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手机版
国学知识

从凡人到圣人——孔子故事的启示

作者:佚名 国学知识 来源:网络
从凡人到圣人——孔子故事的启示

  一、 孔子的时代和他的理想

  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孔子的故事”。一个中国人不可以不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文化不可以不了解孔子,所以,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孔子的故事”。

  为什么说了解中国文化不可以不了解孔子呢?我们看看钱穆先生一段话:“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2500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2500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钱穆:《孔子传·序言》,三联书店,2002年)。不仅是钱穆,中国很多文化大师都有类似看法。事实上孔子已经变成了中华文化的象征性元素。他的名气甚至远远超过历代皇帝。正如 司马迁说:“自古以来,天下的君王直到贤人也够多的了,当活着的时候都显贵荣耀,可是一死什么也就没有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名声和学说已经传了十几,读书的人仍然崇他为宗师。从天子王侯一直到全国谈六艺的人,都把孔子的学说来做为判断衡的最高准则,可以说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史记. 孔子世家)。但是圣人凡人生下来并没有什么区别,区别只在于后来的觉悟和实践。那么,孔子是如何从一个布衣百姓,不断修行成为圣人的呢?我们必须介绍一下孔子的一生,看看在孔子的时代,他这样一个布衣百姓是如何生活、工作、修行、践行,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影响了后世两千多年的。

  孔子生活的年代是公元前551-479年。而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始于公元前770年,终于公元前475年。也就是说,孔子去世5年后春秋时期结束,中国历史进入史上最混乱的战国时期。那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礼崩乐坏”。当时的礼和乐不仅是文明的标志,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等级次序的标准,什么级别的官只能按什么礼制搞活动。天子举行仪式,穿什么衣服、演奏什么音乐,诸侯王是不能参照的。否则就是犯上。礼崩乐坏就标志着社会的不稳定,大家都不按规矩办事,各诸侯国之间、诸侯国内部 战争频发,整个天下大乱。乱到什么程度?整个春秋时期,共发生大小战争480多次。这些战争是异常残酷的。据《史记》记载,在整个春秋时期,光诸侯王在内部斗争中被杀掉的数字,就多达52人!孔子正好生活在春秋末年,目睹了这一过程最急剧最惨烈的兼并阶段。

  在那个战争频发、生灵涂炭的时代,最倒霉的是谁?当然是老百姓。而孔子作为当时一个颇负盛名的学者,他的人生道路却可以有很多选择。比如他可以像当时的名相管仲一样,辅佐一个国君做大做强,同时自己也尽享荣华富贵;他也可以不问政治,以他渊博的学识,带徒教书,过着衣食无忧、受人尊敬的小康生活;他还可以像当时很多隐士一样,跑到深山老林,盖几间茅屋,开几亩良田,“日暮荷锄至,时还读我书”,与世无争、平静安逸的生活。但是他都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他给自己选择了一条异常艰辛,备受冷落,到处不受欢迎的道路,这就是终身行仁,使天下百姓过上安定平和的日子。在《 礼运大同篇》,孔子详细的描述了自己的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廢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从凡人到圣人——孔子故事的启示

  二、孔子的生活

  孔子的一生,可以由他在《 论语》上说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来概括。孔子这句自述话,说的是他的学习,其实也就是他的生活。按照梁漱溟先生在其所作《孔子的态度》上所说:“从孔子的幼年以至于老,无论不惑、知天命等,都是说他的生活。他所谓学问就是他的生活。”由此我们看出,孔子所以由凡人成为圣人的第一个要素就是他能够终身学习,把学问视作生活。而我们现在呢?曾经有一个机构做过一个大范围的读书调查,调查的结论是:“7岁到39岁年龄段的人,年级越小读书越多,40岁到59岁年龄段的人,年纪越大读书越多”,这说明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间年龄段的基本不读书。人的本性并无多少差别,但后来学习不同,造成了差别,甚至造成凡人圣人的差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其实孔子很小就显露了他的好学才能和智慧。由于他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不得不从小就一边干活一边读书。他给人帮忙做丧事,也做过鲁国保管员和管放牧牛羊之类活。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虽然生活贫苦,但他自述十五岁即“志于学”。我们现在的孩子,有的没出生就被他妈妈“有志于”学了,把《 论语》、《 道德经》、莫扎特名曲录下来,贴在肚子上给他听,生出来由胎教变成幼教,论学习时间要比孔子早得多,但没培养出来一个孔子。原因之一是没有掌握学习之道。 管子说“道满天下”, 庄子甚至说“道在屎溺”,哪里都有道,自然有学习之道。孔子的学习之道就是不但勤于学习,还善于思考,善于总结。他说:“ 学而不思则罔”还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孔子十九岁结婚,二十岁喜得贵子。那时候他的学问已经在鲁国很有名气了,鲁昭王专门派人给他送来大鲤鱼道喜。孔子时代,鲁国国力虽然不如以前了,但依然雄居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小部分地域。这么大地盘的国王亲自派人送鲤鱼为辖区一个普通老百姓生子祝贺,可见孔子当时已经人品和学问都明显崭露头角了。

  孔子“三十而立”。这个“立”,就是有了人生总体志向。这个志向就是前面说的大同理想。我们常说,“心有多高,路有多长”,志向高下也是凡人圣人的重要区别。孔子在那个混乱的时代为自己选择了以仁爱拯救国家这样一个崇高理想,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人生如白马过隙,就短短几十年,能做成功的事实在很少。圣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不仅他志向远大,更在于他毕生心无旁骛,只围绕他的志向做事,所以能够取得一些成果。下面我们看看孔子的一生是怎样围绕他的志向做事的。

  随着孔子学问的增多,知名度的提高,孔子开始授徒讲学,有了第一批弟子。孔子办学的巨大贡献在于他创立了中国第一所私立学校,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使得普通老百姓也有了读书学习的可能。由于孔子学问渊博,又收费低廉,所以很受欢迎。所以孔子的学生中既有卫将军之子弥蔺,鲁大夫锰僖之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这样的官二代,也有深居陋巷箪食瓢饮的 颜渊,有家徒四壁采藿而食的曾参。只求尊师重道,不问家庭环境。这是孔子"爱人"教育的首要体现。也是他毕生“行仁”的第一个舞台。

  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孔子基本是一边学习一边授徒。这十年,对孔子影响最大的事大概就是他拜访了 老子。在孔子34岁时他在弟子南宫敬叔陪同下到洛阳拜访了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术创始人,当时是周朝国家图书馆馆长,居周首都洛阳,时年54岁,可谓见多识广,名满天下。而孔子则是鲁国一个教书先生,其学识只是在鲁国影响较大,尚未形成完整儒学体系。何况我们说做学问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孔子当时居曲阜,一辈子没出过远门,更没到过当时的京城洛阳。可以说时年34岁的孔子除了书本知识并没有见过什么大世面。这两位年纪、学识、地位悬殊很多的学者见面,给孔子的震撼和收获是永久的。《 孔子家语·观周》详细记载了孔老的这一次交往:“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历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则,察庙宇之度。于是喟然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矣!及去周,老子送之。”

  老子临别赠送了他一段话。这段话和《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大体相同。老子说: “我听说富贵的人是用财物送人,品德高尚的人是用言辞送人。我不是富贵的人,只能窃用品德高尚人的名号,用言辞为您送行。这几句话是:‘聪明深察的人常常受到死亡的威胁,那是因为他喜欢议论别人的缘故;博学善辩识见广大的人常遭困厄危及自身,那是因为他好揭发别人罪恶的缘故。做子女的忘掉自己而心想父母,做臣下的要忘掉自己而心存君主。’”。老子这段教诲,可谓长者对幼者, 老师对弟子的肺腑之言。他看出了孔子学问不错,是一块好材料,但也看出他锋芒毕露,求功心切,所以告诫他要学会“悠着点”,不可居才自傲。实际上老子告诫他的,就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就是“以其不争,故天下莫之与争”。这寥寥数语,大道至简,对孔子可谓醍醐灌顶。我们知道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良师益友,尤其是如果得到高人点拨,更是终生受益,终生难忘。后来孔子曾经对他的学生这么评价老子:“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乎?”( 《史记-老子列传》)。孔子这段评价,既反映了他对老子的由衷崇敬,也表明了他开始反思自己以往的知识,不过是飞鸟游鱼走兽之类可以掌握的小道而已,和深不可测的不可知不可言的“龙”这样的大道相比,真是太不足道了。

  孔子自周返鲁,不仅大长见识,而且不论个人修养还是学识都大有进步。这个过程,从悟道过程看,就是一个渐悟到顿悟的过程。所以《孔子家语·卷第三 观周第十一》记载:孔子“自周反鲁,道弥尊矣。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后来孔子在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时,遇到很多隐士,无论别人对他什么态度,他都持有深深的敬意,可能就与这次孔老会见有关。

  孔子的仕途

  “五十而知天命”。孔子渴望建立自己的大同社会,渴望实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理想,自然不甘于仅仅做一个老师。他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孔子仕途一直不顺。直到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孔子五十一岁是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中都宰大概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市长。孔子在这个位置上干了一年就成绩斐然,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司空是管建设工程的首长;再升为大司寇,大司寇是管司法方面的首长。由于孔子治国初见成效,名声远传。附近国家都要来向他学习。史书上记载:“行之一年,四方则之”这导致了邻近的齐国深深忧虑。当时齐国实力远大于鲁国,齐景公又了解孔子的才能,担心孔子继续执政鲁国会越来越强大,而首先威胁的必然是齐国,所以他听信大夫黎锄建议,要和鲁定公在夹谷开会,希望在会上使鲁国屈服。当时的社会弱肉强食,谁实力强谁就有资格让小国来开会,如果小国不来,他就会以此为理由出兵灭了这个国家。在鲁定公左右为难的情况下,孔子以相礼的资格随同鲁定公参加齐鲁两国的“夹谷大会”,会前 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对这次强弱两国相会做了周密防范,在大会之上,孔子处处“以君子之道辅其君”,完全按照礼数办事,使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之预谋未能得逞,并使齐景公深感理屈惭愧,归还了鲁国的三个城池,创造了鲁国外交史上多年未有的成就。从《孔子世家》所记的这次大会的情况可以看到,孔子不仅看重礼乐,而且注重文武并重、礼法并重。

  这场外交胜利,使鲁国大为振奋,孔子也名声大振,官升兼摄相事,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副总理。孔子的事业达到顶峰,他准备以鲁国为平台,摩拳擦掌,大干一番,实现自己的仁政。但是,孔子推行的改革措施一方面触动了国内贵族的利益,加剧了权力集团的矛盾。另一方面鲁国的发展也更加剧了齐国的担忧。齐国知道鲁定公和执政的季桓子喜好美色,而孔子一本正经,就送了80名美女和120匹好马给他们,以离间孔子和鲁国君关系。果然,孔子力劝无效,鲁定公和季桓子还是收了这些美女,终日享乐不理朝政。孔子眼见政治抱负难以施展,愤而辞职。时年公元前497年,孔子五十五岁。《论语. 微子》记载:“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从这年起,孔子带领颜回、 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鲁国,开始了漫长的周游列国的生涯。以期找到一个愿意以他的“仁”为纲领的国家来继续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可惜天下乌鸦一般黑,孔子颠沛流离14年,先后至卫、陈、蔡、楚数国,终无果而返。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鲁国大夫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孔子遂归鲁,时年六十八。孔子的政治生涯到此结束。

  以后五年,孔子专心授徒著述,转而文化救国,直至73岁在鲁国因病去世。一代巨星就此陨落。

  孔子去世了,但孔子的故事还没有完,因为我们从上面的介绍中还不能看出孔子伟大之处。论官位,如孔子这样做过副总理级别的官中国历史上可以找出数百上千人,论贡献孔子既没有秦皇汉武那样的统一中国叱咤风云,也没有司马迁所著《史记》那样的洋洋巨著流芳千古,他甚至为后人没有留下一本小书。那么孔子何以成为圣人,为万世所景仰?关键就是因为孔子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儒家思想,留下了影响中国人几千年的价值观。又因为孔子的儒家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弟子编纂的《论语》中,所以我们接着要说说《论语》和儒家思想,这是孔子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三、孔子的贡献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相传是孔子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的书。它共20篇,492章。篇幅不长,一条语录就是一章,有时候一章就几个字。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孔子一辈子主要的活动以教学为主,而且古时候教学,老师和学生就是生活在一起,他带了那么多学生,几十年的朝夕相处,他一定和弟子说过很多话,留有很多故事,但为什么他的弟子只把《论语》浓缩为15900字,只有一篇短篇小说的容量?我想除了当时的书写技术特别困难外,主要原因肯定是编《论语》的孔门弟子们要精选那些最能代表孔子全面思想精华句子。所以我们读到的《论语》不仅汇聚了孔子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重要观点。而且字字珠玑,句句箴言。我觉得其中每一句话,都产生于一个完整的悟道过程,都是道。我们中华文化 大学要求每一个正式学员都要写一个悟道小文章。我曾经和大家交流过如何写悟道小文章的认识。我认为好的悟道小文章至少要包括四步,一是只写一件事,因为我们要求篇幅短,写一件事能够说清楚,不要同时写好几件事;二是要有渐悟过程,比如骑自行车,肯定有一个从骑不好到得心应手的转变过程;三是要有顿悟,可能某一天、某个人一句话的点拨,一个动作的帮助就会豁然开朗,从此越过拐点,越骑越自如;四是要把这个顿悟用简练语言写出来,上升到“道”的层面了。有了这几点,就可能产生一篇比较完整的悟道小文章。《论语》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是孔子在修身、学习、交友、问政诸方面悟道过程的第四步成果,都是“道”。当然境界有高低,道也有层次,但都是道。有人说《论语》是中国人的《圣经》,其实《论语》就是孔子及其弟子全部生活的悟道结晶。所以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不论年纪多大,做什么工作,都可以在《论语》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对自己有益的文字。这也许就是《论语》历经千年不衰的秘密之一。比如讲励志《论语》里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讲学习《论语》里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讲修身《论语》里有“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讲管理《论语》有“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讲交友《论语》里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巧言令色,鲜矣仁”。

  ⑥儒家的核心是“仁”,论语中有关“仁”出现最多,超过一百次。但论语中还有两处更为直接表达了孔子的思想:一是孔子学生子贡问老师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十五)。孔子的意思很清楚,我的思想就是一个字:“恕”,你只管一辈子照着做就行了,并且后面又加了八个字解释了一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是孔子和学生曾子对话:“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 里仁》)”。这里是孔子学生曾子对老师“一以贯之”的“道”的理解,其实也就是儒家的思想核心。我理解“仁”和“恕”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仁”更本质,更广泛,类似于我们的人生价值观,类似于西方的“善”。而“忠恕”则是实行仁的途径,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恕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对他人的宽容态度。从修的角度,把儒家思想浓缩至“仁”是可以的,但从“行”的角度,把《论语》浓缩成“恕”似乎更合孔子本意。

  要特别注意的是,儒家的仁并不仅仅表示 “温良恭俭让”,更不是懦弱忍让,而是刚强在内,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圆润在外,温柔敦厚,厚德载物。它的最强大之处最神奇之处就在于它把自身的刚性用一种外界不易觉察的柔性所包裹,把对自己的近乎苛刻的严要求和对别人乃至大自然无限的温情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

  当然,从“道”的层次性来看,儒家的“仁”只是人之道。尚未达到天之道。而“忠”、“恕”只是儒家实现“仁”的途径。例如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中庸》;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从反面界定“仁”是人之道的范畴。相反,对天地大道而言,既无仁恶之分,亦无亲疏之分。老子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而毛主席也说“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说明天地大道沧海桑田只顺应客观规律而不被人世冷暖所左右。

  儒家强调知行合一,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在孔子身上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既刚强又温暖的“仁”的精神。他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别人曾经问他的弟子,你们老师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他自述,自己是“发奋努力,忘了吃饭,快乐坦荡,忘了忧愁,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老了”。他学问渊博,但学习音乐,还入迷到三个月不知肉味;学习礼节,还到太庙祭祀什么都问;他对自己要求极端苛刻,特别在行仁这件事上,几乎到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地步,以至于56岁还带着弟子餐风露宿,颠簸流离于各国,寻找可以行仁,施展政治抱负的地方,在外13年历经磨难,好几次差点饿死,差点被杀死,他自己弟子也难以理解,外人更是讽刺他“惶惶如丧家之犬”。但他对别人却异常善良温暖,他吃饭时如果遇到有出丧的,就为之难受而吃不饱,还陪着哭,整日不唱歌;他朋友死了没钱安葬,他就主动出钱为之安葬;他弟子颜渊死了,他哭的惊天动地;乐师冕来拜访他,他耐心点明哪里有台阶,哪里有座位,请他坐下,再耐心介绍,左边是谁右边是谁。凡此种种,无不使人感受到孔子作为一个普通人身上散发出来的善良温暖。

  除了这些生活小事,我们再从孔子辞去大司寇这一事件的处置,看看孔子是如何践行“仁”的:

  据《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五十六岁辞去大司寇行摄相事,出走主要原因是季桓子和鲁公接受齐国馈赠的宝马美女,并开始沉湎女色,不理朝政了。孔子此前多次试图对此劝阻,但“当此之时, 季氏专政,上僭天子,下畔大夫,圣贤斥逐,谗邪满朝。孔子欲谏不得”(东汉蔡邕《琴操》“龟山操”)。作为下级,其实也只能作罢。一般人至多不同流合污,你玩女人我还尽力干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大可不必辞职。孔子选择辞职,说明他看中的不是高官厚禄,而是国王大夫贪图享乐了,他无法干事了,这个相当于副总理的位置对孔子而言就毫无吸引力了。所以他要辞职,另找能让他“行仁”干事的平台。尽管这种选择在名利上他损失太多,但孔子却毫不在意。这就是他在论语中说的:“君子对天下的事,没什么合适的,没什么不合适的,只看是否符合仁义。”(《论语 里仁》)。做官能行仁,就合适,就做,做官不能行仁,就不合适,就不做。一切以是否符合仁义做标准。多么豪气洒脱!

  但子路真催孔子出走时,孔子又黏黏糊糊的,说还要等等,看看祭祀时鲁王给不给他肉。按当时规矩,国王做完祭祀,会把祭祀后的肉分配给各大夫,因此这算是国王是否认可下级的一个信号。但我们刚才分析,孔子只在乎自己能不能有行仁的平台,根本不在乎那个官位,既然如此,他还在乎国王的认可吗?

  孔子为什么这么做呢?一般人是看不出孔子的良苦用心的。但 孟子知道。孟子说:" 不了解孔子的人以为他是为了几块烤肉而闹情绪,了解他的人以为他是无礼出走;只有孔子自己清楚,他是为了不暴露君相的过错,宁可让自己带上一点小罪名离开鲁国。这种君子所为,一般人怎么能够理解!(《孟子·告子下》)。孟子被后人称为“亚圣”真是当之无愧,他是太了解孔子了。

  一千多年后,还有一个大儒 朱熹也对此深有感触,他在《孟子集注》中对孟子这一段文字作了如下注解:“孟子言以为为肉者,固不足道;以为为无礼,则亦未为深知孔子者。盖圣人于父母之国,不欲显其君相之失,又不欲为无故而苟去,故不以女乐去,而以膰肉行。其见几明决,而用意忠厚,固非众人所能识也。”这就更清楚了,孔圣人不愿显示自己祖国国王的过失,又不能无缘无故离去,只能给自己找个小罪名:“不为妓女去,只为烤肉离”!

  孔子辞官出走是十分痛苦的,东汉蔡邕《琴操》记载:“孔子离开鲁国时,看到一座庞大的龟山遮住祖国,想到季氏专政,犹如龟山蔽鲁,将国家败坏的支离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而自己有没有能力除掉季氏,只好一路回望故国,一边操琴痛心的唱着:‘予欲望鲁兮,龟山蔽之。手无斧柯,奈龟山何!’”我们看出,孔子的痛苦不是丢了官位,二是痛苦百姓遭殃却自己无力回天,是痛苦自己无法再继续为国行仁。

  在孔子辞职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孔子既能严格守护自己底线,不能行仁宁可流浪另找弘道之处也绝不做衣食无忧的庸官,又能坚守礼节,虽然国君不仁也不让国君难堪。而是自己受点小委屈,背点小黑锅离去。这种对自己的坚守和对别人的宽恕就是他践行“仁“的完美体现。“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在这里“仁”恰似一块贴身宝玉,显得既刚强晶莹,又圆润温暖!

   王阳明有诗说:“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孔子的故事给我们重要的启示为:

  1、圣凡本无区别,全在后天修行;

  2、孔子由凡成圣 关键在于:

  终身学习 学思合一 知行合一

  志向远大 不暴不弃 持之以恒。

关键词:孔子,国学人物

  • 上一篇: 上等人谈智慧 中等人谈事情 下等人谈是非
  • 下一篇: 为什么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相关阅读
你可能喜欢
  • [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读懂孔子第三十九讲、子贡神化孔子原因分析
  • [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读懂孔子第三十八讲、 孔子对死亡的看法
  • [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读懂孔子第三十七讲、孔子家庭生活很失败
  • [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读懂孔子第三十六讲、孔子的晚年生活
  • [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读懂孔子第三十五讲、孔子与政敌三桓和解
  • [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读懂孔子第三十四讲、孔子没能当上小国之君
  • [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读懂孔子第三十三讲、孔子是颜回和子贡混和体
  • [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读懂孔子第三十二讲、孔子被“困于陈蔡”
  • [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读懂孔子第三十一讲、孔子跟好龙的叶公一见如故
  • [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读懂孔子第三十讲、孔子心碎时的去处
用户评论
挥一挥手 不带走一片云彩
国学经典推荐
国学经典 诗人 初唐四杰 四书五经 名贤集 唐宋八大家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写景诗 咏物诗 边塞诗 中秋节 抒情诗 爱国诗 离别诗 送别诗 思乡诗 思念诗 励志诗 悼亡诗 哲理诗 爱情诗 婉约词 惜时诗 写人诗 赞美母亲 赞美老师 古诗 古诗十九首 经典咏流传第五季 小李杜 中国诗词大会第九季 中华经典诵读大会 四大名著 易经 论语 周易起名 五行缺什么 中国好诗歌 中国考古大会 英语作文 典籍里的中国 朗读者第三季 中华经典诵读大会 诗画中国 十二生肖 星座运程 黄道吉日 宋褧 蔡必胜 徐干 赵嘏 卢象 薛曜 意气风发 幡然改途 丝毫不爽 进退失措 孤豚腐鼠 唐诗三百首 古诗词鉴赏大全 古诗三百首大全 宋词三百首 先秦诗人 立春 古诗词考题 古诗十九首 竹里馆 长歌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潼关 凉州词二首·其一 行行重行行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凡仁者以爱利为务,而贤者以相出为道。

从凡人到圣人——孔子故事的启示

古诗 国学经典 诗词名句 成语 诗人 周易起名 关于本站 免责声明

Copyright © 2016-2023 Www.GuoXueM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学梦 版权所有

桂ICP备2021001830号

聚圣源星座运气托管学校起名拖把起名字巨乳家族催眠孩子起名带木字旁的印尼空难男孩起名叫志豪好吗起群聊什么名字平安王萍什么专业好就业火锅店起名免费网好心情诗歌网洁字男孩起名新生儿起名姑娘免费姓宁起名回到明朝当王爷小说逾期还款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家常小炒6000例裁剪图片软件莫少聪电影以直报怨公司八字起什么名字李氏男人起名字有限合伙企业 起名男起名字楚辞女起名诗经上海银七星滑雪场商业广场起名上海池上便当工信部投诉网站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山西高速一大巴发生事故 已致13死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李梦为奥运任务婉拒WNBA邀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王楚钦登顶三项第一今日春分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槽头肉企业被曝光前生意红火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杨倩无缘巴黎奥运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韩国首次吊销离岗医生执照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沈阳一轿车冲入人行道致3死2伤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春分“立蛋”成功率更高?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浙江一高校内汽车冲撞行人 多人受伤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

聚圣源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