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究是被哥哥嫌弃了”:为什么当代女孩开始学林黛玉说话?

相对于愤懑、抱怨和沮丧,这些幽默的、反讽的,甚或是玩梗的方式,其实是更乐观的消解生活烦闷的方式。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年轻人为何热衷于玩梗。

近日,在社交平台上,“林黛玉发疯文学”上了热搜。

“横竖就拿那么一点工资,还要24小时使唤人了”“亏你倒听她的话,我平日里说的话你全当耳旁风”“是单给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这些带着林妹妹讲话风格的文体,正在当代女生的社交语境中流传。

除了林黛玉
还有废话和凡尔赛文学

其实,除了近期流行的“林黛玉发疯文学”,在《甄嬛传》火了之后,还曾出现过以剧中人物对话为仿体的“废话文学”。

对应着剧中“那银子都到哪里去了?——这银子那么好的东西,自有它的去处”,产生了诸如“明天的事,后天就会知道了”“我睡着之前还是醒着的”“我上次这么无语,还是在上次”等模拟句子在年轻人中流传。

此外,舶来自海外的“凡尔赛文学”也很是火了好一阵子。

“老公竟然送了我一辆粉红的兰博基尼,这颜色选得也太直男了吧。哎,怎么跟他说我不喜欢这个颜色呢?”“人生建议:别住别墅。因为收拾起来让你疯狂,尤其是家里还有不爱收拾的人的话”……这类如凡尔赛宫一般有着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感觉的句式,也同样在社交网络成为流行词句。其他的,还有安慰文学、咯噔文学等,也都曾风靡一时。

可以看出,“林黛玉发疯文学”是“敏感、巧嘴,有些尖刻的但又率真可爱的,讲话中带着点温柔的怼”。《甄嬛传》的废话文学是“看似说了话,却又没有任何有用的直接信息”。凡尔赛文学则是“先抑后扬、明贬暗褒、自问自答”的叙述方式,带出一股炫耀或嘲讽的味道。

不管采用哪种句式,这些造句其实都属于“仿拟”修辞,是一种按照已有的语言形式,临时造出新语句的造句方式。这些方式各有不同,但都阶段性地被很多年轻人广泛应用。

为何年轻女性开始
学林黛玉式讲话?

那么,究竟是为了造梗找乐子呢,还是有什么别的原因,让我们不想“好好说话”,而要用一些仿拟的句子来讲话呢?

首先,对于生于当代网络环境中的年轻人来说,有的小伙伴天生有着社交障碍,并不是那么善于表达自己。这时,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的人物对话,还有一些经典演讲等,就成为可以立刻借鉴的现有模式和现成素材。

这种方法的应用,也如一些专业演讲或谈判课程中所主张的:“当你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先去借鉴和模仿别人说话”。所以,可以看到,除了各种文学体的走红,其他像丘吉尔的《我们将战斗到底》或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等演讲名篇,也在不同年代和不同情境中常常被引用或模仿。

并且对于很多人来说,还能通过在网络上与其他同类兴趣者的互动,获得一种交流的共鸣。同时,这些好笑好玩的东西,在网络四通八达的联动效应下,也能把一些原本不知情的人带入其中,从而在好奇心、情绪情感等的共同驱动下,发挥出一种“网上蹦迪”的快乐。

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在时代的变迁中,每个人会面临不同的境遇。有时顺风顺水,有时压抑沮丧。在日常生活中,家庭、职场、情感等各种方面,人会产生不同的困惑和情绪,这些都需要有方式来为情绪做一些释放和疏导。

那么,相对于愤懑、抱怨和沮丧,这些幽默的、反讽的,甚或是玩梗的方式,其实是更乐观的消解生活烦闷的方式。正如《咬文嚼字》的主编所认为的,“这种造句方式,都是利用大家熟知或者被社会热捧的话语资料,创造新的话语形式,表达独特的心理感触”。

所以,更深层来说,仿拟话语得以流行的重要原因,是这些情绪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而各种文学体话语正起到了这个作用。

除了各种文学
情绪释放还有哪些方式?

那么,对于心境和情绪的调节,除了借用各种文学体来释放,其实也有一些别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

首先,运动的好处除了强身之外,更是使一个人精神保持清醒的最佳途径。一些运动比如户外的徒步、球类运动、跑步或游泳,或者是瑜伽、冥想等,都能让人通过运动的方式释放多巴胺等激素,排解焦虑和烦闷,产生出更快乐的情绪。

其次,了解一些心理学,观照自己的内心,学会转念也非常重要。

不管是弗洛依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的“三我”人格理论,还是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又或者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等,都从一定角度揭示了人在不同阶段、环境中会面临的一些自我认知问题。

不同的认知也会带来不同的心境和情绪,所以更好地去观照自己的内心,特别是在困境的时候,学会转变看事物的角度和观点,从而获得自我意识的调整,从悲观变成乐观,也是调整情绪的有效方式。

另外,关于情绪的焦虑等,也与我们所处的环境及人际关系有关。

在著名的霍桑实验中,心理学家梅奥等通过9年的追踪实验发现,“在决定工人工作效率因素中,工人为团体所接受的融洽性和安全感较之奖励性工资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这说明了,对于身处环境中的年轻人来说,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是有效缓解焦虑、释放情绪的有效途径。

在人际交往中,通过换位思考、理解并共情别人,交换、互惠或者协同共进等方式去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其实非常有利于在获得他人认同和赞赏的同时,收获更好的情绪氛围。

所以,当某一天,你身边的姐妹或同事突然用黛玉体跟你讲话的时候,不用惊讶。这些多样化的语言方式正是她们内心的呈现方式,彼此聆听或调侃几句,也是一种多元化的共情。

图片:新华社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王朝辉
“终究是被哥哥嫌弃了”:为什么当代女孩开始学林黛玉说话?
南方+ 南周知道 2022-04-18 19:42

相对于愤懑、抱怨和沮丧,这些幽默的、反讽的,甚或是玩梗的方式,其实是更乐观的消解生活烦闷的方式。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年轻人为何热衷于玩梗。

近日,在社交平台上,“林黛玉发疯文学”上了热搜。

“横竖就拿那么一点工资,还要24小时使唤人了”“亏你倒听她的话,我平日里说的话你全当耳旁风”“是单给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这些带着林妹妹讲话风格的文体,正在当代女生的社交语境中流传。

除了林黛玉
还有废话和凡尔赛文学

其实,除了近期流行的“林黛玉发疯文学”,在《甄嬛传》火了之后,还曾出现过以剧中人物对话为仿体的“废话文学”。

对应着剧中“那银子都到哪里去了?——这银子那么好的东西,自有它的去处”,产生了诸如“明天的事,后天就会知道了”“我睡着之前还是醒着的”“我上次这么无语,还是在上次”等模拟句子在年轻人中流传。

此外,舶来自海外的“凡尔赛文学”也很是火了好一阵子。

“老公竟然送了我一辆粉红的兰博基尼,这颜色选得也太直男了吧。哎,怎么跟他说我不喜欢这个颜色呢?”“人生建议:别住别墅。因为收拾起来让你疯狂,尤其是家里还有不爱收拾的人的话”……这类如凡尔赛宫一般有着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感觉的句式,也同样在社交网络成为流行词句。其他的,还有安慰文学、咯噔文学等,也都曾风靡一时。

可以看出,“林黛玉发疯文学”是“敏感、巧嘴,有些尖刻的但又率真可爱的,讲话中带着点温柔的怼”。《甄嬛传》的废话文学是“看似说了话,却又没有任何有用的直接信息”。凡尔赛文学则是“先抑后扬、明贬暗褒、自问自答”的叙述方式,带出一股炫耀或嘲讽的味道。

不管采用哪种句式,这些造句其实都属于“仿拟”修辞,是一种按照已有的语言形式,临时造出新语句的造句方式。这些方式各有不同,但都阶段性地被很多年轻人广泛应用。

为何年轻女性开始
学林黛玉式讲话?

那么,究竟是为了造梗找乐子呢,还是有什么别的原因,让我们不想“好好说话”,而要用一些仿拟的句子来讲话呢?

首先,对于生于当代网络环境中的年轻人来说,有的小伙伴天生有着社交障碍,并不是那么善于表达自己。这时,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的人物对话,还有一些经典演讲等,就成为可以立刻借鉴的现有模式和现成素材。

这种方法的应用,也如一些专业演讲或谈判课程中所主张的:“当你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先去借鉴和模仿别人说话”。所以,可以看到,除了各种文学体的走红,其他像丘吉尔的《我们将战斗到底》或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等演讲名篇,也在不同年代和不同情境中常常被引用或模仿。

并且对于很多人来说,还能通过在网络上与其他同类兴趣者的互动,获得一种交流的共鸣。同时,这些好笑好玩的东西,在网络四通八达的联动效应下,也能把一些原本不知情的人带入其中,从而在好奇心、情绪情感等的共同驱动下,发挥出一种“网上蹦迪”的快乐。

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在时代的变迁中,每个人会面临不同的境遇。有时顺风顺水,有时压抑沮丧。在日常生活中,家庭、职场、情感等各种方面,人会产生不同的困惑和情绪,这些都需要有方式来为情绪做一些释放和疏导。

那么,相对于愤懑、抱怨和沮丧,这些幽默的、反讽的,甚或是玩梗的方式,其实是更乐观的消解生活烦闷的方式。正如《咬文嚼字》的主编所认为的,“这种造句方式,都是利用大家熟知或者被社会热捧的话语资料,创造新的话语形式,表达独特的心理感触”。

所以,更深层来说,仿拟话语得以流行的重要原因,是这些情绪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而各种文学体话语正起到了这个作用。

除了各种文学
情绪释放还有哪些方式?

那么,对于心境和情绪的调节,除了借用各种文学体来释放,其实也有一些别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

首先,运动的好处除了强身之外,更是使一个人精神保持清醒的最佳途径。一些运动比如户外的徒步、球类运动、跑步或游泳,或者是瑜伽、冥想等,都能让人通过运动的方式释放多巴胺等激素,排解焦虑和烦闷,产生出更快乐的情绪。

其次,了解一些心理学,观照自己的内心,学会转念也非常重要。

不管是弗洛依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的“三我”人格理论,还是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又或者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等,都从一定角度揭示了人在不同阶段、环境中会面临的一些自我认知问题。

不同的认知也会带来不同的心境和情绪,所以更好地去观照自己的内心,特别是在困境的时候,学会转变看事物的角度和观点,从而获得自我意识的调整,从悲观变成乐观,也是调整情绪的有效方式。

另外,关于情绪的焦虑等,也与我们所处的环境及人际关系有关。

在著名的霍桑实验中,心理学家梅奥等通过9年的追踪实验发现,“在决定工人工作效率因素中,工人为团体所接受的融洽性和安全感较之奖励性工资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这说明了,对于身处环境中的年轻人来说,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是有效缓解焦虑、释放情绪的有效途径。

在人际交往中,通过换位思考、理解并共情别人,交换、互惠或者协同共进等方式去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其实非常有利于在获得他人认同和赞赏的同时,收获更好的情绪氛围。

所以,当某一天,你身边的姐妹或同事突然用黛玉体跟你讲话的时候,不用惊讶。这些多样化的语言方式正是她们内心的呈现方式,彼此聆听或调侃几句,也是一种多元化的共情。

图片:新华社 编辑:张文单 责任编辑:王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