大自然的旖旎风光不仅富含美意,同时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能够滋养心灵。

  回归自然的教育意味着回归本真,追求朴素的情感。比如,通过艰苦的爬 山登顶鸟瞰世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心中的郁结也变得微不足道,这便是大自然的疗愈功能。

  青少年社会化的形成离不开群体性的交往,朋辈交往的社会作用是其他群 体无法取代的。而研学队伍的产生实际上是一个小型社会的形成,这个小社会无疑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学生们走出孤立,与他人建立伙伴关系。研学旅行所选择和塑造的教育环境,应该兼具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从卢梭的自然教育理念看研学旅行的育人价值(深度好文!)

  依托于“集体+个人”的教育群体

  研学旅行是“点线面”的结合,“点”是指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即学生。“线”是指贯穿其中的研学活动,通过活动将每个学生连接起来。“面”是学生汇成一个整体朝着共同的目标行进。

  每个学生既是独立的个人,也是集体中的一员。卢梭说: “我们从来没有设身处地地揣摩过孩子的心理,我们不了解他们的思想,我们拿我们的思想当作他们的思想。”

  教育者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倾听学生的想法,走进他们的心里。其次,尊重与接纳是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显现出来的人性光辉。“作为一个集体,将把每一个成员 看作是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研学旅行的活动设计应该考虑到集体效能的极大化来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每个人在集体中都有展示的机会和空间。通过“集体+个人” 教育群体模式的建立,鼓励学生发挥主动精神和独立意识的同时能够参与群体协作,积极为赢取集体荣誉而努力。

  立足于“道德+情感”的教育主题

  卢梭自然主义观告诉我们,处在社会旋涡中的人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而不被其他权威所控制,这便实现了教育的目的。要在研学旅行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则必须将道德品质的培养作为研学的主要目的。

  作为研学内容设计的首要考量因素,活动不止教会学生独立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独立意识的培养和对独立精神的向往,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教会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去想。

  其次,培养善良的情感也是卢梭教育观的 重要内容 。在研学主题的设计上既要体现理想的道德因素,也要有感性的情感因素,情感的教育不一定体现在主题上,而是体现在研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不经意间的小小举动都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爱”。

  着眼于“动手+动脑”的教育设计

  卢梭是“填鸭式”教育的反对者,“看到青年人在最活泼的年岁只学习纯理论的东西,而在他们还没有一点实际的经验的时候一下投入到社会和担当事情,我认为,这种做法的 违反理性,一如它的违反自然。”

  纯粹知识的罗列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力,也不能满足青少年对世界的探索欲。研学旅行应该是一种体验式的教育,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先动手体验,进而动脑思考。

  让学生在体验中挖掘自身的潜能,同时看到自身的过失行为,通过自己的思考纠正行为,从而促进学生成长。体验式学习的方法契合了卢梭的自然后果法,即在自然情境中,通过学生自主承担过失行为产生的自然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这种看似随意的教育行为,实则是研学旅行灵魂之所在,即自然教育。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大自然 教育 卢梭 学生 自然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 01 云南保山市长陈锐离世,本月初还曾巡视考点,其父上月投案
  • 02 中方:菲律宾立即停止海上侵权挑衅,否则后果自负!
  • 03 “消失”两年后被查的“老虎”,敛财20年!
  • 04 以军承认无法消灭哈马斯 总理办公室“怒了”
  • 05 金正恩赠普京一对丰山犬

图片新闻

普京抵达越南 普京抵达越南
高温席卷全球多地 高温席卷全球多地
荷花盛放争奇斗艳 荷花盛放争奇斗艳
上千米高空!女兵乘运20演练跳伞 上千米高空!女兵乘运20演练跳伞
视频新闻
航拍桂林洪水 航拍桂林洪水
普京与金正恩拥抱道别 普京与金正恩拥抱道别
桂林遭1998年以来最大洪峰 桂林遭1998年以来最大洪峰
1次酒驾2车被毁3人被罚 1次酒驾2车被毁3人被罚

新媒体实验室

  •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