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最强兵器:2000年前就已出现 射程高达600米

中国古代最强兵器:2000年前就已出现 射程高达600米
2018年11月17日 20:13 科技疯评
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0

一般来说,大家通常印象里的大秦帝国,是依赖弓弩完成了对六国的征服。但实际上根据考古资料和兵马俑的兵种组成来看,秦人并不依赖远程杀伤,反而使用大规模的冲击步兵作为决胜力量。真正对弩臂指使,倚之为肱股的,是与秦军神似而迥异的后继者——汉军。

图为后世所画飞将军李广,民间有俗语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卫尉张蓦、郎中令李广率兵攻击匈奴左贤王部。互相交手几次后,匈奴凭借人数优势的4万骑兵将冒进的李广所部四千人包围。在敌众我寡的险恶局势面前,李广不慌不忙,命令部下组成圆阵据守。在强弩的不断射击下,匈奴骑兵数次冲击汉军阵列未果,转而使用弓箭消耗汉军,使汉军遭受了大量伤亡。

这时,李广命令弓弩手停止射击,假装箭矢耗尽,吸引求胜心切的匈奴骑兵靠近。等匈奴骑兵中计后,上好箭矢的强弩箭如雨下,几名匈奴裨将被李广亲自使用大黄弩射杀,其余匈奴骑兵也死伤惨重,士气大挫,只能暂缓攻势。第二天匈奴重整兵力再次进攻时,张蓦所部万余骑兵已经到达接应李广。左贤王见难以取胜, 只得解开包围狼狈北撤。

图为后世仿制的大黄弩上弦姿态。

这场战役中不难看出,弩,尤其是弓力在十石(约合现代300千克)以上, 射程可达600米的大黄弩,正是整场战役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兵器。

汉军对弩的依赖和重视,从各类出土文书中可见一斑:尹湾汉墓《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中,武库储备各类步弩526526件,步骑弓仅有弩总数的七分之一,合计77521张,而居延汉简中各式步弩则占全部武器存量的三分之二,足以证明汉军步兵编制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图为居延汉简实物,这类文献的出土为后世研究当时军制提供了巨大帮助。

由于弩兵编制的扩大和弩的大量使用,汉军设置了对普通士兵进行射击训练的职业教官,称之为弩师,并将弩兵独立编属于撅张士、射士、迹射士等基层步兵材官。还设置了诸如强弩将军、强弩司马、强弩都尉这样的专业指挥人员。不仅是武器保有量提升和制度上产生变化,汉弩的技术也更为先进。

图为考古中发掘出土的西汉大型铜弩机,可以看到其高耸的望山。

目前出土的西汉弩机,普遍具有秦弩所不具备的铜廓,明显增加了弩臂的强度。相较于秦弩的望山,汉弩望山的高度也进一步增加,使其瞄准射击是角度更大,射程更远。汉代工匠还在望山上增加了对应射程的刻度线和半度刻线,有些弓弩还在刻线上错饰金银以方便观察。

汉弩望山的作用,与近代步枪的瞄准标尺十分相似,《华峤书》载,如果使用这种望山时,遵循“天覆地载,参连为奇,三微三小,三微为经,三小为纬,经纬相将,要在机牙”的规则,甚至能达到“十发十中, 中皆同处”的精准度。

图为西汉错金铜弩机,直立方柱即为“望山”,类似于当今的射击标尺。

《淮南子》云,“今夫善射者有仪表之度,如工匠有规矩之数,此皆所得以至于妙。”军中普及的射击法,先进的弓弩设计,与三点一线异曲同工的射击理论,三者共同作用,使得依赖强弩作为远程火力的汉军,在整个冷兵器时代中都足以称之为佼佼者。

  • 重磅官宣!安东尼合同转为全额保障,这瓜谁说他不甜?

  • 一场3-0,有人说艾格努实力已经远超朱婷?果真如此吗?

  • 球迷吐槽刘国梁,国乒新生代力量薄弱,再发展下去恐地位不保

财经自媒体联盟 更多自媒体作者

今日推荐 优秀作者 看点月榜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