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家暴戏连拍20个小时,佟丽娅如何演好受害者?

家暴戏连拍20个小时,佟丽娅如何演好受害者?
2023年08月19日 18:19 新浪网 作者 娱理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8月17日,由佟丽娅、吴昱翰主演的反家暴题材电影《我经过风暴》正式上映。继2001年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后,再一次有一部充满力量的、揭露出残酷现实的电影进入大众视线,让家暴这个严肃议题再一次被大众讨论,两位演员都表示,出演这样一部电影是有意义的。

  导演兼编剧秦海燕则表示,这部电影探讨的话题并不仅限于家暴,还有诸如女性困境、社会赋予大家的枷锁和标签等问题,同样在影片中有所涉及,也同样应该引起大众的关注和反思。

  

  恐弱情绪

  谈到家暴这个话题,可能很多人会有一个误区:文化水平较低的人更软弱更容易遭遇到家暴。

  导演秦海燕在搜集了大量的家暴案例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有很多女强人受过高等教育、有知识有文化、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但却偏偏遇上了家暴。

  在《我经过风暴》中,秦海燕就创造了这样一个家暴受害者徐敏——为了家庭她努力工作打拼,常常在外应酬到深夜,但同时把两个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丈夫陈均是大学老师,同样也有体面的工作,但是他不满意徐敏与人应酬、也不满意她常常很晚回家,于是最初的言语辱骂逐渐升级为动手家暴。

  

  徐敏这样一个自身优秀又爱家顾家的完美女人惨遭家暴,足以引起大家对于家暴的重视——家暴并不是因为受害者犯错,也不一定是因为施暴者文化程度不高,家暴就是一种亲密关系的控制方式,它离我们并不遥远。

  “我进行了很多的采访,施暴者会用这种方式让受害者觉得我到底有什么错,施暴者会让受害者觉得你挨打是因为你有错,但这个是完全不应该的,并不是因为你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施暴者才去打你,而是家暴这个事情就是不对的,所以我觉得不完美受害者这个事情本身就是一个虚假的概念,只有有罪的施暴者”,秦海燕说。

  将受害者定位为一个经济独立的高知女性,秦海燕还想探讨的是女性常常会有的恐弱情绪。

  “这些女强人不知道家暴怎么就落在了自己身上,她没办法接受我怎么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就会降低她的价值感,不愿意对外界甚至朋友诉说,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受害者,会觉得很没有面子。”

  这种有“恐弱”情绪的女强人是离秦海燕最近、也是她最能理解的一个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她就发现独立女性这个标签本身就成为一批女性的枷锁,“你必须事业有成,必须非常优秀,同时你又要结婚,有孩子,然后又非常顾家,要变成那种六边形战士,这本来就已经非常为难了,但有了孩子以后你又要更多去考虑别人,很难去考虑自己,所以觉得徐敏这个人物可能就是最接近我的一种人,所以才选择用这样的一个人物去进入家暴这个题材。”

  

  《我经过风暴》的剧本秦海燕写得很澎湃很顺利,一个多月写完大纲,又用了一个多月写完剧本,拍摄时的剧本和初版剧本几乎没有改动。

  秦海燕塑造的徐敏一直是个渴望阳光的人物,她坚定地选择了离婚,想要为自己和孩子打破婚姻的困境,秦海燕说拍这样的电影并不希望让大家觉得窒息和压抑,而是获得勇气和力量:

  “我觉得徐敏这个人物是非常勇敢的,我采访中遇到的很多的受害者,就会有一种习得性的无助,大部分经历了长年的家暴是走不出来的,我觉得首先徐敏第一步选择离婚,就已经非常勇敢了,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她因为孩子可能会考虑要不要再努力一下保持家庭的完整度,但是她最终还是选择一定要这样挣脱出来。”

  

  

  演员的选择

  2001年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热播后,演员冯远征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贴上“家暴男”的标签,梅婷则表示戏中一些家暴的戏份真的让她感受到生理不适,足见家暴戏不好演,且敢接这样的戏要有很强的心理承受力。

  导演秦海燕表示,男主角并不好找,很多演员都有顾虑不敢接,女主角徐敏是很早就定下了佟丽娅,她进组之后甚至也参与了casting的工作,帮忙询问认识的一些男演员是否愿意来演男主角陈均,“找了几个月的时间,很多人看了剧本以后还是很有创作的欲望的,因为这个人物有很丰富的层次,但是我也非常能理解大家会有这种顾虑,最后还是没有来,但是找到大翰的时候,他还真的就是基本没有顾虑,他就是瞬间说他要来,还蛮感谢他的,我觉得是需要勇气的。”

  吴昱翰的太太在电影首映礼上透露,两人从初中相识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生活中的吴昱翰其实是个情绪非常稳定的好丈夫和好爸爸,与角色完全不同。吴昱翰自己则表示,每次遇到新角色,他都会和太太商量是否要接,“这次她比我答应得更快一点,说你去能演好。”

  

  在吴昱翰看来,《我经过风暴》这部电影通过扎实的文本故事,让观众认识到家暴的危害,所以他很希望参与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

  秦海燕在写女主角徐敏的时候,脑海中虽然没有具体的某个演员的模样,但她希望对方是有婚姻经历的演员,找到佟丽娅后,两人可谓是双向奔赴,完全不需要说服她,“我觉得可能在某一个节点上,我们都想说我们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里,我们要勇敢地活出自己,照顾一下自己的感受,她可能也刚好在这个节点的时候,她觉得这个角色和她很契合。”

  电影中的徐敏在婚姻中遭遇了一些问题,这种非常写实和生活化的角色难免会让一些网友将角色和演员的经历放在一起联想,佟丽娅表示作为一个专业的演员,她并不会在意这些:“演员可以把你生活中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把你受过的这些经历或者是伤痛借鉴到戏里,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我觉得对于演员来说,要什么样的角色都尝试,戏里的徐敏需要勇敢一些,我佟丽娅也需要勇敢,难道我为了担心别人说这回演了一个离异的女人,那就不演戏了吗?那不可能。反而是用我们的作品告诉大家,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很多的困难,如何去用智慧去解决,这才是我们影片的意义。”

  

  

  家暴戏如何拍

  佟丽娅和吴昱翰在《我经过风暴》之前并不认识,为了培养出两人和两位小演员一家四口的感觉,秦海燕先用了一天半的时间拍摄了一些剧本之外的东西,让他们先过起小日子,比如一家四口在一起吃饭,小朋友一大早来闹醒父母等等,这些温馨相处的戏份后来被选择性地剪出来,就是影片开头的那些蒙太奇。

  然后到了第三天下午,就开始拍摄徐敏和陈均激烈争吵,前两天刚建立起的美好生活,被迅速地亲手扯碎,这样的戏份让佟丽娅和吴昱翰都感觉到非常窒息。

  为了贴近角色,吴昱翰只能尽可能去共情陈均这个人物,尝试站在他的立场上去思考他做出这些错误行为的心理动机,他没有故意去把陈均塑造成一个坏人和变态。这个过程其实很拧巴,每次拍完戏吴昱翰都不看回放,“因为我担心看完以后就跳出来就不会演了,因为看见以后你就会站在另一个角度,会很抵制这样的事情,但是你演的时候你又必须要去理解这个人。”

  整部戏的家暴戏拍摄基本没有跳拍,情绪是逐渐升级的,从一开始的语言暴力演化到后面的动手。吴昱翰对佟丽娅根本下不去手,只能跟自己较劲,把自己的手都给抠破了。这时候佟丽娅就会去安慰他,告诉他打哪里不疼,让他放心去表演。

  

  美术置景在棚里搭了一个家,每次拍到家暴戏,基本都是徐敏下班后很晚到家,孩子已经睡了,房子里只黑乎乎地留着一盏灯,此时气氛已经很压抑了,旁边还有陈均不停施压、辱骂、动手,佟丽娅说,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代入情绪,让她常常喘不过气来,“我是一个天生就比较阳光、自我康复能力挺强的人,导演一喊‘咔’我就马上会冲出棚,在外面站一会儿,我需要吸收一点外面的新鲜空气和阳光。”

  最让佟丽娅崩溃的是片尾呈现的那场当着儿子的面被家暴的戏,徐敏躺在床上,陈均不停施暴,孩子在旁边哭喊,而陈均此时却告诉儿子,就应该这样制服一个女人。

  那场戏是临近杀青的时候拍的,拍了20多个小时,演员演到筋疲力尽——被打者神情恍惚想要杀人,施暴者进入打人打到亢奋的状态——导演用这么长时间的拍摄让演员更加贴近角色。“拍得我们都快要得心脏病了”,佟丽娅说,“心脏都突突跳,甚至不敢多喝一杯咖啡,就觉得心脏要崩出去了。”

  

  同样耗费能量的还有最后的法庭戏,秦海燕透露,法庭戏最后剪碎了,但其实表演的时候是连着演完的,当时法庭的环境是下面坐了一两百个旁听席的群众演员,就像一个剧场,佟丽娅一口气演了半个小时,全情投入,“演完她整个人是湿透的,泪水、汗水,然后所有群众演员真的都哭了,那一场戏演下来掌声雷动。”

  为了不同的角度和景别,这样的戏佟丽娅又接着演了十几遍,分成四天拍摄完成,对佟丽娅的体力和心理都是极大的考验。

  开机时拍摄的那一天半美好生活的片段,最终被秦海燕剪成了一个MV用来刺激演员,在法庭戏的时候,佟丽娅就会跟导演说,你再给我看一眼那个MV,看着曾经的美好生活被撕碎,然后找到法庭戏那种极致的状态。

  

  

  家暴之外

  家暴是《我经过风暴》探讨的核心议题,但在家暴之外,电影同时也让观众思考原生家庭、代际传承、亲密关系、社会枷锁、女性困境等等。

  在搜集家暴行为的资料时秦海燕发现,家庭暴力是有代际传承的,很多目睹父母家暴的儿童,最后也变成了家暴的施暴者或者受害者。秦海燕在剧情里设置了陈均原生家庭这条线——陈均母亲长期受丈夫的家暴,所以身上会有烟疤,丈夫在陈均八岁的时候早逝,母亲逐渐也变成一个加害者,开始对陈均使用戒尺等暴力的东西。

  陈均的母亲和徐敏是一组相似的对照组,同样在婚姻中经受了暴力,但徐敏不愿意这种代际传承再延续下去,不愿意自己的孩子生活在暴力的恐惧中,甚至成为下一个陈均,所以她最终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

  法庭上,当徐敏对陈均母亲说,您应该是最能理解我的,陈均母亲告诉她都是这么过来的,忍一忍不就过去了吗。这句窒息的台词其实是导演对女性困境的一种揭露:很多女性,尤其是陈均母亲这一辈人,一直生活在一些所谓的社会评价体系的枷锁里面,认为结了婚就不要离。

  

  电影中很多人物都在一些外界赋予的价值枷锁里挣扎,“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一些困境”,秦海燕说,“他们都活在一些评价体系和标签下面,所以才会痛苦。”

  比如小律师是个北漂,也会面临家里催婚,告诉她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这其实是社会传统价值观对于女性的偏见。

  比如电影中的徐敏努力打拼,这两年赚了一些钱,整个家庭显示出了“女强男弱”的构造,这让陈均心里开始不舒服,这个不舒服是什么带来的?其实就是社会的传统定义带来的枷锁,让他变得痛苦和挣扎。

  

  电影开头有一场让观众很窒息的戏:当时徐敏已经下定决心离婚,然而在饭桌上所有人都抱着“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的态度劝她不要离婚。导演秦海燕透露,这场戏其实也是她个人的亲身经历,“我现在是个单亲妈妈,有三个小孩,我自己在离婚的过程中是亲身经历那个场景,男方的朋友还有一些家人当时真的也是围剿,我觉得一桌子大家都在围剿你的那种感觉,没有人倾听你的感受是什么。当然我父母其实是非常给我底气的,我父母是站在我身边支持我的。”

  即使没有被家暴甚至婚姻的经历,观众也可以从这场戏中找到共情点——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却不顾你的真实感受,逼迫你去做一些事情,这可能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遇到过的困境。

  秦海燕说,她从小到大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学习特别好,很早就结婚生子,一直活在别人的期待当中,后来才慢慢找到自己真正想活出的价值,她也想通过电影把她对于人生的这种感悟传达出去。

  

  

  恐婚恐育?

  这个暑期档接连有电影会让观众产生“恐婚恐育”的情绪,直接展现家暴的《我经过风暴》也让一部分观众有了这方面的担忧,但主创们认为,应该从更积极的方面去理解电影。

  导演秦海燕说,家暴的核心就是一种亲密关系的控制方式。在路演中她发现很多情侣、夫妻看完电影后,会反思不要再在今后的相处中以爱之名控制和绑架彼此,会思考如何用一种健康的方式去沟通。

  吴昱翰透露,他看完电影后第一反应就是审视自己,去思考作为丈夫和父亲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家人,“我们拍这个片子的目的不是告诉大家结婚太可怕了,你一结婚就会遇到这样的人,这怎么可能呢?还是幸福的家庭居多的,我觉得大家看完以后,尤其男性看完以后,至少我看完以后,咱们都会从中找到你自己要去审视的那个点,也许你不会经历风暴,但是至少去减少一些生活当中的一些错误的事情发生,更多人看了电影,可能这样的事情就会发生得更少一点。”

  

  佟丽娅则表示,这部电影让她思考,作为家长如何让孩子在爱中成长,也会让她认识到不能做冷漠的邻居,“大家邻里之间朋友之间多一些关爱,也许你又能无形中拽一个人于水深火热之中,一个好的作品就是这样能去感染一些人,去影响一些人。”

  至于恐婚恐育的情绪,佟丽娅也认为观众应该从积极的角度看待,“我们依旧要对美好的爱情要有美好的向往,电影就是提出问题,让观众去找到更好的答案,然后让大家去智慧地面对生活中已经遇到或者有可能遇到的这一系列的问题,以徐敏为一个警戒线,大家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陈均 徐敏 我经过风暴 佟丽娅 吴昱翰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 01 细节披露:中美防长谈了什么
  • 02 中央督察组通报后,张华、王永平被查
  • 03 “金包铜”骗走253亿?武汉金凰诈骗案,细节曝光
  • 04 吃西瓜籽肚子里会发芽:揭开童年父母经典骗术的真相
  • 05 特朗普因祸得福?马斯克、阿克曼等大佬表态力挺,网络捐款也暴增!

图片新闻

高三生喊楼助威 高三生喊楼助威
北京上空现晚霞 北京上空现晚霞
三峡水库腾库迎汛 三峡水库腾库迎汛
上千米高空!女兵乘运20演练跳伞 上千米高空!女兵乘运20演练跳伞
视频新闻
把菠萝切出花儿 把菠萝切出花儿
女子携带子弹进站乘车被抓 女子携带子弹进站乘车被抓
小孩姐泪流满脸仍敬业表演 小孩姐泪流满脸仍敬业表演
普京与小女孩互比望远镜 普京与小女孩互比望远镜

新媒体实验室

  •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