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知识点总结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知识点总结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知识点总结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知识点总结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

稳态部分

一、填空题

1、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额定电压有 3kV 、6kV、 10kV、 35kV 、110kV 、220kV 、330kV、 500kV 。

2、电能质量包含电压质量、频率质量、波形质量三方面。

3、无备用结线包括单回路放射式、干线式、链式网络。

4、有备用界结线包括双回路放射式、干线式、链式,环式、两端供电网络。

5、我国的六大电网: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南、西北。

6、电网中性点对地运行方式有:直接接地、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三种,其中直接接地为大接地电流系统。

7、我国110kV及以上的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35kV及以下的系统中性点不接地。

二、简答题

1、电力网络是指在电力系统中由变压器、电力线路等变换、输送、分配电能设备所组成的部分。

2、电力系统是指由发电机、各类变电所和输电线路以及电力用户组成的整体。

3、总装机容量是指电力系统中实际安装的发电机组额定有功功率的总和。

4、电能生产,输送,消费的特点:

(1)电能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都很密切

(2)电能不能大量储存

(3)生产,输送,消费电能各个环节所组成的统一整体不可分割

(4)电能生产,输送,消费工况的改变十分迅速

(5)对电能质量的要求颇为严格

5、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

(1)保证可靠的持续供电

(2)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

(3)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6、变压器额定电压的确定:

变压器的一次侧额定电压应等于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直接和发电机相连的变压器一次侧额定电压应等于发电机的额定电压),二次侧额定电压应较线路额定电压高10%。只有漏抗很小的、二次直接与用电设备相联的和电压特别高的变压器,其二次侧额定电压才可能较线路额定电压仅高5%。

7、所谓过补偿是指感性电流大于容性电流时的补偿方式,欠补偿正好相反,实践中,一般采用欠补偿。

一、填空题

1、按绝缘材料,电缆可分为纸绝缘、橡胶绝缘、塑料绝缘三种类型。

2、架空线路由导线、避雷线、杆塔、绝缘子和金具等构成。

3、电缆线路由导线、绝缘层、保护层等构成。

4.、导线主要由铝(Z)、钢(G)、铜(T)等材料构成。

5、线路电压超过220KV时为减小电晕损耗或线路电抗,采用扩径导线或分裂导线。

6、为了减少三相参数的不平衡采取架空线路的换位。

二、简答题

1、⑴普通钢芯、铝线,标号为LGJ,铝线和钢线部分截面积的比值为5.3~6.0。

⑵加强型钢芯铝线,标号为LGJT, 铝线和钢线部分截面积的比值为4.3~4.4。

⑶轻型钢芯铝线,标号为LGJQ, 铝线和钢线部分截面积的比值为8.0~8.1。

2、整换位循环,指一定长度内,有两次换位而三相导线都分别处于三个不同位置,完成一次完整的循环。

3、钢芯铝线的电阻,由于可只考虑主要载流部分——铝线部分的载流作用,可认为与同样额定截面积的铝线相同。

4、分裂导线的采用改变了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等效的增大了导线半径,从而减小了导线电抗。

5、单位长度钢导线的电抗就是单位长度外电抗和内电抗之和。

6、电缆线路的电阻路略大于相同面积的架空线路,而电抗则小得多,电抗小是因为电缆三相导体间的距离远小于同样电压级的架空线路。

7、所谓长线路是指在长度>300km的架空线路和>100km的电缆线路。

8、一般线路,指中等及中等以下长度线路,对架空线路,对长度大约为300km,对电缆线路,大约为100km。

9、短线路是指长度不超过100km的架空线路,线路电压不高时,这种线路电纳的影响一般不大,可略去。

10、电力系统负荷的运行特性广义分为负荷曲线和负荷特性,负荷曲线是指负荷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负荷特性是指负荷随电压或频率变化的规律。

11、综合用电负荷是将工业、农业、邮电交通、市政、商业以及城乡居民所消耗的相加功率,因而称电力系统的供电负荷;

12、供电负荷再加各发电厂本身所消耗的功率——厂用电,是系统中各发电机应发的功率,称电力系统中的发电负荷。

13、平均额定电压是约定的,较线路额定电压约高5%的电压系列。

14、各个量基准值的关系:S B=3U B I B,U B=3I B Z B。

一、填空题

1、调整潮流的手段有:串联电容、串联电抗、附加串联加压器。

2、串联电容的作用是以其电抗抵偿线路的感抗。

3、串联电抗的作用与串联电容相反,主要在限流,将其串联在重载线段上可避免该线段过载。

4、附加串联加压器的作用在于产生一环流或强制循环功率,使强制循环功率与自然分布功率的叠加可达到理想值。

5、辐射形配电网的接线方式分为辐射式、链式、干线式三种网络。

二、简答题

1、电压降落是指线路始末两端电压的相量差。

2、电压损耗是指线路始末两端电压的数量差。

3、电压调整是指线路末端空载与负载时的数量差。

4、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max指一年中负荷消费的电能W除以一年中的最大负荷Pmax。

5、年负荷率指一年中负荷消费的电能W除以最大负荷Pmax与一年的8760h的乘积。

6、年负荷损耗率指全年电能损耗除以最大负荷时的功率损耗与一年8760h的乘积。

7、最大负荷损耗时间是指全年电能损耗除以最大负荷时的功率损耗。

8、线损率或网损率是指线路上损耗的电能与线路始端输入电能的比值。

9、等值负荷功率,即负荷从网络吸取的功率,就可看作为具有负值的变电所节点注入功率。

10、高压输电线路的电阻往往远小于电抗,改变电力网络中节点电压的大小,所能改变的主要是网络中无功功率的分布;改

变电压的相位,所能改变的主要是网络中有功功率的分布。

11、辐射形网络中的潮流是不加控制也无法控制的,它们完全取决于各负荷点的负荷,环形网络中,环式网络的潮流,如不

采取附加措施,就按阻抗分布,因而也是无法控制的。

两端供电网络的潮流虽可借调整两端电源的功率或电压适当控制,但由于两端电源容量有一定的限制,而电压调整的范围又要服从对电压质量的要求,调整幅度都不可能大。

12、辐射形配电网潮流计算的特点:

(1)辐射形配电网支路数一定小于节点数。因此,网络节点导纳矩阵稀疏度很高。

(2)低压配电网由于线路阻抗大,一般不满足R<

(3)对于末端负荷节点前的支路功率就是末端运算负荷功率,所以可以直接求支路功率损耗和电压损耗。

13、进行环形网络潮流计算时,有功功率分点和无功功率分点不一致,应以哪一分点作计算的起点?

答:鉴于较高电压级网络中,电压损耗主要系无功功率流动所引起(PR+QX?),无功功率分点电压往往低于有功功率分点,一般可以无功功率分点为计算的起点。

14、进行环形网络潮流计算时,如果已知的是电源端电压而不是功率分点电压,应按什么电压算起?

答:要设网络中各点电压均为额定电压,先计算各线段功率损耗,求得电源端功率后,再运用已知的电源端电压和求得的电源端功率计算各线段电压降落。

15、任意辐射形网络潮流计算的步骤:网络中变电站较多时,先求出等值负荷功率或运算负荷,然后在计算线路各支路的电

压降落和功率损耗。而对既给定末端负荷但给定始端电压的情况,开始时由末端向始端推算时,设全网电压都为额定电压,仅计算各元件中的功率损耗而不计算电压降落,待求得始端功率后,再运用给定的始端电压和求得的始端功率由始端向末端逐段推算电压降落,但这时不再重新计算功率损耗。

简答题

1.节点导纳矩阵的特点

(1)、节点导纳矩阵是方阵,其阶数就等于网络中除参考节点外的节点数n。

(2)、节点导纳矩阵是稀疏矩阵,其各行非零非对角元数就等于与该行相对应节点所连接的不接地支路数。

(3)、节点导纳矩阵的对角元就等于各该节点所连接接地导纳和不接地支路导纳的总和。

(4)、节点导纳矩阵的非对角元Yij等于连接节点i、j支路的导纳的负值。

(5)、节点导纳矩阵一般是对称矩阵,这是网络的互易特性所决定的。

2.变量的分类及各自概念

根据各个节点的已知量的不同,将节点分为三类:PQ节点、PV节点、平衡节点。

(1)、PQ节点:注入功率Pi和Qi已知,节点电压的大小Ui和相位角待求,负荷节点或发固定功率的发电机节点,数量最多。

(2)、PV节点:Pi和Ui已知,Qi和相位角待求,对电压有严格要求的节点,如电压中枢点。

(3)、平衡节点:Ui和相位角已知,Pi、Qi待求,只设一个。

3.设置平衡节点的目的

(1)、在结果未出来之前,网损是未知的,至少需要一个节点的功率不能给定,用来平衡全网功率。

(2)、电压计算需要参考节点。

4.雅可比矩阵的特点

(1)、雅可比矩阵各元素均是节点电压相量的函数,在迭代过程中,各元素的值将随着节点电压相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迭代的过程中要不断重新计算雅可比矩阵各元素的值;

(2)、雅可比矩阵各非对角元素均与Yij=Gij+jBij有关,当Yij=0,这些非对角元素也为0,将雅可比矩阵进行分块,每块矩阵元素均为2*2阶子阵,分块矩阵与节点导纳矩阵有相同的稀疏性结构;

(3)、非对称矩阵。

5.牛顿—拉夫逊法潮流计算的基本步骤

(1)、形成节点导纳矩阵Y B。

(2)、设各节点电压的初值。

(3)、将各节点电压的初值代入修正方程式求不平衡量,判断最大功率失配量。

(4)、计算雅可比矩阵各元素。

(5)、解修正方程式,求各节点电压的变化量。

(6)、计算各节点电压的新值。

(7)、运用各节点电压的新值自第三步开始进入下一步迭代。

(8)、计算平衡节点功率和线路功率。

6.P—Q分解法潮流计算的基本步骤

(1)、形成系数矩阵B’、B’’,并求其逆阵。

(2)、设各节点电压的初值。

(3)、按式计算有功功率的不平衡量。

(4)、解修正方程式,求各节点电压相位角的变化量。

(5)、求各节点电压相位角的新值。

(6)、按式计算无功功率的不平衡量。

(7)、解修正方程式,求各节点电压大小的变化量。

(8)、求各节点电压大小的新值。

(9)、运用各节点电压的新值自第三步开始进入下一次迭代。

(10)、计算平衡节点功率和线路功率。

一.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

1.电力系统的负荷构成

第一种,变动幅度很小,周期很短,这种负荷变动有很大偶然性。

第二种,变动幅度较大,周期较长,属于这一种的主要有电炉、压延机械、电气机车等带有冲击性的负荷变动。第三种,变动幅度最大,周期最长,这一种是由于生产、生活、气象等变化引起的负荷变动。

2.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分类及各自概念

可分为一次、二次、三次调整三种:

一次调整:发电机的调速器进行的、对第一种负荷变动引起的频率偏移的调整。

二次调整:发电机的调频器进行的、对第二种负荷变动引起的频率偏移的调整。

三次调整:按最优化准则分配第三种有规律变动的负荷。

3.系统电源容量和备用容量的概念

系统电源容量:可投入发电设备的可发功率之和。

备用容量:系统电源容量大于发电负荷的部分。

4.备用容量的分类及各自概念

按作用分:.

(1)负荷备用:指调整系统中短时的负荷波动并担负计划外的负荷增加而设置的备用(2%~5%)。

(2)事故备用:使电力用户在发电设备发生偶然性事故时不受严重影响,维持系统正常供电所需的备用(5%~10%)。(3)检修备用:使系统中的发电设备能定期检修而设置的备用。

(4)国民经济备用:计及负荷的超计划增长而设置的备用。

按存在形式分:

(1)热备用:指运转中的发电设备可能发的最大功率与系统发电负荷之差。

(2)冷备用:指未运转的发电设备可能发的最大功率。

二.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

1.电力系统中的有功功率最优分配包括的内容及各自概念

包括:有功功率电源的最优组合和有功功率负荷的最优分配。

有功功率电源的最优组合概念:系统中发电设备和发电厂的合理组合。包括:机组的最优组合顺序,机组的最优组合数量,机组的最优开停时间。

有功功率负荷的最优分配概念:系统中的有功负荷在各个正在运行的发电设备或发电厂之间的合理分配。

2.发电机组的耗量特性

(1).概念:反映发电机组单位时间内能量输入和输出关系的曲线。

(2).比耗量:耗量特性曲线上某点的纵坐标和横坐标之比,即输入和输出之比:u=F/P

(3).效率:比耗量倒数:n=P/F

(4).耗量微增率:耗量特性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在该点的输入增量和输出增量之比: a=dF/dP

3.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有功负荷最优分配的目的:在满足对一定量负荷持续供电的前提下,使发电设备在生产电能的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能源最少。

满足条件:

等式约束 f(x、u、d)=0

不等式约束 g(x、u、d)<=0

使:

目标函数 F=F(x、u、d)最优

(1).目标函数

系统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燃料(火电机组)

F∑ =F1(PG1)+F2(PG2)+…+Fn(PGn)= ∑Fi(PGi),式中,Fi(PGi)表示某发电设备发出有功功率PGi时单位时间内所需消耗的能源。

(2).约束条件

等式约束:∑PGi(min)= ∑PLDj+……PL:为网络总损耗

不计网损时:∑PGi(min)= ∑PLDj

不等式约束:PGi(min)<=PGi<=PGi(max)

QGi(min)<=QGi<=QGi(max)

Ui(min)<=Ui<=Ui(max)

4.等耗量微增率准则

dF1/dPG1=dF2/dPG2

5.多个发电厂间的负荷经济分配(不计网损的有功最优分配)

(1)目标函数:F=∑Fi(PGi) 最小

(2)等式约束条件:∑PGi-PLD=0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L=F-a(∑PGi-PLD) 求拉格朗日函数的无条件极值得:dFi/dPGi=a (i=1,2,…,n)

(3)功率上下限约束条件:PGi(min)<=PGi<=PGi(max)

先不考虑该约束条件进行经济分配计算,若发现越限,越限的发电厂按极限分配负荷,其余发电厂再按经济分配。三.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

1.电力系统频率变化的影响:

.对用户的影响:

(1).对异步电机转速的影响:纺织工业、造纸工业。

(2).异步电机功率下降

(3).对电子设备的准确度的影响

.对发电厂和电力系统的影响

(1).对发电厂厂用机械设备运行的影响

(2).对汽轮机叶片的影响

(3).对异步电机及变压器励磁的影响,增加无功消耗。

2. 负荷的有功功率—频率静态特性

当频率偏离额定值不大时,负荷的有功功率—频率静态特性用一条近似直线来表示。直线的斜率为负荷的单位调节功率。

负荷的单位调节功率:

有名值:KL=△PL/△f

标幺值:KL*=△PLfN/PLN△f=KLfN/PLN

意义:表示随频率的变化负荷消耗功率增加或减少的多少。

3.发电机组的有功功率—频率静态特性

(1).发电机的单位调节功率:发电机组原动机或电源频率特性的斜率。

KG=-△PG/△f

KG*=-△PGfN/PGN△f=KGfN/PGN

(2).发电机的调差系数:单位调节功率的倒数。

x=-△f/△PG

x%=(-PGN△f/△PGfN)*100

(3).发电机的单位调节功率与调差系数的关系:

KG*=100/x%

KG=1/x=100PGN/fNx%

4.频率的一次调整

(1).概念:由于负荷突增,发电机组功率不能及时变动而使机组减速,系统频率下降,同时,发电机组功率由于调速器的一次调整作用而增大,负荷功率因其本身的调节效应而减少,经过一个衰减的震荡过程,达到新的平衡。

(2).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计及发电机和负荷的调节效应时,引起频率单位变化时的负荷增量。对于系统有若干台机组参加一次调频:Ks=∑KG+KL=-△PL0/△f

(3).注意:取功率的增大或频率的上升为正;为保证调速系统本身运行的稳定,不能采用过大的单位调节功率;对于满载机组,不再参加调整。

5.频率的二次调整

(1).概念:通过操作调频器,使发电机组的频率特性平行的移动,从而使负荷变化引起的频率偏移在允许的波动范围内。

(2).当系统负荷增加时,负荷增量可分解为以下三部分:

a.由于进行二次调整,发电机组增发的功率△PG;

b.由于调速器的调整作用而增大的发电机组的功率-KG△f;

c.由于负荷本身的调节效应而减少的负荷功率KL△f。

(3).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对于系统有n台机组,且由第n台机组担负二次调频的任务时:Ks=∑KG+KL=-(△PL0-△PG0)/ △f

(4).无差调节概念:

若△PL0=△PG0 ,即发电机组如数增发了负荷功率的原始增量,则△f=0,即所谓的无差调节。

一.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

1.频率调整和电压调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调频:正常稳态运行时,全系统频率相同,频率调整集中在发电厂,调频手段只有调整原动机功率一种。

调压:电压水平全系统各点不同,电压调整可分散进行,调压手段多种多样。

2.变压器和电力线路中的无功功率损耗是怎样的?

变压器:分为两部分,即励磁支路损耗和绕组漏抗中损耗。其中,励磁支路损耗的百分值基本上等于空载电流的百分值,约为1%~2%;绕组漏抗中损耗,在变压器满载时,基本上等于短路电压的百分值,约为10%。因此,对一台变压器或一级变压的网络而言,在额定满载下运行时,无功功率损耗将达额定容量的13%。对多电压级网络而言,变压器中无功功率损耗是相当可观的。

电力线路:分为两部分,并联电纳和串联电抗中的无功功率损耗。并联电纳中的损耗与线路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呈容性;串联电抗中的损耗与负荷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呈感性。因此,线路究竟消耗容性或感性无功功率不能肯定。一般情况下,35kV 及以下系统消耗无功功率;110kV及以上系统,轻载或空载时,成为无功电源,传输功率较大时,消耗无功功率。

3.无功功率电源有哪些?各自特点?

发电机、同步调相机、静电电容器、及静止补偿器,后三种又称为无功补偿装置。

同步调相机:相当于只能发无功功率的发电机。在过励磁运行时,它向系统供给感性无功功率而起无功电源的作用,能提高系统电压;在欠励磁运行时从系统吸取感性无功功率而起无功负荷的作用,可降低系统电压。

静电电容器:只能向系统供应感性无功功率,它所供给的感性无功功率与其端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静止补偿器:由静电电容器和电抗器并联组成。电容器可发出无功功率,电抗器可吸收无功功率,两者结合起来,再配以适当的调节装置,就能够平滑的改变输出或吸收的无功功率。

4.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的基本要求:

系统中的无功电源可以发出的无功功率应该大于或至少等于负荷所需的无功功率和网络中的无功损耗。

∑QGC-∑QL-△Q∑= Qres

Qres>0表示系统中的无功功率可以平衡且有适量的备用;

Qres<0表示系统中的无功功率不足,应考虑加设无功补偿装置。

其中:

电源供应的无功功率QGC由两部分构成,即发电机供应的无功功率QG和补偿设备供应的无功功率Qc。

即∑QGC=∑QG+∑Qc

无功功率损耗△Q∑包括三部分:变压器中的无功功率损耗△Qt,线路电抗中的无功功率损耗△Qx,线路电纳中的无功功率损耗△Qb,由于△Qb属容性,将其作为感性无功功率损耗论处,则应具有负值。

即△Q∑=△Qt+△Qx-△Qb

5.无功不足应采取的措施:

(1)、要求各类用户将负荷的功率因数提高到现行规程规定的数值。

(2)、挖掘系统的无功潜力。例如将系统中暂时闲置的发电机改作调相机运行;动员用户的同步电动机过励磁运行等。(3)、根据无功平衡的需要,增添必要的无功补偿容量,并按无功功率就地平衡的原则进行补偿容量的分配。小容量的、分散的无功补偿可采用静电电容器;大容量的、配置在系统中枢点的无功补偿则宜采用同步调相机或静止补偿器。

二.电力系统无功功率的最优分布

1.无功功率的最优分布包括:无功功率电源的最优分布和无功功率负荷的最优补偿

2.无功功率电源的最优分布.

优化无功电源分布的目的:在有功负荷分布已确定的前提下,调整无功电源之间的负荷分布,使有功网损达到最小。其中,网络的有功网损可表示为节点注入功率的函数。

目标函数:网络的有功网损△P∑=△P∑(P1,P2,…,Pn ,Q1,Q2,…,Qn)最小

等约束条件:∑QGi-∑QLi-△Q∑= 0

不等约束条件:PGi(min)<=PGi<=PGi(max)

QGi(min)<=QGi<=QGi(max)

Ui(min)<=Ui<=Ui(max)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L=△P∑-a (∑QGi-△Q∑-∑QLi)=0

分别对QGi和a并令其等于零得到结果。

三.电力系统的电压调整

1.电压调整的必要性:

(1).电压偏移过大对电力系统本身及用电设备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a.效率下降,经济性变差。

b.电压过高,照明设备寿命下降,影响绝缘。

c.电压过低,电机变热。

d.系统电压崩溃。

(2).不可能使所有节点电压都保持为额定值。

a.设备及线路压降。

b.负荷波动。

c.运行方式改变。

d.无功不足或过剩。

2.我国规定的允许电压偏移

35kV及以上电压供电负荷:-5%~+5%

10kV及以下电压供电负荷:-7%~7%

低压照明负荷:-10%~+5%

农村电网:-10%~+7.5%

注:故障情况下,电压偏移较正常时再增大5%,但正偏移不能超过10%。

3.中枢点的电压管理

(1).什么是电压中枢点?

电压中枢点是指那些可反映系统电压水平的主要发电厂或枢纽变电所母线。因很多负荷都由这些中枢点供电,如能控制住这些点的电压偏移,也就控制住了系统中大部分负荷的电压偏移。于是,电力系统的电压调整问题也就转化为保证各电压中枢点的电压偏移不越出给定范围的问题。

(2).如何选择电压中枢点?

一般可选择下列母线作为电压中枢点:

a.大型发电厂的高压母线;

b.枢纽变电所的二次母线;

c.有大量地方性负荷的发电厂低压母线。

(3).中枢点电压的允许波动范围

中枢点i电压应满足不等约束条件:Ui(min) <=Ui<=Ui(max)

中枢点i的在最低电压Ui(min)等于在地区负荷最大时某用户允许的最低电压U(min)加上到中枢点的电压损耗△U (max)。Ui(min)= U(min)+ △U (max)

中枢点i的在最高电压Ui(max)等于在地区负荷最小时某用户允许的最高电压U(max)加上到中枢点的电压损耗△U (min)。Ui(max)= U(max)+ △U (min)

(4)。中枢点电压调整的方式及各自定义

中枢点电压调整方式一般分为三类:逆调压,顺调压和常调压。

逆调压:最大负荷时升高电压,但不超过线路额定电压的5%,即1.05UN;最小负荷时降低电压,但不低于线路的额定电压,即UN。供电线路较长、负荷变动较大的中枢点往往采用这种调压方式。

顺调压:最大负荷时降低电压,但不低于线路额定电压的2.5%,即1.025UN;最小负荷时降低电压,但不超过线路额定电压的7.5%,即1.075UN。供电线路不长、负荷变动不大的中枢点,允许采用顺调压。

常调压:在任何负荷的情况下都保持中枢点电压为一基本不变的数值,即1.02UN~1.05UN。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的中枢点,还可采用常调压。

4.电压调整的措施

(1)、调节发电机励磁电流以改变发电机机端电压,适合于由孤立发电厂不经升压直接供电的小型供电网。在大型电力系统中发电机调压一般只作为一种辅助性的调压措施;

(2)、改变变压器的变比,只有当系统无功功率电源容量充足时这种方法才有效;

(3)、改变功率分布P+jQ,使电压损耗变化,例如无功功率补偿调压;

(4)、改变网络参数R+jX,使电压损耗变化。

5.无功功率补偿调压的措施

(1).利用并联补偿调压

a.补偿设备为静电电容器;.

b.补偿设备为同步调相机;

(2).线路串联电容补偿改善电压质量。

暂态部分

一.短路的基本知识

1.什么叫短路?

所谓短路,是指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以外的相与相之间或相与地之间连接。

2.短路的类型:三相短路、两相短路、两相接地短路和单相接地短路

3.短路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绝缘被破坏(过电压、雷击;风、雪、鸟、兽等;绝缘老化、污染;设计、安装、维护不当,人为因素)

4.短路的危害有哪些?

引起发热:10~20倍额定电流,达几万甚至几十万安

引起电动力效应:传导体变形甚至损坏—机械稳定性

引起网络中电压降落 使稳定性遭到破坏 短路可能干扰通信系统

5. 电力系统故障的分类:

横向故障:短路故障 纵向故障:断线故障

二. 标幺制

1. 数学表达式

标幺值=有名值 / 基准值(与有名值同单位的物理量)

2. 基准值的选取

一般先选定电压和功率的基准值,则电流和阻抗的基准值分别为: b

b b

U S I 3=

b

b b I U Z 3=

3. 基准值改变时标幺值的换算

变压器:%100*%100*3(%))*(N T T

n X Un

X I Us ==

转换为统一基准值n

b

b X

S S U n Us u B T 2)(100(%))

(*=

电抗器:%100*%100*3(%))*(N R R

n X Un

X I Us ==

转换为统一基准值n

b b

R X

I I U n U u B R 100(%))

(*=

4. 不同电压等级电网中各元件参数标幺值的计算

(1) 准确计算法

选择一段作为基本段,其他将各段的参数按照变压器实际变比向这一段归算,然后选择功率和电压基准值。

(2) 近似计算法

选择一段作为基本段,假定变压器的变比为各电压等级的额定电压的平均值之比,将其他各段的参数向这一段归算。

三. 无限大电源

1. 特点

电源的U ,f 恒定(Z=0,U=C ,S=∞)

内阻抗为零,实际内阻<短路回路总阻抗10%,即由无限个有限功率电源组成 2. 产生最大短路全电流的条件

短路前电路为空载 纯电感电路

初相角 0

d 90=φ-α

3. 短路冲击电流im

短路电流在最恶劣短路情况下的最大瞬时值,用于校验电气设备的电动力稳定性 出现在短路发生经过半个周期即t=T/2时 4. 短路电流有效值Ich

以时刻t 为中心的一个周期内,瞬时电流的均方根值,用于检验断路器的开断能力。

四. 运算曲线法计算短路电流

1. 基本原理

复杂电力系统中,只保留发动机电动势节点和短路点,经过化简消去其他中间节点,形成一个以短路点为中心的辐射型网络,每个辐射支路只含有一个电源,经一个阻抗与短路点相连。按照不同时刻以及转移阻抗的大小查曲线求得短路电流,总合即为总的短路电流。 2.计算步骤

1) 网络化简,得到各电源对短路点的转移阻抗Xif 。

2) 将各电源对短路点的转移阻抗Xif 归算到各发电机额定参数下,得计算电抗Xjsi 。 Xjsi = Xif ×SNi/SB 3) 查曲线,得到以发电机额定功率为基准值的各电源送至短路点电流的标么值 4) 求得各电流的有名值之和,即为短路点的短路电流。 3.转移阻抗

任一复杂网络,经网络化简消去了除电源电势和短路点以外的所有中间节点,最后得到的各电源与短路点之间的直接联系阻抗为转移阻抗。 4.计算电抗

将各电源的转移电抗按照该电源发电机的额定功率归算,即为计算电抗。

五. 对称分量法

1. 正负零序分量

a 相超前于

b 相120度,b 相超前于

c 相120度,称为正序; a 相滞后于b 相120度,b 相滞后于c 相120度,称为负序; abc 同相位,称为零序。

2. 对称量和不对称量之间的线性变换关系

3. 电力系统主要元件的各序参数 (1)同步发电机

同步发电机的负序电抗实用计算中取

同步发电机的零序电抗变化范围为

(2)异步电动机

故障时电动机端电压降低,负序电压产生制动转矩,使电动机的转速迅速下降,s 增大,接近于1。正序电抗为x

//

(3)变压器

A . 双绕组变压器的零序电抗

为零序电流提供了通道,三角中有环流 x x x x

II I )1()

0(=+≈

无零序电流通道 ()()()????

????????????????

??=??????????

F F F F F

F a a a c

b a

&&&&&&0212

2

11111ααα

α()()()??

?

?

??????????????

??=?

???????????F F F F F F c b a

a a a &&&&&&11

111312

2

021αα

α

α1

;

01;2

321;

2

3213

2

240

2

120

==++--==+-==α

αα

ααj j e

e

j j x

x //

)2(≈()

:接线?Y

/10

?()

:接线Y

Y /20

()2

///

//

x x q

d

+()()x

x d

6.0~15.0//0

=

∞≈x

)

0(

中性点直接接地,构成回路

当二次绕组负载侧有接地中性点时:

当二次绕组负载侧无接地中性点时:同Y0/ Y

B . 三绕组变压器的零序电抗

为抵消三次谐波影响,总有一个绕组接成三角形,通常的接线方式有

C . 自耦变压器的零序电抗

中性点接地,有电的直接联系,接线形式有:

(4)输电线路

零序电抗与正序电抗比值:无架空地线 > 有铁磁导体的架空线路 > 有良导体架空线路

六. 不对称故障的分析计算

1. 单相接地短路

三序电压平衡方程:

边界条件:

U I Z E

a a a

&&&)

1()

1()

1(=-∑U I Z a a &&)2()2()2(=-∑U I Z a a &&)

0()0()0(=-∑00===I I U

c

b

a

&&&()

:接线Y

Y 0

/3x x x x

II I )

1()

0(=+≈Y

?Y

//0

Y Y

?00

//?

?Y

//0

?

Y

Y Y Y //;/0

化为序网:

2. 两相短路

边界条件:

化为序网:

3. 两相接地短路

边界条件:

化为序网:

4. 正序增广网络

故障相短路电流的值和正序分量有一定关系,可用正序增广网,等值为正序网串一附加阻抗。Z Δ为正序增广网络中的附加阻抗;M 为故障相短路电流对正序分量的倍数。

七. 非故障处电流电压的计算

1. 电压分布规律

(1) 越靠近电源正序电压越高,越靠近短路点正序电压越低。三相短路时,短路点电压为零,两相短路时,正序电

I I I

U U U

a a a a a a &&&&&&)

()()

()()()

(0213210===++I I I U U

c

b

a

c

b

&&&&&-===00

02121=-==I

I I

U U

a a a a a &&&&&)

()()

()()

(00===I U U

a

c

b

&&&0021021=++==I I I

U U U

a a a a a a &&&&&&)

()

()

()

()

()

压降低的情况次之,单相接地时,正序电压降低最小。

(2)越靠近短路点,负序和零序电压有效值越高,相当于在短路点有负序和零序电源。

2.对称分量经变压器后的相位变化

Y/△-1接线的变压器

正序分量三角形侧电压较星形侧超前30°或者落后330°;

负序分量三角形侧电压较星形侧落后30°或者超前330°;

Y/△-k接线的变压器(k为正序时三角形侧电压向量作为短时针所代表的钟点数)正序分量三角形侧电压较星形侧超前30k°;

负序分量三角形侧电压较星形侧落后30k°;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精心整理)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 一、社会学的含义: 郑杭生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王思斌定义: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戴维波普诺定义: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老师PPT定义:社会学是一门对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进行实证研究的学科。 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联系: 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由最初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转变成为既密切又相互独立的并列关系。 2.社会学为社会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知识基础。 3.社会工作拓展了社会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平台、并在实践中检验与丰富社会学理论知识与方法。 三、社会的定义: 1.社会唯实论(斯宾塞、迪尔凯姆、齐美尔) 社会是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结构—功能角度) 2.社会唯名论(韦伯、吉丁斯)

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是人们的主观想象或抽象,而不是一个实体,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社会行为”角度) 3.外在形态:社会是指享有共同地球和共同文化的相互交往的人口有机结合而成的人类共同体。 4.内在本质:社会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社会关系体系或系统。 四、文化的含义: 1.广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2.狭义: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和观念方面的创造。 五、文化的特点:(老师PPT观点) 1.集体创造性(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制造的加工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 2.普遍性(具有广泛性,不是个人行为。) 3.象征性(具体的事物或者现象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4.多样性(民族文化) 5动态性(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 六、“文化滞后” 1.英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 2.文化是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的,当文化发生变革时,各部分变革速度不同就会不平衡,从而造成社会问题。 3.一般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革。

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装置特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形成条件:②、电解质溶液(一般与活泼性强的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原 ③、形成闭合回路(或在溶液中接触) 电 负极: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负极,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池 基本概念: 正极: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正极,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原 电极反应方程式:电极反应、总反应。 理 氧化反应 负极 铜锌原电池 正极 还原反应 反应原理:Zn-2e -=Zn 2+ 2H ++2e -=2H 2↑ 电解质溶液 1.下列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 ) A .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 B .镀锌铁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 C .红热的铁丝与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 D .铁与稀H 2SO 4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 4溶液时,可使反应加速 2.100 mL 浓度为2 mol/L 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加入适量的6 mol/L 的盐酸 B .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 C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D .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3.称取三份锌粉,分别盛于甲、乙、丙三支试管中,按下列要求另加物质后,塞上塞子,定时测定生成氢气的体积。甲加入50 mL pH =3的盐酸,乙加入50 mL pH =3的醋酸,丙加入50 mL pH =3的醋酸及少量胆矾粉末。若反应终了,生成氢气的体积一样多,且没有剩余的锌。请用“>”“=”或“<”回答下列各题。 失e -,沿导线传递,有电流产生 溶解 不断 移 向 阳离 子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知识点总结

1一顺一丁是全部顺砖与一皮全部丁砖间隔砌成。上下皮缝相互错开4分之1砖长。适合砌一砖。一砖半以及2砖墙。“三一砌砖法”,一块砖,一铲灰,一揉压。2立皮数杆指在其上划有每皮砖和灰缝厚度,以及门窗洞口,过梁,楼板等高度位置的一种标杆。设置房屋的四大角以及纵横墙的交接处,前面过长时,应每隔10到15米立一根。皮数杆需要水平仪统一竖立,使皮数杆的正负00与建筑物的正负00相吻合。 3施工缝的留置与处理。如果因为技术上的原因或设备,人力的限制,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灌,中间的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则应留置施工缝。由于该处新旧混凝土的结合能力较差,故施工缝应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间应留置水平缝,梁板应留垂直施工缝。4根据施工缝的处理方法,在施工缝处连续浇筑混凝土时,应除去表面的水泥薄层,松动的石子和松软的混凝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不得积水。浇筑时,施工缝处宜先铺数水泥砂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一层,厚度为10到15毫米,以保证接缝处的质量。带教主的混凝土的强度不低于1.2兆帕是,才允许浇筑。5先张法是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将预应力筋张拉到涉及控制力,用夹具将其临时固定在台座或钢板上,进行绑扎钢筋,安装铁件,支设模板,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规定的的强度,保证预应力筋与混凝土有足够的粘结能力,放松预应力筋,借助于他们之间的粘结力,在预应力筋弹性回缩时,在预应力回缩的同时,使混凝土构建受拉区的混凝土获得 预应力。6后张法是先制作构 件,在构件中预先留出相应的孔 道,待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规 定的数值后,在孔道内穿入预应 力筋,用张拉机具进行张拉,并 利用锚具把张拉后的预应力筋 锚固在构建的端部。预应力的张 拉力,主要靠构建端部的锚具传 递到混凝土,使其产生足够的预 应力。张拉锚固后,立即在空道 内灌浆,是预应力筋不受锈蚀, 并与构件形成整体。7土方开挖 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 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流沙现象:当基坑挖至地下水 位以下时,而土质又是细沙或 粉砂时当采用集水井降水法降 水时,有时坑底下面的土会形 成流动状态,随地下水一起涌 动入基坑,这种现象叫流沙现 象 8流沙产生的原因,当基坑挖置 地下水位一下时,基坑的土就受 到动水压力的作用。如果重水压 力大于或者等于土的浸入重度 的时候,土粒失去自重处于悬浮 状态,能随着参透的水一起流 动,带入基坑发生流沙的现象。 流沙的防治方法:1)抢挖法, 2)打板桩发3)水下挖土法4)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5)地下连续 墙9填土压实的方法,人工压 实,机械压实。碾压法:爆破 石渣,碎石类土,杂填土,沙 土,,夯实法:,砂性土,湿性粘 土,杂填土,振动压实法:对 于密实要求不高的大面积填方, 在缺乏碾压机械时,可采用推土 机拖拉机或铲运机行驶,推土, 平土来压实。 桩的吊起,运输和堆放:当桩 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0%方可起吊,100%时方可运 输打桩。灌注桩:是直接在桩位 上就地成孔,然后再孔内灌注混 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的一种成桩 方法。优:有节约材料,成本低 廉,施工不收地层变化的限制, 无需接桩及截桩,缺:技术时间 间隔长,不能立即承受荷载,操 作要求严,早软土地基中易缩 颈,断裂冬季施工困难9钻孔灌 注桩是利用钻机在桩位成孔,然 后再桩孔内放入钢筋骨架再灌 混凝土而成的灌注桩。 10反插法施工:满混凝土后先 震动后开始拔管,高度0.5到1 米,后像下反插深度为0.3到0.5. 反复始终震动,直至套管全部拔 出地面。在拔出过程中,分段添 加混凝土,保持管内的混凝土面 高于地表面或高于地下水位1 到1.5,拔管的速度应小于0.5 米每分钟。反插能使桩的截面增 大,从而提高桩的承载力,宜在 较差的软土地基应用。11扣件 的形式:回转扣件,将两根钢管 成90度(立杆与大横杆,小横 杆);直角扣件,将两根钢管加 大(立杆大横杆);对角扣件, 将两根钢管成任意角度(抛撑剪 力力撑)12确定试件的混凝土 的强度代表值。每组3个时间 应在同盘混凝土中取样制作,并 按下列规定确定该组试件的混 凝土的强度代表值a取3个试件 强度测量平均值b当3试件个中 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之差超过中 间值的百分之15是,取中间值。 C当3个试件中的最大值和最 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均超过中间 值的百分之15,该组试件不应 作为强度品d评定依据。 履带式起重机:W1-50型, W1-100型,W1-200型;三个 主要参数:起重量Q,起重半径 R,起重高度H 单层结构厂房结构安装:分拣 安装法和综合安装法。分拣安装 法,起重机在车间内每开行一次 仅安装一种或两种构件,通常分 三次安装完成所有构件。综合安 装:起重机在车间内的一次开行 中,分节间安装完所有的各种类 型的构件。分件安装,更换掉沟 的次数少,但是所走的路程较 长;综合吊装,需要频繁的更换 掉钩,但走的路线较短。 、某混凝土的实验室配 合比为1:2.21:4.32,水 灰比W/C=0.58。每m3 混凝土水泥用量 C=285千克。现场实测 砂的含水率为3%,石 子含水率为2%,试求: (1)该混凝土的施工 配合比,(2)每m3 混 凝土各种材料用量。 施工配合比=1:2.21 (1+3%):4.32(1+2%) =1:2.276:4.41(4分) 2 1m3各种材料用量 水泥C=285kg,砂 S=285x2.276=649kg 子G=285x4.41=1257kg =285x0.58-285x2.21-3 %-4.32x285-2%=156.4 kg

社会学知识点总结

社会学知识点总结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社会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依据: 对象: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依据:1、历史时代依据2、现实社会依据 第二章 1、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的概念及内涵扩展 人口规模:是指一定时间和地域内的人口总数,可以看作人口数量的同义词。人口规模受人的生育、死亡和迁移因素而发生变化。 人口结构可分为:人口的自然构成、人口的地域构成和人口的社会经济构成。 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包括人口自身及其变动、自然环境及其变动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变动。 3、现代社会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城镇化:从乡村到城镇的人口迁移 逆城镇化: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的现象 4、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和对社会的影响; 概念: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 影响:(可自述) 5、反映人口健康的重要指标;

1、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综合反映人口健康水平的基本指标,指的是同批人出生后平均每人一生可存活的年数。 2、死亡率:粗死亡率和标准化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是反映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6、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演变过程。 第一个时期是采集狩猎时期,持续约两三百万年。 第二个时期是农业时期,持续大约1万多年。 第三个时期是工业时期,距今不过两三百年的时间。 7、邓肯的POET模型。 1、邓肯POET(人口-组织-环境-技术)模型: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 响。该模型也被称为“生态复合体” 2、在模型中:(1)每个要素是与其他三个要素相互关联的;(2)任一要素的变化都会对其他三个要素产生影响。 例如:人口(P)的增加可以创造技术(T)变迁的压力以及扩大城市化(O)的需要,由此导致更多污染(E)的产生。 8、环境保护战略的演变。 1、末端治理、源头和过程控制 2、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不损害后代人满足他们自己需要的能力和条件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 3、生态现代化理论:工业化、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不仅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具有潜在的兼容性,而且也可以是推动环境治理的重要因素和机制。由工业化

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装置特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形成条件:②、电解质溶液(一般与活泼性强的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原 ③、形成闭合回路(或在溶液中接触) 电 负极: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负极,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池 基本概念: 正极: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正极,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原 电极反应方程式:电极反应、总反应。 理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反应原理:Zn-2e -=Zn 2+ 2H ++2e -=2H 2↑ 1.下列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 ) A .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 B .镀锌铁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 C .红热的铁丝与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 D .铁与稀H 2SO 4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 4溶液时,可使反应加速 2.100 mL 浓度为2 mol/L 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加入适量的6 mol/L 的盐酸 B .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 C .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D .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 3.称取三份锌粉,分别盛于甲、乙、丙三支试管中,按下列要求另加物质后,塞上塞子,定时测定生成氢气的体积。甲加入50 mL pH =3的盐酸,乙加入50 mL pH =3的醋酸,丙加入50 mL pH =3的醋酸及少量胆矾粉末。若反应终了,生成氢气的体积一样多,且没有剩余的锌。请用“>”“=”或“<”回答下列各题。 (1)开始时,反应速率的大小为__________。 (2)三支试管中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__________。 (3)反应终了,所需时间为__________。 (4)在反应过程中,乙、丙速率不同的理由是(简要说明)__________。 失e -,沿导线传递,有电流产生

《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知识点汇总

2Z101000 施工管理 一、施工方的项目管理(2分) 由于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的因此按项目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没有明确目标的建设工程不能成为项目管理的对象。(去年考点) 2Z101011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是 (哪三大目标,通过什么实现三大目标) 2、“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指的是项目的实施期; 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类型: (1)业主方的项目管理。是管理的核心。 (2)设计方的项目管理。 (3)施工方的项目管理。 (4)供货方的项目管理。 (5)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的项目管理等。EPC承包 4、业主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1 招投标工作分散,不列为单独阶段。 (2 (3 5、设计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1)设计方作为项目建设的一个参与方,其项目管理主要服务于项目的整体利益和设计方本 身的利益。其项目管理的目标包括 项目投资目标能否实现,与设计工作密切相关。(2)设计方的项目管理工作主要在设计阶段进行,但它也涉及设计前的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动用前准备阶段和保修期。 (3

6、供货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1)供货方作为项目建设的一个参与方,其项目管理主要服务于项目的整体利益和供货方本 (三大目标) (2 7、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1)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作为项目建设的一个参与方,其项目管理主要服务于项目的整体 (2 2Z101012 8、施工方项目管理的任务 (1)施工方是承担施工任务的单位的总称谓,它可能是施工总承包方、施工总承包管理方、 分包施工方、建设项目总承包的的施工任务执行方或仅仅提供施工劳务的参与方。 9、施工总承包方的管理任务 (1)负责整个工程的施工安全、施工总进度控制、施工质量控制和施工的组织等。 (2)控制施工的成本. (3 (4)负责施工资源的供应组织。 (5 10、施工总承包管理方的主要特征(只负责管理) (1)施工总承包管理方对所承包的建设工程承担施工任务组织的总的责任。 。 ○1、一般情况下,施工总承包方不承担施工任务,它主要进行施工的总体管理和协调。如果施工总承包管理方通过投标,获得一部分施工任务,则它也可以参与施工。 ○2 协助业主参与与施工的招标和发包工 作, ○3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知识归纳

电化学基础知识归纳(含部分扩展内容)(珍藏版) 特点:电池总反应一般为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且为放热反应(△H<0);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极负极:一般相对活泼的金属溶解(还原剂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电极本身不参加反应,一般是电解质中的离子得电子(也可能是氧气等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 原电池原理电子流向:负极经导线到正极 电流方向:外电路中,正极到负极;内电路中,负极到正极 电解质中离子走向: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制成化学电源(实用原电池);金属防腐(被保护金属作正极);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判断金属活性强弱 一次电池负极:还原剂失电子生成氧化产物(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正极:氧化剂得电子生成还原产物(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放电:与一次电池相同 二次电池规则:正极接外接电源正极,作阳极;负极接外接电源负极,作阴极(正接正,负接负) 充电阳极:原来的正极反应式反向书写(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原电池阴极:原来的负极反应式反向书写(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化学电源电极本身不参与反应(一般用多孔电极吸附反应物),总反应相当于燃烧反应 负极:可燃物(如氢气、甲烷、甲醇等)失电子被氧化(注意电解质的酸碱性) 电极反应正极:O得电子被还原,具体按电解质不同通常可分为4种 2 燃料电池碱性介质:O+4e-+2H O==4OH- 22 酸性介质:O+4e-+4H+==2H O 22 电解质不同时氧气参与的正极反应固体或熔融氧化物(传导氧离子):O+4e-==2O2- 2 第1页质子交换膜(传导氢离子):O+4e-+4H+==2H O 22

特殊原电池:镁、铝、氢氧化钠,铝作负极;铜、铝、浓硝酸,铜作负极;铜、铁、浓硝酸,铜作负极,等 特点:电解总反应一般为不能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活性电极:阳极溶解(优先),金属生成金属阳离子 阳极惰性电极一般为阴离子放电,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接电源正极)(石墨、铂等)常用放电顺序是:Cl->OH->高价态含氧酸根(还原性顺序), 发生氧化反应,相应产生氯气、氧气 电解原理电极反应 阴极电极本身一般不参加反应,阳离子放电,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接电源负极)常用放电顺序是:Ag+>Cu2+>H+>活泼金属阳离子(氧化性顺序), 相应产生银、铜、氢气 电流方向:正极到阳极再到阴极最后到负极 电子流向:负极到阴极,阳极到正极(电解质溶液中无电子流动,是阴阳离子在定向移动) 离子流向:阴离子移向阳极(阴离子放电),阳离子移向阴极(阳离子放电) 常见电极反应式阳极:2Cl--2e-==Cl↑,4OH--4e-==O↑+2H O或2H O-4e-==O↑+4H+(OH-来自水时适用) 22222 电解池阴极:Ag++e-==Ag,Cu2++2e-==Cu,2H++2e-==H↑或2H O+2e-==H↑+2OH-(H+来自水时适用) 222 电解水型:强碱、含氧强酸、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如:NaOH、KOH、H SO、HNO、Na SO溶液等 24324 电解溶质型:无氧酸、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如:HCl、CuCl溶液等 2 常见电解类型电解溶质+水(放氢生碱型):活泼金属的无氧酸盐,如:NaCl、KCl、MgCl溶液等 2 电解溶质+水(放氧生酸盐):不活泼金属的含氧酸盐,如:CuSO、AgNO溶液等 43 氯碱工业的基础: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 第2页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二、填空 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2)马克思(3)斯宾塞。 2.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涂尔干(2)韦伯。 3.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塞(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4.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 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 三、简答 1.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1)科学的分类,社会学是科学的最高层次(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3)研究方法,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2.孔德在《实证哲学精辟》一书中解释实证的五个涵义: (1)现实的而不是细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3.导致社会失范出现的原因:(1)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机构中急剧滋长(2)现代化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个人欲望(3)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力,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 4.中国社会学被撤销的原因: (1)照搬照套苏联模式(2)自身存在错误认识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基本原则(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 3.普查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上而下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2.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 1.社会学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经验性、应用性。 2.当代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流派:后实证主义、新人文主义、批判诠释理论、后现代主义。 3.问卷调查的内容:个人基本情况、行为和态度。 4.问卷类型:自填式和代填式。 5.文献来源:官方文献、个人文献、大众传播媒介。 6.定性资料的主要来源:实地源、文献源。 三、简答 1.社会学的功能:(1)研究功能(2)教育功能(3)社会管理功能(4)社会批评功能 2.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1)社会现象的性质 (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建设(3)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3.实验法的类型: (1)根据试验环境分为:实地实验、实验室实验 (2)根据实验方法分为:标准实验、准实验、控制实验、双盲实验 4.文献法的优缺点: 优点:(1)资料信息恒古不变(2)费用较低(3)可研究历史现象(4)适合做纵横分析

社会学概论知识要点

社会学概论知识要点 主要概念知识要点 1.社会学是研究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 2.人的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即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刚刚出生的人,仅仅是生理特征上具有人类特征的一个生物,而不是社会学意义的人。在社会学家看来,人是社会性的,是属于一种特定的文化,并且认同这种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支配下存在的生物个体。刚刚出生的婴儿不具备这些品质,因此他(她)必须渡过一个特定的社会化期,以熟悉各种生活技能、获得个性和学习社会或群体的各种习惯,接受社会的教化,慢慢成人。 社会化的内容非常广泛,这里我们从三种角度来概括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一)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培养自我观念 (二)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 (三)掌握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 社会化的最终结果,就是要培养出符合社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起特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社会学的社会化研究就是要考察和解决有助于把人推到一定社会结构中充任角色的条件和机制。 3.社会运行的概念: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4.社会运行分分类: 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社会化与个体化;社会互动;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社会组织;社区;社会制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城市化;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 5.田野调查法:是指研究者深入研究对象所生活的领域,在与研究对象一起生活的过程 中,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度访谈,以求达到对研究对象及其文化的全貌性研究和深刻理解。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6.社会角色概念: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 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角色集: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角色集。它包括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多种角色集于一身,主要强调的是一个人内部的关系,另一种是一组相互依存的角色,主要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电化学原理知识点

电化学原理 第一章 绪论 两类导体: 第一类导体:凡是依靠物体内部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而导电的物体,即载流子为自由电子(或空穴)的导体,叫做电子导体,也称第一类导体。 第二类导体:凡是依靠物体内的离子运动而导电的导体叫做离子导体,也称第二类导体。 三个电化学体系: 原电池:由外电源提供电能,使电流通过电极,在电极上发生电极反应的装置。 电解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电化学体系叫电解电池或电解池。 腐蚀电池:只能导致金属材料破坏而不能对外界做有用功的短路原电池。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原电池(-)电解池(+)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原电池(+)电解池(-) 电解质分类: 定义:溶于溶剂或熔化时形成离子,从而具有导电能力的物质。 分类: 1.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根据电离程度 2.缔合式与非缔合式—根据离子在溶液中存在的形态 3.可能电解质与真实电解质—根据键合类型 水化数:水化膜中包含的水分子数。 水化膜:离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改变了定向取向的水分子性质,受这种相互作用的水分子层称为水化膜。可分为原水化膜与二级水化膜。 活度与活度系数: 活度:即“有效浓度”。 活度系数:活度与浓度的比值,反映了粒子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真实溶液与理想溶液的偏差。 规定:活度等于1的状态为标准态。对于固态、液态物质和溶剂,这一标准态就是它们的纯物质状态,即规定纯物质的活度等于1。 离子强度I : 离子强度定律:在稀溶液范围内,电解质活度与离子强度之间的关系为: 注:上式当溶液浓度小于0.01mol ·dm-3 时才有效。 电导:量度导体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其值为电阻的倒数。 符号为G ,单位为S ( 1S =1/Ω)。 影响溶液电导的主要因素:(1)离子数量;(2)离子运动速度。 当量电导(率):在两个相距为单位长度的平行板电极之间,放置含有1 克当量电解质的溶液时,溶液所具有的电导称为当量电导,单位为Ω-1 ·cm2·eq-1。 与 K 的关系: 与 的关系: 当λ趋于一个极限值时,称为无限稀释溶液当量电导或极限当量电导。 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当溶液无限稀释时,可以完全忽略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此时离子的运动 i i i x αγ=∑ =2 2 1i i z m I I A ?-=±γlog L A G κ= KV =λN c N c k 1000=λ- ++=000λλλ

二建施工管理讲义及重点笔记(精华总结)

1000 施工管理施工管理 1010 施工方的项目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包括项目的决策阶段(编制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实施阶段、使用阶段。(三阶段)

项目各参与方项目管理涉及的阶段、目标和任务

施工总承包方和施工总承包管理方的比较

满意,业主执意不更换, 可拒绝对该分包承担管 理责任) 1020 施工管理的组织(重点) 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因素(3个)组织、人、方法与工具 系统的目标决定了系统的组织,组织是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管理目标失控。对项目管理进行诊断,首先应分析组织方面的问题) 目标控制的主要措施(4个)组织、管理、经济、技术。 组织措施是最重要的措施 组织论主要研究:组织结构模式、组织分工、工作流程组织 组织结构模式(职能、线性、矩阵)反映各子系统部门、人员指令关系,、是相对静态的组织关系 组织分工反映各子系统的工作任务分工和管理职能分工、是相对静态的组织关系工作流程组织反映系统中各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用来描述工作流程组织的组织工具,是一种动态关系 特征表达的含义矩形框的含义 项目结构图 直线连接矩形 框 (树状图)WBS 对一个项目结构进行逐层分 解。反映组成该项目的所有工作 任务 一个项目的组成部分 组织结构图 单向箭线连接 矩形框(OBS) 反映系统中各组成部门之间 的(组织)指令关系 一个组织系统中的工作 部门 工作流程图 单向箭线连接 矩形框、菱形框表 示判别条件 反映组织系统中各项工作之 间的逻辑关系 各项工作 合同结构图 双箭线连接矩 形框 反映一个建设项目各参与单 位之间的合同关系 各参与方

三种组织结构模式的比较 工作任务分工表:首先对管理任务进行详细分解,然后明确项目经理、主管部门或主 管人员的工作任务,并明确主办、协办、配合的部门,每一个任务至少有一个主办工作部门 工作任务分工表应视项目的进展做必要性的调整 管理职能的分工表:首先对管理任务进行详细分解,再确定项目经理、各工作部门、 各工作岗位职能分工 工作流程组织包括:管理工作流程组织(投资、进度、合同、付款和设计变更等流程) 信息处理工作流程组织(月进度报告数据处理流程) 物质流程组织(钢结构深化设计、弱电工程物资采购、外立面施工工作流程) 1030 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施工组织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基本内容:5项 1.工程概况 特征 指令 适用工程 职能组织结构 传统的组织结构模式 有多个指令源、一个上 级可有多个下级,一个下级 可有多个上级 多个矛盾的指令源会影响企业管理机制的运行不适合大型组织系统 线性组织结构 十分严谨的军事组织系统 指令源是唯一的、一个上级可有多个下级,但一个 下级只能有一个上级,是国际上常用模式 信息传递路线长, 不适合特大工程, 矩阵组织结构 较新型组织结构模式 设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类型的工作部门。指令源为 两个当纵向和横向工作部门 的指令发生矛盾时,由该组 织系统的最高指挥者(部门),进行协调或决策。也可以约定采用纵或横指令为主 适用于大型项目上 可避免矛盾指令影响系统运行

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装置特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形成条件:②、电解质溶液(一般与活泼性强的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原 ③、形成闭合回路(或在溶液中接触) 电 负极: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负极,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池 基本概念: 正极: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正极,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原 电极反应方程式:电极反应、总反应。 理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反应原理:Zn-2e -=Zn 2+ 2H ++2e -=2H 2↑ 电极反应: 负极(锌筒)Zn-2e -=Zn 2+ 正极(石墨)2NH 4++2e -=2NH 3+H 2↑ ①、普通锌——锰干电池 总反应:Zn+2NH 4+=Zn 2++2NH 3+H 2↑ 干电池: 电解质溶液:糊状的NH 4Cl 特点:电量小,放电过程易发生气涨和溶液 ②、碱性锌——锰干电池 电极:负极由锌改锌粉(反应面积增大,放电电流增加); 。 正极(PbO 2) PbO 2+SO 42-+4H ++2e -=PbSO 4+2H 2O 负极(Pb ) Pb+SO 42--2e -=PbSO 4 铅蓄电池:总反应:PbO 2+Pb+2H 2SO 4 2PbSO 4+2H 2O 电解液:1.25g/cm 3~1.28g/cm 3的H 2SO 4 溶液 蓄电池 特点:电压稳定。 Ⅰ、镍——镉(Ni ——Cd )可充电电池; 其它蓄电池 Cd+2NiO(OH)+2H 2O Cd(OH)2+2Ni(OH)2 Ⅱ、银锌蓄电池 锂电池 ①、燃料电池与普通电池的区别 不是把还原剂、氧化剂物质全部贮藏在电池内,而是工作时不断从外界输入,同时 燃料 电极反应产物不断排出电池。 电池 ②、原料:除氢气和氧气外,也可以是CH 4、煤气、燃料、空气、氯气等氧化剂。 负极:2H 2+2OH --4e -=4H 2O ;正极:O 2+2H 2O+4e -=4OH - ③、氢氧燃料电池: 总反应:O 2 +2H 2 =2H 2O 特点:转化率高,持续使用,无污染。 废旧电池的危害: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Hg 2+)酸碱等物质;回收金属,防止污染。 失e -,沿导线传递,有电流产生化学电源简介 放电 充电 放电 放电`

社区工作者考试基础知识完整总结

1、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的人员构成、职能分别是什么?每届任期几年? 答:由具有参事议事和协调能力、在群众中有威信的部分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的代表,社区内的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届知名人士、驻区单位代表等组成,其成员由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受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的委托,在社区成员代表会议闭会期间开展视察、检查和调研等活动,行使对社区事务的议事、协商、监督职能,有权对社区居民委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实施监督;有权对物业管理机构和驻区单位涉及社区公共事务的行为提出建议,进行协商和监督,促使社区各项事业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五项: 一是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二是资源共享,共驻共建。三是责权统一,管理有序。四是扩大民主,居民自治。五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4、城市社区建设的内容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社区服务。二是社区卫生。三是社区治安。四是社区环境。五是社区文化。六是社区组织。 5、社区工作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答:在我国,作为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应具有以下基本素质: (1)政治素质。(2)思想素质。(3)思想道德素质。(4)业务素质。(5)能力素质。 6、什么是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是指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职业活动。它与人们把本职工作之外的福利性、公益性和非专业性助人活动称为的社会工作,有本质不同。 7、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有哪些? 社会工作最基本的价值理念有两方面:从社会使命看,强调“扶弱济贫”,以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会需求为己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从专业使命看,强调“助人自助”,所谓“助人”是在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出现困难时,社会工作者向其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援,所谓“自助”是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来整合社会资源,挖掘潜能,推动困难人群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自强”。 8、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社会工作方法和间接社会工作方法。直接社会工作方法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间接社会工作方法包括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督导与咨询、社会工作研究。 9、社会工作者应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分为三部分: 一是价值理念。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不同,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价值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对社会工作者在专业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的要求和规定。作为一个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应具备平等、尊重、民主、接纳、诚信、助人自助、自决等专业价值理念。 二是知识体系。社会工作者除应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应熟悉与社会工作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知识。

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装置特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形成条件:②、电解质溶液(一般与活泼性强的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原 ③、形成闭合回路(或在溶液中接触) 电 负极: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负极,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池 基本概念: 正极: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正极,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原 电极反应方程式:电极反应、总反应。 理 氧化反应 负极 铜锌原电池 正极 还原反应 反应原理:Zn-2e =Zn 2+ 2H + +2e =2H 2 ↑ 电解质溶液 电极反应: 负极(锌筒)Zn-2e =Zn 2+ 正极(石墨)2NH 4+ +2e =2NH 3 +H 2 ↑ ①、普通锌——锰干电池 总反应:Zn+2NH 4+ =Zn 2+ +2NH 3 +H 2 ↑ 干电池: 电解质溶液:糊状的NH 4 Cl 特点:电量小,放电过程易发生气涨和溶液 ②、碱性锌——锰干电池 电极:负极由锌改锌粉(反应面积增大,放电电流增加); 电解液:由中性变为碱性(离子导电性好)。 正极(PbO 2 ) PbO 2 +SO 42-+4H + +2e =PbSO 4 +2H 2 O 负极(Pb ) Pb+SO 42--2e =PbSO 4 铅蓄电池:总反应:PbO 2 +Pb+2H 2 SO 4 2PbSO 4 +2H 2 O 失e ,沿导线传递,有电流产生 溶解 不断移 向 阳离 子 放电 充电

电解液:1.25g/cm 3 ~1.28g/cm 3 的H 2 SO 4 溶液 蓄电池 特点:电压稳定。 Ⅰ、镍——镉(Ni ——Cd )可充电电池; 其它蓄电池 Cd+2NiO(OH)+2H 2 O Cd(OH)2 +2Ni(OH)2 Ⅱ、银锌蓄电池 锂电池 ①、燃料电池与普通电池的区别 不是把还原剂、氧化剂物质全部贮藏在电池内,而是工作时不断从外界输入,同时 燃料 电极反应产物不断排出电池。 电池 ②、原料:除氢气和氧气外,也可以是CH 4 、煤气、燃料、空气、氯气等氧化剂。 负极:2H 2 +2OH -4e =4H 2 O ;正极:O 2 +2H 2 O+4e =4OH ③、氢氧燃料电池: 总反应:O 2 +2H 2 =2H 2 O 特点:转化率高,持续使用,无污染。 废旧电池的危害: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Hg 2+ )酸碱等物质;回收金属,防止污染。 腐蚀概念:金属或合金与周围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进行化学反应而腐蚀损耗的过程。 概述: 腐蚀危害: 腐蚀的本质:M-ne →M n+ (氧化反应) 分类: 化学腐蚀(金属与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电化腐蚀 定义:因发生原电池反应,而使金属腐蚀的形式。 负极(Fe ):Fe-2e =Fe 2+ ;正极(C ):O 2 +2H 2 O+4e =4OH 电化 吸氧腐蚀: 总反应:2Fe+O 2 +2H 2 O=Fe(OH)2 腐蚀 后继反应:4Fe(OH)2 +O 2 +2H 2O =4Fe(OH)3 钢铁的腐蚀: 2Fe(OH)3 Fe 2 O 3 +3H 2 O 负极(Fe ):Fe-2e =Fe 2+ ; 析氢腐蚀: 正极(C ):2H + +2e =H 2 ↑ 化学电源简介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放电 放电` △

电化学基础知识点(大全)

【知识点】 装置特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形成条件:②、电解质溶液(一般与活泼性强的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原 ③、形成闭合回路(或在溶液中接触) 电 负极: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负极,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池 基本概念: 正极: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正极,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原 电极反应方程式:电极反应、总反应。 理 氧化反应 负极 铜锌原电池 正极 还原反应 反应原理:Zn-2e -=Zn 2+ 2H ++2e -=2H 2↑ 电解质溶液 电极反应: 负极(锌筒)Zn-2e -=Zn 2+ 正极(石墨)2NH 4++2e -=2NH 3+H 2↑ ①、普通锌——锰干电池 总反应:Zn+2NH 4+=Zn 2++2NH 3+H 2↑ 干电池: 电解质溶液:糊状的NH 4Cl 特点:电量小,放电过程易发生气涨和溶液 ②、碱性锌——锰干电池 电极:负极由锌改锌粉(反应面积增大,放电电流增加); 电解液:由中性变为碱性(离子导电性好)。 正极(PbO 2) PbO 2+SO 42-+4H ++2e -=PbSO 4+2H 2O 负极(Pb ) Pb+SO 42--2e -=PbSO 4 铅蓄电池:总反应:PbO 2+Pb+2H 2SO 4 2PbSO 4+2H 2O 电解液:1.25g/cm 3~1.28g/cm 3的H 2SO 4 溶液 蓄电池 特点:电压稳定。 Ⅰ、镍——镉(Ni ——Cd )可充电电池; 其它蓄电池 Cd+2NiO(OH)+2H 2O Cd(OH)2+2Ni(OH)2 Ⅱ、银锌蓄电池 锂电池 ①、燃料电池与普通电池的区别 不是把还原剂、氧化剂物质全部贮藏在电池内,而是工作时不断从外界输入,同时 燃料 电极反应产物不断排出电池。 电池 ②、原料:除氢气和氧气外,也可以是CH 4、煤气、燃料、空气、氯气等氧化剂。 负极:2H 2+2OH --4e -=4H 2O ;正极:O 2+2H 2O+4e -=4OH - ③、氢氧燃料电池: 总反应:O 2 +2H 2 =2H 2O 特点:转化率高,持续使用,无污染。 废旧电池的危害: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Hg 2+)酸碱等物质;回收金属,防止污染。 失e -,沿导线传递,有电流产生 溶解 不断 移 向 阳离 子 化 学电源简介 放电 充电 放电 放电`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重点知识

1、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加以把握? 答:国外看法:1、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2、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3、马克思: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避免将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反之社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个人借以生存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国内看法:社会为研究对象;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剩余说,研究对象是其他社会学科所不研究的剩余领域。 正确把握:社会学有独特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研究对象众说纷纭;对社会学对象的理解不应强求一致。 2、社会与个人关系的重要性? 答:定义社会学的对象,离不开两者的关系问题;区别社会学的学派;确定社会学的属性;社会学的主要内容,直接、间接的包含或体现着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理论上,每个社会学家自觉或不自觉的解决的问题,实践上,每个社会必然面临的问题;某种意义上,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3、如何理解社会学与其他社会学科的关系? 答: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特殊与一般的。 社会学与单科性社会学科的关系:综合性学科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特殊与个别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学、管理学的综合性学科的关系:同属综合性学科。 4、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 答:社会学的认识功能或认识意识: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社会学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 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体制,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符合规律性;对社会管理和制定社会政策提供实际建议,为改革开放政策、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5、中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是何关系? 答:对转型的认识越深入,越全面,社会学的成长越扎实、越迅速;成长了的社会学,推动转

相关主题
  • 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 基础工程知识点总结
  • 社会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 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 电化学知识点总结
  • 工程施工知识点总结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

聚圣源餐饮供应链公司起名女孩起名四个字表哥你好野起个充满童趣的店名企业党建工作总结雯雅婷4孩子起名字男孩奈菲尔塔利李字的起名女孩子手机摄像头古风尚工程设备公司起名的姓铁男孩起名危险的爱宝起名网张姓猪年小孩子起名大全鸿运起名测名红袖章宝宝起名字宝典免费属猴怎么取名起名大全木门怎么起名字百度知心中铁银通卡起名字 古文欲望中的城市饺子店起名字的d格雷少年烤肉拌饭外卖店起名字qq炫舞情侣名魂牵梦绕是什么意思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山西高速一大巴发生事故 已致13死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李梦为奥运任务婉拒WNBA邀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王楚钦登顶三项第一今日春分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槽头肉企业被曝光前生意红火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杨倩无缘巴黎奥运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韩国首次吊销离岗医生执照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沈阳一轿车冲入人行道致3死2伤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春分“立蛋”成功率更高?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浙江一高校内汽车冲撞行人 多人受伤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

聚圣源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