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原来“即”和“既”的古文字描绘的是古人吃饭的状态!

  2021-06-02 11:51:04
分享到:

甲骨文的即左边是一个食盒,就是食物的“食” 。这个食字下面是豆,上面是堆起来的饭,再上面是一个倒着的张开的口。即字的左边去掉了上面的那个倒着的张开的口,留下了装满饭的豆。右边是一个向着食盒坐着的人。为什么说是他的朝向是面向食盒呢?我们可以从字形里清楚的看到,这个人的膝盖的方向是朝向食盒的。所以,即的本义是说一个人面对着食盒,准备吃饭了。

金文的即承续了甲骨文字形,小篆的即左边表示食盒的形体发生了变化。

从时间上来说,准备吃就是还没有吃,但即将要吃。这就是一个将来要发生的状态,并且已经非常接近这个状态了,不会是很久的一段时间才发生,而是马上就要发生。所以“即”有立刻、马上的意思,“即”字就好比英语中的将来时。还有一个“既然”的“既”字,它表示事情已经发生了,就好比英语中的完成时。既的甲骨文左边也是一个食盒,右边同样是一个坐着的人,膝盖也是朝着食盒的。但是这个字形跟“即”的甲骨文字形还是有区别的,区别就在这个人的头部。既字右边的人,突出了头部的朝向,这是一个身体朝着前面的食盒,但张着嘴的头刻意扭向后面的一个形体。刚才我们讲了,“即”是面对着食盒,准备吃饭。“既”和它相反,是已经吃完了,并且把头扭向一边,不吃了。(主讲人:黄雪晴 武汉理工大学汉语言学系讲师)

责任编辑 教育频道
分享到:

推荐阅读

便民服务

社会保障 交通出行
公积金 公安服务
职业资格 医疗健康
市场监管 法律服务

定制服务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长江云TV(湖北IP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