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抗战打了14年!为何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却只顽抗了区区3年?

抗战打了14年!为何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却只顽抗了区区3年?
2022年08月05日 14:40 新浪网 作者 史源史诗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欢迎阅读史源史诗第1030期。抗战于1931年爆发,作为中国政府军的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新四军等我军部队37年之后也属于国军编制),虽然军事实力不及日军,但直到1945年还坚守国土半壁。与日军对峙14年,整体上未被对方击败。为什么随后的解放战争,国民党军在解放军面前却短短3年便彻底溃败呢?前后反差巨大,我们从3个方面来解析一下原因。

  

  首先,两场战争中国军的战略战术差异极大。抗日战争打到1938年日军占领华中武汉之后,中日两军逐渐开始转入对峙,尤其是41年底美国开始对日作战,中国战场上日军疲于维持已侵占的土地,国民党军则大量集中在西南国土,双方都缺乏向对方控制范围内进一步攻击的能力和欲望(日军在维持,国军则在“等”)。国军前期正面作战固然英勇,整场战争死伤在300万人以上,但客观而言战争中后期是与日军进行对峙为主,大规模战役不多,处于一种相对的静态战争模式,这样的模式下双方都无力(尤其是国军)取得完全胜利,容易形成对峙多年的状态。

  

  解放战争的战前态势与抗战完全不同,400多万国军自恃武力,先后采取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战略,主动进攻我军,在局势不利之后又转为收缩防御,这跟对日作战时的长期对峙有极大区别,是把被动对峙变成了“盲目主动”,危险性极大,即便46年我军也没有看起来那样的兵员劣势,非正规军(民兵)有200多万,总数和国民党军其实差别并不大。尤其解放战争后期双方实力逆转,我军正规军数量快速增长,超过500万人,49年末国军更是逐渐被削弱到80万人以下,自然无力继续在大陆顽抗,短短3年就败退台湾。

  

  其次,群众基础不同,尤其在我方大力推动土改的背景下。抗战时期日军虽有百万伪军协助,但汉奸组成的队伍能有多少战斗力呢?解放战争中,我方把解放区的土改优势充分发挥,使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47年之后对于解放军部队的拥护程度远超国军。国民党军基层官兵,有很大一部分父母生活在解放区,都享受着优越的土地分配政策。所以国军看似人多,这样的经济政策和思想宣传背景下,如何能打出胜仗?更严重的是,1945-1946年,国军在原先日占区的接收过程中,滋生了大量贪腐,进一步瓦解了部队战斗力,内部风气的恶化,也是国民党军无法在战场上与解放军匹敌的原因。

  

  最后,抗战后期的国共军队作战频率不同,对官兵接下来的战斗力有较大影响。在抗战中后期,国军抗战方式及策略有了较大转变,难免滋生部队消极情绪。举个例子,抗战时国军最强的部队并非后来的五大主力,而是“四大苏械攻击军”。其中只有74军和第5军后来成了五大主力,另外两支劲旅第一军和第二军(20年代国民党北伐起家的王牌军)却几乎报废,解放战争中虽然装备着全美械,但几乎没有什么战场表现,很大原因就是抗战后期龟缩不动,曾经的强悍队伍已经成了“空心菜”。相反八路军、新四军部队抗战时虽然装备不如国军主力,但是一直坚持敌后游击作战,战斗规模不大却始终让部队保持战练结合的最佳状态,越打越强。解放战争中我军能表现出比国军更高的作战水平,也就不奇怪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抗战 解放战争 顽抗 日军 对峙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阅读排行榜 评论排行榜
  • 01 也门胡塞武装称再度袭击美“艾森豪威尔”号航母
  • 02 欧冠-克罗斯助攻维尼修斯破门 皇马2-0夺第15冠
  • 03 嫦娥六号着陆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 将按计划开展月背采样工作
  • 04 女排世联赛中国3-0击败泰国 李盈莹23分朱婷17分
  • 05 中央督察组通报后,张华、王永平被查

图片新闻

高三生喊楼助威 高三生喊楼助威
北京上空现晚霞 北京上空现晚霞
三峡水库腾库迎汛 三峡水库腾库迎汛
上千米高空!女兵乘运20演练跳伞 上千米高空!女兵乘运20演练跳伞
视频新闻
把菠萝切出花儿 把菠萝切出花儿
女子携带子弹进站乘车被抓 女子携带子弹进站乘车被抓
小孩姐泪流满脸仍敬业表演 小孩姐泪流满脸仍敬业表演
普京与小女孩互比望远镜 普京与小女孩互比望远镜

新媒体实验室

  •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朋友圈47%的内容在炫耀
  •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近300起杀妻案如何判罚
  •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谈恋爱反降低生活质量?
  •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全国最能吃的省市竟是它
  •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性犯罪者再犯几率达12.8%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