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是“人人会说普通话”,而不是“人人只说普通话”……

>最近,广州各个幼儿园、中小学正开展“推普周”运动。据了解,自1998年起,9月的第三周就被定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然而,部分学校“推普”的宣传内容,却引起了不少本地家长的质疑,更是引起了各界对于地方语言文化传承的担忧……

01

人人只说普通话?

在荔湾区某幼儿园的“推普周”宣传推文中,是这样写道的——孩子如出现不正确的发音、存在方言、土语,老师要及时纠正;孩子和老师、同学以及父母说话时都要使用普通话;家长陪孩子讲绘本故事,提高阅读能力,请不要忘记用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与保育地方语言的界线在哪里?

▲某幼儿园的“推普周”宣传推文

对此,有家长质疑,如此倡导是否曲解了国家的“推普”政策,扼杀了儿童学习本土语言文化的空间呢?

值得注意的是,该幼儿园也在推文中提到“推广普通话与说方言不冲突”的观点,前后文显得非常自相矛盾……

推广普通话与保育地方语言的界线在哪里?
▲某幼儿园的“推普周”宣传推文

如果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讲普通话,在家要和家长讲普通话,甚至亲子阅读也讲普通话,走向社会也要讲普通话,那孩子还有什么机会讲本地语言呢?

早在1958年,周恩来总理就曾表示:“我们推广普通话,为的是消除方言之间的隔阂,而不是禁止和消灭方言。方言不能用行政命令来禁止,也不能用人为的办法来消灭。

这说明了,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初衷,是在于“人人会说普通话”,而不是“人人只说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与保育地方语言的界线在哪里?

关于“推普”的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义务教育法》规定在课堂教学时,科任老师的教学用语为普通话。在上课期间,师生使用普通话,这一点相信绝大部分家长也能理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在课间时间和课外时间,学生使用什么语言沟通交流并无法律规定,这说明立法者是为地方语言的使用留出了空间。

 

幼儿园和中小学提出课间时间和课外时间都要使用普通话,这显然是在“加戏”了,实质上压制了本地语言的使用空间。

推广普通话与保育地方语言的界线在哪里?

其实,类似的案例早有发生。2008年,荔湾区某小学曾给学生家长发短信,要求全体师生进入校园后都要说普通话,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不能说地方语言。

后来,荔湾区教育局责令该学校整改,将关于在任何场合都使用普通话的条文口号或通知删除。

推广普通话与保育地方语言的界线在哪里?
推广普通话与保育地方语言的界线在哪里?

推普不等于废粤,上课说普通话,下课照讲母语,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地方语言文化,这两者本身并不相悖。

例如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就提出,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以传承和保护方言为基础的地方文化项目纳入工程建设。

有关幼儿园和中小学“一刀切”地加戏,不仅是对国家政策法规的曲解,更是在抹杀中国各地语言文化传承的可能性。

02

说方言就不爱国了吗?

除此之外,白云区某小学的一份“推普”倡议书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因为当中提到“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是维护祖国语言的健康、维护民族荣誉的爱国行动”。

有家长担心,如此表达是否会误导孩子,使其形成“说普通话才是爱国,说地方语言就不爱国”的想法。

 

推广普通话与保育地方语言的界线在哪里?

▲某小学“推普”倡议书内容

要知道,爱国主义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甚至更早,汉代的荀悦就已经提出“亲民如子,爱国如家”的思想。

而“普通话”的概念直到清末被提出,1955年现代标准汉语名称才正式定为“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写入宪法。

那么众多有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例如近代出生于广东、以粤语为母语的孙中山、梁启超、康有为,他们不讲“普通话”,难道也不爱国吗?

 

推广普通话与保育地方语言的界线在哪里?

▲梁启超,图源网络

与此同时,“说普通话才爱国”的观点,其实也与推广普通话的初衷大相径庭。我们从普通话为什么不叫“国语”的讨论中便能窥知一二。

“国语”源于清末,在民国时期被法律认可,作为中国官方共同语的一个称呼。

推广普通话与保育地方语言的界线在哪里?▲图源网络

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举行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张奚若在大会主题报告中提到:“为了突出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为了突出我们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平等,所以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决定不采取国语这个叫法。如果叫国语的话,担心会被误解为把汉语凌驾于国内其他民族之上。”因此,中国的官方共同语就成为“普通话”。

普通话的“普通”两字,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重要的是其工具属性,而不是文化属性。

03

给孩子留一片学习母语的空间

无可否认,推广普通话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拥有多民族、多语言的大国而言,推广普通话有利于消除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

而对如今的孩子来说,说普通话对于他们的学习、生活、与各地伙伴的交往来说,也是十分之必要。

推广普通话与保育地方语言的界线在哪里?

▲图源网络

然而,本地家长反感的,是部分学校打着“推普”的幌子,要求孩子在所有的场合都只讲普通话,甚至视本地语言为学习普通话的“天敌”。

当然了,广州亦有部分幼儿园和中小学做得很好,在“推普”的同时,重视本地语言的传承——例如开展粤语童谣传唱、粤语歌曲合唱比赛、粤语讲古、粤剧文化推广等活动,双减下“5+2”的课后兴趣课程中,也有粤语选修课的踪影。

推广普通话与保育地方语言的界线在哪里?

▲图源网络

另外,值得反思的是,“小朋友自然能在生活中学会粤语,不用特意去教”的观念需要改变,在如今普通话教学的环境下,小朋友习得普通话的难度较低,反而如果家长不再主动创造耳濡目染的粤语交流氛围,现在的小朋友更容易丢失母语。

本地方言和普通话,从来不是二元对立、此消彼长的关系。当我们的下一代不会粤语/客家话/闽南话/上海话等地方语言时,不仅仅是能否掌握某种语言的问题,还失去了观察、感受和思考世界的另一种方式,更是失去了接触丰富多元文化的机会。

保护中国多姿多彩的地方语言文化,不妨从给下一代留一片学习母语的空间开始。

各位自己友,

你认为怎么平衡“推普”与学习本地语言?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