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起源: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史渊源和创作技巧揭秘

说到对联,不止是在中国,在任何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都有着广泛的传承和影响。时至今日,对联文化早已深入每一个华人的心,并影响着所有崇拜汉文化和汉字的民族与个人。

对联的起源: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史渊源和创作技巧揭秘

对联,不仅仅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更拥有着广泛的实际意义与作用。它不仅仅是文人墨客茶余饭后的消遣,也不仅仅是平头百姓附庸风雅的途径,而是有着深厚价值底蕴的文化自信与认同,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汉语言文字的独特艺术形式。

对联的独特性,在于其短小的句式,精炼的表达,以及朗朗上口的特点,广泛的被大众所接受和喜爱。它是一种高雅但不高冷,包容但不落俗,言简但意赅的独特文化传播形式。常被我们用来咏物,抒情,祝贺,以及赞美等。

对联文化,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经过无数代人的推陈出新,对联文化一次次的被推向了新的高度。那么,我们对于对联文化又有多少了解呢?他的起源、由来和发展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揭晓答案。

对联的起源: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史渊源和创作技巧揭秘

01. 对联的起源

对联,是一种对仗的文学载体。一般认为,这种对语言文字平行对称的追求,与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有关。以阴阳二元的观念去把握事物,是古代中国人的思维方法。

《黄老帛书》描述:"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阴有阳。"《老子》第42章也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阴阳二元是古人对宇宙万物的剖析与把握,是古人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方法和基础。正所谓,阴阳变而万物生,古人愿意把任何事物都归于阴阳二元论。

而对仗文学,正是在这种思想影响和熏陶下出现的。格式的对仗,字数的对仗,词性的对仗,以及声调的对仗,都使得对仗文学深受古人的喜爱和推崇。事实上,对仗确实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完整的描述一件事物,譬如上问下答,上正下反,上缺下补,上浅下深,上物下情等

对仗不是对联,它只是一种对仗工整的词句,严格意义上说,只能算是一种对偶句。对文字语言对称性的追求应该出现在周代,甚至更早,但最早有记载的对偶句是出现在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诗经》以及《论语》等著作。

对联的起源: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史渊源和创作技巧揭秘

《郑风·子衿》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郑风·山有扶苏》中的“山有扶苏,隰有荷花”《论语·雍也》中的“乘肥马,衣轻裘”《论语·述而》中的“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等

以上所引,皆是对偶句。这一阶段称为对联的对偶阶段

由东汉开始兴起的辞赋,崇尚对偶,多由对偶句组成的文体被称为骈体文。这一时期的对偶句,对仗已相当工整但其中多有重字,声律对仗也未完全成熟。而且,骈体文对偶,喜用四六句式甚至是八十句式,也就是对仗喜用偶数。

以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一段为例:“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对联的起源: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史渊源和创作技巧揭秘

文中对偶对仗工整,且四六句切换自如,大气磅礴,又抑扬顿挫。灵活运用排偶,画面感和气势都是扑面而来。这也是骈文的一大特质。这一阶段称为对联的骈偶阶段

直至唐代,随着律诗的正式形成,对联也发展到了第三个阶段,律偶阶段。这一时期的对联,主要是指五言、七言律诗中的第二、三句。由于律诗都是八句成诗,所以中间二联又被习惯性称为颔联和颈联。这两句要求对仗必须是句式、平仄、意思都要相对,且又是颔联和颈联,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对联在这个时候才开始出现。而随着唐代律诗的发展,对联也多被定格为五言或者七言的奇数对联。

02. 对联的发展

对联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联内容以及表现形式的发展,二是对的联用途和普及。

对联的表现形式,在唐之后,便有了极大的发展和丰富。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也总会有每个时代的特色和烙印。有唐一代,五言、七言对联,无疑是最为活跃的创作形式,叫做律诗格调。

对联的起源: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史渊源和创作技巧揭秘

例如,杜甫《登高》中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便是其中的代表。

而到了宋代,随着宋词的兴起,对联也被赋予了新的表达方式。即对联套用宋词的表达方式,即长短、字数都无硬性规定,可按词的格律进行对仗。这便形成了对联的词格调

而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以及朝代的更迭,对联又逐渐形成了曲格调 、民歌格调 、.散文格调、戏文格调、成语格调、绕口格调、谜面格调以及骈文格调,连同前面的三种格调,形成了对联的十大艺术格调。

文化的传承,不会吐故纳新,而是不断地吸收着每一个时代的营养,而丰富着自己的内涵。时至今日,对联的表达形式已经没有时代的拘泥和束缚,反而兼有各家之长。也可以说,形成了新的格调,叫做白话格调,或者现代格调(自己起的名字)。

对联的起源: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史渊源和创作技巧揭秘

对联的内容,也在时代的进步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根据内容不同,逐渐演变成了包括时令联(春联、中秋联等)、喜庆联(乔迁、嫁娶、祝寿等喜联)、挽联、名胜联、行业联(茶肆、酒馆等楹联)等大的类别。

而对联的用途基本上是与对联的内容相对应的,在一定的场合和时机,往往都是用途决定了内容的广度与宽度。用途与内容,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再次不多做赘述

而说到对联的推广,我想大家都知道,春联的作用功不可没。根据史料记载,最早的春联始于五代,为后蜀末代皇帝孟昶(chǎng)所作。

《蜀梼杌》载:"蜀未归宋前一年岁除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关于此事,还有另外一个巧合。宋太祖赵匡胤灭后蜀,派吕余庆去做成都(原是后蜀的都城)的地方长官,孟昶降宋之时,又正是宋太祖诞辰之日,钦定的“长春节”。真不知是孟昶未卜先知,还是真的巧合。总之,这有载的第一副春联既喜庆,又充满了神秘色彩。

对联的起源: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史渊源和创作技巧揭秘

然而,第一副春联的出现,虽在五代末期,北宋初年,但春联被普遍的运用于民间确实在明代。朱元璋这个人,虽说是一个文盲皇帝,但却也实实在在的为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做出了贡献。

在明之前,普通老百姓家是不挂春联的,而是挂“桃符”。用以驱灾避难,祈求吉祥。而朱元璋却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是不喜欢桃符。在一年除夕前突然传旨,金陵家家户户必须悬挂一副春联,并且还要检查。这大概就是一种附庸风雅吧。

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在帝微行时出现。"

由此,春联便正式走入了千万百姓家,从此,贴春联成了春节的必备仪式。而在当时,朱元璋还真的去沿街观赏点评了。但意外的是,有一户人家却没有及时挂上春联。上前询问,得知是一家阉猪的,还没来得及请人代写。于是,大明皇帝挥毫为这家人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春联。

对联的起源: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史渊源和创作技巧揭秘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随着春联的普及,对联文化也顺势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一直为文人墨客和世俗凡人所喜爱,并流传至今。

03. 对联的普遍要求

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

1. 字数要相等。即上下联字数相等,如是长联,各短句字数也应相等。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

2. 词性相对。即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不可混淆。

3. 结构相称。即句式结构要相对应,动宾结构就要与动宾结构相对,主谓结构就要与主谓结构相对。

4. 节奏相应。就是指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

5. 平仄相谐。这是对联最大的难点,即上下联要平仄相谐,各自句内要平仄交替。

6. 内容相关。即是指对联的上下两部分要互相照应,相互之间有联.系,而非独立的两个事物。这也是对联的关键。

对联的起源: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史渊源和创作技巧揭秘

此外,对联还有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前人已经总结为顺口溜,请大家牢记:

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对欠平衡。 第四失替应留意,五为乱脚六孤平。 第七切记三平尾,八忌上重下边轻。 九忌初学用僻典,浅显易懂也求精。

合掌就是指上下联中,有近义词或者同义词连续使用,就叫合掌。譬如,上联出现传,下联再用送或者递就叫合掌。重复很好理解,就是指下联出现上联中用过的字或词。失对就是上下联的结构或者词性没有对应上。

失替则是指上下联单句中,没有交替使用平仄。乱脚的意思是,上下联没有遵循仄起平收的规则。孤平是指下联除最后一字为平外其余皆为仄,孤仄是指上联除了收尾为仄外,其余皆平。三平尾是指三平尾和三仄尾都不可取,乃是大忌。上重下轻是指,下联意境明显不如上联,造成了头重脚轻。譬如上联写沙场,下联写闺房,就是头重脚轻。最后是告诫初学者,要慎用典故,因为对联字数精炼,表达不清反而会失去意境,贻笑大方。

对联的起源: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史渊源和创作技巧揭秘

04. 对联切磋中,如何评价一副对联的好坏

首先,我们必须要承认,能够同时满足对联所有要求的对联,是好对联的开始。其次,就是要看上下联之间的关联度,如果毫无关联,这样的对联也就不能称之为对联了。最后,就是要看对联的心胸和气度,同等条件下,越是高瞻远瞩,大气磅礴的对联,肯定越是精品。

然而,这只是理想中的状态。那么现实的情况是什么呢?由于人与人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很难同时满足对联所有的要求。往往是顾头不顾尾,顾平仄不能兼顾关联性,顾关联性不能兼顾意境,不一而足。

这个时候,如何评判一副对联的好坏呢?那就只能是根据对联的各大要素进行取舍了。譬如重复,如果只是重复虚词,那就比重复实词要好。再比如,孤平或者孤仄与三仄尾或者三平尾比,哪个比较好呢?不得不取舍的时候,我们就只能尽量回避三仄尾或者三平尾,因为这是大忌。

对联的起源: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史渊源和创作技巧揭秘

对联,最关键的意义在于对与联。如果一个下联与上联各方面都对仗整齐,但就是与上联毫无关系,那么,这就不能称为一个好联。在我看来,关联性与意境才是最重要的。除此之外,皆可有所取舍。当然,这只代表我的个人观点。

有很多时候,一个上联,明明有一个非常耳熟能详的下联,且关联意境双高,那么我们是该舍弃呢?还是运用呢?譬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觉得,还是要把意境和关联放在第一位。

对联的起源: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史渊源和创作技巧揭秘

文化的发展,必然会被加注每一个时代的烙印与特色,对联文化当然也不例外。时至今日,早已不是古人言必知乎,答必者也的时代了我们也应该要为其注入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元素。规矩和条条框框可以有,也可以用,但却不该成为对联文化发展的侄俈。正如,律联传到宋朝,变成词联一样,我们现代也该拥有自己的白话联。只要意思连贯,境界高远,读起来朗朗上口,丢弃一些老祖宗的东西,也无不可。

文化生活

旅游必去十大景点,你绝对不能错过的旅行圣地

2023-12-9 13:24:29

文化生活

春节的风俗是什么?中国传统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2023-12-9 13:41:2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聚圣源生鲜配送企业起名给小女孩起个洋气的小名郑州起公司名称酒公司的起名大全打车软件美女的jjjide起名女孩缺木个体户起名规则祖字起名配什么字好年的来历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送果篮办公司取起名打分个体工商户五金店起名实业公司名字起名大全描写植物的作文澄海3c5.49葫芦兄弟免费下载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国际足联最新排名可爱多家具带皓字的男孩名字,用皓字起名起名用字大全央视频会员女孩子起什么名比较好食品类商贸公司起名大全我有五个大佬爸爸免费阅读取茶叶商标起名反函数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山西高速一大巴发生事故 已致13死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李梦为奥运任务婉拒WNBA邀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王楚钦登顶三项第一今日春分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槽头肉企业被曝光前生意红火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杨倩无缘巴黎奥运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韩国首次吊销离岗医生执照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沈阳一轿车冲入人行道致3死2伤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春分“立蛋”成功率更高?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浙江一高校内汽车冲撞行人 多人受伤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

聚圣源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