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客户端| 官方微博| 报刊投稿| 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学术动态

讲座纪要丨丝绸之路上的佛教(石窟)艺术之造像题材和各时期的特点

发布时间:2021-11-19文章出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公众号作者:陈珂尧

  11月5日上午,《丝绸之路上的佛教(石窟)艺术》系列讲座的第四讲在考古楼A座101教室举行。讲座由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访问教授杜斗城老师主讲。

  讲座伊始,杜老师表示本次讲座原定主题为“造像题材和各时期的特点”,但为了课程的连贯性,还是接着上次课的内容继续往下讲。

  杜老师接着上节课的材料出发,继续梳理莫高窟佛教艺术的特点、甘肃其他地区石窟寺艺术等等,为大家普及了一系列佛教知识及时代背景。

  1 敦煌莫高窟佛教艺术

  01 由“一铺五身”到“一铺七身”组合

  雕塑在石窟中的位置对整个石窟艺术起着主导作用,窟内壁画是围绕这些塑像而展开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像一般有菩萨胁侍左右,组成一佛二菩萨的形式组合。佛像有弥勒像,释迦、多宝并座等,早期佛像以交脚弥勒像为常见。体态较大的佛像通常被置于正壁,以圆雕手法表现,体态较小的佛像被置于窟内南北两壁上端或中心方柱四壁,以圆雕或影塑相结合。形象的位置摆放与与其身份地位密切相关,神或人以他们不同的身份地位被置于不同的角度,如佛均以正面形象放置,并有一定呈式化的坐式,显得庄严神圣,菩萨则以半侧方式摆放,胡人则多以侧面形式出现。北朝后期雕塑组合出现了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的五身组合,逐渐演以隋唐出现的一铺七身或九身的群像组合。随着有中心方柱的“支底窟”的减少,佛像均以固定的组合模式被置于正壁。这也是外来文化逐渐民族化的过程。如莫高窟第45窟西壁龛内的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基本上保持了盛唐时期“一铺七身”造像组合的原貌。

图一 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一铺七身组合) 盛唐 莫高窟第45窟西壁龛内

  02 敦煌莫高窟《维摩诘经》及其经变画

  《维摩诘经》即《维摩诘所说经》是佛教大乘经典。一称《不可思议解脱经》,又称《维摩经》、《净名经》。十六国时期后秦鸠摩罗什译有3卷,14品。叙述毗耶离(吠舍离)城居士维摩诘,十分富有,深通大乘佛法。通过他与文殊师利等人共论佛法,阐扬大乘般若性空的思想。其义旨为“弹偏斥小”、“叹大褒圆”,批判一般佛弟子等所行和悟境的片面性,斥责歪曲佛道的绝对境界。

图二 维摩诘像(局部) 盛唐 莫高窟第103窟东壁

  维摩诘,又称维摩罗诘、毗摩罗诘、净名、无垢称、金粟如来、净名居士、维摩居士。维摩诘是在家的大乘佛教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据《维摩诘经》所讲,维摩诘是古印度毗舍离地方的一位富翁,家有万贯,奴婢成群。但是,他勤于攻读,虔诚修行,能够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境,得圣果成就,被称为大菩萨。这位大菩萨早已成佛,他才智超群,享尽人间富贵,又擅论佛法,深得佛祖尊重。

  梵文里“维”是“没有”之意,“摩”是“脏”,而“诘”是“匀称”。即为无垢。据《维摩诘经》讲,维摩诘是古印度毗舍离地方的一个富翁,家有万贯,奴婢成群。但是,他勤于攻读,虔诚修行,能够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境,得圣果成就,被称为菩萨。有一次,他称病在家,惊动了佛陀。佛知道维摩诘菩萨只是诈病,所以派去了被誉为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文殊见到维摩诘后,两位菩萨互斗机锋,反复论说佛法,义理深奥,妙语连珠,使同去探访的菩萨、罗汉们都听呆了。一场论战后,文殊菩萨对维摩诘倍加推崇,人们对维摩诘菩萨也更加崇敬了。

  莫高窟第103窟东壁中所绘制的维摩诘像便是《维摩诘经》的经变画,可以看出维摩诘老者身样,倚坐在床榻上,身体前倾,似做辩论状,生动地刻画出维摩诘热衷辩论、思维敏捷的形象。

  维摩诘代表“居士集团”,维摩思想的流行给当时既不想出家,又想得到清誉、高誉的人找了一个借口。尤其是贵族文人群体。吸引有钱、有地位的人。出家要受戒、受苦,有些人受不了戒律的约束就去做居士,但他们的思想境界也很高,可以日常与别人辩论佛理。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也深受《维摩诘经》的影响,字摩诘,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

  在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中的维摩和文殊常在洞窟门的两侧,维摩手里拿着麈尾(大鹿的尾巴),文殊一般拿的如意。

  03 大佛像

图三 倚坐弥勒 盛唐 莫高窟第130窟

  从洞窟形制看,莫高窟第130窟属于大佛窟,覆斗形顶,洞窟呈上小下大的方锥形,其中仅塑一尊通顶大佛。整个洞窟高28.2米,底部宽17.26米,顶部宽11.95米,佛像高26米。大佛雄伟的身形倚崖而坐,双腿下垂,两脚着地,左手扶膝,轻柔自然,右手施无畏印,头部微俯,双眼微合下视,略含笑意,神情庄重慈祥。古代匠师在塑造这尊大佛时,有意放大了头部的体量,佛像通高26米,仅佛头就高达7米,这显然超出了人体的正常比例。由于解决了礼佛者仰视大佛所造成的头小体大的视差,使观者在仰视的情况下,仍然能清晰地看到佛面部的表情。这一颇具匠心的艺术处理,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艺术匠师的聪明才智。

  杜老师认为中国的大佛除了乐山大佛,基本上都是武则天时期修成的。彬县大佛寺,贞观早期题字,可能是后人题写的。唐朝初年推崇道教、黄老之学,佛教的兴盛在唐高宗武则天之后。甘肃山丹曾经也有唐代的大像,天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甘谷大像山的大佛像等,杜老师认为这些大像基本上都是武则天时期的,武则天自称弥勒,故在全国普遍建造大佛像。

  04 涅槃像与《大般涅槃经》

  涅槃像从犍陀罗时期一直延续到明清。佛陀一生的四个时刻最重要——降生、出家、悟道、涅槃。卧佛的形象,代表着佛陀一生最后一个重要时刻——涅槃。

  涅槃,象征着佛陀的修行圆满、果报已尽,将进入无生无灭、自在无碍的境界之中。在汉地,涅槃又被称作“圆寂”,指的就是高僧修行圆满而常住无碍寂静之境。佛的涅槃是做一种示相,以教化众生。

图四 释迦涅槃像 中唐 莫高窟第158窟

  造的窟也造成棺材形象,佛穿着印度式衣服,背后画了很多菩萨。佛涅槃有一部佛经,《大般涅槃经》,十六国北凉时期昙无谶译成四十卷。传至南朝刘宋,宋文帝让谢灵运和慧观将四十卷改变成三十六卷。故现传两个版本,对佛的涅槃进行详细叙述。

  作为释迦牟尼的上首弟子迦叶和阿难,在释迦牟尼涅槃时,都又不在恩师的身边。迦叶在千里之遥的耆阇崛山,而阿难就在娑罗双树林外,咫尺天涯,而不能与释迦牟尼相见。阿难在娑罗林外正被妖魔鬼怪所缠缚。迦叶长途跋涉到达娑罗双树,看到恩师释迦牟尼已入涅槃悲痛欲绝,他双手高举,身体前倾,作匍匐状。左右两个弟子把迦叶紧紧地拉住,以防他扑倒撞地。迦叶老泪纵横,嘴巴大张,舌头微微上翘,泣不成声。周围的弟子们都嚎啕大哭,痛不欲生。这情真意切的感人场面表达了师徒之间似手足之情的关系,于上排沉静自若的菩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有些人想不通,跳火坑,先佛而死。在涅槃佛坛下沿,正中龛的南面画有须跋陀罗身先入灭的情节。画中一个比丘结跏趺坐在大火之中,他披着通肩袈裟,闭目沉思,已入禅定。须跋陀罗是释迦牟尼临涅槃时收的最后一名弟子,当时须跋陀罗已经120岁了,修行虽久但不得其法。佛便派阿难唤须跋陀罗,须跋陀罗与阿难来到娑罗双树下,释迦牟尼为其说法,须跋陀罗闻佛说法,心中大悟,得证阿罗汉果位。须跋陀罗得证后,劝请释迦牟尼住世教化,释迦牟尼默然不许,须跋陀罗不忍见恩师涅槃,所以点火自焚,先於释迦牟尼前入灭。另外,有的弟子给佛把脉,也可能是请来的医生,在佛足上把脉。佛涅槃后,八国争舍利。

  总之,《大般涅槃经》主要的思想表现在:“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南朝曾对此展开激烈的辩论:是否人人都有佛性?佛教有一派认为:“阐提之人,不可成佛”(坏事做绝的人不能成佛)。《大般涅槃经》传入南方后,解决了南朝对佛性认识的大辩论,在当时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

  东晋基本上是士族掌权(士族门阀制度),当时有两大法宝:婚姻门第(士族不可能嫁给庶族,要门当户对)、学术传家(文人的世袭,知识阶层)。宋文帝父亲宋武帝刘裕,靠禅让夺取东晋政权。刘裕是武士出身,被士族所瞧不起。当时官场做官有清、浊之分。刘裕的小舅子去一个士族家里做客,走后他坐的凳子都被烧掉。刘裕需要“人人平等”、“人人皆可成佛”的思想,打破士族与庶族之间天壤之别的界限,杜老师认为这是刘宋王朝推行《大般涅槃经》的根源。唐朝也如此,李世民修姓,把陇西李氏排到前面,把传统大姓排在后面。

  05 吐蕃占领敦煌与张议潮收复河西

  “安史之乱”使得唐王朝由盛转衰,吐蕃乘虚占领河西。敦煌没有用武力,包围了很久,相持不下,吐蕃答应了敦煌的条件,即敦煌居民不外徙他地,和平解决。吐蕃当时信仰佛教,统治敦煌后也保护当地佛教,敦煌的佛教文化基本未受大量影响。

  唐大中三年(849年),唐重占秦、原、安乐、维、扶、河、渭等州。851年,汉人张议潮占据河西、陇右,占据敦煌,归附于唐朝,张议潮被封为河西、河湟十一州节度使,建归义军,治沙州。后来,张议潮入朝,其侄张淮深继张议潮后尽力经营敦煌、河西等地。张氏到曹氏归义军统治敦煌几十年,莫高窟留下了大量归义军时期的造像与壁画,时代从唐末至五代、宋初。

  在敦煌莫高窟156窟,是晚唐壁画的重要作品。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沙州人张议潮率河西各族推翻吐蕃贵族的统治,受唐朝册封为河西十一州节度使。画面从现壁下部西端起一直延伸到东壁南侧,构图壮阔,人马众多,情节生动。开始部分以骑兵仪仗为主,甲械齐整,旌旗鲜明。中间有军前舞乐,八名舞者排成两队,甩动长袖相对而舞。关于这个名字,是否为出行图,杜老师持保留意见,有待进一步商榷。

图五 张议潮出行图(局部) 晚唐 莫高窟第156窟

  06 藏经洞及佛教窖藏坑的性质

  藏经洞是莫高窟第17窟,几万件写经,年代最晚到宋代,由于没有出现一件西夏文的东西,所以说当时发现藏经洞时,考证封闭年代,西夏人攻打敦煌,敦煌人为了保护将藏经洞封闭。

图六 藏经洞 晚唐 莫高窟第17窟

  但是学术界现在有另一种观点,认为藏经洞里是废弃之物。杜老师也赞同,有专文介绍。因为当时,宋代时期,印刷术出现,册子装出现,卷轴装的书逐渐被淘汰。藏经洞所有出现的写经没有一片是完整的,有些正面是写经,背后是记账本、小孩的作业、乱画的东西,人们对写经的背面二次利用。中国传统有个传统,即对废弃的东西不能随便处理,特别是佛教用品,尤其是字纸的处理,是大不敬。藏经洞里还有一些刺绣、绢画,仔细看,也是不能用的东西,画已经千疮百孔,也不能随便处理,有些人把这些放进藏经洞并封闭。

  青州佛造像,很多学者认为是三武灭佛的产物。杜老师不同意,认为与灭佛无关,而是弘佛护法,保护佛教。一件完整都没有,都是被破坏的,很难完全复原。北魏、北齐、隋唐、宋,出现不同朝代的东西;当时发掘者青州博物馆副馆长夏名采在他的发掘报告《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中,认为结跏趺坐的佛像太大难以码进去,所以只好让他坐下。杜老师认为埋葬是有规律的,立像躺着埋,结跏趺坐的佛像在坑内继续保持坐像,完全是有意识的埋葬。

  有学者将青州地区的造像模式总结为“青州模式”,杜老师认为不然,青州佛造像南方因素、北方因素(曲阳)都有,各地佛像可以通过大运河运至青州,举行法会,统一埋葬。淄博、临朐、诸城、济南等简报也认为是有意识的埋葬。临朐发现1200多残佛像,根据当地有一方宋碑的碑文记载,曾经一个和尚来到临朐,一看到寺院遍地佛像非常难受,节衣缩食筹备很多钱,进行安葬,请了当地官员举办法会, “感得舍利”,按碎身舍利处理,按照安葬舍利之礼埋葬。

  佛教窖藏坑,下限都在宋代。甘肃宁县的佛教窖藏坑最早北魏,最晚是宋代的。甘肃泾川新发现窖藏坑,有唐代、五代的,最晚是宋代的。

  为什么在宋代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安葬“碎身舍利”的运动?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古籍研究所张涌泉教授等学者在《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3期上发表《敦煌藏经洞之谜发覆》,认为藏经洞是为了补修佛经而用,杜老师不这么认为。杜老师认为宋代活字印刷流行,《大藏经》都印了,没有必要再通过莫高窟的形式来补修佛经。藏经洞发现几万卷,应是当时的废弃之物(自然、人为破坏)有意识处理,佛教无二次利用罕见。

  07 唐以后的莫高窟艺术

  五代和宋时期的洞窟现存有100多个,多为改建、重绘的前朝窟室,形制主要是佛坛窟和殿堂窟。从晚唐到五代,统治敦煌的张氏和曹氏家族均崇信佛教,为莫高窟出资甚多,因此供养人画像在这个阶段大量出现并且内容也很丰富。塑像和壁画都沿袭了晚唐的风格,但愈到后期,其形式就愈显公式化,美术技法水平也有所降低。

  莫高窟现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个。西夏修窟77个,多为改造和修缮的前朝洞窟,洞窟形制和壁画雕塑基本都沿袭了前朝的风格。一些西夏中期的洞窟出现回鹘王的形象,可能与回鹘人有关。而到了西夏晚期,壁画中又出现了西藏密宗的内容。元代洞窟只有8个,全部是新开凿的,出现了方形窟中设圆形佛坛的形制,壁画和雕塑基本上都和西藏密宗有关。典型洞窟有第3窟、第465窟等。

图七 十一面千手观音像 元 莫高窟第3窟北壁

图八 喜金刚 元 莫高窟第465窟南壁

  密教传到中国之前称一般称为杂密,即杂部密教之义,指密宗两部根本经典《大日经》与《金刚顶经》未结集流传前,由释迦牟尼佛显说于佛教经典各部中的密法及陀罗尼密咒等。喜金刚属于密教,又受了藏传佛教的影响,西藏苯教来源印度。

  2 甘肃其他地区石窟寺及其佛教艺术

  01 西千佛洞

  西千佛洞因位于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之西而得名,距离敦煌市区约35公里,开凿于党河河岸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年代从北魏、西魏、北周一直延续到五代、回鹘时期。是敦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藏于巴黎的敦煌遗书记载,西千佛洞的开凿时间应早于敦煌莫高窟,最晚也于莫高窟同一时期。经过河水的长期冲刷、侵蚀、坍塌,所以现在保留下来只有22个洞窟。现存22个洞窟里面,保留下来最早的就是北魏,然后有西魏的洞窟,还有隋代、唐代、五代、宋。

图九 一佛二菩萨 北周 西千佛洞第11窟东壁

  02 榆林窟

  榆林窟,又名万佛峡、榆林寺、上洞子,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原安西县)城南70千米处,属于敦煌研究院管辖之内。洞窟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直立的东西峭壁上,因河岸榆树成林而得名。榆林窟始建年代无文字可考,从洞窟形式和有关题记推断,当开创于隋唐以前的北魏时期。从壁画风格和游人题记结衔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均有开凿和绘塑,进行过大规模的兴建。榆林窟洞窟存在43窟,分布面积112850平方米,壁画总面积4200平方米。彩绘佛、道图10856铺,彩塑佛、道造像244身。洞窟当中唐3窟、五代8窟、宋13窟、西夏、元各4窟、清9窟。从洞窟形式、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看与莫高窟相似度高,是莫高窟艺术系统的一个分支。

图十 观无量寿经变 中唐 榆林窟第25窟南壁

  03 东千佛洞

  东千佛洞为敦煌石窟群之一,现存洞窟23个,有壁画、塑像者八窟,东岩三窟,西岩五窟,多为单室窟。形制有长方形中心柱燧道窟、圆形穹窿顶窟、方形平顶窟,其中第2、4、5、7窟均为长方形中心柱窟,尚存部分佛、菩萨塑像,但多为清代重修,唯第4窟西夏高僧像,身着俗装,保存完好。壁画分布四壁,内容可分为五类:经变画、密宗图像、尊像画、装饰图案和供养人画像。壁画以第2窟保存最为完整,艺术风格和内容与榆林窟第2、3、4、29诸窟基本相同,是榆林窟西夏和元代艺术的一个分支,但它又具有一定特点,是西域早期石窟形制的再现。

图十一 十一面八臂观音变 西夏 东千佛洞第2窟

  04 金塔寺

  金塔寺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石窟之一。坐落在马蹄寺东南面。该石窟距地表60余米。沿211级石砌台阶拾级而上,可先进入东窟。这是一座宽9.70米,残深7.65米,高6.05米的纵长形石窟。窟顶为覆斗式,中间有一中心方柱,众多的高肉雕佛、菩萨、飞天把中心方柱装饰得华丽辉煌。环中心柱四周而细观,便会发现,众雕像内容广泛,形式多变,大小错落有致。中心柱四面均为三层开龛造像,每层主题各有突出。

图十二 佛、菩萨及飞天 十六国-北朝 金塔寺石窟东窟

  05 武威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也称凉州石窟,别名凉州大佛窟,位于武威城南50公里的张义镇灯山村,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北朝、隋唐、西夏到明清相继营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历代延续修建,文物层叠分布是天梯山石窟壁画和雕塑的重要特征。1958年修水库搬迁至省博,近些年来搬至武威。

图十三 胁持菩萨 北凉 天梯山石窟第4窟 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如图,天梯山石窟第4窟的胁持菩萨,北凉时期,印度风格,深目高鼻,身披飘带,手里提着净瓶。关于净瓶,杜老师认为其最原始的作用可能是解手后用来洗手,从日常生活中延伸到壁画艺术之中。

  06 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永靖县西南约四十公里处的积石山的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开凿在黄河北岸大寺沟的峭壁之上,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该题记是中国石窟中最早的年代题记,对中国早期石窟的分期断代起了决定性作用。上下四层,最早称为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唐代称龙兴寺,宋代称灵岩寺,明朝永乐年后称炳灵寺,“炳灵”为藏语“仙巴炳灵”的简化,是“千佛”“十万弥勒佛洲”之意。存有窟龛183个,共计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00平方米,分布在大寺沟西岸长约2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石窟以位于悬崖高处的唐代“自然大佛”(169窟)以及崖面中段的众多中小型窟龛构成其主体,塑造方式为石刻加泥塑。

图十四 一佛一菩萨一天王 西秦 炳灵寺第169窟第3龛

  07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麦积山石窟始建于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画馆。大部分学者认为麦积山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而杜老师则认为麦积山地区是羌、氐等少数民族生活区,麦积山应与对男性的生殖崇拜、原始宗教崇拜有关,西魏以后才叫麦积山。另外,关于麦积山早期的上限,宿白先生等认为是在北魏,然而杜老师认为是后秦,并撰文介绍,羌人的后秦的起源地在天水一带。

图十五 佛像 后秦 麦积山第78窟正壁、右壁

  08 拉梢寺

  拉梢寺摩崖造像是北周佛教摩崖造像。拉梢寺又称大佛崖,位于甘肃省武山县城东25公里鲁班峡响河沟北岸。原有崖前寺院建筑,现已不存。崖面险陡,高60余米。其上有北周巨大的石胎泥塑一佛二菩萨一铺。佛结跏趺坐,高近40米,低平肉髻,面相浑圆,眉宽眼大,鼻阔唇厚,颈短肩方。

图十六 一佛二菩萨 北周(五代、宋、元重修) 拉梢寺石窟第1龛

  09 庆阳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规模与炳灵寺差不多,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西南25公里处,现存大小窟龛307个,石雕造像2126 尊,为甘肃省四大石窟之一。北石窟寺包括寺沟、楼底村一窟、石道坡、花鸨崖和石崖东台等5个部分,南北延续3公里。是北魏永平二年(509)泾州刺史奚康生所建。因与平凉市泾川县南石窟寺为同时代开凿,南北对应,故名。北石窟寺第165窟,为北魏时开凿,是北石窟寺的第一座石窟,与洛阳龙门石窟宾阳洞相似。这七尊佛像面相方圆,嘴唇厚重,两耳垂肩,体魄雄健,带著北方少数民族气质特征。杜老师认为165窟的七尊佛像,与北魏七个皇帝有关系,是奚康生为了讨好北魏上层统治者,实际上是为北魏统治者祈福。与大同云冈昙曜五窟差不多,也是与五位皇帝有关系。

图十七 北魏 北石窟寺第165窟

  10 泾川南石窟寺

  南石窟寺,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城向东约20公里处的蓄家村,距泾川县城9公里。据南石窟寺碑记载,北魏永平3年(公元510年),为泾州刺史奚康生所造。保存在洞内的南石窟寺碑,有“大魏永平三年”题记,晚建于北石窟寺一年。南石窟寺又俗称为东方洞,占地面积364亩。窟龛开凿在泾河北岸红砂岩上,现存5窟,1号东大窟和2号西小窟保存较为完整,保存情况不如北石窟寺。东大窟为南石窟寺的主窟,高达13米,宽约17米,深14米,结构独特。南石窟寺第1窟最有价值,呈长方形,窟高11米,宽18米,深13米。

图十八 佛传故事 北魏 南石窟寺第1窟窟顶

  3 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两种不同服饰在佛像的反映

  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前的西秦造像,通肩大衣,半披肩,面如圆月、高大雄健,偏印度化的风格。北魏孝文帝羡慕汉文化,广泛推动服饰改革,学习汉族魏晋以来褒衣博带的官服、贵族穿的衣服,“飘若神仙,望若浮云”。人们给佛像也穿上这样的衣服,全国推广。在佛像上表现在双领下垂、秀骨清相(像)、褒衣博带,并且佛头上的肉髻比较扁平。

  例如,云冈石窟第一期,昙曜五窟都是印度化的服饰。第二期开始则是孝文帝改革后的服饰。向西,陇东地区影响到麦积山、炳灵寺一直到敦煌,最东则影响到辽宁义县万佛堂。因此,杜老师认为佛教艺术真正的中国化发生在孝文帝变法以后。

  杜老师非常感谢同学们对他四次讲座的支持,他希望能够唤起同学们对丝绸之路的石窟艺术的重视与兴趣,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投身石窟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之中!

  本场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图文转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学术动态

讲座纪要丨丝绸之路上的佛教(石窟)艺术之造像题材和各时期的特点

发布时间:2021-11-19

  11月5日上午,《丝绸之路上的佛教(石窟)艺术》系列讲座的第四讲在考古楼A座101教室举行。讲座由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访问教授杜斗城老师主讲。

  讲座伊始,杜老师表示本次讲座原定主题为“造像题材和各时期的特点”,但为了课程的连贯性,还是接着上次课的内容继续往下讲。

  杜老师接着上节课的材料出发,继续梳理莫高窟佛教艺术的特点、甘肃其他地区石窟寺艺术等等,为大家普及了一系列佛教知识及时代背景。

  1 敦煌莫高窟佛教艺术

  01 由“一铺五身”到“一铺七身”组合

  雕塑在石窟中的位置对整个石窟艺术起着主导作用,窟内壁画是围绕这些塑像而展开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像一般有菩萨胁侍左右,组成一佛二菩萨的形式组合。佛像有弥勒像,释迦、多宝并座等,早期佛像以交脚弥勒像为常见。体态较大的佛像通常被置于正壁,以圆雕手法表现,体态较小的佛像被置于窟内南北两壁上端或中心方柱四壁,以圆雕或影塑相结合。形象的位置摆放与与其身份地位密切相关,神或人以他们不同的身份地位被置于不同的角度,如佛均以正面形象放置,并有一定呈式化的坐式,显得庄严神圣,菩萨则以半侧方式摆放,胡人则多以侧面形式出现。北朝后期雕塑组合出现了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的五身组合,逐渐演以隋唐出现的一铺七身或九身的群像组合。随着有中心方柱的“支底窟”的减少,佛像均以固定的组合模式被置于正壁。这也是外来文化逐渐民族化的过程。如莫高窟第45窟西壁龛内的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基本上保持了盛唐时期“一铺七身”造像组合的原貌。

图一 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一铺七身组合) 盛唐 莫高窟第45窟西壁龛内

  02 敦煌莫高窟《维摩诘经》及其经变画

  《维摩诘经》即《维摩诘所说经》是佛教大乘经典。一称《不可思议解脱经》,又称《维摩经》、《净名经》。十六国时期后秦鸠摩罗什译有3卷,14品。叙述毗耶离(吠舍离)城居士维摩诘,十分富有,深通大乘佛法。通过他与文殊师利等人共论佛法,阐扬大乘般若性空的思想。其义旨为“弹偏斥小”、“叹大褒圆”,批判一般佛弟子等所行和悟境的片面性,斥责歪曲佛道的绝对境界。

图二 维摩诘像(局部) 盛唐 莫高窟第103窟东壁

  维摩诘,又称维摩罗诘、毗摩罗诘、净名、无垢称、金粟如来、净名居士、维摩居士。维摩诘是在家的大乘佛教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据《维摩诘经》所讲,维摩诘是古印度毗舍离地方的一位富翁,家有万贯,奴婢成群。但是,他勤于攻读,虔诚修行,能够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境,得圣果成就,被称为大菩萨。这位大菩萨早已成佛,他才智超群,享尽人间富贵,又擅论佛法,深得佛祖尊重。

  梵文里“维”是“没有”之意,“摩”是“脏”,而“诘”是“匀称”。即为无垢。据《维摩诘经》讲,维摩诘是古印度毗舍离地方的一个富翁,家有万贯,奴婢成群。但是,他勤于攻读,虔诚修行,能够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境,得圣果成就,被称为菩萨。有一次,他称病在家,惊动了佛陀。佛知道维摩诘菩萨只是诈病,所以派去了被誉为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文殊见到维摩诘后,两位菩萨互斗机锋,反复论说佛法,义理深奥,妙语连珠,使同去探访的菩萨、罗汉们都听呆了。一场论战后,文殊菩萨对维摩诘倍加推崇,人们对维摩诘菩萨也更加崇敬了。

  莫高窟第103窟东壁中所绘制的维摩诘像便是《维摩诘经》的经变画,可以看出维摩诘老者身样,倚坐在床榻上,身体前倾,似做辩论状,生动地刻画出维摩诘热衷辩论、思维敏捷的形象。

  维摩诘代表“居士集团”,维摩思想的流行给当时既不想出家,又想得到清誉、高誉的人找了一个借口。尤其是贵族文人群体。吸引有钱、有地位的人。出家要受戒、受苦,有些人受不了戒律的约束就去做居士,但他们的思想境界也很高,可以日常与别人辩论佛理。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也深受《维摩诘经》的影响,字摩诘,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

  在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中的维摩和文殊常在洞窟门的两侧,维摩手里拿着麈尾(大鹿的尾巴),文殊一般拿的如意。

  03 大佛像

图三 倚坐弥勒 盛唐 莫高窟第130窟

  从洞窟形制看,莫高窟第130窟属于大佛窟,覆斗形顶,洞窟呈上小下大的方锥形,其中仅塑一尊通顶大佛。整个洞窟高28.2米,底部宽17.26米,顶部宽11.95米,佛像高26米。大佛雄伟的身形倚崖而坐,双腿下垂,两脚着地,左手扶膝,轻柔自然,右手施无畏印,头部微俯,双眼微合下视,略含笑意,神情庄重慈祥。古代匠师在塑造这尊大佛时,有意放大了头部的体量,佛像通高26米,仅佛头就高达7米,这显然超出了人体的正常比例。由于解决了礼佛者仰视大佛所造成的头小体大的视差,使观者在仰视的情况下,仍然能清晰地看到佛面部的表情。这一颇具匠心的艺术处理,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艺术匠师的聪明才智。

  杜老师认为中国的大佛除了乐山大佛,基本上都是武则天时期修成的。彬县大佛寺,贞观早期题字,可能是后人题写的。唐朝初年推崇道教、黄老之学,佛教的兴盛在唐高宗武则天之后。甘肃山丹曾经也有唐代的大像,天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甘谷大像山的大佛像等,杜老师认为这些大像基本上都是武则天时期的,武则天自称弥勒,故在全国普遍建造大佛像。

  04 涅槃像与《大般涅槃经》

  涅槃像从犍陀罗时期一直延续到明清。佛陀一生的四个时刻最重要——降生、出家、悟道、涅槃。卧佛的形象,代表着佛陀一生最后一个重要时刻——涅槃。

  涅槃,象征着佛陀的修行圆满、果报已尽,将进入无生无灭、自在无碍的境界之中。在汉地,涅槃又被称作“圆寂”,指的就是高僧修行圆满而常住无碍寂静之境。佛的涅槃是做一种示相,以教化众生。

图四 释迦涅槃像 中唐 莫高窟第158窟

  造的窟也造成棺材形象,佛穿着印度式衣服,背后画了很多菩萨。佛涅槃有一部佛经,《大般涅槃经》,十六国北凉时期昙无谶译成四十卷。传至南朝刘宋,宋文帝让谢灵运和慧观将四十卷改变成三十六卷。故现传两个版本,对佛的涅槃进行详细叙述。

  作为释迦牟尼的上首弟子迦叶和阿难,在释迦牟尼涅槃时,都又不在恩师的身边。迦叶在千里之遥的耆阇崛山,而阿难就在娑罗双树林外,咫尺天涯,而不能与释迦牟尼相见。阿难在娑罗林外正被妖魔鬼怪所缠缚。迦叶长途跋涉到达娑罗双树,看到恩师释迦牟尼已入涅槃悲痛欲绝,他双手高举,身体前倾,作匍匐状。左右两个弟子把迦叶紧紧地拉住,以防他扑倒撞地。迦叶老泪纵横,嘴巴大张,舌头微微上翘,泣不成声。周围的弟子们都嚎啕大哭,痛不欲生。这情真意切的感人场面表达了师徒之间似手足之情的关系,于上排沉静自若的菩萨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有些人想不通,跳火坑,先佛而死。在涅槃佛坛下沿,正中龛的南面画有须跋陀罗身先入灭的情节。画中一个比丘结跏趺坐在大火之中,他披着通肩袈裟,闭目沉思,已入禅定。须跋陀罗是释迦牟尼临涅槃时收的最后一名弟子,当时须跋陀罗已经120岁了,修行虽久但不得其法。佛便派阿难唤须跋陀罗,须跋陀罗与阿难来到娑罗双树下,释迦牟尼为其说法,须跋陀罗闻佛说法,心中大悟,得证阿罗汉果位。须跋陀罗得证后,劝请释迦牟尼住世教化,释迦牟尼默然不许,须跋陀罗不忍见恩师涅槃,所以点火自焚,先於释迦牟尼前入灭。另外,有的弟子给佛把脉,也可能是请来的医生,在佛足上把脉。佛涅槃后,八国争舍利。

  总之,《大般涅槃经》主要的思想表现在:“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南朝曾对此展开激烈的辩论:是否人人都有佛性?佛教有一派认为:“阐提之人,不可成佛”(坏事做绝的人不能成佛)。《大般涅槃经》传入南方后,解决了南朝对佛性认识的大辩论,在当时是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

  东晋基本上是士族掌权(士族门阀制度),当时有两大法宝:婚姻门第(士族不可能嫁给庶族,要门当户对)、学术传家(文人的世袭,知识阶层)。宋文帝父亲宋武帝刘裕,靠禅让夺取东晋政权。刘裕是武士出身,被士族所瞧不起。当时官场做官有清、浊之分。刘裕的小舅子去一个士族家里做客,走后他坐的凳子都被烧掉。刘裕需要“人人平等”、“人人皆可成佛”的思想,打破士族与庶族之间天壤之别的界限,杜老师认为这是刘宋王朝推行《大般涅槃经》的根源。唐朝也如此,李世民修姓,把陇西李氏排到前面,把传统大姓排在后面。

  05 吐蕃占领敦煌与张议潮收复河西

  “安史之乱”使得唐王朝由盛转衰,吐蕃乘虚占领河西。敦煌没有用武力,包围了很久,相持不下,吐蕃答应了敦煌的条件,即敦煌居民不外徙他地,和平解决。吐蕃当时信仰佛教,统治敦煌后也保护当地佛教,敦煌的佛教文化基本未受大量影响。

  唐大中三年(849年),唐重占秦、原、安乐、维、扶、河、渭等州。851年,汉人张议潮占据河西、陇右,占据敦煌,归附于唐朝,张议潮被封为河西、河湟十一州节度使,建归义军,治沙州。后来,张议潮入朝,其侄张淮深继张议潮后尽力经营敦煌、河西等地。张氏到曹氏归义军统治敦煌几十年,莫高窟留下了大量归义军时期的造像与壁画,时代从唐末至五代、宋初。

  在敦煌莫高窟156窟,是晚唐壁画的重要作品。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沙州人张议潮率河西各族推翻吐蕃贵族的统治,受唐朝册封为河西十一州节度使。画面从现壁下部西端起一直延伸到东壁南侧,构图壮阔,人马众多,情节生动。开始部分以骑兵仪仗为主,甲械齐整,旌旗鲜明。中间有军前舞乐,八名舞者排成两队,甩动长袖相对而舞。关于这个名字,是否为出行图,杜老师持保留意见,有待进一步商榷。

图五 张议潮出行图(局部) 晚唐 莫高窟第156窟

  06 藏经洞及佛教窖藏坑的性质

  藏经洞是莫高窟第17窟,几万件写经,年代最晚到宋代,由于没有出现一件西夏文的东西,所以说当时发现藏经洞时,考证封闭年代,西夏人攻打敦煌,敦煌人为了保护将藏经洞封闭。

图六 藏经洞 晚唐 莫高窟第17窟

  但是学术界现在有另一种观点,认为藏经洞里是废弃之物。杜老师也赞同,有专文介绍。因为当时,宋代时期,印刷术出现,册子装出现,卷轴装的书逐渐被淘汰。藏经洞所有出现的写经没有一片是完整的,有些正面是写经,背后是记账本、小孩的作业、乱画的东西,人们对写经的背面二次利用。中国传统有个传统,即对废弃的东西不能随便处理,特别是佛教用品,尤其是字纸的处理,是大不敬。藏经洞里还有一些刺绣、绢画,仔细看,也是不能用的东西,画已经千疮百孔,也不能随便处理,有些人把这些放进藏经洞并封闭。

  青州佛造像,很多学者认为是三武灭佛的产物。杜老师不同意,认为与灭佛无关,而是弘佛护法,保护佛教。一件完整都没有,都是被破坏的,很难完全复原。北魏、北齐、隋唐、宋,出现不同朝代的东西;当时发掘者青州博物馆副馆长夏名采在他的发掘报告《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中,认为结跏趺坐的佛像太大难以码进去,所以只好让他坐下。杜老师认为埋葬是有规律的,立像躺着埋,结跏趺坐的佛像在坑内继续保持坐像,完全是有意识的埋葬。

  有学者将青州地区的造像模式总结为“青州模式”,杜老师认为不然,青州佛造像南方因素、北方因素(曲阳)都有,各地佛像可以通过大运河运至青州,举行法会,统一埋葬。淄博、临朐、诸城、济南等简报也认为是有意识的埋葬。临朐发现1200多残佛像,根据当地有一方宋碑的碑文记载,曾经一个和尚来到临朐,一看到寺院遍地佛像非常难受,节衣缩食筹备很多钱,进行安葬,请了当地官员举办法会, “感得舍利”,按碎身舍利处理,按照安葬舍利之礼埋葬。

  佛教窖藏坑,下限都在宋代。甘肃宁县的佛教窖藏坑最早北魏,最晚是宋代的。甘肃泾川新发现窖藏坑,有唐代、五代的,最晚是宋代的。

  为什么在宋代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安葬“碎身舍利”的运动?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中心、古籍研究所张涌泉教授等学者在《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3期上发表《敦煌藏经洞之谜发覆》,认为藏经洞是为了补修佛经而用,杜老师不这么认为。杜老师认为宋代活字印刷流行,《大藏经》都印了,没有必要再通过莫高窟的形式来补修佛经。藏经洞发现几万卷,应是当时的废弃之物(自然、人为破坏)有意识处理,佛教无二次利用罕见。

  07 唐以后的莫高窟艺术

  五代和宋时期的洞窟现存有100多个,多为改建、重绘的前朝窟室,形制主要是佛坛窟和殿堂窟。从晚唐到五代,统治敦煌的张氏和曹氏家族均崇信佛教,为莫高窟出资甚多,因此供养人画像在这个阶段大量出现并且内容也很丰富。塑像和壁画都沿袭了晚唐的风格,但愈到后期,其形式就愈显公式化,美术技法水平也有所降低。

  莫高窟现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个。西夏修窟77个,多为改造和修缮的前朝洞窟,洞窟形制和壁画雕塑基本都沿袭了前朝的风格。一些西夏中期的洞窟出现回鹘王的形象,可能与回鹘人有关。而到了西夏晚期,壁画中又出现了西藏密宗的内容。元代洞窟只有8个,全部是新开凿的,出现了方形窟中设圆形佛坛的形制,壁画和雕塑基本上都和西藏密宗有关。典型洞窟有第3窟、第465窟等。

图七 十一面千手观音像 元 莫高窟第3窟北壁

图八 喜金刚 元 莫高窟第465窟南壁

  密教传到中国之前称一般称为杂密,即杂部密教之义,指密宗两部根本经典《大日经》与《金刚顶经》未结集流传前,由释迦牟尼佛显说于佛教经典各部中的密法及陀罗尼密咒等。喜金刚属于密教,又受了藏传佛教的影响,西藏苯教来源印度。

  2 甘肃其他地区石窟寺及其佛教艺术

  01 西千佛洞

  西千佛洞因位于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之西而得名,距离敦煌市区约35公里,开凿于党河河岸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年代从北魏、西魏、北周一直延续到五代、回鹘时期。是敦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藏于巴黎的敦煌遗书记载,西千佛洞的开凿时间应早于敦煌莫高窟,最晚也于莫高窟同一时期。经过河水的长期冲刷、侵蚀、坍塌,所以现在保留下来只有22个洞窟。现存22个洞窟里面,保留下来最早的就是北魏,然后有西魏的洞窟,还有隋代、唐代、五代、宋。

图九 一佛二菩萨 北周 西千佛洞第11窟东壁

  02 榆林窟

  榆林窟,又名万佛峡、榆林寺、上洞子,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原安西县)城南70千米处,属于敦煌研究院管辖之内。洞窟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直立的东西峭壁上,因河岸榆树成林而得名。榆林窟始建年代无文字可考,从洞窟形式和有关题记推断,当开创于隋唐以前的北魏时期。从壁画风格和游人题记结衔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均有开凿和绘塑,进行过大规模的兴建。榆林窟洞窟存在43窟,分布面积112850平方米,壁画总面积4200平方米。彩绘佛、道图10856铺,彩塑佛、道造像244身。洞窟当中唐3窟、五代8窟、宋13窟、西夏、元各4窟、清9窟。从洞窟形式、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看与莫高窟相似度高,是莫高窟艺术系统的一个分支。

图十 观无量寿经变 中唐 榆林窟第25窟南壁

  03 东千佛洞

  东千佛洞为敦煌石窟群之一,现存洞窟23个,有壁画、塑像者八窟,东岩三窟,西岩五窟,多为单室窟。形制有长方形中心柱燧道窟、圆形穹窿顶窟、方形平顶窟,其中第2、4、5、7窟均为长方形中心柱窟,尚存部分佛、菩萨塑像,但多为清代重修,唯第4窟西夏高僧像,身着俗装,保存完好。壁画分布四壁,内容可分为五类:经变画、密宗图像、尊像画、装饰图案和供养人画像。壁画以第2窟保存最为完整,艺术风格和内容与榆林窟第2、3、4、29诸窟基本相同,是榆林窟西夏和元代艺术的一个分支,但它又具有一定特点,是西域早期石窟形制的再现。

图十一 十一面八臂观音变 西夏 东千佛洞第2窟

  04 金塔寺

  金塔寺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石窟之一。坐落在马蹄寺东南面。该石窟距地表60余米。沿211级石砌台阶拾级而上,可先进入东窟。这是一座宽9.70米,残深7.65米,高6.05米的纵长形石窟。窟顶为覆斗式,中间有一中心方柱,众多的高肉雕佛、菩萨、飞天把中心方柱装饰得华丽辉煌。环中心柱四周而细观,便会发现,众雕像内容广泛,形式多变,大小错落有致。中心柱四面均为三层开龛造像,每层主题各有突出。

图十二 佛、菩萨及飞天 十六国-北朝 金塔寺石窟东窟

  05 武威天梯山石窟

  天梯山石窟,也称凉州石窟,别名凉州大佛窟,位于武威城南50公里的张义镇灯山村,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北朝、隋唐、西夏到明清相继营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历代延续修建,文物层叠分布是天梯山石窟壁画和雕塑的重要特征。1958年修水库搬迁至省博,近些年来搬至武威。

图十三 胁持菩萨 北凉 天梯山石窟第4窟 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如图,天梯山石窟第4窟的胁持菩萨,北凉时期,印度风格,深目高鼻,身披飘带,手里提着净瓶。关于净瓶,杜老师认为其最原始的作用可能是解手后用来洗手,从日常生活中延伸到壁画艺术之中。

  06 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永靖县西南约四十公里处的积石山的大寺沟西侧的崖壁上,西晋初年(约公元3世纪)开凿在黄河北岸大寺沟的峭壁之上,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该题记是中国石窟中最早的年代题记,对中国早期石窟的分期断代起了决定性作用。上下四层,最早称为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唐代称龙兴寺,宋代称灵岩寺,明朝永乐年后称炳灵寺,“炳灵”为藏语“仙巴炳灵”的简化,是“千佛”“十万弥勒佛洲”之意。存有窟龛183个,共计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00平方米,分布在大寺沟西岸长约2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石窟以位于悬崖高处的唐代“自然大佛”(169窟)以及崖面中段的众多中小型窟龛构成其主体,塑造方式为石刻加泥塑。

图十四 一佛一菩萨一天王 西秦 炳灵寺第169窟第3龛

  07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麦积山石窟始建于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画馆。大部分学者认为麦积山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而杜老师则认为麦积山地区是羌、氐等少数民族生活区,麦积山应与对男性的生殖崇拜、原始宗教崇拜有关,西魏以后才叫麦积山。另外,关于麦积山早期的上限,宿白先生等认为是在北魏,然而杜老师认为是后秦,并撰文介绍,羌人的后秦的起源地在天水一带。

图十五 佛像 后秦 麦积山第78窟正壁、右壁

  08 拉梢寺

  拉梢寺摩崖造像是北周佛教摩崖造像。拉梢寺又称大佛崖,位于甘肃省武山县城东25公里鲁班峡响河沟北岸。原有崖前寺院建筑,现已不存。崖面险陡,高60余米。其上有北周巨大的石胎泥塑一佛二菩萨一铺。佛结跏趺坐,高近40米,低平肉髻,面相浑圆,眉宽眼大,鼻阔唇厚,颈短肩方。

图十六 一佛二菩萨 北周(五代、宋、元重修) 拉梢寺石窟第1龛

  09 庆阳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规模与炳灵寺差不多,位于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西南25公里处,现存大小窟龛307个,石雕造像2126 尊,为甘肃省四大石窟之一。北石窟寺包括寺沟、楼底村一窟、石道坡、花鸨崖和石崖东台等5个部分,南北延续3公里。是北魏永平二年(509)泾州刺史奚康生所建。因与平凉市泾川县南石窟寺为同时代开凿,南北对应,故名。北石窟寺第165窟,为北魏时开凿,是北石窟寺的第一座石窟,与洛阳龙门石窟宾阳洞相似。这七尊佛像面相方圆,嘴唇厚重,两耳垂肩,体魄雄健,带著北方少数民族气质特征。杜老师认为165窟的七尊佛像,与北魏七个皇帝有关系,是奚康生为了讨好北魏上层统治者,实际上是为北魏统治者祈福。与大同云冈昙曜五窟差不多,也是与五位皇帝有关系。

图十七 北魏 北石窟寺第165窟

  10 泾川南石窟寺

  南石窟寺,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城向东约20公里处的蓄家村,距泾川县城9公里。据南石窟寺碑记载,北魏永平3年(公元510年),为泾州刺史奚康生所造。保存在洞内的南石窟寺碑,有“大魏永平三年”题记,晚建于北石窟寺一年。南石窟寺又俗称为东方洞,占地面积364亩。窟龛开凿在泾河北岸红砂岩上,现存5窟,1号东大窟和2号西小窟保存较为完整,保存情况不如北石窟寺。东大窟为南石窟寺的主窟,高达13米,宽约17米,深14米,结构独特。南石窟寺第1窟最有价值,呈长方形,窟高11米,宽18米,深13米。

图十八 佛传故事 北魏 南石窟寺第1窟窟顶

  3 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两种不同服饰在佛像的反映

  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前的西秦造像,通肩大衣,半披肩,面如圆月、高大雄健,偏印度化的风格。北魏孝文帝羡慕汉文化,广泛推动服饰改革,学习汉族魏晋以来褒衣博带的官服、贵族穿的衣服,“飘若神仙,望若浮云”。人们给佛像也穿上这样的衣服,全国推广。在佛像上表现在双领下垂、秀骨清相(像)、褒衣博带,并且佛头上的肉髻比较扁平。

  例如,云冈石窟第一期,昙曜五窟都是印度化的服饰。第二期开始则是孝文帝改革后的服饰。向西,陇东地区影响到麦积山、炳灵寺一直到敦煌,最东则影响到辽宁义县万佛堂。因此,杜老师认为佛教艺术真正的中国化发生在孝文帝变法以后。

  杜老师非常感谢同学们对他四次讲座的支持,他希望能够唤起同学们对丝绸之路的石窟艺术的重视与兴趣,希望更多的年轻人投身石窟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之中!

  本场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图文转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公众号)

作者:陈珂尧

文章出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公众号

聚圣源周易起名大师免费打分奥创如何起名八卦怎么起名环保公司环保科技起名大全出行公司起名云倾北冥夜煊全文免费阅读大结局新概念英语第四册个人理财投资做家务的作文立竿见影的意思暴走恐怖故事五月播播草字头起名字好听洋气女孩起小名年夜饭作文免费开店起名网姓氏贾起名字女孩猪小孩起名用那些字2021起名大全被迫和敌国太子联姻的日子周易起名大师注册机起微信名字上海同志浴室回到古代交笔友西甲冬季转会张姓起名数理电脑主机嗡嗡响牛年孩子起名适宜用什么字五行属金男孩起名常用字库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山西高速一大巴发生事故 已致13死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李梦为奥运任务婉拒WNBA邀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王楚钦登顶三项第一今日春分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槽头肉企业被曝光前生意红火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杨倩无缘巴黎奥运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韩国首次吊销离岗医生执照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沈阳一轿车冲入人行道致3死2伤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春分“立蛋”成功率更高?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浙江一高校内汽车冲撞行人 多人受伤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

聚圣源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