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偏僻穷村到一年80万游客的样板村!深挖文化让这座村子“活”了!

白塔村位于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在苏浙徽三省交界处、宜南山区西缘,面积7.6平方公里、人口仅三千多人。七山二水一分田,这里曾经是宜兴市一个较为偏僻的村庄。

过去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工业经济起步较迟等多种原因,在较的时间内一直是全市有名的经济薄弱村,村民基本靠扶贫过日子。在村里最困难的时候,村民连电费都难以缴付,守着煤油和蜡烛过日子。

从偏僻穷村到一年80万游客的样板村!深挖文化让这座村子“活”了!
白塔村

但是近几年,白塔村却乘着乡村振兴的发展大趋势,大力发展 乡村旅游经济,昔日的扶贫村一跃成为了“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最美村镇”、“中国特色村”以及“江苏最美乡村”,平均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2017年甚至多达80万人。

从偏僻穷村到一年80万游客的样板村!深挖文化让这座村子“活”了!

白塔村走上脱贫致富、文化产业强村的创新之路,人均收入在2017年达到3.8万元,靠的绝不是面子工程和空荡荡的名号,而是深度挖掘和发扬本村文化内涵和自然条件,加之大量的投入之后,探索出的一条符合白塔村条件的振兴之路。

白塔村,到底凭什么每年吸引八十万游客?

挖掘文化底蕴,发展核心游线

无论国内外,再小的农村也会有历史伟人的诞生和历史,而白塔村的优势则更为突出:我国著名剧作家于伶先生就出生于白塔村,而佛学大师星云大师也曾禅居于白塔山大觉禅寺之中,甚至还曾在此担任白塔国民小学校长一职。

白塔寺不仅依山傍水,还依托着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筱王古窑址,建有古陶收藏馆及 民俗文化馆。白塔山最深厚的一切,就是文化的一切。历史传承的白塔钟声、步龙桥、筱里八景、古陶文化等一个个历史故事已经影响了几代人,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不仅是白塔村打造 美丽乡村的优势,同时也是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

从偏僻穷村到一年80万游客的样板村!深挖文化让这座村子“活”了!
生活行旅馆

靠着这样的文化背景,当地先后建起了于伶文化园、于伶文化广场、白塔书院、老物件展示馆、白塔味道文创商店、于伶纪念馆,兼为“无锡影视家协会创作基地”,恢复了“白塔钟声”、“薛桥寻梅”等历史文化景观,作为此处文化游线的核心。

从偏僻穷村到一年80万游客的样板村!深挖文化让这座村子“活”了!
于伶纪念馆

此外,还有集资数亿重建的大觉寺,星云大师提名的宜人书院,正在恢复中的白塔国民小学遗址等景点,作为闪光点吸引着不限于长三角周边的游客们出行。

基于文化,打造山水间的乐趣游

文化底蕴的发掘是一回事,运用却又是另一方面,而白塔村为游客们呈现的不仅是这些单独的“逛完就走”的景点,而是有生命,有意义的文化旅游体验。

白塔文化公园中的“白塔味道馆”,陈列着村中自产的特色农副食品,更能为游客提供野营观景的豪华型帐篷,多个项目并驾齐驱,把文化产业做活,最大化了游客在同一地点能够体验到的乐趣。

从偏僻穷村到一年80万游客的样板村!深挖文化让这座村子“活”了!
白塔钟声

南天竹是白塔村重点培育的绿化苗木,大片的南天竹观赏区成为景点与景点之中最美的“过渡”,同时配备 种植了樱花观赏区,樱花盛开的季节,来这里拍照的游客络绎不绝。

从偏僻穷村到一年80万游客的样板村!深挖文化让这座村子“活”了!
白塔“牵嫁园”

“牵嫁园”内,有着大量村民农舍改造而成的特色 民宿。有着白塔山上的大觉禅院的渊源,禅居文化在这里本就十分受推崇,这里的民宿更是融入了这样的“禅意生活文化”,跳出民宿千篇一律的风格,配有茶具、古琴和笔墨等用品供客人使用,将文化之旅的概念深深敲入游客的整个行程中。

文化游、农业游无缝衔接

近年来,白塔村建起南天竺、樱花、特色瓜果等8个千亩农业示范基地,还以禅文化和红色文化为特色,积极发展生态文化旅游,复建了“白塔钟声”“薛桥寻梅”等古景,形成兴望农牧园、甲有生态园、牵稼园、白塔文旅园四大 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建成了“亚洲第一、中国最大”的“猪文化馆”,集旅游、休闲、住宿、餐饮、采摘、垂钓、会议为一体的江苏省四星级大型 农家乐2家,每年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

甲有农林生态园紧邻于伶公园,占地面积2200亩,核心面积1200亩,集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度假于一体。园内有茶园和各种有机果园,四季瓜果飘香。近在咫尺的是名人故居、古窑遗址、白塔寺佛教文化,让人怀古抒今,占尽山水之灵气。

从偏僻穷村到一年80万游客的样板村!深挖文化让这座村子“活”了!
宜兴甲有生态园

兴望农牧园先后被评定为“无锡市 农业科技 示范园”、“无锡市 农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从偏僻穷村到一年80万游客的样板村!深挖文化让这座村子“活”了!
兴望农牧园

西渚镇主要旅游干线云溪路贯通了白塔村,还建起了观光登山道,与白塔村本身的景观游线设计融合,形成了以绿色生态游、瓜果采摘游、休闲度假游为重点的白塔休闲农业旅游环线。

白塔村成功发展休闲 观光农业,在一、三产业协调发展的道路上取得重要成绩,表面上是打造了游人众多,景观优美,好看好玩的村庄,背后则是和村子一起致富的村民,是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持续发展的区域经济。

纵观西渚镇,休闲观光农业景点并不少,但总体较为分散,未能形成一定规模和规划,精品不多。在这样的情况下,白塔村在强化村庄建设的同时,深度挖掘文化底蕴,推进农林牧副渔特色品牌与旅游业相结合,将自身打造为观光农业精品,进行的投入是多元且深度的。

“留青山,保绿水,守净土”

基建不搞好,村民的生活条件都没提升,何以谈振兴?提升整体村庄环境之后,才能动员村民一起加入建设美好村庄的队伍。

村内先后浇注水泥道路 32公里,村内所有主干道路全部硬化到位,清理河道6公里、池塘33只,房屋外墙立面出新20万平方米,建造公厕 9只,建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3只、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5 只。

村庄主要道路、公共绿化、农户房前屋后绿化和河道绿化全方位实施,全村绿化覆盖率达到80%。严格执行卫生长效管理制度,农村卫生状况大大改观。通过村庄环境整治,改善了村容村貌,充分展现了水清、树绿、景美的农村自然风貌。

深耕农业,不能沦为“绣花枕头”

白塔村发展规划大方向的重点为旅游业,但绝非种植一些观赏用的作物,几株给游客摘果子用的果树而已。旅游业为重,而农业发展为根,白塔村坚持“一村一品”的发展定位,挖掘资源特色,发展现代高效休闲农业,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农民增收,改善了村民生活条件。

目前,白塔村已建立了南天竹、茭白、樱花、苗木、无公害大米、特色瓜果、优质茶叶等八大农业示范基地,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绿色 农产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已超过了85%,基本形成了以观光农业为主体的生态种植和生态 养殖作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以种植南天竹为例,现在,全村已有250多户农户种植了3000多亩南天竹,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近1万亩。亩净收益可达3多万元。

又如红提、油桃等特色 水果,产值高、口感好、适宜当地生长,采摘园面积不断扩大,吸引了许多游客观光采摘。

目前,全村村民均可根据自身家庭情况选择合适的高效农业品种。在此基础上,白塔村大力组建休闲农业专业合作社,推进 农业产业化,组织开展种养殖技能与电商微商 创业培训,将具有浓厚本土特色的农特产品探索实行整体策划、分头包装,创新打造“白塔味道”农产品品牌,并通过素博会、“白塔乡村旅游季”等活动扩大知名度。

截至目前累计销售农产品1亿多元,带动本村和外来人口就业1800多人,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创业致富2000多家。2015年,白塔村被市人社局评为农民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五用八有”推动发展

白塔村发展乡村旅游,在总体思路上体现为“五个用”,即用高效农业来美化乡村田园,用高效农业致富群众百姓,用生态环境提高村民幸福指数,用乡村旅游激活美丽乡村,用白塔味道做强致富产业。

在产业定位上找准“八个有”,即有根有味、有品有美、有戏有富、有新有魂;着力营造“动静结合、高低结合、老小结合”的智慧旅游环境;以期实现“生态立村、文化强村、名人扬村、农业稳村、高效富村、引资兴村、旅游富民”的发展目标。

白塔村先后投入600多万元,以生态和谐为主题,以“村貌美丽”为主线,以张戴公路沿线为区域板块、薛家桥自然村庄为重点,打造100户样板区,横塘自然村成功创建为三星级康居示范村。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 美丽乡村特色小镇 and tagged 乡村旅游, 乡村田园, 休闲农业, 农业发展, 农业旅游, 农业科技, 农产品, 农家乐, 农户, 农舍, 创业, 发展规划, 合作社, 大棚种植, 村庄, 村民, 果园, 民俗文化, 民宿, 水果, 游客, 生态园, 示范基地, 示范村, 美丽乡村, 茶园, 观光农业, 设计 by 农业规划设计-武汉兆联. Bookmark the perma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