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国学理论 >

俞祖华:维新派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反思


    
    26国学网编者按:回望历史,1894年发生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日两国国家发展与远东地区战略格局,产生了巨大、深刻、持久的影响。甲午惨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及给国人心灵造成的冲击,至为惨烈、惨痛。其时,维新派对这场战争进行深刻反思;他们言及此役时总是痛心疾首、仰天长叹,曾以“创巨痛深”“腐心切齿”及“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等词句,描述自己面对这场空前深重的国难时的沉痛体验。
    “区区黑子大,胡为战则赢”,被视为“蕞尔小国”的日本何以一战而胜以“天朝大国”自居的大清帝国?维新派一面感受着战争创伤的锥心痛楚,一面省思甲午国殇的深刻教训。
     一、战争与和平:“非备战无以止战”
    甲午中日战争是在战场上决出胜负的,中方在陆战、海战的一连串失利之后,终于以1895年2月17日北洋海军的全军覆灭为标志,以屈辱的惨败而告结束。清朝躲不过且很快输掉战争,这种结局可以说在战前就已锁定。
    1868年建立的日本明治政府,既重“殖产兴业”以富国,也重整军精武以强军,宣誓了“布国威于四方”、对外军事扩张的“大陆政策”。明治政府早就存心发动针对中国的战争,并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充分的、全方位的战争准备,尤其是“以海军为第一急务”,“大办海军”。“倭处心积虑十年,图我内地之山川”,清朝方面却苟且偷安,求和避战,对这场“终有一战”、攸关民族命运的战争,缺乏坚强的战争意志与充分的作战准备,一遇战争则门户洞开,束手无策,坐待强寇为所欲为。
     维新派对中方因备战不力而导致败局,有着痛切、深刻的认识。早在1887年,黄遵宪写成《日本国志》,他在该书“兵志”部分指出,“今日之列国,弱肉强食,眈眈虎视”,处目前强权即公理的列国并立之世,必须加强军力、战备,以“尚武”立国。他告诫朝野上下须知“弛备者必弱,忘战者必危”,“非练兵无以弥兵,非备战无以止战”。他注意到“日本维新以来,颇汲汲于武事”,“虽艰难拮据,亦复费二千万之金银,竭蹶经营”,取法西方建立陆军、海军,还提醒国人警惕日本国强必霸。
    由于种种原因,《日本国志》一直延迟至写成八年后、《马关条约》签订后的1895年秋冬才得以刊行,有识之士深以为憾。袁昶在《马关条约》签约后称:“此书早布,省两万万。”(《黄公度先生年谱》)1905年黄遵宪病逝后,梁启超在为其撰写的墓志铭中写道:“所成之《日本国志》四十卷,当吾国二十年前,群未知日本之可畏,而先生此书则已言日本维新之效成则且霸,而首受其冲者为吾中国。”甲午战争发生后,黄遵宪明确指出,战场失败是因为平时没有做好战守的准备,如他在《台湾行》中将反侵略斗争失败而至“倭人竟割台湾去”归因为“平时战守无预备”。
     与日本从古代传承了尚武精神有别,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重文轻武的倾向。
    维新思想家痛陈这种价值观对民族性格、对抵御外侮的消极影响。梁启超相信,中日战争结局与两国国俗有关,“日本国俗与中国国俗有大相异者一端,曰尚武与右文是也。中国历代诗歌皆言从军苦,日本之诗歌无不言从军乐”(《自由书·祈战死》)。他在《新民说·论尚武》一篇中痛批古代中原汉族缺乏尚武精神导致对外战争每战必败。他指出:“我东邻之日本,其人数仅当我十分之一耳,然其人剽疾轻死,日取其所谓武士道大和魂者,发挥而光大之……彼日本区区三岛,兴立仅三十年耳,顾乃能一战胜我,取威定霸,屹然雄立于东洋之上也,曰惟尚武故。”“恫夫中国民族之不武也!神明华胄,开化最先,然二千年来,出而与他族相遇,无不挫折败北,受其窘屈,此实中国历史之一大污点。”他强调,如果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则虽有文明,虽有智识,虽有众民,虽有广土,必无以自立于竞争剧烈之舞台”。
    严复在《原强》一文中也从这一角度分析了中国积弱不振而为日本所败的原因,他指出,世界上的强大民族“有鸷悍长大之强,有德慧术智之强;有以质胜者,有以文胜者”,中国为“文胜之国”,但流于文弱,“每转为质胜者之所制”。他痛斥:“和之一言,其贻误天下,可谓罄竹难书矣。唯‘终归于和’之一念,中于人心者甚深,而战事虽不可复振。”(《严复集》第1册,第39页)其他启蒙思想家也纷纷针砭中华民族的“文弱”之弊,倡导“军国民主义”教育,推崇尚武精神,反对畏战怯战、不认真备战而一味乞求和平。
    梁启超痛批李鸿章不认真备战而轻信日本会受制于道义、法理,或一味寄希望于列强的牵制、调停。他指出,直到战争已箭在弦上,李鸿章还依然坚持“不欲衅自我开,以为外交之道应尔,而不知当甲午五六月间,中日早成敌国,而非友邦矣,误以交邻之道施诸兵机”,“日本既调兵势固有进无退,而不察先机,辄欲倚赖他国调停,致误时日”。日本军国主义以狡诈著称,在甲午战争中即频频刺探情报、进行欺诈、实施偷袭,而我方先失于战备,又失于兵机,须知“各国并立,生存竞争,惟利是视。故西哲常言个人有道德,而国家无道德”(《李鸿章传》)。战争胜负固与道义、外交有关,但决不应丝毫忽略智谋、实力。
    二、个体与国家:激励国民使“赴公战如私仇”
    维新思想家认为,中方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固然是由国家层面的政治腐败、军备废弛、战争意志薄弱、决策指挥体系迟钝等因素造成的,但也与中日两国国民的精神面貌、国民素质等有密切的关系。
    他们指出,中国国民素质的弱点除了由重文轻武所导致的民力之“文弱”外,还有民智、民德方面的欠缺。如康有为称“吾中国地合欧洲,民众倍之,可谓庞大魁巨矣,而吞割于日本,盖散而不群、愚而不学之过也”(《上海强学会后序》)。严复获知甲午惨败后不禁愤慨:“中国今日之事,正坐平日学问之非,与士大夫心术之坏。”(《严几道年谱》)他在《原强》一文中强调,国家民族的强弱系乎民力、民智、民德三者,“未有三者备而国威不奋者”,“以将涣之群,而与鸷悍多智、爱国保种之民遇,小则虏辱,大则灭亡”;“日本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京戒严,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覆我之海军”,“何则?民力已苶,民智已卑,民德已薄故也”。
    维新派批评国民“民智未开”“愚而不学”,主要指国人对西学、对科技、对现代学术知识体系的蒙昧无知。他们痛陈传统教育驱使天下士子记诵词章八股,“适足以破坏人才”,不仅禁锢民智,也导致了军中奇缺熟悉现代国防、现代技战术的人才;在民德方面,则主要批评国人“散而不群”,缺乏国家观念、国家忠诚,缺乏合群观念、凝聚意识,一旦国家有难,各方画疆自守,人心自私浇薄,终不免一盘散沙。梁启超在《李鸿章传》这样评说:“日本非与中国战,与李鸿章一人战耳。”
    反观日本,于民智则实行“文明开化”,“求知识于环宇”,“彼日本非不深恶西洋也,而于西学,则痛心疾首、卧薪尝胆求之,知非此不独无以制人,且将无以存国也”(《严复集》第1册,第50页)。于民德则倡导武士道精神以激发民族意识。据宗泽亚的《清日战争》记载,明治初年,新兵教育就导入了“为国尽忠”的思想,强调个人必须服从国家大义,为国而死是士兵的职责与荣光。
     维新思想家还进一步分析了中国国民愚弱、涣散的病源,并探讨了从提升国民素质、提振国民精神入手以挽救民族危机的思路。他们指出,君主专制政体、纲常名教与闭关锁国是滋愚滋弱的主要症结所在。梁启超在《爱国论》等文中批评封建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导致国人“知有天下而不知有国家”,缺乏国家意识;又由于专制君主以一人奉天下,使国人不知国家有自己一份,导致其“知有一己而不知有国家”,爱国心薄弱。他强调只有开民智、兴民权,使民众有现代国家观念并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切身感受到国家兴亡与个人命运密切相关,民众才能“以国为己之国,以国事为己事,以国权为己权,以国耻为己耻,以国荣为己荣”,国家遇到危难才能舍家纾难。
    严复在《原强》一文中提出救亡之本在于“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他指出,西洋“其鸷悍长大既胜我矣,而德慧术智又为我民所远不及”,“苟求其故,则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正因其实行自由、民主、平等,方“能使其民皆若有深私至爱于其国与主,而赴公战如私仇者”。因此,他主张通过“私之以为己有”,使民众意识到保卫国家也是在保卫自己,以此激发爱国热情与报国精神。
     三、守成与变法:“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无论是检讨国家层面之捍卫主权的战争意志软弱、打赢战争的战争能力不足,还是反省国民层面的现代知识欠缺、国民精神颓废,无不在指向落后、闭锁的封建政教、专制制度。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实际上是对1861年兴起的洋务运动与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成效的检验。战争的结果表明“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上清帝第六书》)。中国败给日本,是败在制度落后上,败在变革不如日本明治维新之深刻、全面上。
    康有为指出,“日本蕞尔三岛,土地人民不能当中国之十一,近者其皇睦仁与其相三条实美改纪其政,国日富强,乃能灭我琉球,割我辽台”(《上清帝第四书》)。“考中国败弱之由,百弊丛积,皆由体制尊隔之故。”(《上清帝第七书》)认为中国要振衰起弱,必须仿效日本,实行全方位的变法,尤其是要改变君民相隔的国家体制。
    严复反复呼吁实行彻底的、深刻的变革。他在《原强续篇》中强调“不法祖宗,正所以深法祖宗”,“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他批评洋务运动似乎在轰轰烈烈、不遗余力“师法西人”,实则“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只是学了些皮毛而已,如北洋海军,自明眼人观之“无一事焉师行西法”。在甲午战争中,与多数维新志士认为明治维新成功因而主张“师日”有别,严复不仅批评了洋务运动,同时又认为日本近代化道路也不足为训,“倭之谋则大矣,而其术乃大谬”,“彼不务和其民,培其本,以待其长成而自至,乃欲用强暴,力征经营以劫夺天下”,“无其本而强为其实,其树不颠仆者寡矣”。预言日本虽暂时取胜,但走上了对外扩张、对外掠夺的发展道路,终归要走向失败,而中国如果从治本入手,从“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入手,仍可转弱为强,“战败又乌足悲哉”!
     正是在对甲午惨败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中华民族开始觉醒。先进的中国人走上了变法图存、“全变”求强以至革命救亡的道路,他们希望通过建设现代国家、培育现代国民以改变中华民族的屈辱命运。
    (来源:节选自光明网-《光明日报》2014-08-06.。作者:俞祖华——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26国学网配图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 儒学如何回应西方价值?
  • 下一篇: 刘梦芙:近百年诗词与国学
    最近关注
    • 姚彬彬:玄奘身后的神圣形象塑造
    • 【光明日报】郭齐勇:中国哲学的
    • “高古”诗学义界与元初郝经的重
    • 战国变法与周秦之际国家治理的新
    • 翰墨丹青,说不尽的风采神韵
    热点内容
    • 教育随想:从“君子不器”看教师
    • 地名读音如何“名从主人”
    • 意象理论与当代美学艺术实践
    • 金石靡矣,声其销乎——当前古典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

    聚圣源三棵树油漆商标牌子起名字程序员起名1g等于多少kb起名字免费应用高架桥坍塌花芯电影雷霆加速下载器ios版神话复苏开局九个绝色师姐小说否极泰来是什么意思九龙吐水英语名字怎么起合伙公司名字怎么起北条麻妃下载穿成偏执大佬的心头肉2015cba总决赛8月24日是什么星座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营业执照名称取名起名大全张姓狗年起名疯狂影视公司名字应该怎么起三国演义每回概括摩托车报价大全aabc与起名元始天魔全能千金成了团宠小娇娇卫星地图在线specialname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山西高速一大巴发生事故 已致13死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李梦为奥运任务婉拒WNBA邀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王楚钦登顶三项第一今日春分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槽头肉企业被曝光前生意红火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杨倩无缘巴黎奥运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韩国首次吊销离岗医生执照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沈阳一轿车冲入人行道致3死2伤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春分“立蛋”成功率更高?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浙江一高校内汽车冲撞行人 多人受伤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

    聚圣源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