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结束北洋政府以为崛起 拆除写着屈辱的牌坊 巴黎和会惨遭打脸

一战结束北洋政府以为崛起 拆除写着屈辱的牌坊 巴黎和会惨遭打脸
2022年03月08日 09:31 新浪网 作者 爱历史V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1900年6月14日,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曾指使士兵向经过使馆外的义和团民开枪,打死20人。6月20日,克林德在经过东单总布胡同时,与清兵起冲突被清兵杀死。于是,八国联军以此为借口开进了北京城,并于次年9月7日威逼清政府签订下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1901年6月22日清政府在克林德被杀的地方,动工修建一座牌坊,以表示“大清大皇帝惋惜凶事之旨”,并在边上还树立了一块碑。这个牌坊便是“克林德牌坊”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中国在战争期间曾对德宣战,认为自己属于战胜国。

  

  当时的北洋政府举国欢庆,不但在太和殿阅兵,中南海国宴,北京机关院校放假三天庆祝。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游行演说,俨然感觉“公理战胜了强权”。

  

  在举国一片欢腾之际,北洋政府决定拆除代表了屈辱的克林德碑,并将它从东单移到当时的中央公园(现中山公园),并将克林德牌坊改名为了公理战胜牌坊。

  

  但当时被人们认为是正义与和平化身的英美法等西方国家,其实根本不是为了什么公理参战,只不过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当时人们都对巴黎和会充满了幻想,甚至有人投书巴黎和会“兹值战祸告终, 和会开幕, 强权失败, 公理昌明。正我国人民仰首伸眉, 理直气壮, 求公判于世界各国之会。”甚至还有人心存唤醒的以为,通过巴黎和会中国便可以就此崛起,与英美法在世界上并驾齐驱。

  

  但最后残酷的事实就是,巴黎和会不但中国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反而战败后德国在山东的利益转让给了日本。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曾经的幻想就此破灭,中国人民开始觉醒,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就此爆发。立在中央公园里的“公理战胜牌坊”依旧带着耻辱立在那里。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1952年为了表达反对侵略,保卫世界和平的意愿,借“亚太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之际,大会决定将“公理战胜牌坊”改名为了“保卫和平牌坊”,至今仍立在了中山公园里。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牌坊 巴黎和会 克林德 北洋政府 公理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