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交大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人文交大

字体: 【小】 【中】 【大】  打印:

【一起聆听榜样的故事】明德奖学金获得者:李一帆、周海怡

日期:2021年04月19日 17:38 作者:学工部 来源:学工部 点击率:

李一帆:躬行奋志,持恒抵达

李一帆,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19级本科生,2020年度“明德奖学金”获得者。其在校担任电子创新协会创新部副部长,于2019年6月获重庆交通大学第五届电子制作大赛一等奖,2020年6月被评为重庆交通大学“学习标兵”,并在2020年10月被评为重庆交通大学“三好学生”,同月还以4.18的高绩点获得2019至2020学年国家奖学金。

目标明确,不骄不躁

在问到李一帆同学初入大学时是否就以获得明德奖学金为目标时,他答道:“刚进大学的时候,看到有明德奖学金这个奖项,但没有想到过自己能够获得,一开始我设定的目标就是保研。”他以保研作为自己现阶段的目标,坚定且努力。

面对获得明德奖学金的荣誉,“没有什么心态的变化,自己还是和平常一样。”李一帆并没有就此自满,伐功矜能,而是让这份荣誉成为一个对自己努力的极大肯定,同样也坚实自己向着目标前进的脚步。

诚然,在这样的荣誉面前仍能镇定自若,虚怀若谷,是因为他具有谦逊的美好品德。但更重要的是,他有自己不懈前行的目标,目标使他望着前方,而不是脚下;使他前进,而不是停滞;使他不断充实自我,而不是骄傲自得。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目标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一旦确定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精神振奋,即使前进的道路曲折,人生的境遇复杂,也能使人看到未来的希望和曙光,永不迷失方向。

方法为主,坚持为辅

当谈到学习时,李一帆强调,方法很重要。“课下去网上继续学习,利用思维导图对知识点进行记忆,定期复习错题。”他努力践行着自己摸索出来的学习方法,不断沉淀自己。方法与行动自然结合,每天不留遗憾,不留问题,明天才能在脑中装点更繁华的世界。

方法固然重要,在时间猛烈的冲刷下,在生活的各种诱惑中,唯有坚持,才能敌过时间的考验,拒绝各种诱惑,稳住脚步,奔向自己的目标。也唯有坚持,是对自己最大的磨砺,剑经磨而锋利,梅花历寒而香气弥漫,他也终将因坚持而成就自己的蓝图。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双手是实现目标的“显示屏”,任何事情的成就都不会是“空手套白狼”。知行合一,实干进取,成功不是偶然,奋斗得以前进。

“如果坚持不下去了就想一下自己最初的目的,如果自己还想实现这个目的,那么就继续坚持下去。”他对自己的目标步步落实,持之以恒,用勤劳的双手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他深知,任何目标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所有优秀光芒的背后都有一段沉默努力的时光。

勿忘在莒,走自己的路

“对于大学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只要在大学毕业后自己对大学四年不后悔就行了,不用管其他人的做了什么,只要保持自己的节奏就好。”李一帆对学弟学妹们大学生活的建议,一语道破自己的人生观。一个人就要学会走好自己的路,不纠结外界的评论,不必为了讨好这个世界而扭曲自己。

找到自己,认识自己,掌控自己,才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在怀疑、诱惑、困难时,他都倾听自己的心声,他明白,忘记初心,就等同于背叛自己,导致无法定位自己,也就无法走长远的路。优秀的人在行进途中,不会错过路边的风景,能够记住风景却不被它迷惑,就在于那颗包裹着最初理想的初心,一直前进,绝不停留。

周海怡:乐学善思,自强不息

周海怡,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学生,理想信念坚定,道德品行端正,学习成绩优异,创新能力突出,工作认真负责,是一名综合素质涵养高、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获评全国十佳未来水利之星、全国大学生自立自强先进个人,现已推免至浙江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获得奖励及荣誉共58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部级16项,校级32项。参加学科竞赛,涵盖数理学科、工程设计、创新创业、体育竞技等,获国家级6项、省部级13项;获奖学金4项,其中国家级2项;获荣誉称号22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3项。主持科研创新,主持创新训练项目1项,主持校创业基金1项;以第1作者发表论文3篇;以第1发明人发表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著1项。担任干部工作,任校志愿者协会分会长、院团总支学生会干部、院女篮队长等职。投身实践公益,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并获先进个人称号;参与志愿服务近100次,累计认证志愿时长达340小时,屡获各级优秀志愿者称号。

如何搜集竞赛信息?

我们学校提供的竞赛机会是很多的,关于竞赛信息的获取,我个人的经验是首先要对教务处颁布的本科生学科竞赛分类表很熟悉,根据表中的竞赛信息去查询自己感兴趣的竞赛的开展时间和获奖作品。其次就是关注学校官网、教务系统主页和学院官网,几乎所有参赛信息都会在网页上发布。还有就是关注辅导员老师们发布的参赛信息,因为老师们都是很有经验的,他们知道哪些竞赛最适合我们,像我们学院的话,罗德成老师专门建了一个学科竞赛交流群,我们可以在里面找到适合自己的竞赛和志同道合的伙伴。最后就是要多结交各个学院的朋友,这样有更多的机会跨学院参赛,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还能认识许多厉害又有趣的人。

如何调整自己的参赛心态?

就我自己而言的话,参赛是一分运气加持,两分兴趣使然,三分平常心态,四分坚持不懈。一是我认为做任何事都是有运气成分的,也可以理解为机会,抓住机会的前提是你已经具备了所需的能力。二是大学期间我参加的竞赛包括基础学科、工程设计、创新创业、体育竞技,所有的出发点都是我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喜欢涉猎不同学科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喜欢团队竞赛中大家一起努力做模型、讨论疑难点、熬夜奋战的气氛,喜欢培养自己的商业思维,喜欢运动。第三点和第四点是相辅相成的,有了平常心才能沉着坦然地面对困难,坚持下去。失败很正常,因为大家都很努力,都是为了同一块奖牌使尽浑身解数。最重要的不是获奖,而是参赛过程中自己能力的提升,第一次失败了就总结经验,第二次再参加。

如何看待大学成长路上的孤单和迷茫?

首先,我很强烈的感受就是专心致志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是不会觉得孤单的。我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当你完全投入到某件事的时候,有一种叫“心流”的状态。当然我们也要承认,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现代人来说,孤单是蔓延全球的病症。所以我觉得活在当下,过好每一天的生活,以一周、一个月为单位设立小目标,以一学年为单位去反思总结自己的大学之路。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有迷茫。查尔莫斯说“我们始于迷茫,终于更高等级的迷茫”。勇敢地面对真实的自己,面对想要争取的东西就大胆地去做,想得太多却不行动没有任何意义,当然,更不要被他人的评价限制住,不给自己贴标签,人生不设限。

如果回到大一,会对当时的自己说什么?

四年后你将褪去青涩,成为更好的自己,但在这条路上你必须坚持自己、激励自己、欣赏自己,再勇敢一点。


分享:

编辑:黎昱睿

审核人:陆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