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警惕“阳光抑郁症”:你假装外向的样子,真让人心疼

警惕“阳光抑郁症”:你假装外向的样子,真让人心疼
2022年12月30日 23:05 新浪网 作者 花吃了那女孩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我的好朋友杨思远的新书《 假装自己很外向》上市了!

  这是她花了两年心血完成的一本书,写这本书的初衷,是因为她从事咨询以来,常遇到一种人,她称之为“外向孤独症患者”:

  他们善于交际,在公众场合总是给人乐观、开朗的印象,但表面越欢乐,内心越孤独;

  他们习惯戴着成熟的面具,经常帮别人解决问题,但自己的问题无人关心,只能靠自己慢慢消化;

  他们经常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伤心,但不想被发现;

  他们从小就懂得很多道理,所以变得不敢任性;

  他们渴望遇到一个真正懂自己的人,但遇到时又本能地逃避……

  小心翼翼地迎合着他人,假装外向、刻意讨好,前一秒笑得很开心,后一秒变得很沉默。在外向的面具背后,藏着的是无人能懂的疲惫。

  我们当中,一定也有不少“外向孤独症患者”。如果你感觉自己也有这样的瞬间,不妨打开这本书,体察一下自己的内心。

  真诚希望:你常常开怀大笑,不是出于假装,是因为真的快乐!

  01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和他们聊天,总觉得他们过得不错,工作很顺利,恋爱很甜蜜,人际关系也很融洽,让你羡慕不已。他们总是脸上挂满笑容,除了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常常为别人答疑解惑。

  可如果你走进他们的私密空间后,你可能会发现,其实他们同样被一堆问题缠身:他们或许正处于一段人际关系的危机之中,或许正陷入情绪低潮,又或许正经历债务危机……

  但是,他们会把这一切隐藏起来,呈现出一种“我很好,我过得很不错”的假象。

  有人说,成年人的世界,悲喜自渡。你展露自己的脆弱,无法体现自己的成熟,也换不来任何好处。

  所以,很多人在成为成年人的路上,慢慢学会了隐藏自己内心的脆弱和不安。

  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可如果长期把自己的脆弱和不安隐藏起来,生活真的能够好起来吗?自己真的能变得成熟吗?

  恐怕未必如此。

  02

  2021年,一则消息在教育圈引发热议,美国埃默里大学牛津学院的中国留学生张某某自杀了。

  张某某是一个典型的学霸,从小成绩优异,托福成绩接近满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印象中,张某某性格开朗,常常面带微笑。

  这样一个性格外向、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的人,竟然选择了自杀。

  有人猜测,张某某极有可能患上了“微笑抑郁症”。

  微笑抑郁症是一种非典型的抑郁表现形式。患者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很开心,甚至很有幽默感,但在微笑和乐观的面具背后,他们的内心却充满了无价值感,甚至是绝望。就像很多人在朋友面前保持着很开心的状态,当自己独处的时候,却常常感到悲伤。

  近些年,我们常常看到类似的新闻事件,一些平时看上去开朗乐观的公众人物因自杀而离世。

  微笑抑郁症,已经成为潜伏在我们身边的杀手。

  那些平时习惯表现得“我很好”的人,需要警惕的是:所有被你刻意隐藏起来的负面情绪,可能会给你带来超乎想象的影响。也许一开始这些负面情绪只是让你感觉身体不适,比如失眠或者精神萎靡;但负面情绪在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便会将你推向绝望的深渊。

  03

  大多数人的抑郁,其实都和自我压抑有关。

  自我压抑是指当情绪被唤起时,一个人不做出任何表达性的举动,而是克制自己释放出表现该情绪的表情、行为和语言等,以此掩藏自己当下的情绪体验。

  除了情绪外,这类人往往还会压抑自己的想法、欲望。

  一个人选择自我压抑,通常和其隐秘的潜意识相关。

  记得有一次,我正打算出门办事,刚走出家门,就听到对门邻居家的孩子在哇哇大哭。伴随着孩子的哭声,还有大人的吼骂:“你再哭,再哭我还打你,听见没有?”

  大人责骂不休,孩子的哭声更大了。紧接着,那位母亲真的又去打了孩子,于是孩子哭得更加撕心裂肺……

  站在门口的我实在听不下去,忍不住过去按了一下门铃。那位母亲隔着防盗门看着我,冷漠地问了一句:“什么事?”

  我很克制地说:“听孩子哭了这么久了,你应该也教训累了吧,差不多就得了。”

  听完我说的话,那位母亲冷冷地瞥了我一眼,丢下一句“神经病”,然后重重地关上了门。

  听着孩子的哭声,我只好无奈地离开。

  做心理咨询的这些年,我遇到过很多来访者,他们小时候都有过和被打小孩类似的经历:被父母打骂,父母还不允许自己哭,只要自己一哭,父母就打得更厉害,一直打到自己不哭为止。慢慢地,他们真的习惯了被打的时候一声不吭。

  就像这个被打的小男孩一样,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如果他的自我表达总是被忽视,或者他的自我表达总是遭到他人的否定和压制,那么他就会渐渐地学会用压抑代替表达。

  那些总是向外界表达“我很好”“我过得不错”的人,只是在表面上努力地展现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的体面,内心深处却潜藏着深深的恐惧。他们害怕的是,自己的脆弱和不安无法得到别人的回应。

  04

  有些人自我压抑的形成,甚至发生在生命更早期。

  0~1岁,在弗洛伊德描述的心理发展阶段中,被称为“口欲期”。婴儿是通过口腔活动与这个世界进行链接并获取快感的,所以喜欢将各种各样的东西往嘴里塞,这就是口欲期的典型特征。

  在口欲期,婴儿要体验和母亲从共生到第一次分化(断奶)的心理发展过程,如果这个过程发展得比较好,就会为孩子将来独立人格的塑造、边界意识的建立等奠定良好的基础;反之则容易出现相应的问题,比如,孩子长大之后很可能会表现出表达困难、言语错乱等行为特征。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阶段形成的表达障碍,我们可以假设一个情境:

  你是一个刚出生没多久的婴儿,家门口轰隆隆的火车声经常让你感到害怕,于是你用自己的哭声表达着自己的恐惧。而母亲并不怎么理会你的哭闹,偶尔还会带着责怪的语气拍你几下。你从母亲的反馈中看到了自己的“不可爱”“不乖巧”“不懂事”,于是你开始在潜意识里责怪自己,并体会到深深的羞耻感。与此同时,你认为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对母亲的攻击,让她体验到了不快。

  尽管事实上你并没有错,但你还是在潜意识里认同了自己的羞耻感,认为表达自己就是对别人的攻击。

  在你长大后,这个潜意识使你经常允许别人跨过界限对你进行心理掠夺,即使你感到难受,也从来不懂得拒绝。因为你惧怕表达自己的难过,那意味着你要体验与之伴随的羞耻感。

  05

  那些伪装自己“过得很好”的人,他们内心被过度压抑的负面情绪终将以更加激烈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

  伪装必然伴随着内心的恐慌,在隐藏的同时害怕被发现、被戳破,所以假装“我很好”,但这样就会妨碍与他人建立真实而深刻的链接。

  一个人要想真的让自己变好,就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敢于袒露自己内心的脆弱和不安。

  在我的咨询个案里,有一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来访者是一位习惯自我压抑的女士。我告诉她:“从你和我建立咨询关系这一刻开始,你要学会尊重自我的感受。”

  她接下来的一句话让我感到异常诧异,她反问道:“什么是自我的感受?”

  长时间的自我压抑居然让她变得如此麻木,连自己的感受都搞不清楚了。为此我不得不带她去尝试连通自己真实的内在,体验真实的喜悦、快乐、悲伤、难过、委屈、焦虑等情绪状态,然后告诉她,这些就是她的感受。

  我们要先学会尊重自己的感受,再去勇敢地表达自己。

  我们每个人最终寻求的,都是真实的自己能够被人看见,从而与外界建立更多深刻的链接,让人生变得更有意义。真实的自己,并不来自刻意的装扮,而是无所畏惧的展现。

  重磅消息:新书发布

  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你重建自信的转折。

  愿我们2023都能更快乐。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抑郁症 情绪
来自于:广东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 01 大凉山血色彩礼:36.8万元,两条人命
  • 02 湖北松滋警方通报“警车高速拦停私家车”:涉事民辅警停职
  • 03 拜登反对拜登又一例!华春莹再晒对比图
  • 04 国安机关侦破多起航天领域间谍案:涉及以利诱胁迫等手段窃密
  • 05 普京访华!欢迎仪式有几个特别安排

图片新闻

文物表情包   文物表情包
巴西南部暴雨灾区 巴西南部暴雨灾区
故宫游客花式遮阳 故宫游客花式遮阳
上千米高空!女兵乘运20演练跳伞 上千米高空!女兵乘运20演练跳伞
视频新闻
杭州天空疑现陨石 杭州天空疑现陨石
博主打假“鬼秤”遭围堵 博主打假“鬼秤”遭围堵
三千多万征地补偿款被理财 三千多万征地补偿款被理财
丫丫酣睡的样子太治愈 丫丫酣睡的样子太治愈

新媒体实验室

  •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