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2018年06月25日 20:41 栗婚礼作者:栗婚礼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青丝渐绾玉搔头,簪就三千繁华梦。簪子是东方古典的标志 簪子这种传统饰物,颇具东方古典神韵,挽簪的女子带着夏季的清凉、摇曳的风情,宛如从宫廷壁画上走来,摇曳婀娜如夏荷,不由得让人想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想起江南采莲女,“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象一幅水墨山水画,如旋转的乐拍,让人回味悠长……都市中几尽绝迹的一种美!!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珠玉琳琅,环佩叮当,古时女子的配饰,风情万种,美了千年。古诗云:“霁月晴明碧天日,窗下影中粉胭脂。奁内簪钗参差卧,菱花镜前绾青丝。”这样的画面充满古香古色的美感,古代女子用那妆奁里的簪钗装点自己的秀发。今天我们就科普一下发簪,带大家来详细了解簪钗!种类、历史象征等,你准备好了吗?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0】

  

簪钗是什么?

  簪的本名称“笄”(《说文》:“笄,簪也。”)是中国古代束发的工具。古时候汉族人辫发盘髻还是束发着冠都需要用簪钗作固定。年满十五并且已经嫁人的女子需要将头发绾成发髻,插入簪钗固定发髻,成语“年已及笄”即为此意。所以,插笄是女子长大成人的一种标志。

  发簪是古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物件之一。簪子最初叫“笄”,人们以骨作笄,收束发丝,让自己的面目更为整洁并方便更好地劳作。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而后人们让笄的意义从日常用具中升华,将它视为男女行成年礼的重要器物。“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

  簪子又称簪、发簪、冠簪,是用以固定头发或顶戴的发饰,同时有装饰作用,一般为单股(单臂),双股(双臂)的称为钗或发钗,形似叉。 古代的簪和钗除了金属和荆枝制作之外,还有木、玉石、玳瑁、陶瓷、骨、牙、金、银、铜等各种材质制造。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发夹出现后,簪和钗就渐渐少人使用。直至近年又再流行,除了传统的材质外,还有全枝用塑胶制造的簪钗或以塑胶为装饰的簪钗,另外镶上水晶或其他半宝石的簪钗亦很流行。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纤长玲珑的笄,固冠于发,绾青丝作云髻,为每个青涩未褪的年轻人赋予一派优雅气质,使男有庄重,女有韵致。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02】

  

历史

  发簪的历史渊源极为久远,据考古发现,早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类似发簪的生活用品出现。当时的发簪多用兽骨制成。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到了两汉时期,“笄”字渐渐被“簪”字所取代。女子安插发簪的方法开始多样化。发簪已经不限于普通的兽骨,开始有了角簪、铜簪、银簪、金簪、玉簪等等,甚至有的少数民族还用鱼骨做簪。

  制作也更为精良,簪上的装饰也日趋华丽,变化多样。宝石翠羽、金丝银线,各种珍贵的材料都被用来装饰发簪。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唐朝是发簪流行的盛世。无论宫廷还是民间都表现出对发簪的疯狂迷恋。女子们将头发盘起,斜插一枚与众不同的发簪,便是别具风情,若是插上两到三支,就是仪态万千。

  簪是男子赠心仪女子的首选礼物,女子也常将之作为定情信物送给情人。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在唐朝时期,发簪逐渐分化成了:簪、钗、步摇三种形式。简单来说,钗与簪的区别在于,发簪是一股,而发钗一般是两股的。发钗不但可以固定头发,还可以用它将帽子等别的头饰别在头发上。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如果在发簪的簪首加上可晃动的装饰,就成为了最为精美华丽的步摇。因为插着这种首饰,走起路来,钗上的装饰会随着步子的颤动而自然的摇曳,步摇也因此而得名。

  步摇顶端的饰物一般是凤凰、蝴蝶等带有翅膀类的,或是流苏、坠子等,非常精致。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到了宋元时期,金银发簪的制作工艺达到了鼎盛。发簪的纹样也更加丰富多彩。除了传统的龙凤和螭虎之外,还有很多生活化的物象,比如石榴、葫芦、牡丹、蜜蜂、蝴蝶等等。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到了明清时期,发簪样式基本上继承了汉唐以来的一贯形式,但制作工艺更加精细,加入了珐琅、垒丝等繁杂工艺,甚至达到无工不精的程度。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清代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发式的改变,女性们不再像旧时一样束发插簪,风光一时的发簪也逐渐被取代。造型精美,技艺精湛的发簪更多的成为了一种收藏品。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不过,在如今一些少数民族中仍然流行带发簪的习俗。在盛大的节日里,苗族女子会将长发挽成髻盘在头顶,发间插上几根尖头的银簪。而黎族女子的头上,也会排列插饰几根银发簪,显得古朴典雅,美观大方。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如今,喜欢穿复古风格服装的人越来越多,也时常能看到别着发簪,穿着汉服的女子在城市中穿行,她们让发簪这种美丽的饰物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诠释着经典的东方古典美。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04】

  那发簪又代表着怎样的地位,有着怎样的意义和象征呢?

  我们之前说了,在古代,女子15岁成年,带簪。男子长把发簪当成送心仪女子的礼物。那不同的发簪又代表着怎样的地位呢?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在古代,一般大多贫家则用骨质或者拙荆,也就是荆条编织而成的发簪,古文中“拙荆”一词就是古代男子对自己妻子的谦词。一般来说是富家多用玉质银质,只有皇宫贵族或者有钱人家的女子可以用珍奇的原材料制作发簪。寻常人家的闺女出嫁,簪子也是陪嫁的必需品。

  女子们都非常珍视这陪嫁来的贵重品,常常保留一辈子也不丢弃。可见簪钗对她们的重要性。而发簪的做工、材料,又无不展现着女子的地位和财力。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05】

  每每看到古装剧中的精致装束,忍不住羡慕,也忍不住遗憾,现在的姑娘总是少了可以一步一摇曳的风情

  头安金步摇,耳系明月珰。簪、钗、坠,装点着女子的美丽,也丈量着她们的仪态、韵致。一回头一行步间,百媚自生。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借朱钗寄情,这份相思,似乎被古人演绎的更加纯粹、动人。

  汉服文化之发簪 科普, 发簪历史, 种类, 发展, 象征地位

  千年已逝,时尚已是精简,梳妆打扮也不似那种繁复冗长。只有,这份古典之美,还在惊艳着时光......

  小编九儿(学生党妹子一枚),每日一更,欢迎关注

  周一放送:随缘更,想到什么更什么,美妆、科技科普、多部分是娱乐八卦,也有美文随笔(来自小编的原创,可以当作文素材)

  周2放送:好剧推荐,电视剧,网剧,电影,吐槽、影评、推荐

  周3放送:搞笑合集

  周4放送:宠物、铲屎官的日常、宠物饲养指南

  周五放送:旅游、景点推荐

  周6放送:簪娘撸簪分享、手工diiy、生活实用小技巧

发簪 女子 簪子 发钗 束发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 01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张建春任上落马
  • 02 现场视频!菲维修加固非法“坐滩”军舰影像首度公开
  • 03 韩国警告俄罗斯:看你表现
  • 04 严惩“台独”,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国安部、司法部联合发文
  • 05 市委书记落马后,“消失”多日的公安局局长也被查了

图片新闻

又到一年毕业季 又到一年毕业季
七彩丹霞色彩斑斓 七彩丹霞色彩斑斓
夏至荷花飘香 夏至荷花飘香
上千米高空!女兵乘运20演练跳伞 上千米高空!女兵乘运20演练跳伞
视频新闻
桂林洪水倒灌城市 桂林洪水倒灌城市
成都在建地铁路面坍塌 成都在建地铁路面坍塌
智利两列火车正面相撞 智利两列火车正面相撞
武汉夜降暴雨电闪雷鸣 武汉夜降暴雨电闪雷鸣

新媒体实验室

  •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