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烈士离去,只留一封家书
一位金门战斗烈士后人讲述父亲的故事
  • 2011年04月19日 作者:
  • 【PDF版】

    这封家书承载着赵景香老人对父亲的怀念。

    ▲赵明信烈士留下的家书。

    本报记者 尹明亮 通讯员 李延勇

    本报联合山东省委老干部局征集金门战斗烈士后人的消息已经发出3天了,家住济南市商河县的一位老人给本报打来电话说,“从没见过父亲,只知道父亲参加了金门战斗,我一定要参加这个纪念碑的奠基仪式。”18日,在商河县老人家里,记者见到了已经67岁的赵景香老人。

    一直不知父亲长啥样

    67岁的赵景香老人看上去很硬朗,只是耳朵有些背。提起他的父亲赵明信,老人说,“如果父亲还活着,今年已经92岁了。”

    在聊天中,记者得知,赵景香老人的堂叔赵明聪是和他父亲一起参军的,也是金门战斗的亲历者。“1945年参军他们就是一起去的,后来也在一支部队。但二叔没有上岛,战争结束后,就留在了福建。”赵景香老人说,堂叔曾回过家乡几次,1978年去世了。”

    说起父亲,老人说,“说没见过不太恰当,关于父亲的记忆却是真的一点都没有,所了解的情况也都是听爷爷、母亲他们说的。”原来,老人的父亲赵明信从1945年就参军了,而那时的赵景香才不到一岁,“还有个姐姐,比我大六岁,她算是见过,不过父亲长啥模样,她也记不真切了。所有关于父亲的事情,我都是在长大后才知道的。”

    父亲留下的家书成了最珍贵的东西

    没见过父亲什么样,历经几十年,赵景香家里更没什么父亲留下的东西,“现在只保留着一份父亲的奖状,还有一封家书。”说着,赵景香从箱子里拿出几张已经发黄的纸张。

    奖状很简单,字迹也已有些不清,但能看得出,是奖励赵明信在泰安战役中荣立二等功。

    而家书则有三页,“这信是1961年爷爷去世的时候,整理东西时,从他一个兜里发现的。”历经数十年的时间,纸已经变黄,褶皱处也有些破损,而潦草的字迹更让人犯难,除了抬头的“父母亲大人鉴”和落款的“49年3月”,记者认不出几个字。

    在赵景香的解释下,记者读完了这封信。信的内容很简单,一共有500多字,只是介绍了一下自己及二弟赵明聪的一些近况,对家中父母进行问候。从信中可以得知,赵明信兄弟两个都在28军84师251团二营,与他们在一起的还有邻村杨家庄的杨维民。赵明信负伤刚刚休养了7个月,正准备“南下江南,解放全中国的苦难老百姓不受压迫和剥削”。

    “这应该是最后一次和家里通信了,家里都知道他参加了金门战斗,不过自那以后就没收到过音信了。”赵景香说,虽然几十年来家也搬过好几回,连父亲的烈士证都弄丢了,但这封信他却一直保存着。

    一直关注有关金门战斗的消息

    赵景香告诉记者,1958年政府为他父亲发了“烈士证”,“还同时发了100块钱抚恤金,当时就是我去领的,证上还写着是二营四连指导员,不过后来知道,那时父亲其实是二营指导员。”

    赵景香拿出一本叫做《落潮———金门战俘沉浮记》的书,赵景香翻到书的第二十五页,在其指点下,记者看到了赵明信的名字,“二营营长李义才和指导员赵明信率领的四、五、六连指战员已先后登上滩头……”不过书中并没有写赵明信的下落如何。

    “父亲是牺牲还是被俘,却没人说得清。”赵景香说,“后来我给父亲所在的部队写过几封信,不过部队的人也说不清。”

    1967年左右,赵景香二叔赵明聪回到老家。二叔告诉他,虽然和父亲在一支部队,但战斗开始时,部队不让他上岛,而是让他负责后勤,不过在上岛之前,兄弟两个曾见过一面。“后来二叔从福建回到老家,带着我去乐陵找被俘后又被释放的251团副团长马绍堂,他说父亲并未被俘,失利后,二营营长投河自尽了,但父亲的情况却没人知道。”

    “几十年了,虽然没再寻找,但关于父亲及金门战斗的消息,我一直在关注着。”赵景香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拍客
图片
烈士离去,只留一封家书
《英雄之歌》赠送英雄后人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 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