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一、考点突破

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2.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3.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

二、重难点提示

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2.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要点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核心突破】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由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来区分的,而不能从两个词语的表面意义来理解。如:

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

民工:“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

学者:“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文中的学者就是按照字面意思,把唯物主义理解为重物轻人的物本主义或贪图享受的物质主义;而把唯心主义理解为轻物重人、追求社会道德信仰的理想主义,因而是错误的。

要点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重要提示】

机械性:即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械运动,所以这一时期的唯物主义又称为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性:即把自然科学研究的习惯和方法推广为哲学的分析方法,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

不彻底性:即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观却是唯心的,否认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2.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唯心主义从根本方向上来说是错误的,但并不能说其一无是处。如唯心主义的存在客观上促进了唯物主义的发展。正是唯心主义的不断攻击,才使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不断进步。近代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就是构成世界的最小微粒,而当科学证明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时,唯心主义就嘲笑和攻击唯物主义说,原子不见了,物质消失了,唯物主义的大厦垮塌了。唯物主义正是在应对这种攻击的过程中,修改自己关于物质的定义,最终获得了关于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的科学认识。

要点3: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

1.

2. 关系: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这表明: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重要提示】

哲学中不存在第三个基本派别。如:二元论。此观点认为物质与意识彼此独立,互不相干,各自都是世界的本原。实际上在深入解释时不是倒向唯物主义就是倒向唯心主义,难以自圆其说。

【随堂练习】

1.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焉,四时行焉。没有天地便没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上

述观点()

①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②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③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④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D

思路分析:材料反映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①②③④表述都正确。故选D项。

2. 一艘轮船在航行中遇到了风暴,逐渐下沉。船长大声问道:“谁会祈祷?”船上的一名神父自告奋勇地回

答:“我会!”船长说:“那好,你就开始祈祷吧!其他的人都套好救生圈等待救援。因为船上正巧差一个救生

圈!”从哲学角度看,船长的做法()

A. 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B.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

C. 是对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肯定

D. 是对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讽刺

答案:D

思路分析:祈祷上帝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故D项符合题意。

3. 有人认为,人脑产生意识,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这种看法属于()

A.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C

思路分析:人脑产生意识,具有能动性,而肝脏分泌胆汁是一种本能,该观点具有机械性。题干观点的合

理性在于坚持了物质是本原的,但具有机械性。所以,该看法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应选C项。

例题1 (福建文综)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 ③→④→②

B. ②→③→④

C. ③→②→④

D. ②→①→③

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演进。③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②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④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正确。①是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C

对天体的演变,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朱熹认为:“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这两种观点体现了()的分歧。

A.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思路分析:所谓“自然之根”,就是指天地万物的根源。这里,张衡明确地指出:天地万物最早的起源,既不是什么上帝、神灵的旨意,也不是什么绝对的理论,而是“无形之类”的“元”,也就是太始。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而朱熹的观点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故二者的分歧应该是A项。B、C、D与此不符。

答案:A

例题2 (山东文综)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 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D. 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思路分析:本题材料中“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表明朱熹

把客观精神“理”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属于客观唯

心主义的观点;本题材料中“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表明陆九渊

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于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

神,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由此可见,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

答案:C

胡夫金字塔里面有一段令人生畏的文字:“不论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头上降临。”从哲学上看,这段铭文属于()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C. 主观唯心主义

D. 客观唯心主义

思路分析:这段铭文没有科学依据,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死神”主宰人的生死,不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答案:D

例题3在利益群体纷杂、利益冲突纠结的当下,“两会”代表委员们若要深入了解民情,就不仅要在“庙堂”之上以笔议政、以嘴议政,更应该深入江湖田野先期“以脚议政”。有些代表委员也愿意发言,愿意为民众说话,但他们往往不在底层调查,不亲近最基层的民众,不了解最基本的实际,这样的发言和提案往往可能产生更糟糕的效果,所谓的清谈误国,指的就是这样一种不重视调查、脱离实践的夸夸其谈。代表委员只有“以脚议政”,才能更好地在“两会”这个言论平台上“以嘴议政”。现实中的长官意志和拍脑袋决策屡见不鲜,原因正在于官员有意远离基层,不能“与民同乐”。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哲学基本派别的知识,简要分析“拍脑袋决策”和“以脚议政”各自所属的阵营。

答案:(1)从哲学基本派别看,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2)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拍脑袋决策”属于唯心主义。

(3)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以脚议政”属于唯物主义。

列宁曾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唯心主义哲学中也包含某些合理因素。据此完成下题。

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是因为()

①唯心主义不包含任何合理的思想②唯心主义片面扩大意识的作用,使其脱离了物质③以唯心主义为

指导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④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思路分析:①错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唯心主义也有某些合理成分,如唯心主义的存在客观上促

进了唯物主义的发展。④错误,二者不必相比较而存在,可以单独存在。

答案:B

1.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2.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经典观点: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3. 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王守仁:心外无物

慧能: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4. 客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

柏拉图:理念论

黑格尔:绝对观念论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朱熹:理在事先

5. 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

“8”就是发;喜鹊报喜;彗星出现乃不祥之兆;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

慧能和尚与“本来无一物”

据《坛经》记载,禅宗五祖弘忍选择继承人时,命每个弟子作一首诗,以考查他们对佛家教义的理解。神秀思考数日之后,写下这样四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当时有一个挑水打杂的和尚看了这首诗后,很不满意,于是在旁边又写了四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位和尚认为他这个人根本就不是“物”,也无身可修,只有佛家信念。广而言之,世界上“本无一物”,什么东西也没有,所以也无什么尘埃,亦无所谓污染。弘忍认为这个和尚对佛家教义心领神会,掌握得好,于是决定

把衣钵传给他,他就是禅宗六祖——慧能和尚。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慧能和尚否认物质的存在,认为“万事皆空”“四大皆空”,只有佛家信念的存在,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观点。

(答题时间:25分钟)

1.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两种观点体现了()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2.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的《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科学的物质观

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3. 十九世纪中期社会主义科学理论形成时,正是经典物理学兴盛的时代,所以经典物理学所结的果必然是“经典哲学”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这种“经典哲学”()

①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②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③没有科学依据,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④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4. 高考前夕,某地高三考生在校内孔子像面前献花并下跪,祈求能在高考中取得一个好成绩。一些地方还出现了考生烧香拜佛的现象。迷信毕竟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它反对科学、背离真理的本质决定其必定受到科学的鄙视和批判。唯心主义世界观的非科学性表现在()

①它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②它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③它混淆了世界的本原

④它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5. 下边漫画“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笼便无笼”的观点属于()

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 朴素唯物主义

C. 主观唯心主义

D. 客观唯心主义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守仁在谈到人的灵明和天地万物的关系时说:“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它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它深?”朱熹说,“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材料二《尚书·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这是我们的祖先在治理水土等生产活动中萌发的哲学思想。

(1)材料一中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2)材料二中观点属于哪种哲学派别?对此你有何了解?

7. 1957年,毛泽东讲了这样一段话:在哲学里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立统一的,这两个东西是相互斗争的。还有两个东西,叫作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也是对立统一、相互斗争的。一讲哲学,就少不了这两个对子。哲学上的“两个对子”()

A. 是围绕世界的本原问题展开的

B. 是哲学上的两个基本派别

C. 是围绕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展开的

D. 前一对居于支配地位,后一对处于从属地位

8. 在中国古代,一些人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木;天性刚,地性柔。上述观点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A. 否认意识决定物质

B. 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

C. 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 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9. 列宁指出:“聪明的唯心论比愚蠢的唯物论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论。聪明的唯心论即辩证的,愚蠢的唯物论即绝对的,不发展的。”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有()

①聪明的唯心论是指与辩证法结合的唯心主义

②聪明的唯物论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③愚蠢的唯物论是指与形而上学结合的唯物主义

④愚蠢的唯物论不能指导实践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0. 古代人把日全食称作“天狗食日”。在古代人看来,日食不但象征不吉利,而且是大不吉利。《后汉书·五行志》述:在上天所显示的各种异象中,以日食最为严重,即所谓“夫至尊莫过乎天,天之变莫大乎日蚀”。上述观点属于()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11. 有人说:“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因而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对此请谈谈你的认识。

哲学基本派别和观点汇总

哲学基本派别和观点汇总 1、唯物主义发展的阶段: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古希腊德模克利特的原子论哲学是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理论成就,它认为世界万物由不同形状、大小的原子和虚空组成的 (2)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近代自然科学相结合,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猜测性,但又存在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历史观是唯心主义)这三个根本缺陷。当时自然科学理论只有力学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建立在这一科学成果基础上的唯物主义理论,不能不用机械的观点去解释自然界中各种不同质的现象和过程,把一切事物的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过程。18世纪中叶,自然科学主要是处于搜集材料的阶段,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进行分门别类的静态的研究,形成了一种孤立的、静止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被哲学家提升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使这一时期的唯物主义具有了形而上学的性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只是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则是唯心主义的,即唯心史观。 庸俗唯物主义:把十九世纪的近代唯物主义庸俗化,把意识等同于物质,看做大脑的分泌物,哲学上一般不把它作为唯物主义的一种历史形态。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2、哲学的两大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 (1)唯物主义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 (2)唯心主义是断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3、物质和运动关系 设想有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征 设想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4、运动和静止 (1)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2)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量变与质变 (1)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属于激变论 (2)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属于庸俗进化论 6、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观: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是事物发 展的环节;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观实 质是扬弃 (2)形而上学否定观: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 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 7、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机械决定论: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它表面上抬高必然性,实际上 是把必然性 降低为偶然性,往往会导致宿命论。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在考研政治中,有关唯心主义的知识点最难的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和客观唯心主义的的区别与联系。 首先看他们的联系:它们都是唯心主义,都承认意识第一物质第二,即世界的本源是意识,物质世界是由意识派生出来的,即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其次,它们的区别是:主观唯心主义必然导致只在自我才是惟一存在的“唯我论”。例如,英国大主教贝克莱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人的主观感觉,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马赫倡言“世界是感觉要素的复合”;康德的“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尼采的“自然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叔本华的“意志是世界的物自体,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波格丹诺夫的“经验是世界的最终构成要素”;杜威的“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经验”。中国古代庄子讲的“万物与我为一”;孟子讲的“万物皆备于我”;陆象山说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阳明说的“天下无心外之物,心包万物,心包万理,万物皆在我心中”,等等,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

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绝对精神等)变为独立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它认为世界的本原不是人的主观精神,而是由超空间的客观存在的精神决定的,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这种精神实体的派生物或表现。客观唯心主义的荒谬之处在于以哲学化的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其所谓的客观精神不过是上帝的别名。例如,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约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源”;柏拉图的“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影子”,“世界是上帝的确良创造物”,“人为天命所主宰”。中国古代哲人老子的“道是天地之根,万能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万物”;和颐的“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天者,理也”;朱熹认为“理在物先,理在事先,理是万物之本”,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 由此可见,对它们的区别还是要从概念上理解:主观唯心主义的出发点是是“我”——我的意识或思想等,客观唯心主义的出发点是“他”——既不是人也不是自然界的第三者的意识或精神,如宗教的上帝创造万事万物。

唯心主义的几个问题

1、什么是唯心主义? 答: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 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答: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答:(1)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 ,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自己想到什么事情,什么事情便是存在的,除了自己的意识之外 没有什么是实际存在的。) (2)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源,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认为世界是 客观存在的,是却服从于神明的意识) 4、正确认识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发展的意义 答:(1)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其观点在世界本原问题上是错误的。 (2)唯心主义哲学看到了人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就其局部范围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5、唯心主义身边的例子: 答:①很多长辈和老师凭借着经验办事,很多时候错误的。(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自己以前的经验是对的,用主观的思想决定了客观是事实) ②易经大师邵伟华认为人的命运是注定的,有一种超自然的精神

主宰着人,不随人的主观意识转移。(客观唯心主义)(他认为特殊精神主宰者人的命运就是把客观精神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源,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③掩耳盗铃(主观唯心主义) ④慧能: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惠能归岭南后,于唐高宗 仪凤元年(676年)正月初八到广州法性寺。印宗法师在该寺内讲《涅盘经》之际,“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争论不休,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主观唯心主义)(认为是自己心动,幡才会动,心不动幡不动。主观思想决定了客观事实) ⑤孟子:万物皆备于我。(主观唯心主义)(指世上一切完全为我所有,主观思 想决定客观事实) ⑥庄子:万物与我为一。(主观唯心主义)(世间万物与我为一体,自己成为了 世间的主宰,用主观思想决定客观事实) ⑦老子的道教所讲: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客观唯心主义)(认为 道是世间的本源,一切的根本,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源。) ⑧很多人因为受到感情、事业打击或者压力过大轻生的行为。(主 观唯心主义)(从心里认为自己如果死去,就可以结束一切。其实自己死去一切并没有改变。主观思想决定客观事实) ⑨鸵鸟心理。(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自己看不见一些事情,那些事情就没有发生。 主观思想决定客观事实) ⑩法轮功。(主观、客观共存。不知道)(不太清楚,一种歪理邪说,肯定是唯心主义) 老师要是问怎么感觉是主观客观共存,就说:它是一种宗教,肯定就有和道教那种道为本源或者佛教的佛祖那样的神明同样性质的观点存在,这是客观唯心主义,自焚应该是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在实践中的表现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客观唯心主义承认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强调作为世界本原的“精神本体”,是内生于客观世界自身的,而且这种“精神本体”又都不约而同地带有“事物规律”的含义。 客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虚构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客观”精神,并把它当成万物的创造者。在中国,西周时代的天命观是具有初步理论色彩的客观唯心主义。汉代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是系统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认为“天”是“百神之大君”,“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三纲五常的封建秩序是“天”有意志有目的安排的。魏晋玄学把神秘的精神实体作为万物的本原。王弼认为“万物皆由道而生”,而“道”是“无状无象,无声无响,故能无所不通,无所不往”的独立存在的精神。宋代的朱熹认为“理”是天地万物的创造主,“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在西方,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说是最早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认为“理念”世界是唯一真实的存在,由具体事物构成的“感性世界”则是由“理念”派生出来的不完善的“摹本”或“影子”。欧洲中世纪的托马斯主义和实在论也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近代最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代表是G.W.F.黑格尔,他认为“绝对精神”是宇宙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现象都是“绝对精神”在自我实现、自我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中的外部表现。现代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流派有新黑格尔主义、新托马斯主义、人格主义等。 也许是过于绝对的说法,中国古代诗人对于自然山水的审美形态基本上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而王维在这方面极具代表性。 王维的诗文中找不到现成的关于审美的直接论说,最能为我们提供其美学思想上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他的散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全文抄录如下: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独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闻。此时独坐,童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当待春中,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傥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蘖人往。不一一,山中人王维白。 这是一篇情辞俱美的书信体散文,其中欲说还休而终于还是说了的情感波澜尤其感人至深。明知邀人出游要影响他人温经为何考虑再三还是发出了邀请?为何众多朋友不邀而独邀裴迪一人?从审美的角度看,此中包含有三层意思: 第一,王维肯定了自然山水本身的美,美在自然山水的本身。人的心灵活动并不是一种纯粹的逻辑思维活动,而是“应物现形”的形象演绎,不泛说理,不空论道,托物以起兴,这是客观唯心主义区别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最根本之处。蓝田辋水所以让王维觉得美,是因为其本身具有美的素质,美出了出了个性,“是一种向情感和思想发出的呼吁”(黑格尔语)的特有形式。神秘的冬夜,烂漫的春日,山林水月,轻鲦倏鸥,其中“深趣”无限,而又正因为诗人“物在灵府”的唯心作用,此山中则更具玩味不尽的美的意蕴。客观的美的价值,正在于它以其感性的特有形式呼唤审美主体以自由创造精神的积极参与。我们从此文中可看到,诗人

哲学名词解释

1.哲学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的依据;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2.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凡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可知论哲学,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的哲学是不可知论哲学。 3.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派别。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 4.实事求是:本义是指严谨好学、务求真谛的一种认真的治学态度。毛泽东对之作出马克思主义解释,并用之来概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规律,“求”就是去研究。 5.反映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观点。它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根本前提出发,明确指出客观世界是认识的源泉,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人的认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反映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能动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根本特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所以是能动的,是因为它把实践引入了认识论,把辩证法贯穿于认识过程。 6.先验论: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特点。它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前提出发,把人的意识说成先天就有的东西,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的东西,物质世界反而是这种意识的产物。先验论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 7.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变革的方向;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同时这种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一规律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表现出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 8.人民群众:在量上指大多数,在质上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人民群众是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大多数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9.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必然王国是指人被物化的社会关系支配即受物支配的社会状态;自由王国指人支配自己的社会关系即人支配物的社会状态。 10.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矛盾的观点来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肯定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1.现象和本质:揭示事物内在实质和外在表现之间关系的哲学范畴。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外在的表现。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本质是与必然性、规律性同等程度的哲学范畴。 1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或统一性是指双方依存、相互贯通的联系和趋势,包括两个基本含义,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资料

1.马克思成为英国BBC组织评选千年最伟大、最有影响的思想家。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A.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B.英国古典经济学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代表人物配第、斯密、李嘉图)C.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资源(代表人物:欧文、圣西门、傅立叶)。 3.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具体表现或原因:A.面对现实世界和实际生活,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提出新的理论观点。B.吸收其它各理论学派的积极合理内容,批判其它理论学派的错误观点。C.具有自我批判意识,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理论。 4.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具体 体现。 5.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哲学的贫困》 和《共产党宣言》 6.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含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简要地说,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7.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剩余价值学 说和唯物史观 8.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革命性表现在(一)彻底的批判精神;(二)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反映工人阶级的愿望、要求和利益。科学性的表现(一)如实的反映世界的本来面目,不带任何偏见;(二)深刻地研究所关注的每一个领域;(三)是经受了实践检验的、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真理。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具有不可分离的关系:科学性根源于革命性的要求,并且通过革命性表现出来;革命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基础和前提,并且靠科学性来保证;二者内在的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并且通过一系列原理表现出来。 9.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10.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 1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1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 实际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从人与世界关系的角度揭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普遍的本质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2.哲学基本问题:(一)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二)意识和物质何者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根据;(三)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反映及如何反映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和心等)指称为世界的本原。代表人物英国的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复合);陆九渊(宇宙即是我心,我心即是宇宙);王阳明(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代表人物德国的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说,中国朱熹的理在事先论。神学唯心主义 4.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近代机械的唯物主义和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 5.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局限性:机械性、形 而上学性、直观性和不彻底性。 6.物质的基本内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为人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7.物质的实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 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8.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一)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二)指出了物质是可以被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三)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9.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0.相对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11.相对静止的两种表现情形:(一)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结构的改变和数量的增减;(二)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改变。 12.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一)是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不同的事物的基本前提;(二)是认识事物分化和生命现象产生的基本条件;(三)是理解运动绝对性的基本要求。 13.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即过程性和先后顺序。特点是一维性。空间: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特点是三维性 14.实践的本质:主体能动的改造和探索客 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15.实践的特点:(一)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二)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16.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阶级斗争);科学实验。 17.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1.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 的总特征。 2. 世界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3.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 亡。 4.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 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则相反。区分新旧 事物的根本标志是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远大前途。 5.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生事物是不可战 胜的)是因为a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旧事物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b新事物是 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起来的,是对旧事 物的扬弃;c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是指符合 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拥护和支 持的事物。 6.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 发展观。其对立主要表现在a.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 观点的对立;b发展变化的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 对立;c.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 对立。根本对立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 发展的动力 7.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揭示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 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8.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或宇宙的根本法则。是因为a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 力;b对立统一规律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 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c矛盾分析 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d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 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 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9.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 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 质。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 存,彼此以方作为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统一体 中。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其一是矛盾双方的 相互渗透或相互包含;其二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 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相互对立的性质。 10.矛盾是事物的动力(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 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第 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 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前提;第二,矛盾双 方互相从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第 三,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第 一,在事物量变的过程,斗争推动着矛盾双方的力 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第二, 在事物质变的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 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11.内在和外因的辩证关系。a.内因是事物的内 部矛盾。外因是事物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是 外部矛盾。其关系是第一,内因是变化发展的内在 根据,是其根本原因。第二,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 的外在条件,在一定条件下,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也 可起决定作用;第三,外因通过内而起作用。 1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是 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 事物的发展过程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要求树立矛盾观点,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有其不同 的特性。表现形式有三:一是矛盾存在的特殊性,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矛盾运动的特殊 性,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 有不同的特点;三是矛盾作用的特殊性,构成事物 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 性质、地位和作用。 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分析矛盾的特 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意义有二,一 是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二是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1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 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 与个别的关系。第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 相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特殊性之中,一般只 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另一方面, 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是与普遍性相联系而 存在的。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互相区别 的。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 互转化。 1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与个性、一 般与个别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15.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 必要准备。质变是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的,没有量 变,不会发生质变。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达到一定程度必然 引起质变。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批判割裂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 16.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涵。第一,辩证的否 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 的自我否定;第二,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的特 点,其一,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其二,否定是 事物联系的的环节。第三,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即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 17.辩证否定观的实践意义。第一,对一切事 物采取分析的态度,从实际出发,进行具体的分析; 第二,对于祖国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 实现古为今用;第三,对于外来文化,要采取批判 吸收的态度,洋为中用;第四,反对形而上学的肯 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18.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第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 19.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及组成事物基本 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 些特征的外部联系。现象有真相和假象区分。 20.意义。首先,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的,认识 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其次,本质和现象是 统一的,对大量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是揭示事物本 质的正确途径。 1.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 的联系。 2.规律的特点:第一,客观性。规律是事物本 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二, 普遍性。规律是在较大的范围和领域起作用。 3.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自然历史过程。第一, 社会发展是人们的自觉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冲突, 形成不以他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追求 自己目的的社会力量合力作用的结果)。第二,决 定人们自觉活动动机形成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 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三,人们只能在既定的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条件下自由的创造历史。 4.意识的起源。首先,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 的产物。三个阶段四个环节:物质的反应特性-生 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 的产生。其次,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的产物。社会 性劳动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第 一,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 质器官。第二,劳动产生了语言,为意识的内容提 供了物质外壳。 5.意识的本质。第一,存在本质,意识是人脑 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第二,内容本质,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 反映。第三,社会本质,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人类 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创造的。 6.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第一,意识活动的目 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第三,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第 四,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7.意识能动作用的两种性质。正确的意识能够 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 极的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 行动,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和破坏作用。 8.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统 一关系。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 性的前提。第二,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 人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必须 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把高度的实践热情和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 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 根本目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第一,实践不 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 第二,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物质手 段;第三,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人 的认识能力。 3.认识主体的性质和特点。第一,自然物质基 础,即认识主体的自然属性;第二,社会历史性; 第三,能动性,这是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 4.认识客体具有客观实在性和对象性的特点。 5.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实践关系,即主客体间 的改造与被改造关系;认识关系,即反映和被反映 的关系;价值关系,即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关系;审 美关系,即认识过程主体的身心愉悦关系。 6.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其 意义有三,第一,划清了唯物论反映论与唯心论的 认识论的对立;第二,划清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 对立;第三,划清了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与旧 唯物论机械反映论的对立。 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分为感觉、知 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或阶段)。 2.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 映,分为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或三个阶段。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第一,感 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区别的。第二,理性认识 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开始,是理性 认识的基础。第三,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 识。第四,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转 化。第五,反对割裂二者辩证关系的经验论和唯理 论,实践上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4.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第一,必 须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即去精取精、去伪存真,由 表及里、由此达彼的科学思维方法;第二,必须有 丰富的、全面的而不是零碎不全的感性材料。 5.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意义(或必然性)。 第一,只有经过这次飞跃,才能把理论应用于指导 实践,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第二,只有经过这 一次飞跃,才能检验理性认识的真理性,才能丰富 和发展理性认识。 1.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关系。第一,真理和 谬误是相互对立的,表现为二者的相互排斥、相互 否定,真理是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主体 对客体的不正确的反映。第二,真理与谬误是相互 依存的。真理与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 展的。第三,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真理的属性。第一,客观性。一是指真理的 内容是客观的。二是指真理性认识的检验标准是客 观的。第二,绝对性。一是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 规律的正确反映,包含有不依赖于主体和人类的客 观内容;二是指真理反映对象的无限性决定了真理 的绝对性。第三,相对性。一是指真理反映客观事 物广度的有限性;二是指真理反映客观事物深度的 有限性。 3.真理标准问题上的两种错误观点。(1)用伟 人、圣人之言作为衡量真理的标准。(2)实用主义 哲学家提出的“有用就是真理”的标准。 5.有用即是真理是错误的,是因为(1)真理 的检验是认识与对象是否符合的问题,与真理的有 用性即真理的效用是两个问题;(2)经验事实证明, 有用不一定就是真理;(3)有用是主体性很强的概 念,受主体性因素影响较大。 6.实践标准的唯一性:(1)实践具有普遍性品 格。即实践是主体认识和改造客体的客观物质活 动,是主客体的辩证统一过程。(2)实践具有直接 现实性品格,即实践可以直接检验出认识是否与客 观对象相符合。 7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实践标准的 确定性和绝对性是指(1)实践检验认识真理性的 唯一性;(2)实践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彻底性,实践 能够对人类的一切认识作出检验。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或相对性是指(1)实践标准 的具体性,实践是一种社会历史性的具体活动,不 可能完全证实或驳倒现有的一切认识;(2)实践检 验的反复性,认识的真理性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全 得到证明。 8.真理与价值的对立统一:对立是指真理与价 值的不同,真理体现的是认识与对象的关系,是认 识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价值体现的是外物对人 的需要的满足,外物对人具有的对人的有用性和使 人愉快的属性。二者的统一表现:第一,真理通过 指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满足人的需要; 第二,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一致,正确的价值观是 在真理指导下形成的。 9.真理的功能(真理的价值表现)(1)真理具 有的指导实践的功能;(2)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 (3)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功能。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 要求。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 具有统一性,表现在:第一,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第二,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 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第三,党的思想路线和马 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都把实事求是作为其核心;第 四,党的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都坚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与党的群众路线是统一 的。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就是从实 践到认识的过程,到群众中去,就是从认识到实践 的过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不断循环往复 的过程,也就是实践-认识-实践不断循环往复的 过程。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 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 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必要条 件,不起决定作用;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 作用。 2.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主要表 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生产方式或生产劳动,是人 类从动物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 的根本标志。第二,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 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三,生产活动 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第四,生产方式 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3.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它是特定 阶级、民族、社会集团和个人,在日常生活和交往 中自发形成的、不定型、不系统的社会意识,表现 在人们的情感、情绪、愿望、要求、风俗、习惯、 传统、自发倾向和社会风气等等之中。 4.意识形态是指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 德、宗教、艺术、哲学和绝大部分社会科学的思想 体系。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特定的经 济基础并为之服务,在阶级社会里具有一定的阶级 性。非意识形态是指包括自然科学、语言学和逻辑 学等。 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一、社会存在 决定社会意识。所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指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 存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社会意识的内 容来源于社会存在。第二,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 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第三,社会意识受反映者 (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和制约,而主 体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由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的。 二、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意识的反作用表 现为两种情况:先进的或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 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落后的或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 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 6.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 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决 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社 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社会 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非完全同步性;第二,社会意 识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第三,社会意 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第四,社会意识种种形 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第五,社会意识对社 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7.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 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第一,社会存在和 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任何一种历史观都无法回 避的首要问题,是任何一种历史观都必须回答的问 题。第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 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出路在于 标准。第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也 是人们在实践中的重大问题。 8.生产力系统包括四类要素。(1)实体性因素, 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2)运筹性因 素,包括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3) 渗透性因素,主要指自然科学。(4)准备性因素,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一、考点突破 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2.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3.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 二、重难点提示 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2.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核心突破】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由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来区分的,而不能从两个词语的表面意义来理解。如: 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 民工:“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 学者:“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文中的学者就是按照字面意思,把唯物主义理解为重物轻人的物本主义或贪图享受的物质主义;而把唯心主义理解为轻物重人、追求社会道德信仰的理想主义,因而是错误的。 要点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重要提示】 机械性:即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械运动,所以这一时期的唯物主义又称为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性:即把自然科学研究的习惯和方法推广为哲学的分析方法,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 不彻底性:即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观却是唯心的,否认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重要提示】 唯心主义从根本方向上来说是错误的,但并不能说其一无是处。如唯心主义的存在客观上促进了唯物主义的发展。正是唯心主义的不断攻击,才使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不断进步。近代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就是构成世界的最小微粒,而当科学证明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时,唯心主义就嘲笑和攻击唯物主义说,原子不见了,物质消失了,唯物主义的大厦垮塌了。唯物主义正是在应对这种攻击的过程中,修改自己关于物质的定义,最终获得了关于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的科学认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总结

一、导论 1.当人类迈入21的时候,英国BBC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位列榜首的是(A)。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2.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与(A)共同创立的? A.恩格斯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3.(A)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 A.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科学社会主义 4.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是(B)的公开发表。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共产党宣言》 C.《反杜林论》 D.《资本论》 5.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ABC)是其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有机地统一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政治经济 C.科学社会主义 D.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6.马克思主义是(ABCDE) A.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B.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 C.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D.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 E.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7.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这就是始终站在(C)的立场上。 A.工人阶级 B.无产阶级政党 C.人民

D.共产主义 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ABCDE ) A.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B.是马克思主义在其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性真理性的理论 C.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 D.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E.具有普遍性、根本的和长远性的指导意义 9.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ABCDE)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人民性 E.发展性 10.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ABC)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政治经济学 C.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D.古希腊哲学 1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ABCDE)。 A.实事求是的方法 B.辩证分析方法 C.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分析的方法 D.历史的分析方法和阶级的分析方法 E.群众路线的方法 二、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D A.思维问题 B.存在问题 C.思维与存在问题 D.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 2.对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是A A.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一元论与二元论的标准 D.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C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标准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D.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 4.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C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十三 哲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派别 考点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试题

考点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问题导思知识梳理 1.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什么?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 关系问题 (2)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②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 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③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④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 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⑤可知论和⑥不可知论的标准 2.唯物主义的基本 观点是什么? ⑦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⑧决定意识 3.唯心主义的基本 观点是什么? 唯心主义认为⑨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 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1.哲学基本问题两方面的关系 (1)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第一方面是根本的,第二方面是从属的。 (2)第一方面的内容在哲学上称为本体论,第二方面的内容在哲学上称为认识论。认识论必须以本体论为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中总是贯穿和渗透着本体论。 2.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要 区别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 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 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 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不仅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物质决定意识,而且承认意识 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认为人类 社会在本质上也是物质的 基本 评价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 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

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 种可贵的猜测,历史观 上是唯心主义(唯心史 观) 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 局限性 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纠错在世界本原的问题上,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但从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唯物主义并不都是科学的,唯心主义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例1(2016·浙江4月选考)世界上永远存在未知之物,但是不存在永远不可知之物。这种观点属于( ) A.彻底的不可知论B.不可知论 C.不彻底的可知论D.可知论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观点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属于可知论的观点,故D当选。 变式训练1 “气者,理之依也”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两者的根本分歧是( ) A.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 B.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 C.物质和意识能否辩证统一 D.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答案A 解析“气者,理之依也”,认为理依存于气,“未有此气,已有此理”,认为气依存于理,材料中两者的根本分歧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故A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不是两者的根本分歧,故排除B、C、D。答案选A。

周扬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 周扬 《人民日报》1983年3月16日 一、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学说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已经逝世一百年了。在这一个多世纪中,人类历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化。许多曾经显赫一时的人物已经在人们的记忆中无影无踪地消逝了。许多曾经名震遐迩的学说已经失去它的光泽,不再能唤起人们的最初热情,而变得越来越暗淡了。可是作为推翻旧世界解放全人类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形象却永远放射着光芒,他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却象常青树那样永远保持着青春的活力。它迎接了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克服了重重险阻,始终胜利地前进。我们用不着讳言,在这一百多年中,马克思主义所经历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它曾受到严峻的考验。它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场合,也出现过停滞、倒退、甚至质变。从最初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成立,直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找到不少说明这种情况的历史事实。我国由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所造成的十年内乱,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例证。在这种时刻,往往有人对马克思主义丧失了信心,产生了怀疑。可是无论经过什么惊风恶浪,马克思主义总是显示了永不衰竭的战斗力,在曲折的道路上不屈不挠地向前挺进。 这是什么缘故?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马克思主义不相信什么终极的真理。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不仅运用批评自我批评的武器来克服自身的缺点,纠正自身的错误,并且随着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大革命实践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这样就防止了停滞和僵化。列宁曾经在《国家与革命》中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不同时期所写的著作,指出他们如何丰富和发展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恩格斯于1892年为自己早期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所写的德文第二版序言中,说明他早年所作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调查报告及某些分析和论断,由于情况的改变而过时了。这都说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并不认为他们自己的一切论断和观点都是臻于至善的永恒真理。相反,他

相关主题
  •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 哲学的基本派别
  • 哲学基本派别
  • 客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
  • 唯心主义的几个问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

聚圣源数码宝贝剧场版李诚洁起女生英文名搞笑一家人国语版高清全集战帝无声深处模仿游戏陆家嘴人才公寓申请间之契紧急自动转跳在线视频2021天意电视剧恐龙战队美版五行属火的公司起名父亲姓田母亲姓李起名宝宝起名免费软件有哪些购物平台起名起名字怎样用金木水火土xvideos中文侠行天下土豆粉起名罗罗娜的异世之旅七雄匈奴战力表今年的男生宝宝起名明星给孩子起名字吗七月出生起名七年级地理红山动物园侧耳倾听的意思总裁的七日恋人瑜伽馆起名高雅脱俗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山西高速一大巴发生事故 已致13死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李梦为奥运任务婉拒WNBA邀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王楚钦登顶三项第一今日春分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槽头肉企业被曝光前生意红火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杨倩无缘巴黎奥运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韩国首次吊销离岗医生执照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沈阳一轿车冲入人行道致3死2伤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春分“立蛋”成功率更高?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浙江一高校内汽车冲撞行人 多人受伤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

聚圣源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