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主页 English 宣传部
  • 教学
  • 科研
  • 学术
  • 讲座
  • 交流
  • 党群
  • 院系
  • 校园
  • 服务
  • 医卫
  • 人物
  • 学者
  • 学生
  • 校史
  • 校友
  • 就业
西电要闻
表格等宽内容时,请左右滑动 <>
三好三有风采|机电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大数据团队
时间:2019-12-19 14:30:22来源:机电工程学院点击:

工业数据赋智能 中国制造显智慧

——记第四届“三好三有”研究生导学团队之机电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大数据团队

■通讯员 程涵

11月28日下午,机电工程学院孔宪光教授和仇原鹰教授带领的智能制造大数据团队通过“主动交流·协作创新”,“平等对话·薪火相传”和“寓教于乐·凝练团队”三幕情景剧展示了他们饱满的科研热情,独特的培养模式以及融洽的师生关系。经过学校严格的评审环节,智能制造大数据团队荣获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届“三好三有”研究生导学团队称号,并以嘹亮的团队口号“智能制造点亮工业大数据”告知西电人,这个年轻的团队也有不服输的意志和远大理想。

【团队故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大数据团队,隶属于智能制造与工业大数据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 Industrial Big Data)。团队由孔宪光教授和仇原鹰教授牵头,是我国最早一批成立的工业大数据团队,也是我省第一个成立的工业大数据团队。团队围绕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工业互联网等国家政策,机械工程等传统机电学科结合西电电子信息学科优势,与新兴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技术交叉融合,面向“智能装备、智能工厂与智能服务”,工程驱动,敢为人先,跨界创新,快速成长。

智能制造大数据团队由最初的四人团队,目前已经成长为包含十余位导师,百余名在读硕、博士研究生的大家庭,具有“跨学科、宽技术、多层次、产学研结合”特点跨院跨系多技术融合团队。经过多年的建设,团队逐渐凝练出了独有的64字团队核心价值观和口号,并取Industirial Intelligent首字母构成团队LOGO,寓意工业智能助力工业大数据火炬,点亮智能制造大数据团队。在这些理念的引领下,团队先后获批学校第一个国家重大装备专项,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飞机工程”项目,第一个国家发改委大数据专项,第一个智能制造专项,第一个工业互联网专项、国家自然基金、国防科工局、装发、陕西省、浙江省等省部级及横向课题40多余项。

团队导师重视同学们的科研激情和协作能力,已经连续举办三届工业大数据夏令营。以参与课题,组织竞赛的形式,结合“传帮带”的模式,提前培养新同学的科研热情。并通过定期组织学术分享、主题讨论等形式的学术沙龙,为团队师生提供交流平台,开拓团队师生的视野,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思维。

团队一直以来注重导师师德师风建设。导师团队秉承“关爱是育人的营养剂”这一理念。始终坚持与学生平等对话、友好相处,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心理健康,把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紧密结合,形成了和谐融洽的导学关系。

同时,团队倡导“学生自我管理”理念,将实验室交给同学,创新性提出学生工作委员会,在实验室日常管理中,由学生工作委员会同学定期组织团队运动会、春游、团建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工作委员会作为护旗手和排头兵的积极作用,加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促进团队学生健康成长。

“工业大数据点亮智能制造”,智能制造大数据团队全体师生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为中国制造2025贡献力量。

【导师说】

团队的培养模式是团队文化传承的基础,以孔宪光教授、仇原鹰教授为核心的导师团队注重因材施教。团队每一位同学的培养方案都会有多位教师的共同考量,要求每一位同学的研究方向存在合理必要的交叉协作,将每一位同学纳入团队长远发展的计划之中,着重培养综合型、复合型人才。不仅如此,团队协作精神是孔宪光教授着重强调的团队理念。团队协作不仅仅是团队发展的长久之计,更是每一位同学适应社会生存的必要素质。

回顾这次“三好三有”评审活动,孔宪光教授感慨道,“在‘三好三有’系列活动的策划、排练中,从每一个人、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大家通过面对面交流,师生之间增进了彼此了解和关心,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了团队的创新力和创造力。同时,通过参与此次‘三好三有’系列活动,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也学习到了不同团队的导学理念和培养模式,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总结过去,面向未来,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持续推进!”

【同学说】

“能够作为智能制造大数据团队的一员,荣获‘三好三有’导学团队这一殊荣,倍感荣幸。‘三好三有’评选活动让我从另一个角度体会到了我们团队的团队文化和团队协作氛围。在团队获奖的那一刻,让我想起了我初入西电时的懵懂。正是孔老师和众多团队老师细心指导,悉心栽培,让我真正得到了锻炼,而我在临毕业之际,选择了读博这条道路。感谢智能制造大数据团队这一群可爱的伙伴们,有他们,我的科研道路就不孤单”,智能制造大数据团队博士生程涵说道。

“今年刚入学加入智能制造大数据团队还不到半年,我就感受到了非常有特点的学术环境和团队氛围。”研一新生郭静说,“从入学前的夏令营开始,老师和学长们就十分重视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自己学习各种原理和应用的同时,老师和学长的指导让我少走很多弯路,快速进入到科研状态。而团队和实验室的所有事务都是学工委管理的,几乎各种会议安排都是同学来通知,一开始我还有些不习惯毕竟和大多数实验室的管理不太一样,但是现在我明白这不仅锻炼大家的管理能力,而且同学间商量安排十分高效且融洽,毫无疑问这是非常先进的!希望我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提升自我同时带给团队荣誉,为智能制造大数据做出贡献!”

上一条: 中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召开
下一条: 西电牵头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通过中期检查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西电要闻
  • 教学
  • 科研
  • 学术
  • 讲座
  • 交流
  • 党群
  • 院系
  • 校园
  • 服务
  • 医卫
  • 人物
  • 学者
  • 学生
  • 校史
  • 校友
  • 就业
三好三有风采|机电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大数据团队
发布时间:2019-12-19 14:30:22来源:机电工程学院点击: 我要评论: 0
 T |  T 

工业数据赋智能 中国制造显智慧

——记第四届“三好三有”研究生导学团队之机电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大数据团队

■通讯员 程涵

11月28日下午,机电工程学院孔宪光教授和仇原鹰教授带领的智能制造大数据团队通过“主动交流·协作创新”,“平等对话·薪火相传”和“寓教于乐·凝练团队”三幕情景剧展示了他们饱满的科研热情,独特的培养模式以及融洽的师生关系。经过学校严格的评审环节,智能制造大数据团队荣获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届“三好三有”研究生导学团队称号,并以嘹亮的团队口号“智能制造点亮工业大数据”告知西电人,这个年轻的团队也有不服输的意志和远大理想。

【团队故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大数据团队,隶属于智能制造与工业大数据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 Industrial Big Data)。团队由孔宪光教授和仇原鹰教授牵头,是我国最早一批成立的工业大数据团队,也是我省第一个成立的工业大数据团队。团队围绕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工业互联网等国家政策,机械工程等传统机电学科结合西电电子信息学科优势,与新兴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技术交叉融合,面向“智能装备、智能工厂与智能服务”,工程驱动,敢为人先,跨界创新,快速成长。

智能制造大数据团队由最初的四人团队,目前已经成长为包含十余位导师,百余名在读硕、博士研究生的大家庭,具有“跨学科、宽技术、多层次、产学研结合”特点跨院跨系多技术融合团队。经过多年的建设,团队逐渐凝练出了独有的64字团队核心价值观和口号,并取Industirial Intelligent首字母构成团队LOGO,寓意工业智能助力工业大数据火炬,点亮智能制造大数据团队。在这些理念的引领下,团队先后获批学校第一个国家重大装备专项,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飞机工程”项目,第一个国家发改委大数据专项,第一个智能制造专项,第一个工业互联网专项、国家自然基金、国防科工局、装发、陕西省、浙江省等省部级及横向课题40多余项。

团队导师重视同学们的科研激情和协作能力,已经连续举办三届工业大数据夏令营。以参与课题,组织竞赛的形式,结合“传帮带”的模式,提前培养新同学的科研热情。并通过定期组织学术分享、主题讨论等形式的学术沙龙,为团队师生提供交流平台,开拓团队师生的视野,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思维。

团队一直以来注重导师师德师风建设。导师团队秉承“关爱是育人的营养剂”这一理念。始终坚持与学生平等对话、友好相处,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心理健康,把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紧密结合,形成了和谐融洽的导学关系。

同时,团队倡导“学生自我管理”理念,将实验室交给同学,创新性提出学生工作委员会,在实验室日常管理中,由学生工作委员会同学定期组织团队运动会、春游、团建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工作委员会作为护旗手和排头兵的积极作用,加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促进团队学生健康成长。

“工业大数据点亮智能制造”,智能制造大数据团队全体师生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为中国制造2025贡献力量。

【导师说】

团队的培养模式是团队文化传承的基础,以孔宪光教授、仇原鹰教授为核心的导师团队注重因材施教。团队每一位同学的培养方案都会有多位教师的共同考量,要求每一位同学的研究方向存在合理必要的交叉协作,将每一位同学纳入团队长远发展的计划之中,着重培养综合型、复合型人才。不仅如此,团队协作精神是孔宪光教授着重强调的团队理念。团队协作不仅仅是团队发展的长久之计,更是每一位同学适应社会生存的必要素质。

回顾这次“三好三有”评审活动,孔宪光教授感慨道,“在‘三好三有’系列活动的策划、排练中,从每一个人、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大家通过面对面交流,师生之间增进了彼此了解和关心,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了团队的创新力和创造力。同时,通过参与此次‘三好三有’系列活动,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也学习到了不同团队的导学理念和培养模式,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总结过去,面向未来,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持续推进!”

【同学说】

“能够作为智能制造大数据团队的一员,荣获‘三好三有’导学团队这一殊荣,倍感荣幸。‘三好三有’评选活动让我从另一个角度体会到了我们团队的团队文化和团队协作氛围。在团队获奖的那一刻,让我想起了我初入西电时的懵懂。正是孔老师和众多团队老师细心指导,悉心栽培,让我真正得到了锻炼,而我在临毕业之际,选择了读博这条道路。感谢智能制造大数据团队这一群可爱的伙伴们,有他们,我的科研道路就不孤单”,智能制造大数据团队博士生程涵说道。

“今年刚入学加入智能制造大数据团队还不到半年,我就感受到了非常有特点的学术环境和团队氛围。”研一新生郭静说,“从入学前的夏令营开始,老师和学长们就十分重视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自己学习各种原理和应用的同时,老师和学长的指导让我少走很多弯路,快速进入到科研状态。而团队和实验室的所有事务都是学工委管理的,几乎各种会议安排都是同学来通知,一开始我还有些不习惯毕竟和大多数实验室的管理不太一样,但是现在我明白这不仅锻炼大家的管理能力,而且同学间商量安排十分高效且融洽,毫无疑问这是非常先进的!希望我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提升自我同时带给团队荣誉,为智能制造大数据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冯毓璇
相关阅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新闻评论
服务
    缴费 邮箱 工资 校园网流量 校内电话
热站
    官方微博 睿思 雁塔晨钟 图书馆 就业
资源
    读报 高清VOD 校历 学术 西电VIS
西电往事
  •    张海林:好学不倦 精益求精
  •    李建东:刻苦钻研 砥砺前行
  •    刘增基:坚守初心 矢志不渝
  •    【西电往事】当流星划过东方——红色传奇之西电“流星余迹”通信
  •    【西电往事】杨绍全:编写国内高校首套电子对抗专业教材 主持研
  •    【西电往事】毛乃宏:投身中国天线学科和天线测量事业,为国防科
  •    【西电往事】孙肖子:在革命大熔炉中锻炼成长
  •    西电往事丨葛仕民:与气象邂逅,与西电同行
  •    西电往事丨彭学愚:在信息处理技术上下苦功
本月热点
西电影像
西电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
西电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
    •    西电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意见交流会
    •    西电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入校评估说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