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长江云

巧夺天工的青铜编钟制作技艺丨湖北非遗声音馆

  2021-10-19 14:32:55
分享到:

青铜器制作技艺(青铜编钟制作技艺)

集工艺、礼制、音乐之大成

匠心独运

2400多年前的金石之声

穿越厚重的历史烟尘,得以余音绕梁

曾侯乙编钟

1978年曾侯乙编钟在随州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2010年随州被誉为“中国编钟之乡”;2021年青铜器制作技艺(青铜编钟制作技艺)被认定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本期的《湖北非遗声音馆》特别邀请了青铜编钟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绍清老师、还有项老师的儿子:原随州博物馆副馆长项章老师做客直播间,听他们介绍该项技艺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

项家父子用匠心再现编钟大音

一、青铜器制作技艺(青铜编钟制作技艺)的历史渊源

青铜器制作技艺(青铜编钟制作技艺)历史源远流长。“编钟”一词始见于二千年前的《周礼》:“磬师,掌教击磬、击编钟”。甲骨文中“万其奏”之“万”即商代演奏钟乐的乐师;《考工记》所载“凫氏”,即为宫廷铸钟匠人家族。《考工记》所载原料配方:“金有六剂,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剂。”故编钟制作技艺始于商周之际,盛兴于春秋战国与秦汉,延续至宋元明清。民国时期,随州还有少量铜钟制作匠人,为宫观庙宇铸钟,以民间师徒及家族方式传承。

据《随州志》载:“清光绪元年(1875年)境内古城畈、柳林店的铸铜厂以土法铸造铜钟,至民国37年(1948年)铜器作坊(铺)发展到12家,从业者76人,年生产编钟百余套。”

1949年后,伴随大量各历史时期青铜编钟在随州出土,如:西周曾侯犺所铸5件乐钟、春秋曾侯與所铸9件乐钟、战国曾侯乙所铸65件乐钟,元代泰定四年(1327年)报恩寺所铸洪钟、清代光绪年间海会寺所铸梵钟、民国33年(1944年)所铸庙钟等,证实了史籍记载。随州文博部门联合相关单位及民间铸钟匠人进行复制,延续了古法青铜器制作技艺(青铜编钟制作技艺)。

二、青铜器制作技艺(青铜编钟制作技艺)的主要特征

青铜器制作技艺(青铜编钟制作技艺)的特征,通过雕刻合瓦钟型,熔炼科学配比的合金剂量,采用高超失蜡法铸造工艺,使用独特的“一钟双音”校音技艺,延续古法制作流程,制成两件以上的铜钟,编组悬挂用于演奏。

1、独特的“一钟双音”校音技艺。制作“状如合瓦”的钟型,运用随州独特的校音技艺打磨钟腔内壁正鼓、侧鼓的厚薄与弧度,使编钟能发出两个不同的标准乐音,达到三度关系的完美音效,被誉为“中国古代的高科技”。

2、科学的“合金原料”配比剂量。编钟原料为青铜合金,《考工记》载:“金有六剂,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剂。”依据钮钟、甬钟、镈钟的不同形状、大小和音效标准,将铜、锡、铅原料,按科学的合金含量进行配比。

3、高超的“失蜡法”铸造工艺。运用古代最先进的熔模精密铸造工艺,采用一次性可熔失的蜡质材料制作钟体模型,在蜡模上涂覆多层特制涂料制成型壳,浇铸后的编钟造型精美、装饰精妙、铭文清晰,既提升品质又缩短制作周期。

精美绝伦的青铜编钟

三、青铜器制作技艺(青铜编钟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青铜器制作技艺(青铜编钟制作技艺)在随州当地一直以家族及民间师徒方式传承。目前,在随州从事该技艺的,主要为项、王、黄、周四个家族传承群体及所创设的编钟制作企业。

项绍清是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被授予“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湖北省首席技师”、“荆楚工匠”。其传承群体研发的“一钟双音”校音技艺获得国家专利;经国家工信部批准,参与制定了第一部《国家编钟乐器行业标准》;并建立“省级青铜编钟大师工作室”。

已过花甲之年的项绍清,1984年进入随州博物馆从事文博工作,1992年开始研究、复仿制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及青铜礼乐器。最初主要复仿制工艺编钟,不具备演奏功能。后通过长期观摩出土编钟、请教音乐专家,科学打磨调整钟壁厚薄实现对音律的安排,终于在1990年初把成套的编钟按古代音律排列校音,使每个编钟的“正鼓”和“侧鼓”位置均能敲击出两个不同的乐音,成功仿制出首套演奏类编钟。

项绍清研究青铜编掷历史

30多年来,从意气青春到霜丝侵鬓,他和徒弟们制作的曾侯乙编钟复仿制品不计其数。一辈子做好一件事,项绍清用匠心再现编钟大音。

四、“中国编钟之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目前随州市从事青铜器制作技艺(青铜编钟制作技艺)的传承人约百名,年生产大、中、小型演奏类、工艺类青铜编钟产品3000套,销售金额2000万元。产品销售以国内为主,也远销美国、德国、法国、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是文化交流、艺术鉴赏、展览演出、音乐教学、馈赠嘉宾的重要礼乐产品。这些编钟或陈列于博物馆、孔子学院、宗祠庙宇、酒店会所等公共服务区,或被音乐厅、教育机构、文化旅游景区等单位用于演奏和教学,供热爱传统文化的公众参观、欣赏和互动,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其受众群体约在1亿人次左右。

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海的主会场活动——“百年百艺·薪火相传”中国传统工艺邀请展上,来自随州的青铜编钟复制件吸睛无数,出席活动的文旅部领导兴致勃勃地敲响了青铜编钟。

随州匠人复仿制的编钟是文化交流、艺术鉴赏、展览演出、音乐教学、馈赠嘉宾的重要礼乐产品,提升了随州城市知名度,促进了随州文旅产业发展,更弘扬了中国礼乐文化,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新篇章。

湖北经济广播《湖北非遗声音馆》栏目,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湖北之声、湖北经广联合承办。

从2021年6月23日起,本栏目将陆续为大家介绍今年湖北省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18个项目,涵盖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八大类别。

湖北经济广播《荟文说戏》

“湖北非遗声音馆”栏目

播出时间:每周三、周四16:00~17:00

欢迎关注《湖北非遗声音馆》

了解更多非遗项目!


编辑  孙应繁 李爽

编审  邓以臣 高学良 刘慧雯

审核  柳芳  马林

监制  洪燕  简然  徐曼

责任编辑 覃炜
分享到:

推荐阅读

便民服务

社会保障 交通出行
公积金 公安服务
职业资格 医疗健康
市场监管 法律服务

定制服务

融媒体平台建设服务 长江云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
大数据舆情中心 长江云TV(湖北IP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