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上市公司信托理财趋理性!平安、光大、中融等最受欢迎!

上市公司信托理财趋理性!平安、光大、中融等最受欢迎!
2022年06月25日 10:44 新浪网 作者 上海信托圈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导读:从信托公司来看,平安信托、光大信托、中融信托、粤财信托等最受欢迎,平安信托和光大信托均获得了10家上市公司认购。

  

  上市公司利用信托理财的热潮或将退去。

  《中国经营报》记者根据Wind相关数据统计获悉,截至6月15日,共有47家上市公司购买了信托产品,累计认购信托产品规模约为63.87亿元,不到去年同期认购规模的一半。

  其实,固收信托理财一直是上市公司现金管理的主流选择之一,不时也有“上市公司买信托”的消息上报。公开信息显示,2018年,共有89家上市公司进行了404次信托理财,购买信托产品合计规模超过300亿元。即便在信托业遭遇严监管的2020年,上市公司同期(记者注:与今年同期)购买信托理财的规模也有100亿元。

  信托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当前信托市场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强监管持续之下,再叠加信托产品违约风险,上市公司购买信托理财已经不像以前那样轻松。

  不仅如此,本报记者注意到,近期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遭遇到各种情况:有的因产品逾期被监管发函问询,有的因信托纠纷案件向法院起诉,但也有一些上市公司逆势大手笔认购信托产品……

  01

  上市公司购买信托理财应理性

  浙江美大(002677.SZ)是信托理财的逆势入局者之一。

  近日,浙江美大公司披露称,使用闲置自有资金向中融信托购买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产品,合计金额3亿元。而在此前的两年里,浙江美大均未认购过信托。

  根据披露,浙江美大购买的是某信托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该信托计划投资范围: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新基建、新能源、电竞游戏研发、 高科技、生物医疗等行业的优质企业,包括但不限于债权类资产和权益类资产。

  但对于浙江美大“壕”买3亿元信托产品一事,多位投资者在互动平台的提问透露出了担忧。

  有投资者问道:“惊闻贵公司一次性购买3亿元信托理财产品,此举是否过于激进?如何避免信托展期和违约发生?”“目前已有多个上市公司认购的该款信托产品出现了展期或违约……公司为什么还要认购该信托产品?这次认购信托产品是否也是用于给房地产公司放款?如果明知这样还认购该信托产品,造成亏损,是否属于危害小股东行为?”

  对此,浙江美大6月12日回应表示,公司购买该信托产品是经认真审慎考量,并确保公司日常经营和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的,同时公司相关部门会及时跟踪信托产品进展情况,如发现存在可能影响公司资金安全的风险因素,将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投资风险。

  无独有偶,6月9日,安克创新就购买的1亿元信托理财产品出现逾期一事作出回复。相关公告显示,其认购的某信托651号产品,底层资产为YGC集团旗下长沙中泛置业有限公司的“YGC·长沙尚东湾”项目,资金用于该项目的开发建设。该产品产生逾期风险的原因主要为:受宏观环境、政策调控、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地产行业整体下行,借款人和担保人出现流动性困难,未能按期支付应付的信托贷款本金及利息。

  对于上市公司购买理财,有业内人士此前曾对本报记者指出,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角度出发,部分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但募资的初衷应该是投资主业,用于实体经济。若上市公司理财“过热”或作为长期性投资,则可能导致资金在金融领域空转,对实体经济有所伤害。并且,高收益往往意味着高风险,“踩雷”是近年来大资管行业投资者需要面对的问题。

  02

  有进有退

  整体而言,在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清单”中,信托产品正在减少。

  某上市公司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分析,上市公司通常偏好购买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等保本理财类产品。过去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较高,所以受到追捧;但是现在受资管新规影响,信托产品打破刚兑并逐步走向净值化,且部分信托产品特别是投向地产的非标类资产的风险逐渐暴露,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随之下降。

  《中国经营报》记者根据Wind相关数据统计获悉,截至6月15日,共有47家上市公司购买了信托产品,累计认购信托产品规模约为63.87亿元,不到2021年同期认购规模的一半。

  2021年同期共有61家上市公司“大手笔”拿出162.59亿元购买信托,2020年同期的数据则是54家上市公司和100.55亿元。也就是说,2022年购买信托的热度是三年来最低的,且认购资金规模较2021年同期大幅下降六成以上。

  根据媒体报道,2018年,共有89家上市公司进行了404次信托理财,购买信托产品合计规模超过300亿元。2019年同期(记者注:与今年同期),共有52家上市公司进行了216次信托理财,购买信托产品合计规模为202.9亿元。

  结合上述的2020年以及2021年数据来看,上市公司购买信托理财规模下滑明显。

  具体来看,2021年同期,购买信托的61家上市公司中,有41家今年“退出”了信托理财的名单,包括陆家嘴(600663.SH)、恒生电子(600570.SH)、银都股份(603277.SH)和好太太(603848.SH)等2021年信托投资规模超过5亿元的上市公司。

  此外,仍继续投资信托产品的20家上市公司当中,亦有11家投资额度减少。伴随着信托认购规模的降低,信托产品在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市场中占比降低至0.43%。

  从信托公司来看,平安信托、光大信托、粤财信托、中融信托等最受欢迎平安信托和光大信托均获得了10家上市公司认购

  值得注意的是,仍有27家上市公司,在2022年选择入局,除了上述提到的浙江美大,还包括兆驰股份(002429.SZ)、盛视科技(002990.SZ)、达瑞电子(300976.SZ)等上市公司。

  03

  存在五方面风险

  “受房地产市场整体下行等因素影响,部分地产信托产品风险逐渐暴露,这不仅影响到投资者购买产品的信心,还使得部分上市公司的股东担心信托产品出现逾期或亏损。”

  某信托公司财富业务人士分析表示:“们也应看到,信托公司的产品供给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少了,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多了,但这可能并不太符合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理财需求,他们还是更偏好有确定收益率的产品。”

  从认购的信托产品来看,今年以来,投向债券市场的信托产品更受青睐,如“平安信托周周成长债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光信·光禄·鑫汇优债定开6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等。此外,部分上市公司也尝试购入了一些信托公司转型中布局的新产品,例如,微光股份购买了4000万元“平安信托安稳TOF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对此,普益标准研究员王丽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在购买信托产品时或会面临以下几方面风险:一是信托产品不易转让,流动性相对缺乏;二是容易受到其他参与主体的风险干扰;三是底层资产投向市场下行的风险;四是受托人抽逃资本金、挪用信托资金和进行利益输送等道德风险;五是相关增信措施无效、资金投向违规等法律风险。

  针对以上几方面风险,王丽婷建议:投资者可以结合底层资产情况、信托资金所投项目的资质、项目增信措施、相关风控措施和交易对手的实力及行业影响等多方面因素对项目进行基础研判。同时,投资者还可以关注信托合同中涉及各方利益的相关条款和违约责任界定,底层资产投向所处市场的走势,信托产品的购买渠道是否正规,销售过程是否存在违规行为等其他因素,综合评估信托项目的收益和风险,提前规避部分风险,从而更为合理地配置信托资产。

  来源:中 国 经 营 报/陈 嘉 玲/广州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信托产品 认购 光大 浙江美大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 01 35岁王大雷含泪道歉:世预赛作为队长没带队赢泰国 我有责任
  • 02 乌克兰第一副外长来华磋商,泽连斯基什么问题?
  • 03 “柬埔寨不愿做棋子”,洪森很不给美国防长面子
  • 04 波神复出20分东契奇30+10 绿军大胜独行侠1-0
  • 05 刷屏了,1亿元的保单一次付清!被保人0岁,自5岁开始每年可领300万元?知情人士:属实!业内人士:几个亿的大单也不稀奇了

图片新闻

国足1-1战平泰国 国足1-1战平泰国
以军军事行动部署 以军军事行动部署
多彩活动迎端午 多彩活动迎端午
上千米高空!女兵乘运20演练跳伞 上千米高空!女兵乘运20演练跳伞
视频新闻
高考送考仪式感 高考送考仪式感
直击北京考卷押运现场 直击北京考卷押运现场
法国纪念诺曼底登陆80周年 法国纪念诺曼底登陆80周年
战机与朝霞齐飞氛围感拉满 战机与朝霞齐飞氛围感拉满

新媒体实验室

  •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