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心往高处走(上)

心往高处走(上)
2022年05月04日 12:22 新浪网 作者 零售新逻辑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文/秦季章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从小被人用这句话教育,长大了用这句话教育人。自己这一生,人似乎没有但心却在一直“往高处走”,因而得以比较平静地度过了别人或自己眼中的低谷阶段。如今,步入人生下半场,整理一下心路历程,和自己来一次心灵对话,为幸福地走完剩余的人生旅程寻求一点新的能量。如果对他人特别是对前途无量的年轻人,有些许启示,那就更加心满意足了。

  PART   1

  生在南方一个贫困的小山村,打从小学到大学,应该算是“往高处走”的节奏。

  记得从上小学开始,放学就得去干农活,直到天黑回家。家庭作业一般在课间完成,没有课外辅导和课外资料,自然不需要“双减”。虽不经常挨饿,但印象还是吃不饱、吃不好,后来生活条件好转,便留下了至今难改的口味重、吃得多的不良饮食习惯。

  所幸学习成绩不错。小学5年(好像是最后一届)基本上都保持全年级第一,到了乡政府(那时还叫公社)所在地的初中,入学成绩当然不如教学质量明显高出一截的中心小学的尖子生,但一个学期之后,又成了年级第一。中考成绩在乡里拔尖,有机会上定向培养乡村教师的师范学校中专班,不用交学费,三年毕业就能挣工资,家里十分盼望走这条路。但自己心有不甘,去报到的路上掉了几滴眼泪,父母不忍心勉强,回去把猪卖了供我上了高中。

  回忆至此,总结自己之所以能走出山村,除了父母的养育再造之恩,一则心中有一点更高的追求,不满足于做个山村教师,没有时下流行的“佛系”或“躺平”的条件与想法;二则“悟能兄”功不可没,今后应该良心发现,争取放过“八戒”了。

  跨过了县高中直升列为省重点的地区高中,有点踌躇满志,但一看墙上张贴的中考成绩榜,心凉了一大截——在全年级800余人中才排200多名,而与自己同班的状元,每科成绩达到了令人惊讶的接近满分水平。于是,加倍努力,一个学期后,基本赶上状元;一个学年后,成了年级第一。都以为高考能直通清华,但意外失手,最后于1986年上了武大。(不是故意凡尔赛哈)

  武大被公认为国内风景最美的高校,并被戏称为“玩在武大”。开学典礼上人气很高的刘道玉校长讲,你们不喜欢的课可以不上,自己到图书馆自学。我们一众男生选择性地记住了校长的前半句话,能旷的课尽量旷,但甚少自学,大把时间花在做运动、跳交谊舞、打扑克、游东湖上……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当然想啦。但学姐不敢追,学妹被高年级的学兄先下手,同班同级的女同学多少有点嫌我们农村人土气,所以,只能组团去有“爱在华师”美誉的华中师范大学的女生宿舍楼下,观赏一下黑压压一片男生等待女神下楼的壮丽景观,聊以解忧。

  学习成绩自然是女生一统天下,只有三两个男生偶尔能够闯进前三。让人牙痒的是,若干年后同学聚会,有女同学坦白,她们的好成绩不少也是考试时抄出来的,充分利用了男老师不太好意思紧盯她们的性别优势。尽管如此,毕竟都是各地曾经的学霸,玩着玩着也都本科毕业了。

  受命运驱使,非有意为之,我1990年本科毕业后成了硕士研究生,2年后又开始硕博连读。因家境所迫,在不扫学友玩兴的同时,抽空到图书馆查查资料,写写文章发表,挣点外快补贴日用。读硕士后月工资58元,而发表一篇文章稿费300元左右,不仅够自己花,还能不时接济一下在华工(当时称华中工学院)上学的弟弟。有此动力,成了发表文章最多的学生之一。

  武大出了许多杰出校友,明星人物有泰康陈东升、小米雷军等,这说明武大的教育有其成功之处。这些有名的校友感想如何不得而知,但对于绝大多数我们这样的无名校友而言,武大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为“玩在武大”的戏谑语。正因为“玩”,武大的毕业生不知不觉沉淀了不少重要职业素质。譬如:“低调”,玩得多、学得少,不敢太张扬,担心露怯;“创新”,总是变着花样玩,脑子里条条框框少,愿意尝试新东西;“合群”,一个人玩没劲,经常找人凑一起,锻炼了与人相处的情商;“洒脱”,玩要有竞争,又要不伤和气,故拿得起、放得下。观察并对比过不同高校毕业生在职场上的表现,武大校友这些玩出来的特质似乎更加鲜明。

  必须声明,武大的“学”也是相当好的,不然怎么能在国内外高校排行榜上不断进位呢?尤其我们那个年代,国内高校的许多教学改革,都是武大首开先河。我这样拿“玩”说事,对母校似有不敬,多有得罪,请师长校友们见谅。其实,“玩”并没有什么不好,据比较研究,西方国家的创新活力,相当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的学生死记硬背地学得少、顺从个人兴趣玩得多的缘故。

  PART   2

  1995年博士毕业,有机会去深圳做公务员,但因为家庭,只能放弃,来到北京。那时的“土博士”还有一定市场,得到了清华大学和进出口银行两个就职机会。到底是穷怕了,获知口行的工资是清华的好几倍,便选择了口行。后来常想,假如当初选择清华,也许更适合自己,但命运没有假如。

  上班第一天,接到一项任务,写一个简单的通知。心想,发表过几十篇文章,这不小菜一碟。交上去后,被改得不剩几句话,还是一个本科毕业生改的。复杂的心情平静后,仔细对照琢磨,明白公文有不同的套路。于是,找来一批范文从头学习,向前辈虚心请教,不久就上了道,成了“笔杆子”之一,先后为三任一把手执笔。

  经常起草给国务院部委及领导的材料,一把手亲自主持,得到了宝贵的锻炼机会。常常绞尽脑汁推敲,有时为一句话一个词,费时数小时。当时觉得饱受折磨,事后发觉,这样的魔鬼训练,让自己能够深入思考、准确表达,受益无穷。其中一任一把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我们“笔杆子”:能写好文章,就能当好行长。虽不乏勉励之意,但也不无道理,个人体会,有意识地锻炼、提高文字水平,对做好工作特别是管理工作有意想不到的作用。赶快行动吧,认真学几篇范文,勤动笔写下自己的想法,字斟句酌反复修改。

  文字水平重要,思想水平更重要。思想水平取决于对业务的熟悉程度,这需要有一个学习过程。在读书看材料之外,当时走了一条捷径,直接找各个业务部门、业务处室负责人请教,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全面最准确地了解和理解相关业务。鉴此,经常提醒年轻人,学习决定职业生涯,学习既要向书本学习,更要向专家学习。银行的管理者都是各领域的专家,有志青年应当破除层级观念束缚,大胆地以各层级的管理者为师。

  在口行6年多,还让我相信了一句话,这就是“组织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自己没有人脉背景,书生气又浓,不屑于也不善于“拉关系”。然而,这样一个“书呆子”,经民主推荐、组织批准,获得了两次“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一次“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一次“金融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殊荣,并被破格提拔为最年轻的处长之一。感恩口行的领导和同事们!

  以此对年轻人言传身教:职场上确有不少人靠关系而不是靠德才上位,但在绝大多数时间、绝大多数单位,这都不是主流,老老实实工作的人,组织和群众迟早是会认可的;那些认为职场一片黑暗而放弃努力的人,其实是在给自己找一个心安理得的借口,凭业绩的正道本来畅通,而你又认为自己不擅长“关系学”,为什么不往正道上走呢?

  人生总会有意外。2001年年中,我意外地得到了一个去招行工作的机会。招行时任常务副行长万建华先生带人去筹建银联,总行办公室缺人,而我正好从事这方面工作,又正好机缘凑巧,有人引荐。

  对于这次跳槽,内心很纠结。在口行工作愉快、顺利,而招行没怎么听说过。托人打听,是总部在深圳的一家不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工资高但考核严,干不好就淘汰,对自己能否适应心里没底。也许是博士毕业找工作时留下的深圳情结,也许是一份工作干久之后的疲惫,最后还是动了心。做好底线思维,如果在招行干不下去,就去深圳大学教书——博士身份据说还管用。

  2001年12月21日,我离开北京,来到深圳,开始了十几年的招行之旅。

  PART   3

  辞别口行去招行的时候,还是冬季。北京寒气逼人、一片萧瑟,深圳却暖阳高照、满目绿荫。正赶上总行搬家,大多数部门已经搬往深南大道1088号——形如“博士帽”的招商银行大厦,但总行办公室还留在新闻大厦,半年之后才搬过去。

  在总行整整12年,十分幸运,赶上了招行从小有名气到大有名气的大发展年代,见证和参与了不少大事:一次转型、二次转型战略的制定与实施,A股H股成功上市,永隆银行收购及纽约等境外分行的设立,品牌营销传播的创新和实践,企业文化体系的搭建和推广,客户服务金字招牌的巩固与提升、流程银行理念的导入与探索,等等。

  个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当然是渺小的,但得到了不可多得的锻炼与干事机会,在招行以业绩论英雄的土壤里,从办公室副主任到办公室主任再到总行业务总监,一步一步成长。十余年间所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并值得记录的大事、趣事,正在陆续撰写系列文章,这里无暇叙说。暂且总结一下对自己工作习惯养成和领导力提升益处良多的些许心得,为年轻人职场精进提供一点借鉴:

  01

  自建舞台

  想要更大的职业舞台,那就先多干事、干成事,证明自己想干事、能干事,所谓“有为才有位”。总行办公室的品牌营销、企业文化、政策研究、服务管理中心及流程办,都是先在原有条件下赤膊上阵干成了几件领导想干并认可的事,才成立机构与配备人员。

  02

  以面带点

  领导交代的事,当然是重点,也应当做成亮点。但一个优秀的管理者绝不仅限于做“算盘珠子”,一定会全面规划、全面推进所负责的工作。自己主动谋划的工作面越宽,领导关注的点就越容易做到和做好,个人的业绩及态度就越会得到好评。

  03

  带上答案

  领导一旦碰上难题而没有答案,常会“焦虑症”发作,提一堆难以实现的想法和要求。所以,反映问题必须带上答案,最好是多个行动方案,只需要领导做选择题。自己说的更容易做到,而且,能逐步让领导放心放手放权,减少干预,而这是最好的干事条件。

  04

  牢记职责

  一个机构的工作是从属于职责的,职责为本、工作为末,但工作现实而职责抽象,人们容易舍本逐末。大多数管理者将职责等同于几项具体工作,将“老三样”做完,就认为履职了。优秀的管理者则把职责放在首位,从职责出发不断主动筹划“新三样”。

  05

  工作向下

  一个管理者如果每年做的工作都一样,那证明他个人没有成长,团队自然也不会有多大进步。优秀的管理者一定是工作向下,即手把手地教会员工,尽快将亲自负责的工作交给合适的下属。同时,思想向上,思考、谋划、组织更多的新事、大事、难事。

  06

  做得更好

  原来自己内向少言,逐步成为一个比较合格的新闻发言人和会议主持人,原因就在于总是追求做得更好。事前认真准备,务必有创新和亮点,事后复盘,找出优点和不足,以资发扬或改进。许多事自认天资和起点并不高,但凭着做得更好的精神得以不断进阶。

  07

  差错清单

  办公室的工作事无巨细,一旦出点差错,经常直达高层,后果严重。为此,针对重要工作,每次结束后即组织员工总结回顾,编写差错清单,下次开始前先对照堵塞漏洞。依靠这个方法,重大会议、活动的组织等容易出错的工作,纰漏减少到了超出预期的程度。

  08

  成事有余

  曾半开玩笑地描述办公室的最大特点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说谁好领导不一定信,说谁不好领导一定信。对于非原则性问题,尽量美言成事而不谗言败事,充当增强全行包括高管层团结的润滑剂。不少人至今还愿意帮助我,正是念及当初我帮助过他。

  09

  人性向善

  管理的出发点有两个,人性善或人性恶,个人处理人际关系亦如此。一直信奉人性善,对于那些针对自己的不友善言行的传言,相信他人本身并无恶意,可能只是一时的情绪表达而已,而传话容易断章取义。如此,省了很多烦恼,少了很多“对手”。 

  10

  严管真爱

  个人管理风格比较严厉,不乏“咆哮”之时,但之所以还没有让人生厌,关键在于真心关爱员工。升职加薪等切身利益,不遗余力为员工争取;批评人避免单纯发泄情绪,而是告诉他该怎么办;工作之余与员工打成一片,乐于作为调侃对象。 

  11

  天道酬勤

  招行内部曾传说自己一个月没有出过总行大楼,有点夸张,但确实经常加班加点,晚上在办公室睡行军床。后来被推荐获得第十一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估计主要也因为是“劳模”的原因。做好工作首先在于勤奋,不然为什么称为“天道”呢?在复杂的能力和事业面前,人的天赋差异微不足道,唯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胜人一筹。

  12

  以身作则

  始终坚信,最好的管理就是以身作则。我军“跟我上”,国军“给我上”,胜败结局充分诠释了这个道理。所以,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带头做到,哪怕小事也不例外,这样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提高团队的执行力。

  十年磨一剑。在招行总行的十几年,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正是在这样一点一滴的磨砺中逐渐提升的。这是一场并不轻松的修炼之旅,不可缺少的是强大的自控力。志存高远的年轻人,应当培养自己的自控力,勇敢地面对自己和战胜自己,让优点越来越多、缺点越来越少,逐步步入优秀行列。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武大 招行 总行 管理者 领导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 01 降至6万元!有合资A级轿车卖出“白菜价”,自主品牌新能源车还在加压
  • 02 考公的斯坦福博士父母等情况披露!岗位限5年不能流出本乡镇
  • 03 刘和平:普京访问朝鲜,打到了北约痛点
  • 04 凯尔特人4-1独行侠夺队史第18冠 布朗荣获FMVP
  • 05 部分地区对企业纳税问题“倒查30年”?国家税务总局回应

图片新闻

巴黎奥运会临近 巴黎奥运会临近
欧洲杯姆巴佩伤退 欧洲杯姆巴佩伤退
夏日荷花始盛开 夏日荷花始盛开
上千米高空!女兵乘运20演练跳伞 上千米高空!女兵乘运20演练跳伞
视频新闻
探寻高考阅卷点 探寻高考阅卷点
姜萍中考621分却上中专? 姜萍中考621分却上中专?
记者卧底揭禽类屠宰厂乱象 记者卧底揭禽类屠宰厂乱象
男子卧铺面对女乘客裸睡 男子卧铺面对女乘客裸睡

新媒体实验室

  •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