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报网首页 > 北京号 > 正文

崇文争先 文化润人,东城法院打造“五维矩阵”推进文化建设

来源: 北京号

2022-11-09 09:38

北京市东城区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核心承载区,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东城法院立足区位特色,坚持“崇文争先”理念,加强涉文化领域审判特色人才高地建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聚焦文化认同、培养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筑牢文化根基,打造富有东城特色的法院文化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丰富法院文化建设,助力人才成长。

11月8日,东城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文化建设相关情况。

打造“五维矩阵” 文化润人

“近年来,我们秉持并践行‘崇文争先’理念,立足辖区丰厚文化资源,紧扣特色人才高地建设,打造了‘五维矩阵’,以文化润人。”东城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范国伟介绍,通过打造政治文化、法治文化、传统文化、创新文化和廉政文化“五维矩阵”,东城法院以富有感召力和行动力的法院文化为根基,持续推动文化建设,全面涵养人才成长,践行司法为民。

据介绍,为打造政治文化矩阵,筑牢信仰根基,东城法院创设“水滴学堂”,举办专题学习座谈会,不断加强政治引领,以“微量积累”实现干警理论水平“质的提升”;开展“品东城文化 促能力提升”活动,最大化利用辖区红色文化资源,推出特色参观学习路线,激励干警从红色基因中汲取精神力量,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

今年8月,东城法院全新启动系列“司法文化论坛”,聚焦法治文化主题,邀请业界专家共同研学,已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裁判”“请求权基础方法论”“类案检索与应用方法”三期论坛。这是东城法院打造法治文化矩阵,筑牢专业根基进行的探索。制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裁判逻辑工作参考》,定期评选发布案例,汇编专题研讨文集,引导法官处理好司法办案和价值衔接的关系。

“我们打造传统文化矩阵,筑牢品格根基。”范国伟说,通过创立“东法智读会”,每月“以书会友”,组织专题导读,从“为民”“修身”“立德”“笃行”等多角度带领干警参与其中,引导干警从中汲取精神滋养和人文力量。寻找传统文化与执法办案的最佳连接点,挖掘并传承传统文化精华,择善而用,培育优秀判决。利用“孝道文化”柔性调解家事案件,利用“和合文化”巧妙化解纠纷,用群众接受度高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更好地实现“德润人心”。

数字资产、众包配送、游戏短视频著作权……东城法院干警多次参加高层次研讨。法院多渠道创造研学机会,与高校、智库等合作共建,前往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调研座谈,帮助法官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新挑战;紧扣前沿学术理论和新兴业态的司法保护问题,组织开展学术论文、各类案例、信息调研等多种研究,持续优化法官的司法能力和理论素养。围绕数据权利、算法规制、平台治理等角度撰写多篇学术成果。“通过打造创新文化矩阵,筑牢视野根基。近三年,累计50篇学术论文70人次获得全国及北京奖项,60篇案例获奖,84篇信息被采用批示。”范国伟介绍。

“我们希望通过打造廉政文化矩阵,筑牢底线根基,以廉政文化养德育人,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司法队伍。”范国伟表示,东城法院专门升级水清莲香廉政文化长廊,以摄影、设计等展现光影中的水清莲香,用廉政文化培养浸润干警的思想境界。利用院内多媒体平台播放廉政微视频,打磨原创廉政短剧《推·守》。还开展亲情助廉活动,厚植崇廉尚德家风文化。

创设“水滴学堂” 学在日常

为了提升干警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水平,自2020年起,东城法院创新打造“水滴学堂”特色学习品牌,为干警打造专属学习家园。“‘水滴学堂’重在日常,学在经常,我们希望激励干警通过平时点滴积累,最终实现理论水平和个人能力的提升。”东城法院政治部副主任王永欣说。

“水滴学堂”通过建立分层、分级学习模式,积极谋划主题,促使党员干警们在常学常新中坚定理想信念,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截至目前,已开展30余期交流研讨活动,并形成50余篇、8万余字的学习资料汇编稿和3张政治理论学习思维导图

从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到光辉起点,从文天祥祠到于谦祠,从三里河历史文化展示区到红桥市场党建示范点……在东城区历史文化古迹里,“水滴学堂”的学员们上了一堂堂精彩的实践教学课。依托东城区党员教育基地,东城法院推出“初心”“使命”“创新”“镜鉴”4条“初心寻访”红色参观学习路线,引导干警凝聚红色力量,激发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之情,促进形成共同的司法价值观。

“为了检验学习成果,我们以考促学,设计‘学习加油站’答题机制,采用线上+线下两种模式,确保学习取得实效。”王永欣介绍,线上围绕重点内容,定期推出答题套餐,组织党员干警参与答题。线下不定期召开政治理论知识竞赛,不断检验学习成果。目前“学习加油站”共推出52期,干警全员参与,平均成绩95分以上。

“水滴学堂”还不断丰富活动内容,设立“红枫”“兰心”“擎炬者”等15个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回归“学堂”传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45场。通过红色故事会、专家讲座、微党课等形式,打造了“理想照耀中国红色故事会”“专家讲座面对面”“政治理论学习日”等活动,充分调动干警兴趣,在情景交融中将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于心。

创立“东法智读会” 共读共享

今年世界读书日,东城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何马根带领各支部书记和年轻党员干警,邀请人大代表,共读《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共听总书记原声,共品历史典故,这是“东法智读会”举办的线下读书活动。

据东城法院审管办(研究室)主任曹英介绍,“东法智读会”自创立起,已走过3年,共组织线上线下系列读书会和书友会活动30余场,每月一聚,每月一书,累计4000余人次参与活动。

“我们注重专业与多元交织,厚积阅读的高度、深度和宽度。”曹英说。“东法智读会”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打造“支部共读年”品牌活动,将读书和支部党建结合,提升阅读“高度”。由业务骨干担任荐书人,通过分享交流,提高专业能力,锤炼专业思维,挖潜阅读“深度”。在书籍选择上,从多学科视角出发,将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内容纳入书单,引导法官用多元视角解纷,拓展阅读“宽度”。

院领导与干警直面探讨、麻辣提问团你问我答、荐书人娓娓道来,在“东法智读会”中,这些场景时常出现。曹英介绍,在每年全国学术讨论会和全国优秀案例分析竞赛期间,还会组织专题专项导读,提供研究方法和参考思路。在“世界读书日”“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等重要时间节点,“东法智读会”也从不缺席。“在一场场互动式导读和浸润式伴读之中,力促内修与外化并进,形成好读、善读、领读之风。”曹英说。

“东法智读会”还不断推动理想与实践同行,更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东法智读会”为平台,一线法官共同研习《裁判是怎样炼成的》,交流文书写作的科学方法与人文情怀;信访法官系统学习《法庭上的心理学》,高效纾解当事人情绪;评查法官精心导读《请求权基础》,力促审判质效态势良好。同时以书为媒传递法治温暖,在一起离婚案件中,法官把在“东法智读会”读到的《非暴力沟通》一书送给当事人,引导当事人从中学习沟通技巧,促成当事人和好如初,携手归家。

供稿:东城法院

摄影:杨晨晖

编辑:杨晨晖 汪希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

分享到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未登录

0/200
发布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未登录

0/200
发布
全部评论

0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阅读

advertisement
热门文章

热门

换一换
精彩图集

图集

advertisement
精品赏析

精品

精品赏析

中国科学家构建国际首个基于纠缠的城域量子网络

精品赏析

中轴线文化遗产大讲堂送14场讲座进校园

精品赏析

一批新规出台!事关你的“小电驴”!

精品赏析

温故|从国子监办馆到如今“一馆三址”,回顾首图百年历史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