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重磅!长江中游三省协同发展路线图来了!

  2021-09-10 18:36:01
分享到:

9月10日,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湖北武汉举行,会议通过了《深化协同发展 加快绿色崛起——长江中游三省战略合作总体构想》。江西、湖南、湖北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怎么干?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任务书和路线图。

到2025年

长江中游三省协同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成为全国重要增长极和“双循环”重要空间枢纽,基本建成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和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民生福祉改善达到新水平,绿色发展水平、统筹安全与发展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到2035年

长江中游三省协同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群优势全面形成,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协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长江中游三省

协同发展路线图

省会城市

武汉、长沙、南昌三大省会深化合作:

制定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行动计划、金融科创要素对接、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政务服务优化、教育科研协作、科技资源共享、公共资源交易合作、法律服务协作、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医保合作深化、市场监管一体化、跨区域警情调度指挥协作。

观察员城市

省会城市和观察员城市协作推广事项:

公积金互认互贷、医疗卫生合作、环境污染治理需求信息发布平台建设、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加强商会交流合作。


湘鄂

荆州市、长沙市、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协作联动促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

湘赣

共同争取将“湘赣边革命老区红色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建设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区”内容纳入国家专项规划,共同争取将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纳入国家重点革命老区支持范围。

赣鄂

九江市、黄石市、鄂州市、黄冈市深化跨江合作,促进要素自由流动与合理配置,助推区域共同市场和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构建。

鄂湘

加快推进武陵龙(山)凤(来凤)经济协作区建设。

长江中游三省

探索共建通城、平江、修水绿色发展先行区,积极探索跨行政区域共建共享、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径。

1.区域发展

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努力提升长江中游三省在全国区域发展布局中的战略地位,共同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深化三省省会城市合作;加强毗邻地区合作。

2.基础设施

(一)铁路项目

加快构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都市圈、大南昌都市圈1小时内部交通圈和2小时互达经济圈等。

(二)公路项目

三省共同进一步优化高速公路省际通道布局;加快国省干线对接路段提质改造等。

(三)过江通道项目

鄂湘两省共同推动G240过江通道前期研究工作并争取国家支持;鄂赣两省共同推进九江至小池、九江至黄梅等过江通道前期工作,明确项目实施主体等。

(四)航道项目

鄂湘两省共同开辟汉湘桂南北大通道项目;湘赣两省加强渌水通道规划研究,共同推动实施等。

(五)能源项目

鄂赣两省共同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尽快核准南昌—武汉特高压交流工程;鄂湘两省共同推动鹤峰县淋溪河水电站加快建设;湘赣两省共同协调国家电网公司加快建设南昌—长沙特高压交流工程等。

(六)水利项目

鄂湘两省共同推进洞庭湖四口水系综合整治工程;湘赣两省共同推动渌水(萍水)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建设等。

3.文化旅游

成立长江中游三省旅游产业发展联盟;联合开展文旅项目招商;联合开展旅游市场营销;共同弘扬历史文化,切实做好三省红色旅游文章;建立文艺作品定期交流机制,在文艺演出、美术创作、书画展览等方面开展常态化合作。

4.产业创新

加强技术协同攻关,共同申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共享科技创新资源,定期交换科技项目、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库数据;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科技服务联盟;

强化科技创新创业,共同加强创业孵化专业人才培养,促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合作;

对接科技金融服务,在科技金融产品创新、政府引导基金运作等方面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

携手国际与区域合作创新,共享国际与区域科技合作资源;

加强三省产业合作,培育形成产业集群廊带及产业集中区;

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签署《长江中游三省深化产业合作交流倡议书》;

共建产业创新平台,共同争取国家中部科技城;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三省联合举办创新创业项目大赛、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设计论坛等活动。

5.生态环保

推动长江中游生态环保协同治理、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定期会商机制、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协同管理、建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省际协调机制、加强沿江城市船舶污染联防联控。

6.民生及公共服务

建立三省住房公积金合作机制,共同开展消费维权业务,深入推进省际商务协作,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加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合作交流,建立省际教育联席会商机制。

7.人才交流

建立人才互认机制、开展干部人才互派挂职、加强人才与技术合作共建。

8.社会治理

建立应急处置联动协作机制、深入开展警务合作、加强政法合作、加强检务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推进三省政务服务跨省通办。

9.完善省际协商工作机制

建立和完善常态化工作交流协调机制、建立共同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年会机制、组建推进长江中游三省协同发展联合办公室。

监制:郭小容

审核:康耀方 邓国辉 夏金

策划:杨雨薇

美术:邱方蕾 袁广 梁意

责任编辑 杨雨薇
分享到:

推荐阅读

便民服务

社会保障 交通出行
公积金 公安服务
职业资格 医疗健康
市场监管 法律服务

定制服务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长江云TV(湖北IP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