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改革开放名人堂丨袁隆平

改革开放名人堂丨袁隆平
2019年01月11日 16:32 新浪网 作者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改革开放名人堂丨袁隆平

  2018年,袁隆平获得改革开放杰出贡献表彰,公示中对他是这样评价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

  袁隆平自工作以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域领先世界水平,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

  袁隆平的成长

  袁隆平祖籍江西德安,1930年出生于北京,出生档案上还有林巧稚的签名。袁隆平成长的年代, 正值战乱的年代。 年幼的他随父母四处迁徙, 尝尽逃难的艰辛。 经历了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他决心要让中国人民吃上饱饭。

  改革开放名人堂丨袁隆平

  协和医院档案记载着袁隆平出生时的有关情况。

  (资料图片)

  1949年~1953年,袁隆平就读重庆相辉学院(今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

  改革开放名人堂丨袁隆平

  大学时的袁隆平。

  (资料图片)

  袁隆平为什么学农?他这么说的:

  “很多人对学农业专业有想法,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我考大学的时候,大半壁江山已经是共产党的天下,全国大部分都解放了。国民党政府管辖之下的大学已经没剩下几所了,只是在四川还有几所大学。我是1949年9月上旬进大学的。当时我知道重庆北碚有一所与复旦大学有渊源关系的相辉学院,于是我选择了进相辉学院,农业是第一志愿。

  ……

  我之所以选择学农,其实缘于从小产生的志趣。那是在汉口扶轮小学读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带我们去郊游,参观一个资本家的园艺场。那个园艺场办得很好,到那里一看,花好多,各式各样的,非常美,在地下像毯子一样。红红的桃子结得满满地挂在树上,葡萄一串一串水灵灵的……当时,美国的黑白电影《摩登时代》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影片是卓别林演的。其中有一个镜头,窗子外边就是水果什么的,伸手摘来就吃;要喝牛奶,奶牛走过来,接一杯就喝,十分美好。两者的印象叠加起来,心中就特别向往那种田园之美、农艺之乐。从那时起,我就想长大以后一定要学农。

  改革开放名人堂丨袁隆平

  在研究杂交水稻的实践中,袁隆平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敢想敢做敢坚持,相信自己能够依靠科技的力量和自己的本事自主创新,终于获得巨大成功。(资料图片)

  随着年龄的增长,愿望更加强烈,学农变成了我的人生志向。到了考大学时,父亲觉得学理工、学医前途应该会很好,但我却想学农。母亲也不赞成我学农,她说学农很辛苦,那是要吃苦的,还说要当农民啦等等。我说我已经填报过了,还说她是城里人,不太懂农家乐,有美好的地方她没看到。我说我以后办了园艺场,种果树、种花卉,那也有田园乐!我还跟她争辩农业的重要性,说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没有农民种田,就不能生存……父母最终还是尊重了我的选择,我如愿以偿地进了私立相辉学院的农艺系。

  改革开放名人堂丨袁隆平

  从1981年6月获国内第一个特等发明奖开始,袁隆平至尽已经获得数十项国际国内大奖,在世界上享受很高声誉。图为他1993年获美国菲因斯特基金“拯救饥饿奖”。(资料图)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1950年,经过院系调整,私立相辉学院与四川大学的相关系科、四川省立教育学院的农科三系合并组建为西南农学院,我们这个系就改称农学系了,校址在重庆北碚。我在这里学习了四年,直至大学毕业……说实在的,很多人对学农有想法,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学农”。

  ——《袁隆平口述自传》

  改革开放名人堂丨袁隆平

  袁隆平获得2011年"马哈蒂尔科学奖"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改革开放名人堂丨袁隆平

  袁隆平

  袁隆平一生追求的梦想:杂交水稻覆盖全球。如今,杂交水稻已推广到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也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经历过饥荒的袁隆平,他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解决粮食增产问题。1964年,他在籼稻田中找到了一株奇异的“天然雄性不育株”;1970年,在海南寻到不育野生稻,并命名为“野败”;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实现了“三系”配套成功;到1995年,两系法杂交稻研究取得突破进展;1998年超级杂交稻研究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2017年,超级杂交水稻百亩示范片测产验收,平均亩产达1152.3公斤,最高亩产达1209.5公斤,再次刷新了新的世界纪录。

  改革开放名人堂丨袁隆平

  植物雄性不育的主要特征是雄蕊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有正常功能的花粉,但是其雌蕊发育正常,能够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

  除了杂交水稻之外,袁隆平致力攻克的另外一个难题是“海水稻”的研发,2017年,开始在白泥地实验基地进行耐盐碱水稻筛选,研发主攻方向集中在杂交稻的配种育秧上。2017年9月,其中一个选育品种小面积测产最高产量达每亩620.95公斤。2018年6月,他带领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团队在迪拜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取得成功,测产最高亩产超过500公斤。这是全球首次在热带沙漠实验种植水稻取得成功,为沙漠地区提升粮食自给能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和改善沙漠地区生态环境再添“中国贡献”。

  改革开放名人堂丨袁隆平

  在“海水稻”取得阶段成功、备受瞩目的同时,质疑争议接踵而来。“海水稻”与海水毫不沾边,名不副实?大批良田都得不到充分利用,在产量低、种植难度大的盐碱地试验价值何在?“海水稻”耗费大量淡水资源?

  改革开放名人堂丨袁隆平

  水稻试验田

  但每一项科学成果,总会在不断探索、试错中产生;创新总与争议并行,从而促进了科技进步。相信在未来,通过不断观察、实验、探索,一定能找到了改变全人类粮食问题的另一种“可能性”。

  改革开放名人堂丨袁隆平

  “巨型稻”,能否载起稻穗的未来?

  稻穗“压弯了枝头”是幅美景,“瘦弱的”稻秆恐不能承受稻穗重量的无限增加,矮秆稻产量创新好似要遇瓶颈。寻找生物量更大的水稻品种就成为稻米生产发展的必然。“巨型稻”便应运而生。

  改革开放名人堂丨袁隆平

  巨型稻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在现有优异种源的基础上,运用突变体诱导、野生稻远缘杂交、分子标记定向选育等一系列育种新技术,研发出2米左右的巨型稻,它具有株形高大,集散适中,叶挺色深,光合效率高,茎秆粗壮达到18.5毫米,抗倒伏,抗病虫害,耐淹涝。

  巨型稻有自己独特的种质材料优势,但亩产离水稻亩产世界纪录还有一段差距,农民采用大众化的种植管理方式可以轻松种出850公斤水稻。同时巨型稻株形高大,稀植,叶茂且冠层高,这就为蛙、鱼和泥鳅等稻田养殖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具有适宜种-养结合的优势。水稻新品种的研发,种养模式的试验,无论是高产稻还是巨型稻,都在探索水稻发展和农民生产的新途径。

  改革开放名人堂丨袁隆平

  人类改造水稻的脚步从未停止。直到现在,水稻仍旧养活了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未来,更多优质高产的新品种将会出现,更多地解决人的吃饭问题。人类对它的追求和改造,逐渐形成了独有的种植文化,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改革开放名人堂丨袁隆平

  看那那一环环一片片、一望无际的丘陵水稻梯田,绵延在高原山间,无不令人眩目而惊叹

  改革开放名人堂丨袁隆平

  世界最大人工“水稻梯田”——科迪勒拉水稻梯田,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改革开放名人堂丨袁隆平

  不同种类的稻米

  水稻是美的,它因淳朴的外表、淡淡的飘香而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梧桐更佳音”。人类对它的追逐这一穗穗压低了杆的稻穗,一粒粒洁白的米,它陪伴着我们一代代、一辈辈,走过了漫长的历史,它晶莹洁一如从前。

  编辑:6000

  设计:淼淼

  策划编辑:小薛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袁隆平 水稻 海水稻 亩产 稻穗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 01 筋膜枪洗杨梅上热搜 网友:很有想法
  • 02 宁德时代“896”奋斗100天?宁德时代内部员工:部分员工接到通知,非全员强制
  • 03 冒烤鸭店铺正在批量倒闭
  • 04 女排世联赛中国3-0波兰 9胜3负排名第4晋级总决赛
  • 05 菲政府申请扩展南海大陆架,专家:蓄谋已久!

图片新闻

全力抗旱保苗 全力抗旱保苗
7米高《父亲》雕塑 7米高《父亲》雕塑
北京高考评卷工作 北京高考评卷工作
上千米高空!女兵乘运20演练跳伞 上千米高空!女兵乘运20演练跳伞
视频新闻
探寻高考阅卷点 探寻高考阅卷点
姜萍中考621分却上中专? 姜萍中考621分却上中专?
记者卧底揭禽类屠宰厂乱象 记者卧底揭禽类屠宰厂乱象
男子卧铺面对女乘客裸睡 男子卧铺面对女乘客裸睡

新媒体实验室

  •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