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七夕走入当代生活
——中国民协举办“我们的节日”七夕系列活动
作者:张志勇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七夕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极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今年七夕节期间,中国民协联合相关部门,在山西和顺举办“爱在七夕”中国(和顺)情歌会,在甘肃西和举办陇南乞巧女儿节,在江苏高邮举办“秦观故里话七夕”艺术节,在江西新余举办七夕学术研讨会……一系列“我们的节日”活动让广大群众在积极参与中体验节日习俗,推动了七夕更好地走进当代的生活、浸润人们的心田。

  在山西和顺,来自天南海北的男女歌手同台放歌,献上各民族情歌。山西民歌《亲圪蛋下河洗衣裳》拉开情歌会的序幕:“小妹妹河边盼哥哥来呀/亲呀个亲呆呀个呆……”江西客家山歌《日头落岭》这样唱:“日头落岭看紧夜/风吹篱笆看紧斜/人都还在路上走/心肝已到老妹家。 ”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 、陕西民歌《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 、广东民歌《妹若有情搭歌来》 、广西民歌《难别离》等一首首情歌接连上演,尽显各民族情歌特色,感情无不热烈真挚。

  人们谈到七夕,总离不开宋代词人秦观的名篇《鹊桥仙》 。在秦观故里江苏高邮三垛镇举办的七夕民俗风情展上,民间艺人早早就来到了现场,“巧娘娘”做老虎鞋、巧手绞脸、赛穿针乞巧……让七夕不再忧伤,而是充满了生活情趣。这一活动在三垛镇已连续举办八年。中国民协副主席吴元新表示,有了“中国七夕文化之乡”这块金字招牌,将有助于千年古镇三垛镇建设成七夕爱情小镇、为民谋利的幸福强镇。

  第十一届陇南乞巧女儿节开幕以来,甘肃陇南西和县的百姓欢聚一堂,热闹非凡,“六月三十天门开,我请巧娘娘下凡来,巧娘娘,下凡来,给我教针教线来……”一曲曲歌颂巧娘娘的歌谣萦绕在西和县的城镇村庄、山脚水边和人们的心间。近年来,陇南深入发掘乞巧文化中蕴含的女性自立自强、勤劳创业的精神内涵,陇南妇女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撑起了半边天。

  围绕仙女下凡故事,“中国七仙女传说之乡”江西新余已连续四年举办中国(新余)七夕文化高峰论坛和学术研讨会,目的是探索传统节日文化如何和现代生活理念相融合。正如江西省文联主席叶青所说,“爱情主题是新余七夕的核心竞争力” ,要让爱情为新余赋能,让七夕节在新余更加精彩。

  七夕节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和广泛性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如何过好一个现代的七夕节?在当代社会,时代需要逐渐发生了变化,弘扬七夕节,既要传承历史文化传统,也要变革创新,才能让传统节日更好地走入今天的生活。

山西晋剧《牛郎织女》选段

西藏仓央嘉措情歌

海南黎族情歌

四川彝族情歌

江西客家山歌

以上图片为“爱在七夕”中国(和顺)情歌会活动现场 张志勇 摄

 

陇南乞巧女儿节活动现场 白安琪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