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哈尔滨4月3日消息(记者马俊玮 见习记者陈显春)清明节临近,连日来,哈尔滨市民纷纷走进一曼公园、兆麟公园、尚志公园向赵一曼、李兆麟和赵尚志烈士塑像献花,缅怀他们为了民族独立在白山黑水间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不朽功绩。

跟随央广网记者脚步,走进东北烈士纪念馆,再述他们奋战黑土地上的感人事迹,缅怀他们在烽火中淬炼的崇高形象。

誓死不开口——赵一曼

东北烈士纪念馆赵一曼塑像前社会各界敬献的花篮(央广网发 王舒然 摄)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四川宜宾人。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受党组织委派,远赴东北,投身到抗日战争的历史洪流。1935年在与日伪军战斗中身负重伤,昏迷后被俘。

日伪军为从赵一曼的口中得到有效情报,把奄奄一息的她送往了医院救治。监押就医之时,赵一曼结识了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看守董宪勋和护士韩勇义,她的不屈和坚韧使二人深受感动和鼓舞,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营救赵一曼,遗憾以失败告终。

为了撬开赵一曼的嘴巴,敌人用钢针刺探她已溃烂的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烙向她的皮肤,用掺有小米和辣椒水的汽油往她鼻子中灌,即使这样,赵一曼也没有屈服。关押9个月后,1936年8月,赵一曼英勇就义于珠河县(现哈尔滨尚志市)刑场。

东北烈士纪念馆讲解员正在为大学生们讲解赵一曼烈士的事迹(央广网发 王舒然 摄)

哈尔滨一曼公园 (央广网发 王舒然 摄)

誓将日寇驱东北——赵尚志

赵尚志,辽宁朝阳人,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10月,赵尚志领导创建了珠河反日游击队,他带领队员们庄严宣誓:“驱逐日寇出东北,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奋斗到底!”

东北烈士纪念馆《冰趟子战斗》油画(央广网发 王舒然 摄)

赵尚志率领部队在白山黑水之间抗击日寇,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令敌人闻风丧胆。他指挥了著名的“冰趟子战斗”。

冰趟子位于黑龙江省通北林业局冰趟子林场南十多公里的密林中。1936年冬,日军对活动在松花江下游的东北抗日联军展开了疯狂的“大讨伐”,东北抗联第三军军长赵尚志适时作出应对部署,亲率部队远征。

1937年3月初,赵尚志率远征部队200余人在通北林区山里与尾随的700余敌人遭遇。抗联部队行军到冰趟子,在伐木工人空留的木房宿营休整。山泉水流在山沟里,形成一片冰川,赵尚志命令战士们在沟两侧的山坡上用冰水浇筑工事,设下埋伏,准备伏击敌人。3月7日,敌人扑来,遭到抗联战士们的迎头痛击。此役日伪军死伤300多人,抗联部队牺牲7人,缴获大量物资。

“冰趟子战斗”是东北抗联三军建军以来与日伪军作战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也是东北抗联斗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之一。战斗的胜利不仅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北满抗日军民的士气,也为抗联部队继续西征开辟了通道。

尚志市抗日烈士纪念馆赵尚志将军半身像(央广网见习记者陈显春 摄)

1942年赵尚志负伤被俘,宁死不屈,壮烈殉国。

善游击出奇兵——李兆麟

李兆麟,原名李超兰,辽宁省辽阳人,22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返乡投身于抗日斗争的洪流中,他以民族大义为引导,聚合义勇军、山林队,组成第二十四路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袭扰敌人,积极抗日。

市民向李兆麟将军像献花致敬(央广网发 王舒然 摄)

1939年,李兆麟作为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领导全军将士积极开展游击斗争。他善于积累和总结经验,根据战场情况变化,以出其不意的游击战术,打击日本侵略者。

抗战胜利后,李兆麟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积极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丑恶面目,他说:“如果我的血能擦亮人民的眼睛,唤起人民的觉悟,我的死也是值得的。”1946年李兆麟遭特务暗杀,夺去了生命。

祭英烈,慰忠魂,慎终追远,继往开来。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在白山黑水之间还有许许多多熠熠生辉的名字,值得一代代人铭记。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赵敬夫、冷云等等,他们都是战斗并牺牲在黑土地上的杰出代表。今又清明,让我们共同缅怀千千万万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牺牲的烈士们。

编辑:陈显春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党纪学习教育
声动中国
风起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